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树溃疡病寄主诱导抗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杨树溃疡菌(Dothiorella gregaria)培养滤液和菌丝体提取物诱导处理不同抗病性的杨树愈伤组织,结果发现经诱导处理后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一定时期内均明显升高,且抗病品种毛白杨的3种酶活性升高的幅度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这表明溃疡菌的代谢产物和菌丝体提取物可作为诱导剂来诱导杨树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在抽雄期用禾谷镰刀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抗病品种陕单931和感病品种西农11号,于接种后测定茎秆髓部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木质素和绿原酸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植株受镰刀菌侵染后,抗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上升快,活性强,且形成两个活性高峰,高活性时间持续长;感病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上升慢,活性相对较弱,且只形成一个峰,高活性持续时间短。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酶活峰值高,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酶活峰值低,且抗病品种高酶活持续的时间长,感病品种高酶活持续的短。研究还表明,植株原生的木质素对玉米的抗性贡献不大,而诱导的木质素在玉米的抗病性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无论抗、感品种,其组织诱导提取液对镰刀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对青杨脊虎天牛具有不同抗性的杨树,包括小青杨、小叶杨、小青×黑杨、大青杨、小黑杨、中东杨、白城二号杨、斯大林杨、俄罗斯杨、银中杨韧皮部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抗虫树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普遍高于感虫树种,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4.
小麦不同抗性品种经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诱导后穗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不同程度的增强,木质素含量也有所提高,感病品种升高幅度高于抗病品种。诱导抗性效果在感病品种上的表达明显好于抗病品种,诱导后激发接种三种酶活性增高幅度明显高于不诱导接种处理,表现出诱导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四霉素诱导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丽娟  赵新海  张庆华  徐冲  朱会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63-6264,6344
[目的]探讨四霉素诱导抗性的作用及作用机理,为其在生产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稻瘟病为防治对象,研究四霉素对水稻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喷施四霉素后,水稻叶片PAL、POD、PPO活性明显升高,其中喷药24h后接种处理的酶活升高最明显,各处理间SOD酶活无明显差异。[结论]四霉素不仅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还可能通过诱导水稻防御酶系活性升高而增强抗病性以防止病菌侵染。  相似文献   

6.
以5个抗瘟性不同的杂交稻及其亲本为供试品种,测定接种稻瘟病菌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氟酶(PAL)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动态,以喷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POD、PAL活性与抗瘟性成正相关,在稻瘟病菌侵入早期,供试品种的CAT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与抗瘟性呈负相关和正相关。杂交稻组合的POD活性、MDA含量交化趋势与其恢复系一致,抗病杂交稻组合的CAT、PAL活性变化趋势与其恢复系一致,感病杂交稻组合的CAT、PAL活性交化趋势与其感病不育系和恢复系相近,表明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及其相关酶活性交化趋势与其恢复系和不育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菌ND35菌株和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s-1菌株及毛白杨树组培苗为试材,分析检测了接种球毛壳菌后立枯丝核菌侵染杨树组培苗的发病情况和4种不同处理的植物产生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球毛壳菌后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立枯丝核菌的扩展,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所降低,明显提高植物POD、PPO和PAL的酶活性。说明接种球毛壳菌后诱导植物产生的3种防御酶对提高植物抗病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杨树溃疡病病原茵提取物制备的2种激发子对毛白杨愈伤组织进行诱导,结果表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均能被有效诱导,几丁质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在诱导处理后4 h出现最高峰,而PAL活性则在48 h出现峰值.2种激发子诱导效果对比,经部分酸解的激发子诱导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稻瘟菌粗毒素对水稻防御性相关酶系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品种水稻幼苗为试材,进行了利用低浓度稻瘟菌毒素作为激发子来提高水稻抗病性的研究,测定了与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比感病品种易被毒素激活,但抗病品种被毒素处理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低于感病品种。经0~120 h的动态检测,1∶40处理感病品种效果最好,而1∶50处理抗病品种效果最好。说明一定浓度的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水稻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弯孢菌粗毒素对玉米主要防御酶系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弯孢菌粗毒素诱导处理抗病和感病玉米品种沈试29和掖单13后,结果发现,相同浓度毒素处理不同时间后和不同浓度毒素处理上同时间后,抗、感品种防御酶系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病原菌毒素处理后,抗病品种的PAL和PO对毒素较感病品种敏感,诱导知的临界毒素浓度低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酶峰出现时间提前或峰值大于感病品种。而SOD活性变化规律与上述两种酶不同,弯力毒素能刺激感病品种SOD活性增加,而抑制了抗病品种的SOD活性。抗病品种SOD活性在处理初期下降,后期缓慢上升,而感病品种SOD活性快速上升,高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SOD活性较低,有利于细胞内积累适量的超氧自由基,从而激发寄主抗性机制的表达;而毒素处理感病品种后SOD活性提高,有利于及时清除细胞内  相似文献   

