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石灰性土壤吸磷差异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24个农田石灰性土壤和4个石灰性生土的磷吸附能力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而采用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影响供试石灰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的主要土壤性质。研究结果表明:28个供试石灰性土壤的磷等温吸附曲线都很好地拟合了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最大吸磷量(Xm)以4个石灰性生土最大;其次为7个大田褐土性土,9个大田石灰性褐土;8个蔬菜大棚石灰性褐土最小。土壤pH值、CaCO3、活性钙、活性镁、活性铝和小于0.002 mm的土粒均与最大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0.2~2.0 mm的土粒均与最大吸磷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经通径分析和反向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影响供试石灰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有机质,其次为速效磷和活性钙,土壤有机质、速效磷、活性钙和小于0.002 mm土粒共同决定了供试石灰性土壤95%的最大吸磷量。供试土壤中,8个蔬菜大棚石灰性褐土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而吸附固磷能力相对较弱。连年大量有机和无机肥料的投入不仅导致磷在土壤中大量积累,而且由于土壤肥力的逐步提高,其吸附固磷能力下降,土壤中累积的磷素迁移性增强,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幕阜山5个海拔高度的土壤粘粒复合体为对象,用等温平衡吸附法研究了磷吸附量随加入磷浓度和平衡时间改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土壤粘粒的最大吸磷量由2.48 mg·g~(-1)依次增大到9.38 mg·g~(-1),达到饱和吸附所需加入的磷浓度增高,最大解吸磷量却逐渐降低,磷的解吸率减小。②根据土壤粘粒吸附磷速率的不同可将供试样品的吸磷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在24小时内的吸磷量占480小时吸磷量的72%~85%。海拔越高的土壤粘粒,快反应速率越高,缓慢吸附的时间越长。同一样品经不同时间吸附的磷解吸率变幅不大。③供试粘粒吸磷量随平衡液浓度和平衡时间的变化特征可用Langmuir,Temkin,Freundlich,Elovich等方程描述,相关系数在0.94~0.99之间,达极显著水准。④不同海拔土壤在磷吸附量、吸附速率和吸附强度等方面的不同,主要与土壤粘粒复合体中吸磷载体的含量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土壤中碳酸钙对土壤吸持固定酚类污染物能力的影响,采用人工陈化培养的方法获得碳酸钙含量不同的供试土壤,利用供试土壤对苯酚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各处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量随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uendlich吸附等温式加以描述.从方程拟合结果看,当碳酸钙含量为227.1g·kg-1时,土壤对苯酚的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达3333.33mg· kg-1,降低率达33.33%.碳酸钙含量低于227.1g·kg1时,最大吸附量虽无明显差异,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强度却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有可能影响到苯酚的解吸行为.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则主要受到pH和CEC的影响,而pH又受到碳酸钙含量的影响,因此碳酸钙可能通过改变土壤的pH和CEC而影响土壤对苯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几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及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土对磷的吸附曲线与简单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基本吻合,土壤对磷的吸附及解吸能力主要受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及土壤活性铁、活性铝含量的影响,而与土壤本身有效磷含量无关。同一种水稻土随吸附磷量的增加,其解吸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天津几种潮土吸磷和解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个代表性土样为研究对象,应用磷的等温吸附、解吸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土样的吸磷特性与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尤以Freundlich方程最好;供试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在250—460mg·kg~(-1),土壤磷的吸附量与粘粒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吸附态磷的解吸率在38.7—48.2%之间;供试土壤的供磷能力普遍较低,需施用磷肥才能维持作物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改性棉秆炭对新疆灰漠土氮肥氨挥发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棉秆炭化还田改良低产土壤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灰漠土为供试土壤,利用密闭法室内培养模拟试验,设0、200、400 mg/kg 3个施氮水平,棉秆炭(不添加棉秆炭、未改性棉秆炭、味精废液改性棉秆炭、木醋液改性棉秆炭、酒石酸改性棉秆炭)以2%土重均匀施入。研究不同改性棉秆炭及不同施氮量处理氨挥发速率、氨挥发累积量以及与灰漠土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各处理于施基肥后第1~8 d达到氨挥发速率最大值。