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政  臧润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83-2185
以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这3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各自状况,而后对这3种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分布、保护对象及保护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肃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内陆河流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我国西北典型内流河湿地生态系统、以黑鹳为代表的湿地水禽以及西北荒漠区的湿地植被。本文主要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出发,以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湿地生态环境相关问题及现状科学评价和改善对策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生物多样性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而生物多样性被破坏、被弱化会对生态和经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此人们开始积极寻求保护生态多样性的方法。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多样性的有效方式,本文就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建议。区域环境的质量和生态文明的程度可通过生物多样性来反映,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态文明的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套侧重水鸟保护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指标体系经过专家咨询和会议讨论确定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指标体系共分为目标层1项、系统层5项、准则层11项和指标层26项.将获取资料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按国家有关分类标准与原则归为3个类型(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物类型),每个类型内的自然保护区再结合自身湿地主体进一步划分为4个小类型(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实例分析了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以近海及海岸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以沼泽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类型中的以河流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并依照保护价值指数进行了等级划分.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和发展地位,总体规划和改建变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规划调整前后的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依据现场监测数据及实地考察,构建覆盖率、生态效率评估、管理效率评估和详细监测程度等4个不同且互补的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探讨保护区规划调整前后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保护区规划调整前存在监测系统较为落后、管理不善与红树林湿地被破坏等问题较严重;规划调整后详细监测程度、管理行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人为干扰等指标分值提升较明显。综合评价保护区规划调整前的保护效果为"中",调整后为"良",表明调整规划较为合理,改善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河南汝南宿鸭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翔  赵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50-7251
以河南汝南宿鸭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保护区湿地的现状、生态和外部扰动的分析和评价,依据生态学原理和保护生物学原理,提出了今后的管理对策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优先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综合样带法、样地法和样线法对哈巴湖自然保护区6大湿地进行全面的植被调查,并对外业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保护区湿地植被优先保护等级评价模型构建的基础上,结合菲尔德法,对哈巴湖自然保护区6大主要湿地植被优先保护等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哈巴湖湿地各项参评指标中,群落盖度、珍稀植物种等均较高,其综合评价结果最大(0.965),为一级保护湿地;骆驼井湿地和四儿滩湿地的评价结果为0.863和0.841,为二级保护湿地;柳杨堡湿地和二道湖湿地的评价结果为0.713和0.714,为三级保护湿地;评价结果最低的是高沙窝湿地(0.611),为四级保护湿地。   相似文献   

8.
以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社区生计与发展内容、与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相关的信息等调查为基础,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旨在为保护区的管理、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湿地是世界上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系统。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着自然湿地生态退化问题,湿地的生态恢复、保护、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特别是人类聚居的内陆平原淡水湿地破坏尤为严重。南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1999年批准成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它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寒温带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繁衍栖息的重要场所,在拯救、保护寒温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南翁河  相似文献   

10.
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越冬候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环境及越冬水禽是升金湖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生态系统修复及越冬水禽数量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RDAS软件将1986、1990、1995、2000、2004、2008、2011及2015年共计8个年份冬季的TM影像数据解译划分为8种景观类型,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出各个年份的景观指标。根据升金湖湿地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了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逻辑斯蒂增长曲线模式(Logisticgrowthmodel)对这些单项指标进行评价,然后运用层次分析(AHP)的方法确定各个单项因子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最后对1986到2015年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2015年升金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为0.430,属于亚健康的状态,应及时加强升金湖湿地生态保护措施。通过1995年与2015年对比得知人口密度增长10%以上,人类干扰指数增长了6.685,人类的干扰压力是导致湿地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从状态分析与响应分析可以看出升金湖湿地修复功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通过越冬候鸟数量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可以看出越冬侯鸟数量的变化是随着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状况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部分工作人员(30人)为样本,以调查问卷和小型座谈会的方式,对保护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保护区的相关情况、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等进行调研。深入分析调研数据认为: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管理水平较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依据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并结合中国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政策有待日趋完善的现实,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改进策略,认为:保护区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工作人员的培养,保护区需要发展多元化经济,国家急需出台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出台全国性湿地资源保护法、拓宽湿地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渠道、明确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清晰湿地资源权属等),相关部门需要增加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获得了当地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现状,并对两者可持续发展双赢对策进行探讨,提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其他自然保护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猛  孙世群  王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408-7410
以50处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它们的面积、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掌握了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基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的不足,在分析了GAP分析法、GIS理论、景观生态学这些理论之后,提出把GAP分析法应用到湿地生态类型中、管理和设计策略和建立监测站与监测点策略,根据这些优化设想,完善了网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GAP分析是评估区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性的科学方法.收集了截至2013年9月福建省已建的93个自然保护区相关资料,在分析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热点区分析和GAP方法分析了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3个尺度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物种尺度上,存在鼋、大刺鳅、虎纹蛙等12种保护空缺物种;(2)生态系统尺度上,已建自然保护区基本涵盖了福建省全部生态类型,但内陆湿地与水域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面积仅占该类型生态系统总面积的3.13%,远远低于国际标准(10%);(3)景观尺度上,福建省漳浦前湖湾湿地、永定王寿山等17个地区存在空缺,亟需加强这些空缺区的保护,以进一步完善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从自然保护区数量与规模、类型结构、区域分布、管理现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阐述了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指出在区域分布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虹  孙强  赵阳  苗长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19-6022
为了更好地协调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用PRA方法,深入分析了保护区所在行政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并未达到保护区建立初期总体规划所预期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统一"的实际效果。因此需要加大政策协调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开发生态旅游和发展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实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的政策目标,更好地促进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有效性是指保护区对其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效果。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是明确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实现保护区保护目标的有效途径。从基于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保护对象、森林资源、森林健康以及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5个方面,归纳分析了国内外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评估,并尝试构建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为更好地引导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提升保护效果,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好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SWOT评价法,通过对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研,针对目前西洞庭湖湿地现状,从生态环境规划着手,提出了一些关于湿地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