11.
对来自不同产地、不同寄主的A、B、C杨树溃疡病菌三菌系的酯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质以及致病性进行了分析测定,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将这三个菌系分为两个不同的生理型,A、C两菌系属同一生理型,B菌系属另一生理型,该结果与三菌系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的差异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以稀释1000倍的植物激活蛋白粗提液处理玉米,以稀释1000倍的pH6.8磷酸缓冲液作对照,分别在处理后1、4、7、10、13和16d测定了玉米中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几丁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处理后4种酶活性比对照有所提高,说明植物激活蛋白能诱导玉米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荔枝果皮花青苷合成与相关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研究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中花青苷含量及其生物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儿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的酶活性变化,同时研究套袋和生长调节剂对花青苷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酶中只有UFGT活性与荔枝果皮花青苷合成关系密切。UFGT活性的变化与花青苷含量的变化趋势吻合;随着‘妃子笑’果皮中UFGT活性的增加,花青苷含量上升;套袋处理抑制UFGT活性的同时也抑制花青苷的合成,除袋后UFGT活性和花青苷含量都迅速增加;6-BA处理抑制UFGT酶活性的同时也抑制花青苷合成,ABA和茉莉酸处理提高了UFGT酶活性的同时也促进了花青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牡丹组培褐变与总酚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褐变程度不同的牡丹品种(‘乌龙捧盛’、‘太平红’、‘凤丹白’)为材料,分析了试管苗在增殖过程中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总酚含量及PPO、POD 、PAL 活性与牡丹试管苗增殖过程中的褐变密切相关。褐变越严重的品种,总酚含量和POD活性越低,PPO活性越高,PAL活性与牡丹的褐变程度未能表现出类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不同抗性茭白感染纹枯病菌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3个对纹枯病抗性不同的茭白品种,研究其生物酶活性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性强的品种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高于抗性弱的品种;人工接种以后,各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性强的品种峰值高,抗性弱的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16.
青枯无致病力菌株诱导番茄抗青枯病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紫外诱变法获得的青枯无致病力菌株诱导番茄,植株产生了对青枯病的抗性反应,该菌株对致病菌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且对番茄不能致病.番茄经无致病力菌株处理后,体内与抗病反应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增强;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也显著提高;病程相关蛋白(PRP)含量也提高.这表明青枯无致病力菌株产生诱导抗性的机制可能是植物本身的抗病代谢过程被激活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感染腐烂病冬荷的病情,研究不同品种冬荷抗腐烂病的生理代谢情况。【方法】以置于人工气候室盆栽冬荷“雪里红”、“傲霜”、“冬红花”3个品种和对照碗莲品种“红霞满天”为材料,人工接种腐烂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在对照品种“红霞满天”发病率达25%时记录地下茎的发病情况,并取地下茎组织,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总酚(TP)含量的变化。【结果】“雪里红”和“傲霜”为低抗品种,“冬红花”为高感品种;低抗品种“雪里红”和“傲霜”的POD、PPO、PAL活性和TP含量及其最大增幅均极显著高于高感品种“冬红花”;各冬荷品种POD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PPO活性和TP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PAL活性变化为“S”型曲线。【结论】冬荷各品种在抗病能力和抗病生理指标值的大小上均存在差异,但在抗病生理变化趋势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尾叶桉不同无性系抗病性与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菌液培养法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法直接测定尾叶桉无性系对青枯病和焦枯病的抗病能力,4个无性系的抗病能力排序为 GUL4>GUL1=GUL8>GUL15.对这4个无性系进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同工酶电泳分析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抗病性越强的无性系,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越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量越多.  相似文献   

19.
The change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H2O2, and O2^7 content, or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ascrobate peroxidase (APX), peroxidase (POD),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and polyphenol oxidase (PPO) in pea seedlings (Pisum sativum L.) under wounding and treatment of exogenous jasmonic acid (JA)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both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and polyphenol oxidase (PPO)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wou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JA. The metabolism of reaction oxidative species (ROS) was enhanced, especially O2^7 and H2O2 appeared to rapidly increase.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such as SOD, CAT, APX and POD were also increased. Treatment of JA of 1 or 10 μmol L^-1 could effectively induce plant defense response, and thus decrease the peroxidation of cell membrane lipid. However, high concentration of JA (100 μmol L^-1) resulted in unbalance of metabolism of ROS and promoted the peroxidation of cell membrane lipid. We thus suggested that JA, under the suitable concentration, could induce defense response of pea seedlings to wounding.  相似文献   

20.
以盆栽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为试验材料,设置10个铅浓度,测定并分析铅胁迫期间活血丹叶片部分酶活性的变化,以此研究铅胁迫对活血丹的影响,并为在园林绿化中应用活血丹提供数据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铅胁迫过程中,活血丹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以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着铅胁迫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活血丹激活其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等一系列的酶对自身进行保护。研究结果表明,低于Pb800mg·kg^-1的铅污染,活血丹可以维持正常生长状态,高于Pb800mg·kg^-1的铅污染,活血丹生长受到抑制并表现出明显的铅毒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