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贮藏库温度对臭氧化空气衰减速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定0.5,5,10,15和20℃5种温度,在气调库内测定臭氧化空气的衰减变化。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臭氧化空气的衰减速率明显减慢;在0.5℃的温度下,经过40min,臭氧化空气的浓度由25.5mg/m^3降为19.5mg/m^3,衰减率为23.5%;而在相同的时间内,5,10,15和20℃下的衰减率分别为35%,39.7%,62.9%和75.8%。同时发现,无论在哪种试验温度下,都表现出臭氧化空气在高浓度时衰减的量多,低浓度时衰减的量少。由回归方程计算出的0.5,5,10,15和20℃5种温度下的半衰期,分别为66,64,47,28,20min。  相似文献   

2.
RP-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中荷叶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含荷叶类保健食品中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荷叶碱的方法:色谱柱为Spherigel—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0.1%三乙胺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78nm。荷叶碱在0.17μg/mL-21.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83,最低检测限为0.03μg/mL(S/N=3),最低定量限为0.9μg/mL(S/N=10),三种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4.36%~96.86%,RSD小于3.04%。该方法具有流动相简单、分析时间短、且不需对样品进行衍生、操作简便、定量准确、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多菌灵和甲萘威农药残留。样品通过乙腈提取,凝胶色谱净化(GPC),在线浓缩,采用Waters C18柱(3.0×250mm×5μm),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5mL/min进行分离,PDA检测器进行检测,波长为285.2nm和220.3nm,进样量5μL。回收率为84.5%~103.296;RSD为3.296~4.596;检测限多菌灵为0.1μg/mL、甲萘威为0.03μg/mL。  相似文献   

4.
以胡萝卜、番茄为辅料,麦芽为主料发酵酿制成格瓦斯饮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胡萝卜、番茄格瓦斯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汁:胡萝卜汁:番茄汁=5:3:2,乳酸菌(L.b:S.t=1:1)和啤酒酵母菌的接入量为3.0%(v/v),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比例为2:1,温度为35℃,发酵24h。发酵后含糖量调整为10%,pH值4.0,酒精度1.0%,巴氏灭菌65℃、30min。  相似文献   

5.
臭氧溶解特性及对哈密瓜中农药残留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臭氧水处理对农残降解的影响,研究了臭氧水的溶解特性以及臭氧水在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不同pH和不同处理方式对哈密瓜中4种农残(马拉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百菌清)降解的效果。结果表明:臭氧的溶解度随吸收液体积增大、pH的升高而下降,pH 4时的溶解度最高为10.15 mg/L;哈密瓜中4种农残的降解率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浸泡时间的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动态臭氧水处理的降解率显著高于静态处理(P<0.05);pH 10的臭氧水动态处理30 min效果最佳,马拉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百菌清4种农药的降解率分别是90.87%、85.62%、78.31%和85.26%。  相似文献   

6.
风化煤对苏打盐化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山西省大同盆地干旱、半干旱性气候下的苏打盐化土,采用山西灵石风化煤作为改良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风化煤不同施用量情况对土壤pH、电导率(EC)、碱化度(ESP)和作物生物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0cm表层土壤pH相对降低率随风化煤施用量的加大呈规律性增加,10cm以下土壤pH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增加。土壤电导率(EC)和碱化度(ESP)在施用风化煤量不大的情况下与对照相比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当风化煤施用量达到60t/hm2的情况下,EC和ESP显著降低。风化煤施用量在60t/hm2的情况下,土壤0~10、10~20、20~40cm土层pH相对降低率分别为8.9%、5.3%、2.5%,0~10cm表层土壤的EC值降低了0.13mS/cm,同时土壤的ESP从26%下降到13%。结果表明,在山西大同盆地苏打盐化土改良中,风化煤的最佳施用量为60t/hm2。  相似文献   

7.
鸡血红蛋白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鸡血为原料,研究[E]/[S]、时间、温度和pH值对鸡血红蛋白抗氧化肽制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鸡血红蛋白抗氧化肽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E]/[S]3.0%、时间3h、温度41℃、pH值为1.5,此条件下制备的鸡血蛋白抗氧化肽的还原力最强为0.948。  相似文献   

