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乳酸钙、丁香精油涂膜剂对汉源蜜橘进行处理,并置于(8±1)℃、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75 d,定期测定贮藏过程中的果实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不同涂膜剂对汉源蜜橘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三种涂膜剂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蜜橘的贮藏保鲜效果。其中2%壳聚糖和2%乳酸钙处理的果实腐烂率显著低于0.04%丁香精油和对照(P0.05),可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VC含量,有效延缓呼吸强度、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明显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效抑制果实贮藏期间的软化与衰老。总体上以2%壳聚糖保持蜜橘的贮藏品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使台湾青枣(Ziziphus mauritiana Lamk.)果实具有良好保鲜效果的绿色冷藏前处理技术及其抗活性氧损伤的生理机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台湾青枣果实经过浸钙、壳聚糖浸泡和温烫处理,探讨3因素处理后对台湾青枣低温冷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处理均降低果实重量损失率;浸钙和温烫处理提高好果率,壳聚糖浸泡处理降低了好果率;各因素处理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与各自对照的无显著差异,果肉可滴定酸含量(TA)则在不同时间与各自对照出现不稳定相对高低变化,果肉固酸比(TSS/TA)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的或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各因素处理均降低了果肉丙二醛(MDA)含量;3因素处理对果肉PPO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浸钙处理以提高果肉SOD活性为主,壳聚糖浸泡处理则以抑制果肉SOD活性为主,温烫处理对果肉SOD活性无显著影响;浸钙和温烫处理对果肉POD活性无抑制作用,且在短暂时间里还能促进其活性升高,壳聚糖浸泡处理则在前15天对果肉POD活性无影响;3因素处理对果肉CAT活性无抑制作用,在高峰期还呈现提高果肉CAT活性的效果。可见,浸钙和温烫处理能改善台湾青枣果实贮藏效果和减轻果肉活性氧损伤。  相似文献   

3.
浸钙、壳聚糖浸泡和温烫处理对台湾青枣果皮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抑制台湾青枣(Ziziphus mauritiana Lamk.)果皮褐变的绿色冷藏保鲜前处理技术及其抗活性氧损伤的生理机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台湾青枣果实经过浸钙、壳聚糖浸泡和温烫处理,探讨3因素处理后对冷藏台湾青枣果皮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浸钙和温烫处理能抑制果皮褐变和降低果皮丙二醛(MDA)含量,而壳聚糖浸泡处理则加剧果皮褐变和提高果皮MDA含量;浸钙和温烫处理抑制果皮PPO活性,而壳聚糖浸泡处理则提高了果皮PPO活性;浸钙和温烫处理能提高果皮SOD和POD活性,壳聚糖浸泡处理则抑制了果皮SOD和POD活性;3因素处理对果皮CAT活性无抑制作用,在高峰期还呈现提高果皮CAT活性的效果。可见,浸钙和温烫处理能改善台湾青枣果实贮藏效果和减轻果皮活性氧损伤。  相似文献   

4.
黄瓜涂膜保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研7号黄瓜品种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及依柯系列涂膜剂、不同保鲜剂进行低温(10℃)涂膜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剂的最佳使用浓度为15倍稀释液,作用效果以15倍 Ⅲ号保鲜剂结合处理最好。在10℃条件下贮藏28天,无明显霉烂、“大头”、发糠现象,色泽正常,风味较浓。依柯6号处理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5.
气调冷藏对龙眼保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高龙眼果实保鲜质量为目的,采用可控气体成分调节方法,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全自动控制,以普通冷藏为对照对龙眼进行气调保鲜。研究了气调冷藏对龙眼果实保鲜效果、果实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贮藏环境中的O2含量,提高CO2浓度,可有效抑制龙眼果实的呼吸作用,延缓了果实的衰老与变质,保鲜效果好,商品率高。  相似文献   

6.
气调箱贮藏甜樱桃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美早和萨米脱为试材,研究了气调箱保鲜处理对果实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甜樱桃贮藏过程中,气调箱内CO2浓度基本维持在12-15%;气调箱处理甜樱桃果实硬度显著高于对照果实,轻微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但却保持了果实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气调处理最明显的效果就是降低了甜樱桃果实的腐烂率。两品种相比较,萨米脱的腐烂率要远低于美早,耐贮性较好。两品种果实0oC贮藏60 d后仍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并可以保证3 d的常温货架期。  相似文献   

7.
不同天然生物保鲜液对桑葚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桑葚为试材,以果实感官品质评分、失重率、VC含量、色差和腐烂指数为指标,研究山豆根、肉豆蔻及其复合提取液和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液对(2±1)℃下贮藏6 d桑葚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豆根、肉豆蔻及其复合提取液与对照(蒸馏水)相比,均对桑葚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桑葚的品质下降,降低果实失重率,减缓VC的降解,其中保鲜效果最佳的是山豆根提取液(料液比为1∶10);2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液中,以1.0%的浓度处理对保持桑葚的VC含量、感官品质以及抑制果实腐烂的效果最明显;在贮藏前3天,浓度为1.5%的壳聚糖涂膜液对桑葚失重率控制最好;在贮藏3~6 d时,壳聚糖浓度越高,失重率越小。  相似文献   

