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明确水稻感染病毒病后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体内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水稻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对两种稻飞虱若虫及成虫体内3种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白背飞虱若虫和成虫取食带毒稻株后,羧酸酯酶(CarE)活性分别在5 d和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酸性磷酸酯酶(ACP)活性仅在成虫取食带毒稻株12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酯酶(AKP)活性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另外,褐飞虱若虫取食带毒稻株后,CarE活性在24 h和5 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是ACP和AKP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褐飞虱成虫取食带毒稻株后,CarE活性(12 h、24 h和5 d)和ACP活性(24 h)被显著抑制,但AKP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取食染病稻株后,其成虫及若虫体内CarE和ACP活性被显著抑制,但是AKP活性与对照相比虽有降低,但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由白背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褐飞虱发生于白背飞虱之后。为了探明SRBSDV对非介体稻褐飞虱的影响,我们在室内进行了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对非介体褐飞虱生长发育、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等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非介体褐飞虱在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上取食后,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前期存活率、成虫前期、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成虫寿命与产卵量显著减少,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减小,说明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6个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水稻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淹水试验方法,研究淹水胁迫对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影响及其与褐飞虱取食量的关系。结果表明:TN1、Babawee、RHT、Ptb33、RP1976-18-6-4-2和570011游离氨基酸含量受淹水胁迫的影响很大,其中RHT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淹水后均高于对照,RP1976-18-6-4-2和570011在淹水达3d以上时高于对照,IR56游离氨基酸含量仅在淹水3d时高于对照;TN1可溶性糖含量受淹水胁迫影响波动较大;IR56、Babawee、RHT、Ptb33和570011可溶性糖含量受淹水胁迫的影响很大,在淹水后均低于对照;RP1976-18-6-4-2可溶性糖含量在淹水3d以内高于对照,在淹水5d以上低于对照;淹水后稻茎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综合影响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雌成虫在TN1上的取食量及褐飞虱孟加拉型雌成虫在IR56、Babawee和RP1976-18-6-4-2上的取食量,且2种褐飞虱在RHT、Ptb33、和570011上的取食量及其生物型Ⅱ在RP1976-18-6-4-2的取食量均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生物型Ⅱ在Babawee上的取食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稻敏感品种TNl和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Mudgo,ASD7和Rathu Heenati饲养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研究不同品种对褐飞虱体内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飞虱在3种抗性品种上饲养一代后,其酯酶活性与敏感品种上的试虫相比没有显差异。然而,取食Mudgo和ASD7的雌成虫之间酯酶活性达到显性差异;取食Mudgo和Ruthu Heenati的雄成虫酯酶的Km值分别为取食TNl的2.78和2.58倍。褐飞虱体内酯酶活性还因其生物型的不同而异。对褐飞虱生物型1和生物型2个酯酶活力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生物型2的雌、雄成虫酯酶活性均显低于生物型1的。研究还表明,在ASD7与Rathu Heenati上饲养一代后,褐飞虱雌、雄成虫GST的活性显高于取食TNl和Mudgo的个体,但抗性品种对褐飞虱成虫的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因此,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代谢酶的影响因品种的特性,代谢酶的类型,甚至褐飞虱的性别而异。中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室内研究了水稻植株受不同虫态(A:雄虫、B:若虫、C:长翅型雌成虫、D:短翅型雌成虫)褐飞虱危害后水稻植株体内保护酶、游离脯氨酸和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显示:A危害后,植株体内SOD、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对照差异不显著;D危害后,植株体内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较其它几种虫态高,说明D对水稻植株的伤害最大;C危害后其各项指标低于D。但A危害后,水稻植株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水稻植株受以上几种虫态危害后,植株体内全P和K含量表现为危害越严重含量越低,但全N变化不一致,A危害后,其体内全N显著下降,B、C危害后上升。褐飞虱对水稻的伤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D、C最强,B次之、A最轻。对雌成虫防御和控制可以有效减轻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为害胁迫对水稻植株内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张金锋  薛庆中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487-1491
 研究了水稻植株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害后体内的活性氧清除系统主要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受白背飞虱为害后,稻株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catalase)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在抗虫和感虫材料中有差异,前者活性增加,后者下降;受褐飞虱为害后,SOD活性增加,catalase和POD活性在抗虫材料中下降,而在感虫材料中增加;其为害造成的抗虫材料SOD活性增长率和感虫材料catalase活性下降率均比白背飞虱高。这和褐飞虱的取食量明显高于白背飞虱的取食量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对抗虫水稻品种的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及褐飞虱抗性的影响,为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选育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玻璃网室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法,以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为试验因子,鉴定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生物型II和孟加拉型的抗性,测定稻株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受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的影响,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2种生物型的抗性减弱甚至丧失,乃至植株死亡。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的单独作用或交互作用显著影响IR56对褐飞虱生物型II的抗性及570011对2种生物型的抗性,苗龄和施氮量的单独作用及两者间交互作用显著影响RP1976-18-6-4-2对褐飞虱两种生物型的抗性及RHT和Ptb33对褐飞虱孟加拉型的抗性,光照强度和施氮量显著影响RHT对褐飞虱生物型II的抗性,施氮量显著影响Ptb33对褐飞虱生物型II的抗性。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的单独作用或交互作用显著影响RHT可溶性糖含量变化、RP1976-18-6-4-2和570011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及IR56和Ptb33营养物质变化,光照强度显著影响RP1976-18-6-4-2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施氮量显著影响RHT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稻茎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IR56、570011抗褐飞虱两种生物型及RP1976-18-6-4-2抗褐飞虱孟加拉型密切相关,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RHT、Ptb33抗两种生物型及RP1976-18-6-4-2抗褐飞虱生物型II密切相关。【结论】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及其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明显,但褐飞虱生物型不同、处理的水平不同、品种不同,其影响程度有差异。当苗龄偏弱、光照强度低、过度施氮时,会导致水稻生长不良,水稻抗虫性减弱甚至丧失,乃至稻株死亡。  相似文献   

8.