8.
对向日葵籽壳红色素的提取条件,以及温度、pH值、光照、常用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对向日葵籽壳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1:20(g/mL)、50℃恒温、30%乙醇(pH值为2.0)、浸提60min、采用3次浸提,提取得率可达96.76%。色素在pH值为2-6、温度65℃以内比较稳定,光照能加快色素降解,K^+和Ca^2+对该色素无不良影响,而Cu^2+、Al^3+、Fe^3+、Sn^2+和Ph^2+对该色素有较大影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臭氧对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处理,以探讨其对马铃薯淀粉中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及对马铃薯淀粉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臭氧对马铃薯淀粉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菌落总数比对照组减少60%,经臭氧处理后,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在白度、电导率、pH值、糊化温度等主要特性上没有显著影响,但臭氧体积浓度过高时,马铃薯淀粉的峰值黏度下降,其中臭氧体积分数控制在50×10-6以内,对马铃薯淀粉表面只产生极微弱的氧化作用,不影响淀粉内在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pH值几因素对果胶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提取时间、温度和pH值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向日葵盘果胶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9℃、提取时间80min、料液比0.04、pH值3.20。向日葵盘果胶最大得率为10.44%。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人们对寒地水稻浅土层热效应特征变化的认知度。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设置行株距30×8 cm (D1)、30×10 cm (D2)、30×12 cm (D3)、30×14 cm (D4)、30×16 cm (D5) 5个密度水平,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浅土层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层温度在抽穗期达最高值,灌浆后开始下降,且温差缩小,其中以10 cm土层温度稳定性最高。受种植密度影响,高密度处理下土温白天增温快,夜间最低,昼夜温差大,最高日平均温度出现的早,其中D1、D2处理在10 cm、15 cm土温变化上几乎同步。相比之下,各土层TmaxTmin出现时间随土层的加深而向后推迟,生育期内TavgTmaxTmin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而Tmax-min则随密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分蘖期和成熟期,且作用效果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产量以D2处理最高,表现为9.27 t/hm 2,较D1、D5处理增幅13.5%~14.6%。说明适宜密度条件能够实现对浅土层热效应的科学调控,并获得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冷凉区旱地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凉两大主要限制因子,于2016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阳曲县河村,采用地膜半覆盖模式,设置5种不同覆膜起垄高度处理,进行了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垄高每增加5cm,玉米苗期垄侧播种行8cm日平均地温降低0.3℃;当覆膜垄高从0cm增加到5和10cm时,膜侧播种行0~20cm土壤含水量分别极显著(P<0.01)增加3.6和5.3个百分点;覆膜垄高每增加10cm,玉米拔节期推迟1d,抽雄吐丝期相应推迟1d;覆膜垄高5cm处理的经济产量极显著(P<0.01)高于垄高15cm、垄高20cm和地膜平铺处理,与垄高10cm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覆膜垄高5和10cm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地膜平铺和垄高20cm处理,平均较地膜平铺和垄高20cm处理分别提高2.1和2.2kg/(hm 2·mm),增幅分别为6.8%和7.2%。研究认为,微垄覆膜(垄高5~10cm)可以协调垄高增加引起的增温和微集水之间的矛盾,同时兼顾地膜覆盖增温、保墒和微集水效应,增产增效,是冷凉区旱地玉米适宜的地膜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石羊河流域中、下游用水矛盾的根源,利用1950—2011年石羊河流域中、下游人类活动、径流量和气象观测资料,比较气候变化过程中流域中、下游绿洲化推进对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石羊河流域8条河流合成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中游降水变化倾向率为5.1 mm/10年大于下游2.5 mm/10年,下游年蒸发量却以11.6 mm/10年的速度增加,且流域中、下游气温呈持续上升趋势(P0.001),60年间气温分别升高了1.8和1.9℃,地表可利用农业水资源减少。中游人口以9.95万人/10年(P0.001)快速增长是下游的5.5倍,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倾向率中游0.119 hm2/10年(P0.001)大于下游0.036 hm2/10年(P0.01),但保灌面积增加速度下游0.637万hm2/10年(P0.01)大于中游0.451万hm2/10年(P0.01),机井数量增速下游1867.6口/10年(P0.01)大于中游884.3口/10年(P0.001),人类过快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直接影响了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随着气温持续升高、蒸发加剧、降水微弱增加和河流来水减少,保灌面积和机井数量迅速增加,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导致研究区出现农业向生态争水,中游向下游争水的恶性局面,这也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同时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不同覆沙厚度及覆沙后种植农作物和饲草对松嫩平原盐碱裸地的改良和利用效果。结果表明:覆沙后沙土层土壤含水量、pH和电导率明显低于盐碱土层,且随沙土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沙土层随覆沙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厚度覆沙后表层盐碱土电导率由初始621 μS/cm降低至389~594 μS/cm。2013年覆沙30 cm玉米产量较2012年高51.1%,且比覆沙20 cm高32.29% (P<0.05),比覆沙40 cm低8.9% (P>0.05)。2013年覆沙30 cm紫花苜蓿产量和总根生物量分别是2012年的2.04倍和3.65倍,总根生物量较覆沙20 cm和覆沙40 cm显著增加55.9%和106.3%。2012年和2013年覆沙30 cm种植紫花苜蓿沙土层电导率分别降低23.1%和43.5%。不同厚度覆沙对盐碱地有一定改良作用,覆沙后连续2年种植玉米和紫花苜蓿增产效果显著,推荐覆沙30 cm。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稻传统耕作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板结等问题,开展垄作双深耕作模式及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选用水稻品种齐粳10号,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垄作双深和常规平作2种耕作模式、4个株行配置,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平作相比,垄作双深处理的穗重和一次枝梗数分别显著增加7.88%和7.00%,灌浆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分别显著增加9.33%、14.81%、11.46%和27.09%。株行配置方面,株距15cm处理的穴穗重均极显著高于株距12cm处理,穗长随着株行距的减小而减小,株行距为12cm×(17~33)cm处理的穗数最大,平均显著高于其他株行配置12.87%。垄作双深与株行距为12cm×(17~33)cm互作处理产量最高(10 239.12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6.
淮南猪肉食用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养殖场随机选取1龄左右健康无病、发育正常、人工养殖的淮南猪8头和生长健康、发育正常的当地白猪4头为样本(公、母各半),集中屠宰,然后用常规方法对猪肉的食用品质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猪肉大理石纹评分为3.70分,肌纤维直径为14.50μm,剪切力为527kPa,极显著低于当地白猪。其他食用品质指标包括肉色、pH值、失水率、系水能力和熟肉率与当地白猪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Different kinds of structures of RAP and different contents of cement were prepared. By means of standard compaction test,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water stability, modulus and SEM test, the cementation effect with cement was studi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maximum dry density of RAP mixture rose from 1.91g/cm3 to 2.00g/cm3 with the increase of cement content when A/S was 0.4. The maximum dry density of RAP mixture would rise when adding more asphalt.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rose from 1.48MPa to 2.63 MPa and then down to 2.28MPa when cement content was 6%. The best property could be got when A/S was 0.4 and the cement content was 6% with 9.5% water.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AP mixture declined after it was cured in water for 24 h, but it had the same tendency with those of which had not been maintained in water. And it is also found that RAP does not obtain better stabilities in high temperature with modular test. From SEM test, it is shown that ettringite and C S H interlace and form the netted structure, and the aggregate would be enwrapped to increase the strength.  相似文献   

