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137Cs-γ辐射剂量0~750 Gy对5个品种大麦种子进行了辐照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增加,不同类型的大麦品种发芽情况出现显著差异,总体呈现随着辐照剂量增加,发芽率下降的趋势。皮大麦品种浙皮9号、浙皮12号、花30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在350 Gy左右,裸大麦品种米麦105、米麦146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在250~350 Gy。辐照剂量对大麦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类型之间差异显著,且裸大麦比普通大麦品种敏感。  相似文献   

2.
大麦发芽率决定着种子及啤酒原料利用价值的高低。要准确测定大麦芽率,必须充分满足大麦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同时还要注意贮藏条件。大麦发芽率是指麦粒在5天内能达到的发芽百分率,是反映大麦具有实际发芽能力的指标,它决定着种子及啤酒原料利用价值的高低。因此,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春小麦品种穗发芽的机制,利用整穗发芽率、籽粒发芽率、籽粒+芒发芽率、籽粒+颖壳发芽率、籽粒+穗轴发芽率和籽粒+芒+颖壳+穗轴发芽率6个试验处理,探讨不同抗性春小麦品种穗发芽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整穗发芽率都明显低于籽粒发芽率;参试品种的籽粒发芽率显著高于籽粒+芒+颖壳+穗轴发芽率;籽粒发芽率与籽粒+芒发芽率、籽粒+颖壳发芽率、籽粒+穗轴发芽率,因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表明芒+颖壳+穗轴共同对籽粒发芽有抑制作用,芒、颖壳、穗轴单独对籽粒发芽的作用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TrxS基因的表达及其对大麦种子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TrxS基因对大麦种子发芽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为TrxS基因对大麦种子代谢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以转TrxS基因啤酒大麦株系为材料,从分子水平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证明TrxS基因在RNA水平上能够表达;转基因大麦籽粒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明显提高,发芽1-5d转基因大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比对照分别增加5.86%、75.24%、118.51%、71.02%和22.99%,β-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9.29%、14.68%、35.47%、23.62%和2.67%;种子的发芽能力提高。【结论】TrxS基因能够促进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大麦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与生理生化的变化情况,指导大麦种子的合理贮藏,通过人工老化处理(45℃,90%RH 高温高湿)大麦种子,对其种子发芽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OD 和 CAT 活性、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进程加剧,大麦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溶性蛋白、POD 和CAT 活性逐渐降低。2)在大麦种子的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均与种子的老化及劣变密切相关,其中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溶性蛋白含量、POD 和 CAT 活性与种子活力下降的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氧水浸种、清水浸种、干湿交替、红外线照射、高温干燥、去稃处理、赤霉素等措施处理野大麦种子并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野大麦种子存在较强的休眠性,新收获的种子发芽率仅为6.3%;清水浸种不利于解除野大麦种子休眠;双氧水浸种50 min、红外线照射20 h、干湿交替处理8次均能明显提高发芽率;40℃高温干燥8 d、去稃、赤霉素浓度400 mg/L浸种均能有效打破休眠,显著提高野大麦的发芽率。其中,赤霉素浓度400 ml/L浸种12 h效果最佳,是破除野大麦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快捷有效的方法。野大麦种子的休眠不是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休眠。  相似文献   

7.
大麦α-淀粉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对α-淀粉酶的活性有重要影响.以α-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的两个大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发芽时期大麦种子中Amy6-4基因的表达模式.利用Amy6-4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半定量RT-PCR,对发芽0h、12h、24 h、48 h、72 h、96 h和120 h的大麦种子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在发芽的0时期基因表达量为零;随着发芽时期的延长两品种的Amy6-4基因表达水平呈现增加的趋势,且两品种在发芽第5天,该基因表达水平均达到最高;在发芽后的各个时期,品种ZDM7825的Amy6-4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ZDM5271.  相似文献   