转cry1Ab抗虫水稻对褐飞虱取食及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褐飞虱在转cry1Ab抗虫水稻(mf-MH3301-1)和非转基因水稻(MH3301)上的取食和产卵选择行为,并通过Y型嗅觉仪研究了褐飞虱对2种水稻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mf-MH3301-1对褐飞虱成虫的取食选择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在接虫后2、4、8 h,雄成虫在Bt水稻上的着虫率显著低于对照MH3301,而雌成虫在接虫后4、8 h在Bt水稻上的着虫率显著低于对照MH3301.然而,Bt水稻对于褐飞虱的产卵选择性和趋性反应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蔗糖、甲硫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是白背飞虱若虫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褐飞虱取食过的稻茎中蔗糖信量降低,游离氨基酸总量减少,由此破坏了稻茎中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导致稻茎的营养条件恶化。以此稻茎喂饲白背飞虱,造成若虫死亡率上升,发育历期延长,但对白背局虱性比及短翅率影响不大。说明这两种飞虱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索式提取法获得了八角茴香粉末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测定了提取液对褐飞虱的驱避、触杀、熏蒸活性等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水稻相比,褐飞虱在八角茴香提取液处理的水稻上取食和产卵都极显著减少(P<0.01),产卵量分别仅为对照水稻的36.11%,产卵忌避率达46.94%;而48 h内拒食率为35.38%~66.78%。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若虫具一定的熏蒸活性,24 h和48 h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2%和13.98%,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几率值法测定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若虫触杀活性较好,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7.04和4.69 mg·mL-1。说明八角茴香中存在对褐飞虱行为调控和杀虫活性物质,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虫剂用于田间防控褐飞虱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不同猎物对尖钩宽黾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钩宽黾蝽取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低龄若虫时,均能完成世代发育。世代历期分别为25.86在和22.67天,取食白背飞虱的尖钩宽黾蝽若虫存活率,产卵速率明显高于取食褐飞虱的若虫存活率的产卵速率。  相似文献   

12.
农药对水稻体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抗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盆栽条件下,探讨稻田常用的3种除草剂(神锄、丁草胺、苯达松)和井冈霉素、杀虫双多次施用后对水稻植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对水稻抗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农药后水稻植株体内有利于褐飞虱取食的氨基酸明显增加,而不利于褐飞虱取食的γ-氨基丁酸则明显下降。在两种感褐飞虱生物型Ⅱ的品种,籼稻品种(IR26)似乎比粳稻品种(秀水63)对农药更敏感。无论是一次还是多次施用农药,在相同的褐飞虱虫量危害下,水稻受害程度显著加重。增加农药施用次数对水稻受害程度有一定的加重作用,且与施用药剂的间隔时间和药剂的效应期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3.
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水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的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运用RT-PCR检测法及其他常规方法研究不同虫态、不同接虫密度对白背飞虱传播SRBSDV的能力、不同水稻生育期对白背飞虱传毒效率影响、白背飞虱饲毒时间和传毒时间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虫态白背飞虱不同的接虫密度水稻发病率不同,接虫密度增加发病率增高;随着虫龄增大而白背飞虱传毒效率增高。接虫密度2头/苗、3头/苗时,4~5龄和长、短白背飞虱型成虫传毒引起水稻发病率均达到100.00%。不同水稻生育期影响白背飞虱传毒效率。接虫后,1叶期至30 d苗龄水稻发病率均为100.00%,40、50、60和70 d苗龄水稻发病率依次为91.30%、4.17%、0.00%和0.00%。随着白背飞虱饲毒时间或传毒时间加长,水稻发病率会不断增高。当白背飞虱饲毒时间为60.18 h或传毒时间为26.34 h时,水稻发病率均达到100.00%。因此,进行水稻品种抗SRBSDV人工接种鉴定时,传毒介体白背飞虱饲毒时间不应低于60.18 h,待测苗20~25 d苗龄时接虫,接虫密度为每苗接2头带毒4~5龄若虫或成虫,传毒时间不应低于26.34 h。建议对现有的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材料)进行抗SRBSDV鉴定,从中发掘抗病材料,为水稻抗性育种工作者选择提供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主要分为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水稻茎秆汁液危害水稻,造成"穿顶"、"枯秆"。褐飞虱、白背飞虱具有迁飞性、间隙性大发生的特点。白背飞虱主要危害早中稻,褐飞虱主要危害中晚稻,灰飞虱主要危害水稻秧田,以华东的江苏、上海、浙江北部、安徽等危害最重。稻飞虱成虫具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型形态,短翅型成虫产卵多、易爆发。当田间稻株生长旺盛、营养条件好,有利于形成短翅型成虫;反之,当植株衰老、营养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主要病虫害介绍——稻飞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第1期第20页)稻飞虱,同翅目飞虱科。常见种类有白背飞虱(见第21页图1)、褐飞虱(见第21页图2)和灰飞虱,危害水稻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稻飞虱都喜在水稻上取食、繁殖。褐飞虱能在野生稻上发生,多认为是专食性害虫。白背飞虱还取食小麦、高粱、玉米等其他作物。形态特征共同特征是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翅透明,常  相似文献   

16.
