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福建果树新害虫——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福建首次发现桃小食心虫严重蛀害李果,是福建果树害虫新记录。1990-1993年的研究表明,该虫在福建永泰李产区1年主要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冬茧越冬。卵期7.7天;幼虫期长达10个月左右;蛹期13.4天;雌蛾产卵前期4.6天,产卵量81.2粒;雌蛾奉命11.4天,雄蛾9.7天。4月中旬为越冬幼虫出土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5月上中旬为第一代幼虫孵化蛀果盛期。第一代少  相似文献   

2.
苹果金纹细蛾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主要以幼虫潜食叶肉,1994年以来在豫西苹果园上升为主要害虫。1996~1998年3a两头大发生,1998年全市发生面积2.67万hm2,为害盛期一般果园虫斑叶率约30%,严重者达70%~80%,一片叶上有数十头幼虫为害,造成果树大量早期落叶,严重影响苹果树势和产量。1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1 发生规律 金纹细蛾在灵宝市1a发生6代。其各代为害盛期分别为越冬代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代5月中旬至5月底,二代6月中旬至6月下旬,三代7月中下旬至7月底,四代8月中下旬至9月上…  相似文献   

3.
葡萄羽蛾在贵州施秉县1a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底开始化蛹,5月中旬底开始羽化,5月底出现第1代卵和幼虫,以第2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最重,1~3代幼虫危害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6月底至7月初、8月初。8月中旬末以第3代老熟幼虫钻入残桩、枯枝洞内越冬。在幼虫刚孵化时,用有机磷或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常规喷雾,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宽须蚁蝗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利 《植物保护》2008,34(3):131-132
宽须蚁蝗在巴音布鲁克草原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羽化盛期在7月末至8月上旬,9月下旬尚能见到成虫。卵孵化以北京时间12:00~14:00最多。一生食量平均为1 602.21 mg。若虫历期平均73.8 d,成虫历期平均49.3 d,整个历期平均125.1 d。  相似文献   

5.
李兴敏 《植物医生》2001,14(5):32-32
柑桔大实蝇 ,俗称“蝇蛆” ,属双翅目 ,实蝇科。危害柑、桔、柚、甜橙等多种柑桔类果实 ,其中以甜橙受害最重 ,而且近年来逐渐加重。被害果实 ,往往早期脱落或未熟先黄 ,瓤中有蛆 ,不堪食用。一、发生规律柑桔大实蝇1年发生1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据观察 ,4月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6月中旬开始产卵 ,7月下旬卵先后孵化为幼虫 ,9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化蛹 ,10月中旬为化蛹盛期。成虫用尾部产卵器刺穿果实皮层进行产卵 ,每果产卵1次 ,每次2~8粒 ,多的可达20多粒 ,卵孵化为幼虫后即蛀害果瓤 ,老熟幼虫直接由…  相似文献   

6.
稻纵卷叶螟是三穗县水稻主要虫害之一 ,每年发生面积3300hm2 至4700hm2,损失粮食达80~120万kg,为搞好该虫的治理工作 ,1990年以来该县植保站通过20W黑光灯及糖醋诱集、大田调查、饲育观察等方法 ,基本摸清了其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对策。1发生规律1.1发生世代稻纵卷叶螟在全县每年发生不完全4代 ,第1代(全国第3代 ,类推 ,下同)成虫于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 ,个别年份5月中旬开始迁入全县 ,5月中旬达迁入高峰 ,卵期为5月中、下旬 ,幼虫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 ,蛹期6月中旬至下旬。第2代成虫期…  相似文献   

7.
硕蝽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硕蝽属半翅目蝽科,是危害板栗树的重要害虫。若虫、成虫刺吸危害新萌发的嫩芽,造成顶梢枯死,严重影响板栗树开花结果。该虫在山东泰山1a发生1代,以5龄若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蛰,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旬产卵盛期,下旬为孵化盛期。主要寄主为板栗和栓皮栎,因此应避免板栗与栓皮栎混栽。用40%久效磷乳油2~3倍液涂环防治该虫效果较好,并可兼治其他害虫。  相似文献   

8.
杨始叶螨以受精雌成螨在柳树的树干裂缝内、翘皮下、虫孔内越冬。翌年3月底日均温达7℃以上,柳树展叶盛期开始出蜇,4月上旬为出蜇盛期(占出蜇总量的86.9%)。全年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该螨成螨喜在卷叶、叠叶、瘤瘿叶内群集、吐丝拉网。根据该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利用泰安市气象局温度资料,计算出该螨在泰安地区1a可发生11代,最少10代,最多12代  相似文献   