8.
河南主栽小麦品种抗穗发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主栽小麦35个品种的穗发芽和籽粒发芽试验表明,抗24h穗发芽品种占77.14%,抗性以穗部抗性为主。籽粒抗性为辅,仅占22.86%。抗48h以上穗发芽的品种较少,仅占2.86%,为穗部抗性。24h籽粒发芽率与以后时间的籽粒发芽率以及48h以后的穗发芽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穗发芽率与黑胚率无相关性,但与籽粒饱满度和外观达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再裂区设计,探讨不同氮、磷肥用量及配比对2个大麦品种(皮大麦浙农大3号和裸大麦CAW192)籽粒植酸、蛋白质和总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大麦植酸积累影响显著,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植酸含量下降;裸大麦CAW192的植酸含量显著低于皮大麦浙农大3号,且对氮肥的反应更为敏感.磷肥用量对大麦籽粒植酸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浙农大3号在中度磷肥用量下最高,显著高于低磷和高磷处理;而CAW192的籽粒植酸含量在3个磷水平下无显著差异.氮、磷肥之间的互作效应显著,增施磷肥可"缓冲"氮肥效应.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和植酸含量之间的相关不显著.籽粒总磷含量和植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两供试品种表现不同,浙农大3号显著,CAW192不显著,表明大麦种子植酸含量与总磷含量的关系亦因基因型而异.  相似文献   

10.
1992~1993年度,在田间观察到无原花色素大麦突变体穗发芽严重,经研究发现:无原花色素大麦突变体由于多酚和原花色素的减少和缺失,而导致其休眠期缩短、吸水性增强,明显表现出穗发芽的特性.籽粒吸水速率和穗发芽有一定的相关,但α-淀粉酶是否可作为易穗发芽的指标,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2个在山东广泛种植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银杏种子发芽特性及其与含水量、贮藏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鲜龙眼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分别为81.7%、85.1%,新鲜梅核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均为90.5%;但随着种子干燥脱水,种仁硬化,种子发芽力和活力迅速降低,种子含水量降低到30%以下,发芽力基本丧失。与新收获的种子相比,沙藏半年后种子的发芽力、活力略有提高,种子含水量也有所提高;而在冰箱塑料袋中贮藏半年后,虽种子含水量降低不明显,但发芽力、活力均显著降低。2种贮藏方式都未降低种子无胚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旨在分析常规库存条件下,长时间贮藏的春小麦种子发芽能力随贮藏年限的变化特点,为春小麦种子长时间贮藏提供实践依据。[方法]试验选用常规条件下长时间贮藏的15份春小麦材料,在 2009年至2017年间通过连续每年测定发芽势和发芽率,对春小麦种子在常规贮藏条件下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贮藏年限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小麦种子在常规库存条件下,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贮藏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发芽势的年降速率快于发芽率的年降速率;小麦品种间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贮藏年限的变化存在差异性;同一小麦品种,会受到品种和收获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在不同环境下种植与收获,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贮藏年限的变化会有不同。[结论]该试验认为小麦种子发芽能力因受小麦品种特性、收获环境、贮藏年限的影响,库存小麦种子在检测种子发芽力时,应按照不同贮藏年限、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来源等,对种子批逐个检测,不能随意替代。  相似文献   

13.
国家作物种质库长期贮藏的高粱种子生活力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国家作物种质库贮藏高粱种子的生活力状况,为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高粱种子及其它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及更新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达到长期安全保存种质资源的目的。【方法】对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藏10年以上的3 300份高粱种子的生活力进行了监测,分析了不同起始发芽率和来自不同供种单位和年份种子的生活力变化,探讨了种子起始质量对贮存效果的影响。【结果】90%的种子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10年后的发芽率仍保持在入库最低标准85%以上,有33份(占被监测份数的1.00%)出现了明显下降,发芽率从85%以上下降至70%以下。从总体上看,低发芽率水平的种子份数增加,高发芽率水平的种子份数减少。来自不同供种单位和不同年份种子间的发芽率下降差异显著。【结论】在进行种子生活力监测时应首先监测生活力出现显著下降的送存单位提供的种子。另外,监测时应按顺序一份一份地检测,不能进行抽测,因即使是同一单位在同一年份送存的种子生活力变化范围非常大。种子在繁殖或更新时还应将其生长季节,特别是种子成熟和收获时候的气候条件进行记录。  相似文献   

14.
新疆莎车县5个扁桃品种抗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莎车县5个主栽扁桃品种为试验材料,采取人工模拟外界环境的方法对不同扁桃品种一年生休眠枝条进行了低温(-15~-40℃)处理,测定低温处理后休眠枝条萌芽率及降温过程中休眠枝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抗寒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扁桃品种在低温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的SOD活性及较低的MDA含量,且恢复生长后其枝条萌芽率明显高于抗寒性较弱的品种,各扁桃品种的抗寒性大小顺序表现为阿曼尼莎11号叶尔羌14号晚丰18号选育品种5号纸皮1号。  相似文献   

