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古树名木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中的一种,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历史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古树名木具有不可再生特点,且数量极为有限,因此关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一直都是我国在传承历史文化中的重点内容。但我国在管理体制上存在很大空白,再加上民众的保护意识较差,这使得古树名木经常会遭到破坏。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对古树名木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重庆市武隆区古树名木资源进行普查,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和策略。2020年7—10月,以实地调查为主,文献检索、专家咨询为辅,对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情况、种类组成、年龄结构、生长状况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古树资源丰富,共记录到古树名木695株,涉及38科63属75种,其中有35种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括银杏、红豆杉、银杉、珙桐、楠木等;黄葛树和银杏数量最多。建议今后需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改善古树生存环境,保护古树资源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重庆市巴南区的古树名木,在古树名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古树名木生存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巴南区古树名木共计有258株,分属22科25属25种,其中数量最多的为黄葛树和银杏;属于国家一级的有黄葛树、银杏、马尾松;有一半以上的生长势旺盛;分布在房前屋后的居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技术方面搞好古树名木保护;落实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重视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的培育"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具有不可再生性,在经济、生态、科研文化及景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对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的古树名木资源的树种组成、生长情况及树木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对南丹县的古树名木资源分布评价。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要,但难度也越来越大,已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需要,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应当与时俱进。在对南京市高淳区古树名木资源和保护管理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淳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对高淳区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古树名木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做好云和梯田湿地公园的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调查了湿地公园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和生长状况,结果显示云和梯田湿地公园范围内有古树名木344株,隶属20科、25属、29种,古树群5个。根据调查的保护现状,分析了古树名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海南省古树名木资源特点、生长位置、行政区域分布、生长健康状况、生长环境、权属、胸围、树高和冠幅等现状,结合实际情况以整体的角度审视和把握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树立对其整体认识,并在现实情况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对策,对今后的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古树名木是我国的活文物,是大自然留给人民的财富。泗洪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但是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古树名木遭到破坏的现象日益严重。2018年,泗洪县完成了对古树名木的调查工作,总结了古树名木的保存现状,提出进一步通过复壮措施、加入管护资金投入和强化公民保护意识等,做好泗洪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古树名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统计学回归模型等方法对云南省龙陵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龙陵县共有古树名木969株,隶属29科50属66种;2)优势树种为野生型大理茶、高山榕等乡土树种;3)古树树龄呈现低龄化特征;4)主要分布于农村地区;5)龙陵县古树名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云南省隆阳区古树名木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结合现有古树名木档案,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和走访等方式,对隆阳区古树名木的资源、空间分布及生长特征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隆阳区古树资源共3275株,隶属32科52属70种,以木棉、杧果和榕树等为主要优势种,树龄较低龄化,呈典型金字塔型结构;2)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沿...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校园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应用的不断深入,校园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在对校园网的安全特点和安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校园网安全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and between wild and cultivated olives were examined and clarified in an isolated and restricted area, such as the Mediterranean island of Sardinia. Wild (21 individuals) and cultivated olive trees (22 local cultivars from a germplasm collection and 35 ancient trees) were genotyped by means of 13 SSR loci. Five cases of synonymy were observed and nine distinct genotyp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collection. Five novel genotypes were also detected among the ancient trees. Differences on the allelic composition and heterozygosity levels were found between wild and cultivated trees. Model-based clustering method classified the olive trees into two major gene pools: (a) wild genotypes and (b) local cultivars from the collection and from heritage olives. Regarding the cultivated plant material, we observed that: (a) most of the Sardinian cultivars shared the same allelic profiles with the ancient cultivated trees and (b) the majority of these cultivars and all the novel genotypes were not related to any other cultivar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se findings as well as the detection of unique alleles and a certain wild genetic background at some cultivars revealed by the Bayesian analysis may indicate their autochthonous origin. The synonymy cases found between local cultivars and Italian mainland cultivars indicate interchange of genetic material among these growing areas, suggesting thus a possible allochthonous origin.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can assist in the management of an olive collection and sheds some light on the survival of true oleasters and the origin of Sardinian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3.
