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枇杷果肉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枇杷果肉制成丙酮粉,通过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透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获得两个酶活力峰,第二活力峰的酶制剂经过PAGE和SDS-PAGE电泳获得单一纯的过氧化物酶(PODⅡ),纯酶比活力为710.5U/mg。酶亚基分子量为22.6kDa,等电点pI为3.6。酶的动力学研究表明:酶的最适pH为5.0,在pH2.6~10区域较稳定;酶最适温度是35℃,对热敏感,高于45℃以上酶的稳定性差。酶对愈创木酚和H2O2的表观Km值分别为20.58和12.04mmol/L,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酶比活力最大,其次是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间苯二酚,酶未能催化以焦性没食子酸为底物的氧化反应。Al3+、Mn2+、Zn2+和Hg2+对酶有抑制作用,Mg2+、Ca2+、Cu2+、Fe2+、Ba2+和Pb2+对酶有激活作用;半胱氨酸等12种化合物对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防止或减轻枇杷采后的酶促褐变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浓度EDTA、Mn2+、Zn2+和Fe2+为效应物,以蔗糖为底物,研究EDTA和金属离子对酵母蔗糖酶(Yeast invertase)天然酶和修饰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对天然酶和修饰酶均有抑制作用。Mn2+对天然酶和修饰酶有激活作用;Zn2+和Fe2+对天然酶有抑制作用,对修饰酶有激活作用。动力学分析显示,经5 mmol/L EDTA、Mn2+、Zn2+和Fe2+处理后,天然酶和修饰酶的Km和Vmax值均发生变化。光谱分析显示,经不同浓度EDTA和Fe2+处理后,天然酶和修饰酶的构型构象发生变化;经不同浓度Mn2+和Zn2+处理后,天然酶和修饰酶的构型构象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菊粉酶活力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酵母菌C10所产菊粉酶的酶学性质。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0℃,5.5。在此条件下,该酶酶活力达到12.0U/mL,I/S值为14.0,其水解菊粉后低聚糖得率为29%。1.5%菊芋干粉为合成菊粉酶较好的诱导物;Mn2 ,Ca2 ,Mg2 对菊粉酶有激活作用,Zn2 ,Cu2 ,Fe2 有抑制作用。该菊粉酶中胞外酶,胞壁酶,胞内酶分布为7.5∶0.5∶2.0。研究了底物浓度对酶反应的影响,当底物浓度达到20mg/mL时,产物浓度基本不变,反应初速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酵母菌C10产菊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菊粉酶活力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酵母菌C10所产菊粉酶的酶学性质。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0℃,5.5。在此条件下,该酶酶活力达到12.0U/mL,I/S值为14.0,其水解菊粉后低聚糖得率为29%。1.5%菊芋干粉为合成菊粉酶较好的诱导物;Mn2 ,Ca2 ,Mg2 对菊粉酶有激活作用,Zn2 ,Cu2 ,Fe2 有抑制作用。该菊粉酶中胞外酶,胞壁酶,胞内酶分布为7.5∶0.5∶2.0。研究了底物浓度对酶反应的影响,当底物浓度达到20mg/mL时,产物浓度基本不变,反应初速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液态发酵培养假海源菌ZJCN121,粗酶液经过丙酮沉淀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回收率为13.5%,纯化倍数为21.8,比活为20.59 IU·mg-1的电泳纯岩藻多糖酶。采用SDS-PAGE电泳和EIF-PAGE电泳,分别测得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2 kDa、等电点为4.3。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为6.5。其催化Fucus vesiculosus岩藻多糖的Km为5.87 mg·mL-1,Vmax为6.11 g·L-1·min-1。Ca2+、Ba2+对酶稍有激活作用,Fe2+、Cu2+则强烈抑制酶活,Mn2+、K+、Zn2+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酶活性,Mg2+对酶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一株黑曲霉产纤维素酶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黑曲霉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摇瓶培养黑曲霉得到纤维素酶粗酶液,测定C1酶、Cx酶、BG酶的活力,研究温度、pH值、底物浓度、金属离子对不同酶组分活力的影响。[结果]黑曲霉分泌的纤维素酶较全,但不同酶组分的分泌高峰并不一致。C1酶、BG酶的最适温度为60℃,Cx酶的最适温度为70℃。Cx酶、BG酶最适pH值4~5,C1酶最适pH值在4左右。C1酶、BG酶随底物浓度升高,活力升高,底物浓度为1.000%时活力最高。Cx酶在底物浓度为0.500%~0.625%时活力最高。Ca2+、Fe2+对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Ba2+、Mn2+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Zn2+、Cu2+对Cx酶、C1酶活力有抑制作用,对BG酶有激活作用。[结论]不同反应条件对不同酶组分的活力影响各异。黑曲霉纤维素酶系在60~70℃、pH值4~5时最稳定。  相似文献   

7.
