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猖獗,已成为当前威胁养鸡事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目前多采用 IBD 疫苗接种防治。实践证明,单靠疫苗接种,防疫效果不甚理想。甘肃农业大学实验鸡场在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的基础上,用 IBD 高免卵黄对雏鸡早期预防,然后适时接种 IBD 弱毒疫苗,提高了免疫效果。介绍如下:一、IBD 弱毒苗免疫效果1991年5—8月,该鸡场分两批从甘肃省种鸡场购伊莎褐商品代雏鸡1200只,网上育雏。第一批鸡分别于19和47日龄用 IBD 弱毒疫苗(南京生药厂制)首免和二免。65日龄突然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经对症治疗,死亡率为26%。第二批雏鸡19日龄用 IBD 弱毒菌首免,未及二免,便于26日龄感染发病,死亡率为37%。免疫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野  相似文献   

2.
1989年下半年以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福建省呈暴发式流行.特别是1990年下半年起,IBD毒株的致病力增强.用常规剂量的IBD弱毒苗接种常出现免疫失败.往往不能控制本病的发生。爆发IBD的鸡群常由于免疫抑制继发鸡新城疫,损失更加惨重。我场自1990年12月以来,先后4批鸡群.用IBD弱毒苗免疫过,但均出现免疫失败。为了探讨IBD的防治技术,本人探索出用倍量IBD弱毒苗免疫鸡群,成功地控制了我场IBD的发生。所用的IBD弱毒苗为北京市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的IBD弱毒苗(简称北京苗)、南京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的IBD弱毒苗(简称南京苗)和福建省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的IBD弱毒苗(简称福建苗),福建苗的种毒与北京苗相同。 IBDV有Ⅰ型和Ⅱ型两个血清型。Ⅰ型是鸡的病  相似文献   

3.
自1989年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省呈大范围流行趋势,也是我县危害幼龄鸡最严重的传染病。我们对发生过 IBD 的养鸡场(户),均采用 IBD 冻干苗与新城疫Ⅱ系弱毒苗在第11日龄混合滴鼻免疫,免疫密度在89.4~94.7%之间,但未取得完全的保护效果.我县畜牧兽医站对未获得免疫保护的 IBD 病鸡,作了药物辅助治疗试验,发现复方炔诺酮片(人用避孕药1号)配伍青霉素治疗,治愈率达94%以上.对未进行 IBD 冻干苗滴鼻免疫鸡场散发的 IBD 病鸡也获得相同的效果.具体方法为,每只病鸡每次用复方炔诺酮片一片、青霉素20000u,将复方炔诺酮片碾碎,青霉素用冷开水稀释,混合,重症病鸡一日灌服二次;轻症病鸡可将混合液按以上剂量拌入饲料或饮水中给予.现配现用,一般用药二天后可治愈,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鸡新城疫 (ND)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为模型研究蒙成药巴日布·寸汤对ND弱毒苗和IBD中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HI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和间接ELISA分别测定抗体效价 ,结果表明 ,巴日布·寸汤与ND及IBD疫苗同期配合使用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可明显地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鸡新城疫(ND)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为模型,研究蒙成药巴日布·寸汤对ND弱毒苗和IBD中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巴日布·寸汤与ND及IBD疫苗同期配合使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可明显地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6.
用北京某鸡场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死鸡的法氏囊和脾脏,制成IBD组织灭活苗,强化免疫产蛋母鸡,收集经琼扩检测卵黄中IBD抗体滴度高于1∶256的鸡蛋制成高免卵黄液,用于该鸡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亚单位灭活疫苗琼扩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之间的相关性,为血清学效力检验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用试验室试制的3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灭活疫苗以不同剂量分别免疫21日龄SPF鸡,免疫后21日采血分离血清并用强毒攻击,将每只鸡的琼扩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情况一一对应,结果显示IBD琼扩抗体效价不低于1:1的鸡均可以抵抗强毒攻击,表明琼扩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囊素对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囊素按不同剂量与法氏囊弱毒苗混合滴鼻接种雏鸡。对接种后7,14,21和51日龄的鸡进行抗体琼扩效价检测、抗体转阳率检测和囊指数测定。结果显示:中等剂量(10μg/羽)囊素添加的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组抗体效价产生和持续时间高于其他剂量组和疫苗对照组(低毒力),囊指数值也高于其他组;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中等毒力)接种试验鸡,能长时间维持较高抗体,但对鸡的法氏囊损伤较大。试验证明,适当剂量的囊素对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减少法氏囊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鸡新城疫病(ND)和鸡传染性法氏囊(IBD)是鸡的二种重要的传染病。目前预防两病的疫苗,均要分别采用二次加强免疫,这种多次免疫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使基层养鸡户难以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寻求简便确实、适合本地情况的免疫方法。我们于88年6月至8月进行了鸡新城疫Ⅱ系苗与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的联合免疫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5):345-347
本试验以鸡新城疫(ND)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为模型研究蒙成药巴日布·寸汤对ND弱毒苗和IBD中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HI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和间接ELISA分别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巴日布·寸汤与ND及IBD疫苗同期配合使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可明显地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朱保林 《畜牧与兽医》1991,23(5):210-211
<正> 近几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商水县流行严重,在鸡群抽样检测感染率高达58%,鸡感染IBD病毒后,损坏免疫器官——法氏囊而导致鸡体免疫应答降低或消失,以致一些病的免疫失败,特别是对新城疫(ND)影响更为明显。所以在发生IBD雏鸡群中,应用ND弱毒苗免疫接种效果不理想,时常发生ND,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防治ND,我们借鉴有些资料采用ND高免卵黄抗体对ND的防治,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省广泛流行,发病鸡群的死亡率要比早期文献记载的高得多,一般为10~20%,有的高达50%以上,给养鸡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经IBD弱毒疫苗免疫1~2次乃至3次的鸡群也屡见发病,免疫失败情况较为普遍。为减少发病鸡的死亡,促进复愈,我们于1988年初着手研制IBD高免蛋黄液治疗发病鸡群,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 自1988年以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市暴发流行,目前已成为危害较大的禽病之一。近两年来,虽有不少鸡场应用IBD弱毒疫苗预防接种,但常出现免疫失败,因而不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92年3—7月,我们试用不同组合疫苗对7户2675只商品蛋鸡进行了免疫试验,并定期测定其琼扩抗体,结果表明:在各种疫苗组合中以初免应用IBD弱毒混合苗滴鼻,二免用IBD弱毒混合苗滴鼻加油佐剂灭活苗注射的免疫效果为最佳,不仅抗体滴度高、整齐、而且维持时间较长,初免用灭活苗0.2ml肌注。二免用灭活苗0.5ml肌注,抗体产生快,抗体滴度高整齐,但维持时间较短,单用弱毒混合苗滴鼻或饮水,抗体滴度较低。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目前养鸡业中危害最严露的疾病之一,给养鸡场和养鸡专业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传染性法氏囊病防制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是用弱毒活苗对易感鸡进行主动免疫。但是,不少的养鸡场和专业户的鸡群,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进行免疫后,仍然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免疫时机选择不当,特别是首免日龄的选择。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监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已成为当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随着对IBD的了解加深,在田间对该病的控制似乎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有的鸡场过去采取用灭活菌对种鸡加强接种,商品代鸡苗不用弱毒苗接种,也可通过母源抗体保护,21日龄内不感  相似文献   