华北石质山区杏树蒸腾规律和蒸降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河南省济源市石质山区8a生梯田杏树为例,利用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TDP)测算得到2005年和2006年杏树逐日蒸腾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降水量数据,分析了华北石质山区杏树蒸腾耗水规律及水分供求关系,旨在为该地区节水杏园的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杏树蒸腾速率(TR)呈现出明显的日际变化特征,且在同一生长期内,晴天-多云日的蒸腾速率高于阴天。(2)从全年来看,4-8月杏树蒸腾速率相对其他月份要高,其中,5月(6月)蒸腾速率为全年最大时期;1月(12月)蒸腾速率为全年最低水平。(3)在华北石质山区,2005年和2006年的年际总降水量与杏树蒸腾耗水量差值分别为-263.25mm和-220.47mm,说明周年降水可以满足杏树蒸腾耗水的需要。但各月的蒸降差差异很大,7-9月降水量大于蒸腾量;其他大多月份降水不能满足杏树耗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大学园区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工艺及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述了大学园区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工艺和系统设计问题。通过浮动生物床预处理和潜流湿地或地下毛管渗滤系统的深度处理,可将校园污水转换成为再生水利用,该处理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对大明山区观赏树木资源的调查研究表明,本区目前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观赏树木有68科135属191种(含变种和变型),占大明山树种资源的16%。并从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观赏特性及其在园林中的配置等方面对尚未开发应用,且观赏价值较高的50种观赏树木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为观赏树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区域性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距离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还有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架构解决方案和建设的总体发展模式。区域性高校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发掘潜力、提升办学水平,实现持续性发展从而发挥高校专业技术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果树容易受病虫害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得树干内部产生腐烂和空洞,甚至危及果树寿命,影响果实的品质和果农的经济效益,故有必要对果树进行定期检查。探地雷达是一种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不破坏被测树干的情况下,检测出树干内部空洞的位置和大小。该研究提出了基于波干扰偏移成像的树干内部空洞图像重建方法,在各测量点利用对应的雷达回波信号重建树干内部的空洞情况。然而,对于不规则形状树干,难以确定探地雷达测量点在树干表面的位置,为此,提出了一种重建测量截面轮廓和定位测量点的方法。为了证明提出方案的有效性,以实际区域与重建区域的吻合度为评价指标,在仿真树干和真实树干样本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轮廓重建方法对圆形树干轮廓重建准确率达99.5%,对不规则树干轮廓重建准确率达97%以上,满足普通树干形状的检测要求;波干扰偏移成像方法对圆形树干内部空洞重建准确率达95.41%,对复杂形状树干内部空洞重建准确率达87.54%,实现了对树干内部空洞的有效检测。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果树的养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外校园景观的历史回顾与当代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教育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今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科教兴国更是愈演愈烈。作者着重对中外校园景观形态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梳理、回顾,并对我国当代校园景观的建设现状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希望能对今后的校园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异质土壤环境下树木根系检测图像存在背景杂波,影响检测精度,并且其数据的解译自动化程度低、成本高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 DNN)的探地雷达杂波抑制和根参数预测方法。首先引入注意力机制优化U-net模型构成杂波抑制网络,更好地关注目标根系的双曲线反射,去除土壤异质性和雷达天线之间耦合带来的杂波影响,然后将杂波抑制前后的两张图像并行输入根参数估计网络,利用inception的多尺度感受野,挖掘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同时预测根深度和根半径。利用仿真数据和合成真实数据构成的数据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并完成了实地埋根试验。基于数据集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根半径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7 mm,R2值为0.914,根深度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6.3 mm,R2值为0.989;埋根试验的结果证明该方法对于根半径预测的最大误差为1.85 mm,根深度预测的最大误差为13.6 mm,平均相对误差为6.55%,实现了对根半径和根深度的准确预测。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果树健康管理以及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坡耕地作为对照,通过自然降水条件下径流小区连续1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人工乔、灌、草植被和自然草地的水土流失差异,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的减水减沙效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具有不同的产流、产沙量,年产流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坡耕地、牧草地和乔木林地间年产流没有显著性差异,自然草地与灌木林地间年产流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各类径流小区年产沙量具有显著性差异,牧草地与乔木林地、自然草地与灌木林地间的产沙量无显著性差异,坡耕地、牧草地和乔木林地的产沙量明显大于自然草地和灌木林地;乔木林地比自然草地、灌木林地有更高的土壤侵蚀强度及频率。在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控制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是保护好现有的自然植被,实行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人工植被应实行"灌木为主,草灌优先,草灌乔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