对糙皮侧耳P5漆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3℃,最适反应pH为6.0;该酶的酸碱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较好,在pH5.0~6.5条件下处理24h可保留97%以上的酶活,4~20℃处理1h酶活保持不变,60℃处理1h可保留80%以上的酶活;金属离子对漆酶酶活有明显的影响,Cu2+、Mn2+、Zn2+对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Ca2+、Fe2+、Fe3+和Pb2+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该结果可为耐高温漆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要:从杏鲍菇子实体中提取漆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漆酶的最适pH为3.0;最适温度为45℃;热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较高;Ca2+ 、Mn2+ 、Fe2+、Ag+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Na+、 k+、、Mg2+ 、Cu2+ 、Pb2+ 、Zn2+对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嗜碱微生物所产的碱性蛋白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发酵液首先经硫酸铵盐析和缓冲液透析,获得粗酶。试验结果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60℃,pH为9.0,酶蛋白稳定温度40℃,pH为8.0~10.0。K 、Ca2 、Mn2 和Mg2 对酶有激活作用,Zn2 、Fe3 和Cu2 有抑制作用,Pb2 和Hg2 有强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法固定化纤维素酶.考察各因素对固定化酶相对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纤维素酶最佳固定化条件为:以1%戊二醛为交联剂,给酶量为64.52 μg/mL,纤维素酶与海藻酸钠溶液在65℃条件下固定化2h,滴入2% CaCl2溶液中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固定化酶酶活力较游离酶高约80%,其最适pH值向碱性方向偏移,最适反应温度不变,且固定化酶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优于游离酶.  相似文献   

11.
滕康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80-11983,12062
[目的]主要研究播种量与追氮量互作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播种量与追氮量的最优组合。[方法]试验设播种量和追氮量2个因素,施入的氮肥为尿素(N 46%),播种量分3个水平(60、120、180kg/hm2),追氮量分4个水平(0、56、112、168 kg/hm2),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追氮量相同时,播量增大,茎蘖数越多,叶面积指数越大,干物质积累越大。播量相同时,追氮量对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大,追氮量168 kg/hm2处理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高于对应播量的其他3个基追比例处理;不同播量条件下,追氮量对小麦各群体结构指标影响规律不一致,播量与追氮量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另外,播量、追氮量对小麦容重、蛋白质含量、出粉率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含水量影响不大;播量、追氮量对小麦面粉品质有一定影响。播量180 kg/hm2、追氮量168 kg/hm2时最有利于产量提高;播量120 kg/hm2、追氮量168 kg/hm2的籽粒品质协调且最优。[结论]播量、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显著,且播量与追氮量之间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区域耕地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预留法、粮食需求法和灰色模型3种方法对2020年广元市的耕地保有量进行预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耕地保有量指标进行分解。[结果]预留法是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相关政策,测算耕地保有量。相对优越于粮食需求和灰色模型法,预测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334099.98 hm2。依据各识别指标,确定权重,进行耕地保有量指标的分解。耕地保有量最大的区县是苍溪和剑阁,其耕地保有量达到72013.036、4908.60 hm2,分别占全市耕地保有量的22.30%和20.10%。耕地保有量最小的区县是朝天区,其保有量24219.63 hm2,仅占全市耕地保有量的7.50%。[结论]得到了2020年广元市各区县的耕地保有量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合理的群体密度,以提高黄岩小芥菜个体的商品性和群体的综合生产力。[方法]以"黄岩小芥菜-1"为材料,研究秋季在大棚和露地2种栽培模式下,不同栽培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秋季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用种量为1.0 g/m2时,产量最大,达40 456.5 kg/hm2;经对用种量模拟优化,当用种量为1.2 g/m2时,达理论最大产量。而露地栽培用种量为1.5 g/m2时产量最大,为37 609.5 kg/hm2;经模拟优化,当用种量为1.8 g/m2时候,达理论最大产量。[结论]大棚栽培的植株性状整体优于露地栽培;影响单株产量和群体数量的因素是单株叶面积。  相似文献   

14.
