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弥补过去桑轮纹病(Gonatophragmium mori)病叶的发病程度评价方法及技术存在的缺陷,我们以叶面积、病斑面积和病斑数量为依据,提出了一个新的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评价指数(DSI),并以4种不同病情特征的桑轮纹病病叶为例,阐述了DSI的计算过程。结果表明,DSI可较好地反映和评价桑轮纹病病叶的发病程度,希望DSI的提出能有效地帮助开展桑轮纹病病害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法德 《蚕学通讯》2019,39(3):54-54
随着条桑育技术的推广应用,草本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因此,对草本桑收获机械的需求日益迫切。针对这一情况,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安排下,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李法德团队完成了草本桑机械化低损切割收获技术和草本桑割捆机的研究,并成功研发出了草本桑割捆机。该机能够使草本桑割茬高度一致、茬口平整,成捆率在98%以上,桑叶损伤程度在养蚕需求范围之内,草本桑割捆机的作业效率是人工的9~12倍。  相似文献   

3.
早生桑应注意防止晚霜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新民  薛松 《蚕桑通报》2002,33(4):50-50
“丰驰杂交桑”、“育71—1”等早中熟桑树品种具有很多优良特性,深受广大蚕农喜爱。但是,常受晚霜危害。1995、1998和2001年都曾不同程度地遭受晚霜危害,危害程度明显高于湖桑32号。危害的规律表现为地桑、低干桑重于中高干桑;植株上部重于  相似文献   

4.
桑螟长期性预测预报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苕溪两岸1996~2008年桑螟发生情况的数据,运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方法,建立一个苕溪两岸5代桑螟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用13年桑螟发生数据进行检验,预测结果的历史拟合率达到90%;依据3步转移矩阵,预测了苕溪两岸2009年桑螟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5.
桑螟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钱祥明,洪志英,王卫明,管小康(吴江市蚕桑指导站)(吴江市多种经营管理局)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俗名青虫、油虫、卷叶虫等,是江苏省秋期为害桑叶的主要害虫。一九九○年秋期,吴江市大面积遭受桑螟的为害,损...  相似文献   

6.
桑螟是我市桑园主要害虫之一,年发生5代,经过前几代虫口基数逐渐积累,秋季第5代桑螟达到一年中的虫量高峰,对秋叶的危害最为严重。由于桑螟成虫的迁飞能力较弱,因此桑螟的发生危害往往区域间差异较大,而农药防治效果也对桑螟的发生程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当桑螟发生严重,且防治措施不当时,桑叶损失极大,甚至会造成秋蚕无叶可喂。此外,桑螟与家蚕的病害存在交叉传染现象,对于种茧育饲养区,桑螟发生程度与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存在正相关。由此可见,控制桑螟的发生不仅可减少桑叶损失,更有利于净化饲养环境,提高蚕种无毒率。  相似文献   

7.
桑树萎缩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萎缩病又称隐桑、龙头桑、猫耳朵、糜桑、塔桑等,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桑花叶型萎缩病三种。  相似文献   

8.
杜青云 《北方蚕业》2007,28(1):52-53
1栽檀技术 1.1品种选择用实生桑定植建园,第二年春选用黄桑14号、桴椤桑、选792、吴堡桑、陕北甜桑等品种嫁接。  相似文献   

9.
桑蚕茧质量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恢  孙波  叶楚华 《中国蚕业》2009,30(1):91-93
介绍了在不同时期采用的桑蚕茧质量的检测方法、系列检测仪器以及制订和颁布的桑蚕茧质量检测系列标准。为了避免检测过程中的浪费,实现按质论价,近年来桑蚕茧无损检测成为研究重点,蚕茧茧层水份、内印茧、僵蛹(蚕)茧、上车茧及柴印茧等指标相继实现智能无损检测并已应用于生产;干壳量指标的智能无损检测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但要达到实用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广东桑树多倍体及其育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查了五个桑种360份材料,获得三倍体桑18份,四倍体桑1份,六倍体桑9份;建立了应用秋水仙素处理广东桑杂种实生苗(有性系)诱导四倍体的技术程序,首次育成广东桑四倍体102份;研究其性状,选出具有高产、优质、种子结实性高的四倍体材料一批;并利用亲本,初步育成具有高产、优质三倍体桑杂交组合7个,提供生产鉴定示范。  相似文献   

