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盐胁迫对海岛棉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新海16号、新海20号、新海24号、新海25号、新海28号、新海34号和新海35号等7个海岛棉品种在盐胁迫(0.6%NaCl)下幼苗生长情况、光合特性等,为海岛棉栽培管理及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6%NaCl盐胁迫下,种子出苗率、株高、鲜重、干重、第一片真叶叶绿素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有所下降;而植株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SS)、可溶性蛋白质(SP)和丙二醛含量(MDA)均增加。同等盐胁迫条件下,新海24号、新海34号、28新海号、新海35号与其余3个品种相比,具有较低的植株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均保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本研究发现,0.6%NaCl盐胁迫对海岛棉种子出苗影响较小,对幼苗株高、鲜重、干重和植株含水量影响较大。海岛棉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可能是气孔限制因素所引起的。海岛棉品种在0.6%NaCl盐胁迫下基本上都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但对新海20号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选用冀张薯8号、夏波蒂2个马铃薯品种,对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全株干物质积累呈现S型曲线,马铃薯生育期间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中心依次为叶片和根、地上茎、块茎;冀张薯8号和夏波蒂相比,叶片和地上茎的干物质积累峰值前者比后者来得晚,根和块茎的干物质积累峰值在同一时期出现,在整个生育期叶片、地上茎、根、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前者均大于后者,就产量而言,前者高于后者,且增幅为23.9%。  相似文献   

3.
选用新海24号和新海3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花铃期3 900、3 150、2 400 m3·hm-2等不同滴灌水平对海岛棉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SPAD值、干物质积累表现为3900 m3·hm-2处理较高,3 150 m3·hm-2次之,2 400 m3·hm-2较低;棉铃脱落率呈相反趋势,即2 400 m3·hm-2滴灌处理3 150 m3·hm-2滴灌处理3 900 m3·hm-2滴灌处理;滴灌水平3 900 m3·hm-2处理的皮棉产量为2228.49 kg·hm-2,比3 150、2 400 m3·hm-2处理分别高36.68%、49.38%。品种对各滴灌水平响应不同,不同滴灌处理下的LAI、干物质积累和棉铃脱落率为新海24号新海36号,而新海24号的Pn、SPAD值、皮棉产量高于新海36号。因此,花铃期滴灌水平3 900 m3·hm-2条件下有利于实现海岛棉高产。  相似文献   

4.
以新陆早32号为供试材料,在新疆自然生态环境下研究不同机采棉行距配置(66+10 cm、72+4 cm)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72+4模式利于棉花前期生长,因其地膜覆盖率高,采光面积大,地温高;66+10模式利于棉花中后期的生长,因其通风透光性强;其中66+10模式与72+4模式相比,棉花生育时期提前3 d,株高高于72+4模式15.66%,叶片多于72+4模式13.53%,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此为基础,66+10模式下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得到有效合理的协调,并促进了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且因中后期的通风透光性强,提高了外围铃比例,为增产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试验比较分析4种不同灌水频次对化学封顶与人工打顶棉花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选用新陆早57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6次、8次、10次、12次4个灌水频次,副区为打顶方式,分为化学封顶、人工打顶。研究发现:灌水频次与产量呈正相关,且随着灌水频次的增加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延长,最多延长18 d。不同灌水频次下,化学封顶棉花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较人工打顶长1~5 d,说明提高灌水频次和化学封顶均能使棉株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延长、积累量增大,同时使氮素吸收量增多。不同灌水频次下,化学封顶棉花蕾铃脱落率较人工打顶高2.47%~9.21%,化学封顶及人工打顶单铃重分别为0.06~0.49 g和0~0.28 g,籽指分别为0.19~1.67 g和0.11~0.81 g,说明化学封顶棉株对水肥更加敏感,化学封顶能延长棉株生育期使棉籽更加饱满,有优质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6.
2015年选择早熟品种豫早9110、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中熟品种中棉所12,3个常规棉花品种(系)在南疆塔里木棉区种植,研究其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情况。从不同熟性来看,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表现为中早熟(173.91 g)中熟(167.84 g)早熟(158.45 g);单株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总量表现为早熟(84.51 g)中早熟(76.61 g)中熟(73.70 g);单株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总量表现为中早熟(97.30 g)中熟(94.15 g)早熟(73.94 g);RAR值(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干物质比值)表现为中熟(1.28)中早熟(1.27)早熟(0.87);皮棉产量表现为中早熟(1 735.8 kg·hm~(-2))中熟(1 679.2 kg·hm~(-2))早熟(1 199.8 kg·hm~(-2))。综合分析认为,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单株干物质量最大(173.91 g),干物质平均积累速率较快(1.16 g·株-1·d-1),为产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熟品种中棉所12次之,早熟品种豫早9110不太适合在塔里木棉区种植。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生产实践认为:在目前种植条件下,中早熟品种中植棉2号更适合在南疆塔里木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旱作条件下氮肥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辽宁省春小麦主栽品种辽春10号为试材,研究了氮肥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比例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旱地春小麦适当施用种肥具有重要的增产作用,种肥氮素施用过少、不施或施用过多,都不能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在合理施用种肥的基础上,于拔节期和开花期追施氮肥,有利于维持生育后期较大叶面积指数和旗叶较高叶绿素含量,进而提高光合性能,促进干物质积累以及光合产物更多向籽粒运转。  相似文献   