褐飞属两种生物型体内能源物质及有关酶类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繁殖的褐飞虱生物型Ⅰ与生物型Ⅱ的5龄若虫和刚羽化的雌性成虫,研究其体内的能源物擀含量以及解毒酶体系(羧酸酯酶和乙要量碱酯酶)和保护酶体系(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显示:①褐飞虱生物型Ⅰ体内糖远含量显著高于生物型Ⅱ(P<.05),总脂没有差异;②生物型Ⅰ的羧酸酯酶活性比生物型Ⅱ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无明显差异。③生物型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生物型Ⅱ低(P<0.05),且随虫龄的增大而增高,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随虫龄增大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4种植物95%乙醇提取物及其相关混配物对水稻褐飞虱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毛竹乙醇提取物40mg/mL对褐飞虱若虫的拒食率最好,24h的拒食率可达47.67%;水葫芦乙醇提取物80 mg/mL次之,24h的拒食率为35.67%;胡椒乙醇提取物80 mg/mL第三,24h的拒食率为34.38%。花椒和葱2种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雌成虫取食和产卵忌避作用明显。在80mg/mL的浓度涂抹下,24h的拒食率和产卵忌避率均达到69%以上。在混配实验处理中,花椒80mg/mL和水葫芦80 mg/mL按1∶1混配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忌避作用效果最好,对若虫和雌成虫的拒食率分别为85.4%和61.2%,对雌成虫的产卵忌避率为83.1%。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技术作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稻高产夺丰收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笔者将水稻常见几种害虫防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稻飞虱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种。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都是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被刺吸后水稻茎秆出现许多褐色斑点,稻茎部变黑褐色。同时,雌虫产卵在叶鞘组织中,使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受害轻者,下部叶片枯黄,千粒重减少,瘪谷率增  相似文献   

19.
氮营养对褐飞虱在IR64稻株上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褐飞虱对不同含氮量的IR64稻株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寄主含氮量对褐飞虱种群选择性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含氮量稻株上取食和产卵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无论褐飞虱饲养在高氮和低氮稻株上其雌成虫均显著偏爱在含氮量高的稻株上取食和产卵,而若虫对不同含氮量稻株的取食选择性无显著差异.随着稻株含氮量的下降褐飞虱取食和产卵的位置从叶鞘底部逐渐向上部转移,直至叶片中脉.在低氮稻株上若虫和成虫均偏向于较高的位置取食和产卵,而且不同的种群有明显差异.饲养在低氮稻株上的褐飞虱种群在低氮稻株上的取食频次最高,褐飞虱种群的取食频率与其前期饲养的寄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种月亮谷对白背飞虱取食胁迫的主要防御反应,明确月亮谷抗白背飞虱机制,为水稻抗虫育种及抗虫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元阳地方水稻品种月亮谷、感虫水稻品种Taichung Native 1(TN1)和抗虫品种Rathu Heenati(RHT)为材料,采用比色法测定3个水稻品种在白背飞虱取食胁迫0、3、6、12、24、48、72和96 h后稻株内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次生产物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白背飞虱取食胁迫3~96 h后,月亮谷稻株内可溶性糖平均含量增加率为93.19%,显著小于TN1(176.23%)(P< 0.05,下同),而与RHT(89.16%)无显著差异(P> 0.05,下同);H2O2平均含量增加率为44.13%,显著高于TN1(13.18%),而显著低于RHT(83.01%);MDA平均含量增加率为145.38%,显著高于TN1(36.84%)和RHT(57.06%);POD、CAT和PAL活性均增加,其中POD活性平均增加率(52.78%)与TN1(52.30%)无显著差异而显著低于RHT(154.53%),CAT活性平均增加率(26.24%)均显著高于RHT(-9.32%)和TN1(-14.18%),PAL活性平均增加率(3.80%)显著高于RHT(-32.01%)而显著低于TN1(74.03%)。【结论】月亮谷受白背飞虱取食胁迫后,其营养物质、次生产物及主要保护酶活性均较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RHT反应敏感,表现出强烈的防御反应,月亮谷可作为抗白背飞虱品种在田间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