9.
京郊蔬菜上潜叶蝇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黄卡监测和田间取样调查明确,京郊蔬菜潜叶蝇有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豌豆彩潜蝇和葱斑潜蝇5种。它们的主要发生期豌豆彩潜蝇为4月底~6月中、下旬,番茄斑潜蝇为5月中旬~7月上旬及9月上、中旬~10月中旬,南美斑潜蝇为6月中、下旬~7月下旬,美洲斑潜蝇为7月中~10月初,葱斑潜蝇仅在5、6月发现极少量。  相似文献   

10.
蚧轮枝霉的培养性状和田间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定浩 《昆虫天敌》1994,16(1):14-16
蚧轮枝霉Verioillum lecanii Viegas对红蜡蚧Cerplastes rubens有较高的寄生率,培养容易,在PH6-7.5的PDA培养基上,在25℃恒温下,经48小时即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用1%蔗糖水培养,分生孢子5小时后开始萌发。该菌在15~30℃下能产生菌落和分生孢子,尤以20~25℃菌落生长最快。田间寄生始期为4月下旬,暴发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有一寄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芨芨草干草原植被退化对土壤温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干草原目前退化严重,但对土壤温湿特征的驱动机理仍不清楚。利用2011年连续观测资料分析环青海湖区域的芨芨草干草原原生植被和典型退化区域的0 cm、5 cm、10 cm、20 cm、40 cm和80 cm土壤温度和5 cm、10 cm、20 cm、40 cm和80 cm土壤容积含水量。结果表明:植被退化直接导致0 cm和5 cm表层土壤温度日极大值显著升高了39.04%和13.91%,温度日极小值显著降低,温度日较差升高;而10 cm以下温度日特征无显著响应。原生植被区0 cm逐日土壤温度在植物生长季(5-9月)极显著降低,非生长季5 cm和10 cm则略高。芨芨草植被改变了土壤年均温度垂向扩散特征。植被退化间接导致土壤5 cm土壤容积含水量升高了35.20%,10 cm无差别,20 cm以下显著降低,同时降低了系统土壤含水量的时间稳定性。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芨芨草干草原土壤温湿特征对植被退化的综合响应主要表现在7-8月。  相似文献   

12.
干旱季节渭北果园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渭北旱塬干旱季节主要发生在春季到夏初,制约苹果早期生长发育的客观实际,对渭北旱塬苹果园和农田从3月初到5月底,0~100 cm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春季渭北果园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农田,进入春季随着果树萌发并进入生长旺盛季节,果园土壤水分消耗较小麦农田更为明显,在0~100cm果园土壤耗水量显著,其中5月份0~60 cm土壤水分消耗更加明显。而农田土壤水分消耗层主要在0~30 cm。相对于农田而言,冬春季渭北果园土壤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保墒性,有助于缓解春旱的威胁;而春季到夏初则表现为极为显著的土壤耗水性,土壤干燥化趋势明显,5月初为果园土壤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控制性增温和施氮对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冷蒿(Artemisia frigid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的荒漠化草原为研究对象,野外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生态系统控制性增温与施肥实验,以研究温度和氮素的增加对荒漠化草原植物群落的土壤呼吸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实验期间内增温处理样地0cm,7.5cm,15cm,30cm和50cm土壤平均温度与对照样地相比,平均增加了1.32℃,0.92℃,0.88℃,0.80℃,0.74℃,土壤温度呈现出上层变异性大于下层的规律,不同土层土壤温度的显著增加(P<0.05)说明模拟气候变暖实验的有效性。虽然增温和对照样地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均呈正相关关系,但无论是季节还是日变化上,近两年的增温作用没有增加土壤的呼吸速率,施氮作用也没有使土壤呼吸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4.
使用LI-8100仪器实测了在生长季阿拉善的梭梭、沙冬青、红砂、华北驼绒藜、珍珠、白刺六种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使用挖刨面法逐月测定了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这六种荒漠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最高值皆出现在12:00-14:00,最低值出现在早晨8:00,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先于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六种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月变化呈单峰曲线,与近地面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六种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与地表温度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近地面气温、5cm、10cm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六种植物群落与土壤含水量0-10cm、10-20cm、20-30cm都没有显著相关性。在源与汇的问题上,梭梭、沙冬青、红砂、珍珠、华北驼绒藜、白刺是汇。  相似文献   