8.
以新海24号和新海35号为材料,研究了蕾期调亏灌溉对海岛棉光合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海岛棉蕾期滴灌定额设0 m~3·hm~(-2)(重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0%)、900 m~3·hm~(-2)(轻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6%)、1 800 m~3·hm~(-2)(丰水,土壤含水量20%)3个水平。结果表明:900 m~3·hm~(-2)和1 800 m~3·hm~(-2)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净光合速率(Pn)无显著差异,均与0 m~3·hm~(-2)差异显著;且900 m~3·hm~(-2)的蕾/花/铃累积量最大,棉铃脱落率最低,因此皮棉产量最高(2 372.9 kg·hm~(-2)),分别比1 800 m~3·hm~(-2)、0 m~3·hm~(-2)平均高11.0%和41.8%。可见,轻度调亏灌溉(900 m~3·hm~(-2))在节水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膜下滴灌海岛棉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在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2种不同品种玉米富农1号和武科2号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群体干物质积累均呈Logistic生长曲线;各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小,群体干物质积累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对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喇叭口期以后;密度对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灌浆期以后;茎、叶干物质转移率对密度的反应不敏感,而转换率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0.
覆盖措施对夏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间试验地表覆膜和覆草对夏玉米生长、物质分配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玉米全生育期降雨量大(但玉米生育初期降雨量相对小)的年份,采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措施能提高夏玉米各时期干物质累积量,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氮肥利用率明显提高.氮携出量比常规对照增加,但叶片氮素残留量较大,覆盖措施对夏玉米干物质的分配和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我国主要棉花品种对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uV)的抗性水平,采用烟粉虱田间自然传毒和CLCuMuV侵染性克隆人工接种方法分别对收集的46个棉花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46个棉花品种田间播种后90 d,新海21号、新海31号、新37号及112-2号4个品种自然发病的病株率为41.70%~100.00%,病情指数为39.81~100.00;新陆早36号、新陆中52号、中棉35号、中棉43号、鲁棉研36号、金宏祥10号6个品种的病株率为8.30%~16.70%,病情指数为0.93~9.26;其余品种未见发病。46个棉花品种人工接种CLCuMuV后60 d,新海21号、新海31号、新海37号和112-2号4个品种的病情指数为75.00~100.00,表现为高感;新陆中66号和新陆早46号病情指数分别为20.83和20.37,表现为中感;新陆早62号等10个品种的病情指数为10.46~15.87,表现为中抗;新陆早47号等14个品种的病情指数为5.26~9.26,表现为抗病;豫棉15号等11个品种的病情指数为2.22~4.86,表现为高抗;新陆早13号、新陆早61号、新陆中32号、新陆中56号和中棉41号病情指数均为0,表现为免疫。  相似文献   

12.
棉花品种资源花铃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72份国内外棉花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设置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水2个处理,于花铃期测定不同处理各品种资源的株高、果枝数、有效结铃数等15个农艺性状及叶绿素含量(Chl)、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等4个生理指标,以抗旱指数(DI)为基本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抗旱指数(CDI)、抗旱综合度量值(D)、加权抗旱指数(WDI)3种评价方法,结合灰色关联度及聚类分析,对272份品种资源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根据D值聚类分析结果,将272份品种资源划分为5级:强抗旱级别包含关农1号、渝棉1号、辽棉9号、辽棉16号共4份品种资源;抗旱级别包含银棉2、岱字棉16、新陆中10等24份品种资源;耐旱级别包括18N3、司6524、新陆中82等134份品种资源;较敏旱级别包括鄂抗棉8、新陆中65、新陆中22等100份品种资源;敏旱级别包括150030、鄂抗棉10、晋棉12等10份品种资源。CDI值、D值、WDI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958以上),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以D值为主,结合CDI、WDI值可有效、准确评价棉花花铃期抗旱特性。筛选的关农1号、渝棉1号、辽棉9号等抗旱品种资源可为棉花抗旱遗传改良提供特异资源。整齐度、比强度、叶绿素含量、果节数、结铃数、单铃重可以作为花铃期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施用方法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特性以及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效应.试验设计为叶面喷施缩节胺、随水滴施多效唑、随水滴施促根剂和随水滴施多效唑+促根剂.结果表明:不同的化控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均随生育期延长而持续增加,动态变化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干物质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出...  相似文献   

