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1世纪城市水土保持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对21世纪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发展预测的基础上,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需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城市水土保持在积极推进知识、理念、技术和管理机制的创新中,需重点强化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地位,努力定位于城市土地的质量监测和行业生态建设的管理;加快水土保持管理和监测手段现代化,加速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城市水土保持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2.
偏关县水保专业队建立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它是适应水土保持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水保专业队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有偿服务 ,与建设单位在经济上是甲乙方关系 ,承担着该县主要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 ,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实行水保专业队承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促进了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科技含量的提高 ,极大地推动了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赋予的重要职责,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治理等宏观决策的基础等方面阐述了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水土保持监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一些设想.(1)加强领导,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目标责任制;(2)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3)建立统一的水土保持监测监督管理体制,明确机构定位和发展方向;(4)落实经费,保障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正常开展;(5)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6)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也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为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基础、提供支撑,迫在眉睫,责任重大.文章对如何做好与社会发展和需求相匹配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加强供给侧改革,提供高水平的监测成果和服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依托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4个试验场和长期开展水土流失观测的吕二沟、罗玉沟两条典型小流域,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系统建设,计划在天水建立一个高水平、高科技含量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建设水土流失科研体系、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及水土保持成果展示体系,打造一个集教学、科研、示范等于一体的水土保持平台。该示范园的建设,将发挥水土保持科技示范的引领、典型带动和辐射作用,对促进水土保持的社会宣传、示范推广和科普,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工作,树立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理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是重要的环境和生态修复重建工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西部大开发 ,要注意当地环境和生态可承受能力 ,特别要注意水资源的限制。2 1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大规模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等全面展开 ,一切基本建设项目均应按照水保法的规定 ,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通报》1989,(5):61-64
通过大会交流和小组讨论,代表们对水土保持和山区开发中若干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方法和措施:一是山区开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二是水土保持是山区开发的基础;三是开发山区的战略思想是,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保护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脱贫致富,主要是通过建立商品基地发展多种经营,从宏观上做到粮食自给;四是用新方法和新措施提高水土保持的科学水平。代表们建议:1、国家计委把水土保持列入国家经济计划指标之内;2、健全水土保持组织机构体系,保证基本政策落实;3、多渠道筹集水土保持投资,增加水土保持本身活力;4、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地位。 2 1世纪初期山西水土保持运行机制的初步设想是 :基本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已积累一定的经验 ,它是发展现代水保和实行水保监理制的突破口 ,要不断完善提高 ;项目水保的比重逐渐加大 ,全省每年立项的投资在 2亿元左右 ,要坚持专业队治理 ,积极推行项目报账制 ;农户是治理开发的主体 ,要积极发展水保大户 ,充分发挥大户的典型带动作用 ;“十五”期间也要抓好城市水保 ,投资项目要向城市周围倾斜。  相似文献   

9.
统一认识 明确目标 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形成一套健全的监测预报管理制度,完善监测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建设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建立一支监测预报技术队伍。明确了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的要点和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的数字水土保持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硬件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单机型水保信息系统发展和综合建设3个发展阶段,其在推动北京市的水土保持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北京市数字水土保持发展的对策是:统筹规划,构建科学的技术框架体系,建立实施数字水土保持的保证体系,深入开展水土保持信息资源的梳理,加快标准、规范和数据库的建设,加强对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今后10~15年的发展战略、任务、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为水土保持科研所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世纪山西省水保科研拟开展的重点课题有水土保持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研究、开发建设项目区水土保持研究、城市与小城镇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产业开发研究、水土流失监测预报研究、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研究等,重点技术推广项目有山地微灌技术、坝地防洪保收稳产栽培技术、干旱阳坡造林绿化技术等16项。科研所站应转变职能、创新机制,面向社会搞服务。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以及当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需求和目标,对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进行了剖析和反思。认为急待创新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调整研究工作思路,将水土保持科学的研究重点从土壤保持转变为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安全高效利用,并尽快建立以地表径流调控与水土资源同步高效利用理论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强调以地表径流调控为手段,同步实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体系将是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赵云翔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137-139,225
针对我国西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面向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我国西部水土保持具体对策,为我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以促进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方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1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优化组合综合防治、实施分区防治、转变职能加强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方略,并提出要处理好几个相应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水土保持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的提高,21世纪的水土保持将要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在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适应需要,才会有发展。水土保持领域只能延伸扩展不能萎缩,要在涉农领域和非农领域、山区丘陵和平原区全方位的开展;要不断地充实和丰富水土保持的内涵,在“综合”上下大力气,在预防监督、治理开发、规划、科研、管理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是我国首次利用外资开展的大型水土保持项目。一期项目被世界银行誉为世行农业项目的“旗帜工程”,并获得了2003年度世行行长杰出成就奖。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引进的先进管理理念、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及率先在全国采取的资金“报账制”、政府采购、监测评价、年度检查、中期调整等“细、严、实”的管理机制,对黄土高原地区乃至全国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充分证明,引进外资、扩大投资渠道、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对于提高我国水土保持管理水平,促进与国际接轨,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是十分必要和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村,就是以行政村为单位,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设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生态环境得以良性循环,人口、资源、环境得以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村。人均土地面积、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土保持治理程度、人均耕地、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林地、年人均收入等,是生态村建设的量化指标。生态村可分为初级生态村、标准生态村、先进生态村,先进生态村由各级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