刘继伟  谷长生  宋文东  郝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96-7697,7700
[目的]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基质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以水凝胶溶胀性能为指标,研究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用量、温度、pH值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硝酸铈铵(CAN)为0.2g、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0.4g、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1.2ml。水凝胶的溶胀最佳温度为25℃,酸碱度对水凝胶的溶胀性影响不明显。[结论]为水凝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山西临汾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和综合贡献值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晋南盆地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为:底施磷肥量、底施氮肥量、灌浆期灌水时间、冬前灌水量、起身期灌水量、灌浆期灌水量、起身期追施氮肥量、播种量、播期。并模拟出理论产量最高值为8 785.74 kg/hm2时,各栽培关键因子的组合为播期9月18日、播种量478.20万粒/hm2、底施磷酸二铵55.66 kg/hm2、底施普通过磷酸钙170.69 kg/hm2、冬前灌水449.74 m3/hm2、起身期灌水406.60 m3/hm2、起身期追施磷酸二铵46.83 kg/hm2、灌浆期灌水478.00 m3/hm2、灌浆期灌水时间为5月1日。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绿带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绿量对热岛效应的调控功能受到广泛关注。以福州市仓山区道路绿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9月的Landsat-8 OLI/TIRS和12月的GF-1影像数据,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并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法和分层分类法提取典型树种,结合实地测定叶面积指数完成对道路绿带绿量的计算,进而分析城市道路绿带绿量与地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道路绿带对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2)道路绿带的位置与面积差异会对其发挥降温效应产生影响;3)在不同绿带面积范围内,绿量与地温的关系不同。当绿带面积<1 hm2或>10 hm2时,地温分布几乎与绿量无关,在1~10 hm2面积范围内,二者呈负相关;4)绿量在绿带面积为1~4 hm2的降温效率优于在4~10 hm2,单位绿量可分别平均降温0.343℃~0.373℃、0.087 8℃~0.157 2℃。通过分析不同面积范围内城市道路绿带绿量与地温的关系,以期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科学规划城市道路绿地提供新思路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王文杰  安莉娜  马小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49-7551,7674
为解决现状水体二维水质模型污染因子反应原理单一,将WASP5水质模型总磷循环的基本方程作为源项,建立采用有限体积法(FVM)配合通量向量分裂格式(FVS)水体二维水量水质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某湖区水体二维水域的水量水质数值模拟,模拟成果验证了该耦合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以相邻的马尾松林地为对照,研究连栽桉树人工林地不同土层、不同代数非根际土壤硅酸盐细菌数量变化及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硅酸盐细菌数量差异。结果表明,连栽桉树林地不同土层非根际土壤硅酸盐细菌以二代林20~60cm土层最多,其次是三代林20—60cm土层,一代林0~20cm土层最少;除了对照林0—20cm土层硅酸盐细菌数量大于20~60cm土层外,一代林、二代林、三代林和四代林均是20~60cm土层硅酸盐细菌数量大于0~20cm土层。连栽桉树林地不同代数非根际土壤硅酸盐细菌数量以二代林最多,其次是三代林,四代林最少。连栽桉树林地根际土壤硅酸盐细菌数量以二代林最多,其次是三代林,四代林最少;同代林根际土壤硅酸盐细菌数量均大于非根际土壤;连栽桉树林地硅酸盐细菌R/S的大小依次为二代林〉三代林〉一代林〉四代林。  相似文献   

19.
青草镇“3414”早稻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进行了早稻肥效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肥料施用量N 200 kg/hm^2、P2O591 kg/hm^2和K2O 120 kg/hm^2,最佳产量8 786 kg/h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建议氮、磷和钾肥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00 kg/hm^2、40 kg/hm^2和120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新疆内陆干旱区不同灌水量对长绒棉新海14号光合特性的影响,利用小区试验,在5种灌水量(W)条件下,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为7650m3/hm2时,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随着灌水量的降低,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新海14号的光补偿点为50μmol/m2·s;灌水量为2850(m3/hm2)时,其光饱和点为310μmol/(m2·s),灌水量为5475m3/hm2以上时,其光饱和点为1280μmol/(m2·s)。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随灌水量的升高而增加,气孔阻力随灌水量的升高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降低而提高,呈极显著负相关;棉花产量对灌水量极为敏感。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气孔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与气孔阻力呈显著负相关。新海14号的光合作用最适宜灌水量为6945m3/hm2;灌溉的临界值为5250m3/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