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腥草含有鱼腥草素、槲皮甙、蕺菜碱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祛咳镇痛等功能.现代医学证明,鱼腥草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使毛细血管畅通,预防脑坏死和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2.
<正>蕺菜俗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等。其根、茎、叶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据测定,鱼腥草含粗蛋白质2%、粗脂肪0.4%、多糖类6%、钙0.07%、磷0.053%、挥发油0.12%~0.15%,还含有蕺菜碱。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和化食等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鱼腥草可作菜食用,营养丰富;还可加工成鱼腥草茶、酒、汽水等保健饮料和食品,很有开发前景。鱼腥草喜温暖阴湿环境,怕干旱,  相似文献   

3.
鱼腥草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全草,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鱼腥草既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又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蔬菜。目  相似文献   

4.
鱼腥草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全草,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鱼腥草,又名蕺菜、侧耳根、猪鼻孔,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福建省各地多有野生分布。鱼腥草既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生蔬菜。福建、云南、四川、贵州、广东等地开发利用鱼腥草的规模不断扩大,野生资源供不应求,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学名蕺菜,俗称猪鼻孔、臭草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是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云、贵、川等地.野生在田埂、路沟旁.  相似文献   

6.
鱼腥草早在三百多年前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系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学名 Houttunia Corda Thunb.是多年生草本,新鲜叶子揉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据现代医学化学分析,本品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甲基壬酮(C_(11)H_(22)O),月桂油烯(C_(10)H_(16))等;又含有槲皮甙(C_(12)H_(22)O_(11)),氯化钾、硫酸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及其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Houttuynia codata Thuno.)又名蕺菜、侧耳根、狗贴耳,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因有鱼腥气味而得名.除作蔬菜食用外,又是很好的中药材.因此,栽培鱼腥草将会获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鱼腥草又名蕺菜、折耳根等.近年来市场需求量大,野生鱼腥草资源日益减少,人工栽培市场前景看好.人工种植鱼腥草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翠霞 《福建农业》2010,(11):15-15
<正>蕺菜又名侧耳根、臭草、鱼鳞草、狗贴耳等,有一种特殊的腥味,也叫鱼腥草。蕺菜为三白草科蕺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均可食用,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鱼腥草性寒,味辛苦,有抗菌抗病毒、清热解毒,用于辅助治疗肺脓疡、感胃咳嗽、肺炎、百日咳、慢性支管炎、尿血、冠心病心绞痛等症。  相似文献   

10.
正以峨眉蕺菜和湘白鱼腥草2个鱼腥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Na Cl胁迫对鱼腥草地下茎、地上茎和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0、0.10、0.15、0.20、0.25摩尔/升浓度的Na Cl溶液处理旺长期的鱼腥草。结果表明,在0~0.25摩尔/升,湘白鱼腥草地下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大,当Na Cl浓度大于0.2摩尔/升后,峨眉蕺菜地下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开始下降;2种鱼腥草地上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都是先上升再减少,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点都在0.1  相似文献   

11.
张兴长 《福建农业》2013,(10):38-38
鱼腥草又名侧耳根、蕺菜、臭草、鱼鳞草、狗贴耳等,有一种特殊的腥味,所以叫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均可食用,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鱼腥草性寒,味辛苦,有抗菌抗病毒、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肺脓疡、感冒咳嗽、肺炎、百日咳、慢性支管炎、痛疽疗疮,尿血、冠心病心绞痛等症,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鱼腥草学名蕺菜,别名葅菜,俗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等。鱼腥草根、茎、叶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云、贵、川等地。野生在田埂、路沟旁。鱼腥草性寒、味辛、微温、苦,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等功效。鱼腥草多以嫩茎叶和地下嫩根供食用,目前鱼腥草的地下茎作为一种新鲜蔬菜,可做菜食用,可凉拌、炒食、做汤或腌渍,能制作多种具有独特风味的菜肴,营养丰富,很有开发前景,在城乡市场十分畅销。  相似文献   

13.
鱼腥草种植     
鱼腥草,生物学名称为蕺菜(Houttnynia Cordard),又名"折耳根",属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因茎和叶有特异的鱼腥味,所以得名鱼腥草.  相似文献   

14.
<正>蕺菜又名侧耳根、臭草、鱼鳞草、狗贴耳等,有一种特殊的腥味,也叫鱼腥草。蕺菜为三白草科蕺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均可食用,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蕺菜性寒,味辛、苦,有抗菌、抗病毒、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肺脓疡、感冒咳嗽、肺炎、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痈肿疔疮初起、尿血、冠心病心绞痛等症。  相似文献   

15.
鱼腥草GAP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蕺儿根、蕺菜,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均有分布。在西南地区作为野菜采挖食用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初期,漾濞地区部分群众将其进行野生驯化栽培后作为特色商品蔬菜进行销售,深受消费者喜爱,通过农技部门试验示范引导,鱼腥草作为常年种植的中药材和保健蔬菜,已逐步发展成一种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6.
芳香特菜—鱼腥草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腥草别名蕺菜、蕺耳根 ,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 植物学特征鱼腥草高 15~ 5 0cm ,有腥臭味。茎细长 ,匍匐地下 ,上部直立 ,紫色 ;地下茎白色 ,有节 ,粗 0 .4~ 0 .6cm ,节间长 3.5~ 4 .5cm ,每节易生不定根。叶互生 ,心形或阔卵形 ,长 3~ 8cm、宽 4~ 6cm ,先  相似文献   

17.
蕺菜根、茎、叶有鱼腥味,又名鱼腥草,俗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等。据测定,蕺菜含粗蛋白质2%、粗脂肪0.4%、多糖类6%、钙0.07%、磷0.053%、挥发油0.12%-0.15%,还含有蕺菜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和化食等功效。蕺菜可作菜食用,营养丰富;还可加工成蕺菜茶、酒、汽水等保健饮料和食品,很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鱼腥草因有一股腥味而得名,又叫蕺菜、侧耳根、臭草等,属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在长江以南都有分布,在我国古代就是一种野生蔬菜,可救荒。唐代《新修本草》把它列入菜部,说鱼腥草“茎紫赤色,多生湿地、山谷阴处。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我国食用鱼腥草至少有2400年的历史,越王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曾采过鱼腥草食用。南宋《会稽志》载:“蕺山在府西北六里,越王尝采蕺于此。”以后的《遵义府志》也载有:“侧耳根即蕺菜,荒年民掘食其根。”鱼腥草有一种苦腥味,《齐民要术》中就有鱼腥草去苦腥的方法——蕺菹法…  相似文献   

19.
高山特色蔬菜鱼腥草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别名蕺耳根、侧耳根、狗贴耳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蔬菜食用部分为地下嫩茎,嫩叶也可食用。鱼腥草原产亚洲、北美,在我国和日本都有分布,我国食用鱼腥草较早,鱼腥草在古代是一种野生蔬菜,可救荒,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进行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20.
鱼腥草人工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侧耳根”。建阳市小湖镇鱼腥草资源丰富,山地、塘地、田埂边或林下湿地都有生长。作为福建三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鱼腥草种植基地,我镇将野生的鱼腥草引种进行人工栽培,并获得成功;栽培面积已达到1000多亩,年最高亩产达5000千克。总结三年的生产实践,现将鱼腥草人工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