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快速公交BRT交叉口交通特性,通过分析传统的相位设计与信号配时,总结了基于公交优先的信号控制方案优化设计。选取乌鲁木齐市典型的BRT交叉口进行实例分析,分别采用传统的信号配时方法与公交优先的配时优化方法设计了4种不同配时方案。利用VISSIM软件对BRT信号交叉口的不同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对公交优先的信号配时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对比验证,得出基于公交优先的信号配时方法能有效减少交叉口人均延误,实现公交优先。  相似文献   

2.
阐释城市道路单点信号控制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措施.选取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西路与青州路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分析该交叉口原配时方案,发现该交叉口存在早、晚高峰现象,且信号配时不优.运用Synchro软件进行交通配时优化,得出信号配时方案,再运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优化后该交叉口各个进口道的平均排队长度和延误时间均降低.将信号管制下交叉口范围内的碳排放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该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后早、晚高峰碳排放量分别降低21.47%和18.06%.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城市干线交通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建立交通干线信号优化控制算法,并使用VB进行车辆、道路及信号的建模和仿真,得到直观的交通场景效果。试验表明,该仿真的设计可以对干线交通信号进行较好地模拟,对城市交叉口工程优化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以减小车均延误为目标,在调查交叉口交通流量和当前信号控制的基础上,采用韦伯斯特配时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并通过通行能力、交通流量比等指标来确定信号周期时长和各相位绿灯时间,改善相位饱和度,从而充分利用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建设大道新华路交叉口为例,基于实际数据对优化前后的交叉口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各相位的饱和度较优化前更为平均,没有出现很高或很低的极端情况,优化后的车均延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基于交通仿真技术,对公交优先预信号交叉口进行研究,提出了预信号方案的改善设计以及仿真研究方法.采用TSIS仿真软件,针对预信号方案设计中主预信号相位差、公交候驶区长度的合理取值范围和设计计算方法展开研究,并比较了有、无预信号下交叉口的交通延误状况.示例研究表明,通过设置预信号,公交车平均延误减少,达到了公交优先通行的效果.在交通饱和情况下,预信号控制可以从整体上改善交叉口的运行状况,并能有效保障公交顺畅通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西区大道和天润路信号交叉口进行交通调查与分析。分析该信号交叉口目前的运行状况,提出该交叉口使用人为放行方式的优化方案,并找出其存在的一些交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福清市玉融大桥及两侧桥头交叉口为研究对象,以桥面进口道上的95%排队长度和平均区间速度为交通效益的目标评价指标,应用Synchro和Vissim仿真优化软件对无信号控制、单点优化信号控制和协调优化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及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协调优化控制系统和单点优化信号控制系统后,95%排队长度分别比无信号控制减少了52.00%和49.85%,平均区间速度分别提高了30.78%和7.5%.由此可知,信号协调优化控制系统是比较理想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无公交专用信号的信号交叉口乘客延误的优化问题.以HCM2000中的信号交叉口延误公式和Dual Ring信号模式为基础,考虑公交车辆载客率较高的特性,建立了基于乘客延误的信号交叉口配时优化模型,并利用协调变换方法对模型进行改进,使得模型能够采用经典的广义既约梯度法(GRG)进行优化求解.运用本文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分析表明,在较高流量饱和度和公交车混入率的情况下,采用本文模型可以降低交叉口乘客人均延误10%以上.  相似文献   

9.