15.
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旱塬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海拔1 700 m以下的陇东旱塬选择年降雨量和年平均积温相近的3个试验点,以玉米为栽培作物,进行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半膜平铺和不覆膜5种栽培模式试验,分别测定地表5 cm、10 cm、15 cm、20 cm的土层地温,以探索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土壤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每一个生育期,不同的土壤深度的地温和有效积温均是A.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B.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C.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D.半膜平铺>E.不覆膜。并且在海拔1 700 m以下区域,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半膜平铺的有效积温均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所需的积温。不覆膜的有效积温不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所需的积温。  相似文献   

16.
桑皱鞘叶甲是桑树春叶期的重要害虫,在江西修水县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中等大小的幼虫在桑园土下15-60cm深处的土室内越冬,越冬成虫于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量出土并繁殖为害,为害高峰期为4月底到6月中旬。幼虫分布范围为土下10-65cm,其中以30-50cm最多。当年孵化的幼虫至11月中下旬开始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继续取食和生长,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化蛹,9月下旬至11月底羽化并静伏于土室内过冬。在自然条件下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9-10d,幼虫期15-16个月,蛹期16-19d。成虫寿命8-9个月,其中土下蛰伏6-7个月,出土生活2-3个月。可用昆虫病原线虫压低土中幼虫密度及成虫高峰期施用杀虫剂,并辅以人工防治的方法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宁夏麻黄山蝗虫种群、天敌种群与土壤含水量及坡度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在麻黄山蝗区设置3个样点进行2次调查,使用土壤水分温度速测仪测量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通过数字高程模型获取坡度数据,以网捕目测法对蝗虫及天敌进行采集,并利用典型性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坡度与蝗虫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能够影响蝗虫种群的20~40 cm土层上,首次调查中土壤含水量都体现出坡顶最高、坡底最低的相似趋势;第2次调查中则在不同地形上呈现出多样化。蝗虫物种多样性与20、30 cm土层含水量关系不明显,相关系数仅为0.1306和-0.0157;蝗虫种群密度与20、30 cm土壤含水量关系也不明显,相关系数为0.0077和-0.0118。随着坡度的增加,蝗虫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密度都有所下降,相关系数分别为0.7223和0.4315;坡度在30°以内的蝗虫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密度都比较高,超过30°后二者急剧下降。表明在西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土壤含水量对蝗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没有决定性影响,而坡度是影响蝗虫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HUANG Jin 《干旱区科学》2016,8(3):341-349
Soil respiration(SR) in crop field is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gronomic practices and crop types. To clarify how planting density affects the SR dynamics in switchgrass(Panicum virgatum L.) field o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diurnal and seasonal changes of soil respiration rate(RS) under three different row-spacing treatments(20, 40 and 60 cm) in the fourth growing year of switchgrass. Results showed that RS presented a pronounced seasonality under all row-spacing treatments. The highest daily average RS values appeared in August, while the lowest(P0.05) were in September for each row-spacing. Diurnal variations of RS exhibited single-peak curves in each month. Daily average 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row-spacing enlarged during May and August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row-spacing treatments in September. Soil water storage in the depth of 0–100 cm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mong the row-spacing treatments, and similar results were found for soil temperature in 0–15 cm soil depth. Soil respiration temperature sensitivity(Q_(10)) values were 1.0–3.7 during the growing months, which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air temperature in May and June and the soil temperature at 15 cm depth in August. Higher aboveground biomass production and lower RS in most growth months indicated that 20 cm row-spacing treatment was beneficial for increasing the carbon fixation in switchgrass field. Results also impli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fluence of phenology and root growth of switchgrass on soil respiration for accurately evaluating the carbon cycle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9.
以北疆常年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分析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对棉田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并对灌溉制度进行优化调整。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气温影响作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滞后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延长;8月份之前,土壤温度自上而下呈递减分布,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土壤水分扩散率不断增大,土壤持水能力不断降低,造成5~60 cm处土壤含水率降低,而90~150 cm处土壤含水率增高,导致5 cm和90~150 cm处土壤盐分相对增高;8月份之后,随着土壤温度的降低,土壤温度分布发生变化,土壤水分扩散率不断减小,土壤持水能力不断增强,土壤水分蒸腾降低,渗漏减小,各层土壤含水率相对保持较高,各层土壤含盐率相对保持较低;在灌溉定额不变的条件下,在5、6月份相对减小灌水定额,7月和8月份相对减小灌水周期、增加灌水定额,8月之后相对增加灌水周期、减小灌水定额,在生育期末,通过穿插灌水,加大灌水定额,对土壤洗盐、抑盐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