11.
5龄蚕立体条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龄立体饲育架制作,条桑收获及饲养技术,明确了全年采用立体条桑育对蚕茧产质量及桑树秋末生长的关系,条桑收获及饲育是一项省工高效的养蚕技术。  相似文献   

12.
周海明 《中国蚕业》2012,33(2):54-57
总结了嘉兴市近年来在推进桑园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桑-菜、桑-禽、桑-菌3种模式以及各模式的推广应用情况,分析了在当前形势下推进桑园综合开发利用在提高单位面积桑园效益、稳定蚕桑产业、改善农村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指导、培育农业主体和实施品牌战略等加快嘉兴市推进桑园综合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蚕桑生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桑树病虫害对桑树的危害程度不断加剧,桑树病虫害种群及空间分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某些病虫害的蔓延速度加快,危害成灾,这无疑对蚕桑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针对重庆市桑病虫发生情况,为减轻桑病虫危害损失,确保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从重庆市桑树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特提出桑树主要病虫害的联防联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1、苗木检疫桑萎缩病、桑根结线虫病、青枯病及桑紫纹羽病等易随桑苗和接穗调运传播,新栽桑区应加强检疫,若发现应立即挖除烧毁,以防扩大蔓延。2、开沟排水春季雨水较多,桑园湿度大,有利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如芽枯病、桑炭疸病、桑褐斑病及桑萎缩病等。因此,桑园应...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农业部、财政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根据杭州综合试验站关于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建设要求,2009年淳安县重点开展了千亩蚕桑示范园区建设,桑、蚕新品种高效栽培和饲养技术试验示范,桑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体系建设,桑螟、桑瘿蚊等重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并通过深人开展“科技入户蚕桑增效”活动,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夯实淳安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2009年淳安县桑树病虫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蚕茧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淳安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蚕农的稳定增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4年春季的晚霜给桑园造成冻害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桑树的冻害程度与桑品种、树龄、剪梢时间、剪梢(留条)长 度、施肥品种、植被覆盖和地势条件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从而提出防止和减轻晚霜对桑树冻害的措施:正确选用桑品种;加强桑园丰产方建 设;科学合理翦梢;推行配方施肥;推广桑田覆草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药用桑的规范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中药材桑的优质、稳定、可控、无公害和无污染,依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开展药用桑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初步确定了药用桑生产所需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及对栽植地选择、桑品种选择、苗木繁育、栽培与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包装与运输等的技术要求,可用于指导药用桑的GAP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年来海盐县桑螟发生的特点、主要原因等情况调查,提出了采用灯光诱蛾预测、根据发蛾量和桑螟危害程度分级防治、加强田间调查及时发布与传递防治情报、结合蚕期选用不同的农药防治、做好关门虫防治等综合防治桑螟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桑树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大志  陈伟  廖安武 《四川蚕业》2005,33(1):24-24,30
桑褐斑病又称焦斑病、烂叶病,是桑树叶部的主要病害。以前凉山蚕区桑树栽植以四边桑、大行桑为主,桑褐斑病发生较少。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实施,凉山州栽了大量的成片密植桑园。通过田间调查,桑褐斑病在成片密植桑园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步蔓延之势。为减轻桑褐斑病的发生危害,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桑疫病是蒙自市冷泉镇春季主要桑树病害,影响春蚕的饲养量和春蚕收蚁时间。本文对不同海拔不同地块桑园的桑疫病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桑园桑疫病细菌的存在是桑疫病发生的前提条件,低温、冰雹、北风是桑疫病发生的诱因。桑疫病的危害程度与桑园的海拔高度、桑树品种、地形、管理水平以及提前预防、灾后防治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