16.
王宝国 《中国家禽》2001,23(10):29-29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IBD)是一种主要侵害鸡免疫器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病鸡免疫机能下降,很容易造成其他病原体感染。目前由于环境中野毒污染严重,致使免疫不当的鸡群常有 IBD发生。现将一例 IBD弱毒疫苗二免后肉鸡群发生 IBD并发肿头综合症的病例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2000年 7月,辽宁省葫芦岛市某养鸡户饲养肉鸡 5000只, 14日龄进行 IBD弱毒苗饮水免疫, 24日龄进行二免。二免后第二天发现一栋鸡舍 (存栏 1500只 )中鸡群开始发病,三天内死亡约 300只,死亡率 20%。 2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泻,排…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囊素对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囊素按不同剂量与法氏囊弱毒苗混合滴鼻接种雏鸡。对接种后7,14,21和51日龄的鸡进行抗体琼扩效价检测、抗体转阳率检测和囊指数测定。结果显示:中等剂量(10μg/羽)囊素添加的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组抗体效价产生和持续时间高于其他剂量组和疫苗对照组(低毒力),囊指数值也高于其他组;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中等毒力)接种试验鸡,能长时间维持较高抗体,但对鸡的法氏囊损伤较大。试验证明,适当剂量的囊素对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减少法氏囊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死鸡的法氏囊制成组织灭活苗,接种7日龄雏鸡.接种后13天,琼脂扩散试验抗体阳性率为60~90%;接种后21天的阳性率接近100%.接种组织灭活苗的鸡,对 JBD 自然感染的抗病力大为增强,死亡率仅为0.93~1.05;接种其他灭活苗或弱毒苗的鸡,因 IBD 造成的死亡率为11.96~34.57%.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感染率、死亡率高。齐齐哈尔市某场1991年1月和6月对二批鸡39307只鸡雏,采用在第14日后用西德进口IBD弱毒苗1倍量加5%脱脂乳饮水,第28日龄用哈兽研生产的IBD弱毒饮水苗2倍量加6%脱脂乳进行免疫。结果仍于31、33日龄发生IBD,发病率分別为64%、89%。为了控制IBD再次发生,提高育雏成活率,该厂重新制定了IBD免疫防治方案,经实施取得了满意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防治主要应用弱毒苗和灭活苗,但由于病毒变异和超强毒株出现,病原体混合感染,其它疾病引起免疫抑制,应激因素的刺激等,造成鸡IBD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失败。如何提高IBD疫苗的免疫效果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陆钢等(1995)在雏鸡免疫ND和IBD疫苗前后,以0.2%蜂花粉拌料,肌注芦荟提取液0.1mL/只,在二免后1个月时,ND和IBD效价较对照组提高1个滴度,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