如何利用EDA技术,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电路、信号与系统进行辅助分析,优化电路设计,提高开发产品的进程及工作效率,是电子工程师在从事电子产品设计时,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结合实例,说明了使用Protel99SE软件对实验电子线路进行仿真的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行畸形交叉口的改善与评价理论体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ynchro-VISSIM系统的改善与评价方法.首先,对Synchro中关于信号配时优化的模型及VISSIM中关于驾驶员行为的模型进行介绍.其次,提出了基于两种软件分析结果的,适用性较好的新型畸形交叉口改善及评价方法.最后,以秦皇岛市海浪花交叉口为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该方法对此进行改善与评价,得到了服务水平由E级跃升到C级的结论.该方法的提出完善了我国现阶段的畸形交叉口改善与评价理论体系,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小麦粉生产设备的整体利用率和小麦粉加工效率,在对某小麦粉企业单条生产线生产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收集生产相关数据,结合应用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选用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了小麦粉单生产线加工流程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发现:在小麦粉加工过程中,小麦清理和研磨设备的利用率较低,设备阻塞率达24.1%和26.9%,是生产过程的瓶颈;经仿真数据分析和多次仿真提出改善方案,对模型进行优化,优化后小麦清理和研磨设备阻塞率下降至13.5%和15.6%;另外,单包小麦粉生产数量由10 645个上升至21 290个,设备的整体利用率得到了明显提高。研究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此类小麦粉加工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方案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现有道路交通组织方式的特点,基于郑漯高速公路交通现状,介绍交通组织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对郑漯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交通组织方案进行设计和优选.在保证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的前提下,提出郑漯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及改扩建期间的紧急事件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改进和优化茶园风力除虫机通风管道的结构,结合流体力学雷诺时均N–S方程、 Simple流场求解算法、к–ε湍流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茶园风力除虫机通风管道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风量为16 m3/min的中亚风机在空载状态下通风管道内部流场的特征.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两进风口由相距400 mm缩短至280 mm时,出风口风速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4.
轴流式天然气调压器是保障长输管道安全供气的重要设备,为提高调压器流场性能,对其主阀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借助Solidworks软件对调压器改进前后的主阀内部流道进行三维建模,并采用CFX软件对内部流场进行可视化研究,求解得到调压器内部压力、速度分布云图及速度矢量图;对改进前后阀内流道形状及阀后加入节流孔板前后调压器的流场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流道形状及加入孔板后,主阀内部流场漩涡有所减少,局部最高流速明显降低,压力分布更加均匀,调压器流场得到优化,性能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韩旭  孙楠  张熙然  刘喆  温凯 《油气储运》2021,(2):208-214
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爆发式增长,天然气贸易交接计量对流量计的检定需求越来越大。针对流量计检定过程中工况多样、人工检定效率低下等问题,利用水力仿真软件SPS,通过现场瞬态数据分析与校准,构建出与检定站现场精度水平一致的仿真模型。采用阀的流量系数,推导出各阀所对应流量调节的区域范围。将理论计算得出的调节方式通过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调节方法可以减少调节阀的反复动作,优化了检定操作,加快了检定速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种磁力驱动的循环冲沙装置,提出了轴流式叶轮优化方案以提高叶轮水力性能。通过CFD数值模拟,对轴流式叶轮内流场进行了紊流数值分析,并研究了同一工况下不同叶片结构、叶片数、导流棒对内流场的影响。由内流场分布特点,选择了叶轮有关结构参数,改进了叶轮结构。试验表明,改进后的轴流式叶轮其水力性能得到提高,从而验证了CFD分析在优化设计轴流式叶轮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种磁力驱动的循环冲沙装置,提出了轴流式叶轮优化方案以提高叶轮水力性能。通过 CFD数值模拟,对轴流式叶轮内流场进行了紊流数值分析,并研究了同一工况下不同叶片结构、叶片数、导流棒对内流场的影响。由内流场分布特点,选择了叶轮有关结构参数,改进了叶轮结构。试验表明,改进后的轴流式叶轮其水力性能得到提高,从而验证了 CFD 分析在优化设计轴流式叶轮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仿真技术提高我国管道设计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Stoner公司的长输管道仿真软件SPS的建模技术、软件运行过程中的图像显示及数据报告,讨论了SPS在设计及科研中的应用。管道仿真软件为动态水力工况分析、确定运行方案以及管道泄漏的检测和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以往只能在实际管道和实验管道进行的方案试验,可用计算机仿真系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由于普通的网络流量很难从中检测出异常,为了有效地分析网络流量,深入研究网络流量的性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的分解与重构思想,将网络流量通过小波变换分解成不同尺度下的逼近信号和细节信号,然后分别单支重构成低频序列和高频序列,根据低频序列和高频序列的特性,对异常网络流量进行检测.通过对真实网络流最的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比较简单且准确地检测出异常的网络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