灰漠土氨挥发室内培养61 d后,与灰漠土处理相比,添加不同改性棉秆炭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增加了46.1%~99.8%。与未改性炭处理相比,味精废液改性棉秆炭和木醋液改性棉秆炭显著促进土壤氮肥氨挥发,酒石酸改性炭差异不显著。添加改性棉秆炭,可以降低新疆灰漠土壤的pH、增加土壤中的全氮和有机碳含量以及电导率。改性炭对土壤氨挥发起促进作用的主要是土壤的电导率和土壤全氮含量,而pH表现出抑制效应。土壤全氮含量对土壤氨挥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且受到有机碳的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影响(P>0.05)。【结论】利用味精废液、木醋液、酒...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农田土壤对砷的吸附能力,以明确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其有效性。【方法】 集全国18种典型农田土壤,分析其主要理化性质,采用吸附试验,测定不同土壤对外源砷(As(Ⅴ))的吸附量及吸附率,并分析土壤吸附能力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酸性土壤对外源砷的吸附能力大于碱性土壤,其中以赤红壤对外源砷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量为1.64 mg/g,吸附率为6.83%,酸性土壤对外源砷的吸附量为0.19~1.64 mg/g,吸附率为0.64%~6.83%。碱性土壤中,以山东潮土对外源砷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量为0.19 mg/g,吸附率达0.89%,山西褐土对外源砷吸附能力最差,吸附量仅为0.15 mg/g。土壤对外源砷吸附量与土壤黏粒和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pH、阳离子交换量(CEC)、全磷、速效磷、CaCO3含量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农田土壤对外源砷的吸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pH对土壤吸附砷能力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土壤养分供应量,为新疆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收集新疆自2000年至2019年文献土壤养分供应数据,结合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新疆开展的“3414”方案数据、“三区示范”研究新疆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在“ 3414”方案或“ 三区示范”中通过空白处理来计算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比较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结果】 (1)现阶段土壤平均供氮量(N)为199.50 kg/hm2;土壤平均供磷量为(P2O5)为90.33 kg/hm2;土壤平均供钾量(K2O)为204.34 kg/hm2;作物对土壤氮磷钾的依存率分别为:59.92%、67.00%、73.96%;近20年来(2000~2019年)土壤供氮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供磷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土壤供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自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土壤碱解氮(塔城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除外)和速效磷含量均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结论】 现阶段新疆3大区域土壤供氮量东疆地区最高,北疆地区次之;土壤供磷量东疆最高,南疆最低;土壤供钾量南疆地区最高,东疆最低。新疆耕地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都呈增加的趋势,而土壤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新疆几种耕地土壤钾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新疆 6种不同土类的耕地土壤 K 吸附与解吸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 :1不同土类土壤 K 吸附与解吸的反应平衡时间有很大不同 ,其中 ,水稻土、灰漠土达到吸附和解吸的平衡时间与灰钙土达到解吸平衡的时间比其它土类达到平衡的时间要长 ,且平衡以后 ,K 的吸附量或解吸量仍有明显的增加。 6种土类的吸附、解吸时间及平衡吸附、解吸量同土壤粘粒含量有关。 2平衡前不同时段的吸附、解吸速度和吸附、解吸率与反应时间 lnt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 ,且与土壤粘粒含量密切相关。 3一级反应方程是描述土壤 K 吸附与解吸反应的最佳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阿维菌素土壤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方法】应用平衡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在5种土壤上的吸附特性。【结果】土壤对阿维菌素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且随着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性有着明显差异;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uendlich方程,其吸附常数Kaf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自由能为10.9859~25.1538 kJ•mol-1。【结论】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水稻土、菜地土和山地红壤上吸附的阿维菌素具有显明的增溶作用,而对山地黄壤和盐碱土则有着增加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