8.
采后水杨酸处理对哈密瓜贮藏特性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哈密瓜品种西州密25号为试材,采后分别用0.5‰、1.0‰、1.5‰三种浓度水杨酸(SA)浸泡5 min,6~8℃冷库低温贮藏,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哈密瓜贮藏特性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不同浓度SA处理可抑制哈密瓜果实的腐烂,延缓果实失重率的上升,对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保持较好的果实硬度,增强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其中1.0‰S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10^-410^-5、10^-6mol/L浓度的精胺(Spm)处理赛买提杏,于(O±O.5)℃条件下贮藏30d,测定分析果实生理与品质的相关指标.探讨不同浓度精胺处理的转色期赛买提杏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三种浓度精胺处理赛买提杏的保鲜效果均优于对照,其中以浓度为10^-4mol/L的精胺保鲜效果最好,可更好地延缓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下降,保持可滴定酸含量,降低腐烂率,有效提高采后赛买提杏的贮藏品质,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0.
1-MCP对丰水梨果实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剂量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丰水梨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常温贮藏还是冷库低温贮藏,在贮前进行1-MCP处理,都可以显著抑制丰水梨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的下降,防止果实腐烂;冷藏条件下还可显著抑制丰水梨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使果实的风味和品质好于同期对照,延长果实的货架寿命,提高贮藏质量。不同剂量1-MCP处理对丰水梨果实的保鲜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气调贮藏对鲜枣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气调贮藏配气系统,对不同品种鲜枣在不同浓度CO2和O2条件下的保鲜效果进行了研究,调查了脆好果率、脆腐果率、软果率及果皮保绿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梨枣和骏枣随着CO2浓度的提高明显地促进果实变软与果皮转红;适当降低O2分压,有利于多数品种的贮藏保鲜;高于21%的O2分压对鲜枣贮藏不利;无CO2条件下,多数鲜枣品种能承受1.5%的低O2.并对进一步开展鲜枣采后生理及贮藏研究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采前处理对蟠枣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新疆主栽鲜食品种蟠枣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果实花期、幼果期、膨大期、着色期采用清水(CK)、10 g/L氯化钙(CaCl2)、100 mmol/L水杨酸(SA)和10 g/L CaCl2+100 mmol/L SA进行采前喷施处理,采收后置于常温货架贮藏,每天统计果实的转红率、转红指数、腐烂率和失重率,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色泽等指标。结果表明:采前喷施CaCl2、SA和CaCl2+SA均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蟠枣的转红和腐烂,使其保持较低的失重率,使果实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保持较好的色泽,其中,10 g/L CaCl2+100 mmol/L SA采前处理效果最佳,常温货架8 d时,果实的转红率和腐烂率分别较对照低23.34个百分点和36.66个百分点,失重率仅为1.6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在21.47%,硬度为9.45 kg/cm2,保持较好的商品性。综上,采前喷施10 g/L CaC...  相似文献   

13.
枣园桃小食心虫防治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明确累积诱蛾量与采收期虫果率之间的关系,确定小枣园桃小食心虫防治的成虫阈值,为桃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非试验区随机放置诱捕器并记录成虫诱集数量;根据试验区成虫诱集数量,在不同物候期累积蛾量出现较大变动时,用细纱网套果500个左右,并在采收期调查虫果率;当诱集蛾量出现较大变动时,延后3~4天喷施1%甲维盐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的混合药剂进行防治,喷药后,用细纱网套果500个左右,采收期调查虫果率;用SPSS 17.0数据处理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并用Excel 2007拟合累积诱蛾量与小枣虫果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在沧州枣园1年发生2代,于6月中下旬出土,蛾量高峰出现在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结束。枣园中桃小食心虫的累积蛾量与虫果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自然生长的枣园,综合2年数据为Y=-0.000001X2+0.008X+3.342(r2=0.874,P<0.05);在药剂防治条件下,综合2年数据为Y=-0.000002X2+0.006X+0.179(r2=0.890,P<0.05)。试验证实,在小枣稳定坐果后,当累积蛾量在15头或以下时进行防治,虫果率至采收期就可控制在2%以内甚至更少。  相似文献   

