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善区域水体环境,南通市通州区对该地区河道进行生态修复,采用污水口预处理、底质处理、生态浮岛及直接补给部分生物物种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手段,并辅以调水、生态清淤、岸坡修复等工程措施.经过4个月的整治,河道恢复生态功能,水体水质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
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简要分析了我国河道污染的现状及其原因,阐述了传统河道整治带来的负面影响,论证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河道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先期处理技术、河道形态修复技术、生态河堤修复技术、生态河床修复技术、生态护坡修复技术和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农村污染河道生态修复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沸石和生态浮床构建丁型潜坝,结合曝气及边坡湿地等措施在直湖港支流朱家浜(太湖北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从浮游植物群落的角度,考察生态修复工程对农村污染河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1)生态修复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演替方向,硅藻门、绿藻门、甲藻门的部分种类取代了蓝藻门、隐藻门的优势地位;(2)生态工程显著抑制了浮游植物群落的现存量,修复期间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均小于6 mg·L-1;(3)生态修复过程中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为2.32)。结合生态修复工程对水质的净化效率及浮游植物现存量与水体营养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知,生态修复工程对水体营养盐的有效去除是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潜流人工湿地修复河道水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万宾  段亮  田自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29-4631
[目的]研究不同填料潜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为小城镇河网水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砾石、卵石、页岩3种不同填料潜流湿地对受污染河道水质修复的运行情况及处理效果。[结果]砾石、卵石、页岩填料湿地对受污染水体中TN、TP、CODM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砾石床潜流湿地运行效果最好,平均可分别处理49.4%的TN、34.7%的TP及48.5%的CODMn。[结论]潜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改善受污染河道水质,且投资少、操作简单,适于在小城镇推广。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与水环境有限承载力出现冲突,导致水体污染问题愈加突出.世界各国政府积极推行一系列水生态修复措施来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因具有无须转移水体、运行维护成本低、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生态浮岛修复技术是原位水生态修复技术的一种,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及其周围所聚集的微生物来吸收和转化水体中过剩的氮、磷等营养成分及污染物.在综述了水生态浮岛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其分类构成、植物选用、功能强化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等,以期为水体生态浮岛修复技术的发展、完善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伍亮  成水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90-16792,16814
针对传统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河道整治新理念,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及目标、原则。从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两方面,介绍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单项技术,如集中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河堤修复、生态护坡、河道曝气、生态疏浚、生态浮床、水生植物修复、生物膜技术等,并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河道底泥有机质含量高,污染水体,易造成二次污染。为无害化利用底泥,以河道底泥为原料,制备生态修复基料,探讨其制备工艺、性能。结果表明,最佳配比为水泥5%、底泥14%、沙壤土73%、稻草粉碎物2%、水4%、菌液2%。生态修复基料抗折强度为0.65 MPa,抗压强度为1.185 MPa,孔隙率为17.46%,吸水率为13%,有一定强度,可用于护坡,可满足植物生长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几种类型的景观水体的情况,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对污染景观水体的修复和美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龚小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186-187,264
城市水系在维持城市的生态环境中占重要地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发生了恶化。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针对城市水系主要组成部分城市河道和景观水体的治理,产生了许多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综合各种条件,采用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定向富集培养液进行污染水体修复的试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村镇污染河道的特征,制定水体修复的工程方案.研究结果表明:EM技术对村镇污染河道水体的修复有较明显效果,CODMn去除率达到65.8%,氨态氮去除率达51.4%,总磷去除率达40.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道水体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进行综述,归纳总结了物理、化学、生物-生态3种修复技术的原理、工艺核心及适用范围等技术研究进展,其中物理技术包括截污分流与引水冲污、底泥疏浚、曝气复氧,化学治理技术包括化学除藻、化学固定,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强化、植物净化、人工湿地、生物膜净化及组合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同时,提出了河道水体修复涉及学科多,应该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治理和修复技术。最后对河道水体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特别是化工废弃地生态修复,是当今世界理论研究和工程项目实施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针对上海市塘外化工废弃地开展了土壤、水体、植物和微生物等现状调查与评价,确定土壤和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作为主要修复对象,结合该地块性质提出了生态修复技术途径,形成了生态修复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城市水体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对城市水体的治理也展开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本文介绍了生态修复技术的相关概念、方法,并对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水体污染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城市水体治理提供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目前镇江市农村河道分布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河道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植生型生态修复技术处理农村污染河道的设想,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处理效果较好,从而提出了适合镇江地区的农村河道污水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作用及应用边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河湖水体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因此修复河湖水体,使其恢复自然状态至关重要.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通过吸收富集、根系微生物作用以及化感作用等吸收、降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沉水植物作为水生植物的一种,在水体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系统梳理沉水植物对N、P常规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国内外应用情况以及沉水植物应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边界条件,为水体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市天河区城中村典型的富营养化小型水体—渔沙坦街道蓝屋村村塘为例,探讨城乡过渡区村塘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其相应的生态修复技术与综合治理方案.通过采用底泥清理与化学处理、引水净化、增氧、生物浮床、岸线绿化等综合治理措施,污染水体修复与周边景观改善效果明显.CODCr、NH4-N、BOD5、TP指标均达地表水体水质Ⅲ类标准,净化率分别达57.6%、95.1%、65.1%和77.7%.该工程示范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水环境治理效果,可为解决城市化地区郊区村塘等地表小型水体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湿地面积比第二次普查结果减少了3 013.33万hm2,湿地资源的修复之路已经不容忽视。基于生态修复的视角,从景观生态修复、环境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修复和湿地保护意识4个指标层,对盐城市2010年和2020年的湿地质量进行评估对比。结果表明,2020年湿地质量相对于2010年得到提高,湿地健康状况由受损提高到良好。总体上,湿地生态修复效果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修复、湿地保护意识、景观生态修复三方面。盐城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修复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其次是湿地原住民湿地保护意识的提高。但是环境质量在空气和水体质量方面退化较为严重。因此,湿地生态修复下一步的工作应重视对空气和水体质量修复。  相似文献   

18.
余俊  唐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12-2814
在广泛查阅城市河道修复建设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技术、人工浮岛技术、人工湿地技术3种城市景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结合苏州阳澄湖支流北河泾的设计及工程实践,全面剖析了景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并希望由此找出适应于城市经济开发中景观河道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湿地植物修复水体能力,湿地植物在水体修复中应用形式以及影响植物修复效果等方面对植物修复富营养水体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植物修复工作进行了展望.植物材料对氮磷吸收能力不同,筛选净化能力好的植物是植物修复工作的基础.植物修复富营养化的形式主要是浮床、浮岛、湿地等,在此基础上配合水生动物、微生物净化水体的案例越来越多.基于植物对富营养化修复的研究现状,建议今后筛选氮磷去除能力强的湿生植物,首先要考虑本地区存在的优势物种,具有抗寒抗冻且不易感染病虫害的植物;根据不同水体环境和类型构建多种形态组合的湿地或浮床,在湿地和浮床构建中引入新技术也是一种趋势;另外开展模型预测等多学科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水生植物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峰  王良桂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234-2236
水生植物对水体重金属污染具有良好的监测和生态修复功能。苔藓植物是重金属污染良好的生物监测器,可用于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监测和评价。同时,4种生活型的水生植物(挺水、浮叶、漂浮和沉水植物)对重金属都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对重金属污染水体有生态修复作用。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具有简便易行、成本较低、不易形成二次污染的优势,在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并可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