18.
分区池塘理化指标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底层鱼类养殖池塘的水质,设计分区池塘养殖模式以改善池塘水质的效果。结果显示:分区池塘pH 7.0~7.6,下午16:00达到最大值,分区池塘与无螺贝池塘pH平均值分别稍高于不分区池塘与有螺贝;溶解氧上午9:00在6 mg/L处波动,下午16:00在10 mg/L上下波动,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但分区池塘与未分区池塘溶氧变化没有显著差异;水温在6个时间段内递增,9:00测得的水温均低于16:00的水温,但分区池塘与未分区池塘水温变化没有显著差异;池塘在分区和有螺贝存在的情况下透明度最高,池塘水质良好。分区池塘是一新型养殖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极端干旱对毛竹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和高温对森林碳循环的影响,采用人工截雨的方法,创造极端干旱环境,研究极端干旱和较高土壤温度对人工毛竹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工截雨样地和对照样地的土壤呼吸月际变化分别为0.63~2.00μmol/(m2·s)和0.66~2.20μmol/(m2·s)。土壤呼吸的月际变化与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即成负线性相关。(2)土壤温度可以分别解释截雨样地和对照样地土壤呼吸变异的65.5%和73.9%。基于耦合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多元线性模型,可以分别解释截雨样地和对照样地土壤呼吸变异的66.9%和73.4%。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的关系不紧密。截雨样地和对照样地的Q10值分别为4.44和5.99。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绿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明影响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限制因子,提高城市绿地在雨水径流调蓄中的作用,采用双环入渗法研究了合肥居民区、公园、道路绿化带(市政绿地)和文教区(校园)等不同类型绿地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与质地、容重和空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入渗速率在0~40 min内下降较快,90~100 min后趋于平缓。土壤水分平均入渗速率呈现:公园绿地(2.42×10-5 m/s)>市政绿地(2.10×10-5 m/s)>小区绿地(0.62×10-5 m/s)>校园绿地(0.56×10-5 m/s)的规律。土壤稳定入渗率属于快和较快级别的占21.1%,中等及较慢等级的占78.9%。合肥市绿地土壤黏粒平均含量在37.6%~44.7%之间;土壤容重在1.22~1.68 g/cm3之间,均值均大于1.40 g/cm3;绿地土壤通气孔隙度在9.21%~17.6%之间,其中小区绿地(14.1%)>市政绿地(13.9%)>公园绿地(13.7%)>校园绿地(11.3%)。研究结果为合肥市城区绿地土壤消减城市面源污染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