14.
枣树小冠疏层形空间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探究枣树小冠疏层形的结构特点、各冠层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状况,为枣树造形提供理论支撑,以‘鲁枣2号’枣为试材,研究枣树小冠疏层形的个体结构、生长特性、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小冠疏层形中间冠层为产量主要分布层,枣果数与枣吊数最多,但是果枝比较其他2个冠层要低,下层平均单果重最大,上层叶绿素SPAD值、叶面积、枣吊长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比下层高。因此,在对枣树小冠疏层形进行整形修剪时,要严格控制树冠上层的营养生长,适当控制中间冠层侧枝长度,缩放下部冠层侧枝,这样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不同成熟度枣果品种在生长期中可溶性糖成分和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同一时期不同品种枣果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建立糖含量变化(Y)与生长期(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0.8702+0.559978X,掌握了枣果的营养变化特点和生长规律,旨在为枣果水溶性多糖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收期和品种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在同一采收期下,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低温贮藏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灵武长枣在不同的采收期中,全红果的果肉硬度小于大半红果,头蓬果高于三蓬果;全红果的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可溶性果胶含量均高于大半红果;三蓬果的葡萄糖、果糖含量高于头蓬果,头蓬全红果的蔗糖、总糖含量高于三蓬全红果;抗坏血酸含量在各个采收期变化不明显。同一采收期的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贮藏95 d后,3个品种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蔗糖、总糖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梨枣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下降均最多;灵武长枣采收时抗坏血酸含量最高且降解最少;冬枣蔗糖含量下降了88.5个百分点;灵武长枣、冬枣可滴定酸含量有所增加,而梨枣出现下降;冬枣的果糖上升了113.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品种,是贮藏后风味更为浓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气调贮藏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冬枣果实在低温(-1~-2℃)条件下,8个不同体积分数的气体成分(15%O2+0%CO2、10%O2+0%CO2、5%O2+0%CO2、2%O2+0%CO2、2%O2+2%CO2、2%O2+4%CO2、2%O2+8%CO2、2%O2+10%CO2)和1个对照(21%O2+0%CO2)处理对冬枣果实呼吸、果肉相对硬度、组织相对电导率、维生素C含量以及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低O2可降低冬枣果实的呼吸强度、抑制果肉硬度的下降、减慢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延缓维生素C的降解、维持冬枣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 而贮藏环境中的CO2则会促进果实呼吸,导致组织相对电导率升高,促进维生素C的降解,加速了冬枣果实的软化,鲜食价值迅速丧失。2%O2+0%CO2的气体条件对冬枣贮藏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揭示枣缩果病的发病机理,为有效的防治枣缩果病提供依据。以‘婆枣’为试材,研究缩果病发病过程中保护酶活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枣果发病初期O2?-产生速率迅速提高,同时三大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也显著上升,病果和健果间均达到显著差异。该结果显示,O2?-可能在‘婆枣’缩果病症状表现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三大保护酶和酚类物质虽然可能参与了枣果对缩果病的应激反应和防御机制,但并不足以有效抑制缩果病导致的O2?-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Edible composite coatings based on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HPMC), hydrophobic components (beeswax and shellac), and food preservatives with antifungal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on ‘Valencia’ oranges during long-term cold storage. Selected food preservatives included potassium sorbate (PS), sodium benzoate (SB), sodium propionate (SP), and their mixtures. Intact oranges or oranges artificially inoculated with Penicillium digitatum or Penicillium italicum were coated and stored up to 60 d at 5 °C followed by 7 d of shelf-life at 20 °C. Some antifungal HPMC–lipid coating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both green (GM) and blue (BM) molds on inoculated and cold-stored oranges, and PS + SP-based coating was the most effective. In general, the coatings controlled GM better than BM. After 30 and 60 d at 5 °C plus 7 d at 20 °C, fruit weight loss, rind firmness, internal gas concentrations, ethanol and acetaldehyde contents of the juice, sensory flavor, off-flavor, and fruit appearance were not adversely affected by application of the antifungal coatings, which showed promise as potential substitutes for citrus commercial waxes.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should follow to improve some coating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water loss control and higher gloss on coated oranges.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红枣枣果在成熟过程中相关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以不同成熟度(未成熟青白果、四成熟微红果、八成熟半红果和成熟全红果)的狗头枣枣果为研究材料,探究其不同成熟阶段酚类物质、有机酸、三萜酸、VC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4个不同成熟度红枣共检测出8种酚类物质、4种有机酸、3种三萜酸,其中儿茶素、阿魏酸、绿原酸为主要的酚类物质,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要的有机酸,白桦脂酸和熊果酸为主要的三萜酸。4个成熟度红枣总酚含量为556.7~963.7 mg/100 g,总黄酮含量为412.7~866.7 mg/100 g,VC含量为335.5~665.5 mg/100 g,这3种物质含量皆在青白果时期最高,且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枣果的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为未成熟青白果>四成熟微红果>八成熟半红果>成熟全红果。枣果在未成熟青白果时的VC、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可作为获取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