14.
以新陆中54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总灌溉量为2 800 m3·hm~(-2)(非充分滴灌)和3 800m3·hm~(-2)(常规滴灌),副区为4个施氮(纯N)水平,N0(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N3(450 kg·hm~(-2)),研究棉花在非充分滴灌条件下最佳的施氮量。结果表明:同一滴灌量下,生育进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延迟,株高、真叶数和果枝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倒四叶宽和有效果枝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同一氮肥处理下,株高随着滴灌量的增加而增大,真叶数、倒四叶宽、茎粗随着滴灌量的增加略有降低;现蕾数、成铃数、干物质积累量、持续时间和最大积累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N2处理较高,生长特征值较为协调;两灌溉量间单铃重、皮棉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处理最高,分别比N0、N1、N3平均增产39.9%、20.1%、4.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0.97%、19.02%、4.88%,氮肥利用率较N1、N3分别提高了53.91%、21.36%。因此,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棉花滴灌量在2 800 m3·hm~(-2)条件下,施氮量以300 kg·hm~(-2)适宜。  相似文献   

15.
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着落量和种群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和网罩棉苗测定其不选择性,采用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着落量和种群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对8个棉花品种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对徐州142、鄂棉6号表现为明显的不选择性,对33B、SGK抗虫棉、新高抗5号的选择性较强;棉蚜在8个供试品种上的种群数量差别明显,徐州142和鄂棉6号上的蚜量远远低于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同一季节不同棉花品种上的蚜量增长速率不同,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上蚜量增长速率明显较快。在相同的棉花生长阶段,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的蚜害指数明显高于其它供试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北疆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对不同减氮水平的响应,本研究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2020—2021年),设置农户常规施氮375 kg·hm-2(N100%)、常规减量20%为300 kg·hm-2(N80%)、常规减量40%为225 kg·hm-2(N60%)和不施氮肥(N0)4个施氮水平,研究减氮下棉花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对减氮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两年试验期棉花的株高均表现为N100%>N80%>N60%>N0,而茎粗表现为N80%>N100%>N60%>N0。各处理的年均干物质积累量在棉花生育期内基本表现为N80%最高,且最终(120~13...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推荐棉花品种Z1112和中棉641为供试材料,设置一膜六行、一膜四行和一膜三行3种行距配置模式,研究不同行距配置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膜三行配置模式生育期较一膜六行和一膜四行缩短2~6 d,株高较一膜六行、一膜四行分别增加7.3 cm和6.8 cm,果枝数较一膜六行、一膜四行分别增加1.1台和0.8台,始果节位和始果节高受行距配置影响较小。棉花叶面积指数(LAI)从苗期到盛铃前期随生育时期推进而逐渐增大;在盛铃前期到达峰值,进入盛铃期后,各处理LAI逐渐开始减小,不同行距配置模式下,Z1112和中棉641的LAI总体表现为一膜六行>一膜四行>一膜三行。所有处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在现蕾至吐絮期均呈现出先增后降趋势,生育前期,棉株叶片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量随行距的增加而降低;生育后期,一膜三行配置模式的叶片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量迅速上升,高于一膜六行和一膜四行配置模式。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子指随行距的增大而增加,一膜三行处理下的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子指较一膜六行和一膜四行分别增加4.9个·株-1和2.7个·株-1、0.5 g和0.4 g、0.7 g和0.4 g;但棉花总铃数、产量和衣分受行距影响较小。一膜三行配置模式可加快生育进程、增加棉花株高和果枝数、提高光合作用,能保持较高的产量,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4个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及其对照常规棉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试剂盒法检测其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Bt蛋白残留,同时比较速效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棉花根际土壤中Bt蛋白的残留量在蕾期达到最大;在整个生育期4个品种转基因抗虫棉根际土壤中Bt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P<0.05),其中鲁棉研28号在蕾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1 029.66%,鲁棉研36号在蕾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2 573.45%,山农棉8号在苗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1 208.89%,鑫秋4号在花铃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793.18%。(2)棉花根际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在苗期最高,吐絮期最低,且在部分生育期转基因抗虫棉与对照常规棉差异显著;铵态氮含量在苗期最高,吐絮期最低,4个品种转基因抗虫棉在蕾期、花铃期均与对照常规棉差异显著;速效磷含量在苗期最低,吐絮期最高,其中鲁棉研28号在蕾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10.29%,鲁棉研36号在苗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6.77%。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和生育期是影响棉花根际Bt蛋白残留量、速效养分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