15.
以2个具有休眠特性差异的籼稻Oryza sativa subsp.sativa品种[4K58(Ⅱ-32B休眠), 4K59(Ⅱ-32B)]及其各自与不育系(Ⅱ-32A)的杂交F2代种子(C178, C179)为材料, 采用人工加速老化方法获得不同老化天数(0, 3, 6, 9 d)的种子。通过测定种子的电导率值、单核苷酸浸出液质量浓度、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等, 探讨种子休眠特性与耐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老化后4K58种子的电导率值、单核苷酸浸出液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4K59(P < 0.05), 其中单核苷酸浸出液质量浓度增幅最高, 相差近14.5倍; 而其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均显著低于4K59(P < 0.05), 平均发芽时间显著高于4K59(P < 0.05), 推测具有休眠特性的水稻种子更不耐储藏。研究还发现:老化后C178的核苷酸浸出液质量浓度、平均发芽时间显著高于C179(P < 0.05), 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苗高和苗质量均显著低于C179(P < 0.05)。推测这种储藏特性可遗传至下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辐照强度和浸种时间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对5个农作物品种3个不同浸种时间的种子进行Cs~(137)γ射线2种剂量的辐照处理,研究其对不同作物品种发芽势、芽长及根长的影响。[结果]辐照对不同浸种时间的油菜和高粱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对浸种时间较长的水稻和大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辐照对玉米干种子和浸种12 h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辐照对不同浸种时间的油菜和高粱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高粱芽和根的生长,也抑制了浸种后油菜芽和根的生长,说明辐照对种子萌发、芽长及根长的影响不同。[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Cs~(137)γ射线对多种农作物种子的辐射敏感性差异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用生物型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以未包衣种子作对照,把3种不同含水量的油菜种子分别密封贮藏在高、中、低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分期取样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含水量为4.1%的来包衣种子在所有贮藏温度条件下均能保持较高的发芽率,而含水量为8.6%的在25℃、35℃条件贮藏后种子发芽率均有所下降,含水量为11.1%的种子则劣变加快,在贮藏温度35℃条件下经3个月贮藏后发芽率降为0.生物型种衣剂包衣油菜种子在所有贮藏条件下劣变速度均低于未包衣种子.相对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的提高,包衣种子的发芽率下降较慢,经1年贮藏后所有的包衣种子均能保持75%以上的发芽率.包衣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指数也均高于未包衣的对照种子.  相似文献   

18.
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休眠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休眠的关系,以休眠期欧李1年生基生枝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等方法,分析了韧皮部、芽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休眠阶段欧李韧皮部和芽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淀粉,二者比值最高可达4.77,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蔗糖,其次是果糖、山梨醇和葡萄糖;自然休眠期芽中检查不到果糖含量,但在被迫休眠期和芽萌动期迅速增加,至芽萌动期质量分数达2.05%;休眠期韧皮部和芽中酶活性变化与糖含量变化一致;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大于其他酶的活性,在自然休眠期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迅速降低至自然休眠解除时达最低值,降低幅度分别为芽94.18%、韧皮部84.78%;β-淀粉酶活性高于α-淀粉酶活性。综上,欧李休眠期贮藏的碳水化合物以可溶性糖为主;蔗糖含量变化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降低与自然休眠解除关系明显;果糖含量变化与芽的被迫休眠和芽的萌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蜡梅开花结实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蜡梅开花形成的种实是繁殖苗木的最基本的材料.种实在果托内达到形态成熟时,由于果皮及种胚发育等原因,致使处于休眠状态.休眠的种实必须采用层积处理,播种时才能提高场圃发芽率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广西火桐种子繁殖技术及幼苗生长节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sis)的种子发芽与苗木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火桐种子无休眠期,宜随采随播,播后2 d开始发芽,7 d发芽结束,发芽率可达95%以上;种子贮藏方式以使用塑料袋密封低温贮藏为好,种子经低温贮藏2个月发芽率仍可达70%以上;培育广西火桐幼苗的基质以园土最好,其幼苗的平均株高较石灰土、酸性红壤土上的分别增长16%和33%,平均地径增长25%和47%;广西火桐幼苗的生长高峰期为7-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