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中国农技推广》2001,(6):21-22
甘蓝型核不育两系优质杂交油菜皖油14号 皖油14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成功的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两系优质油菜杂交种,1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230天左右,株高140 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7~9个,二次分枝5~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20个左右,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约3.8 g.硫甙31.22μmol/g,芥酸0.36%,含油量44.3%.抗寒性强,对病毒病的抗性优于中油821和秦油2号,菌核病抗性与中油821相当,耐渍性一般.1998~1999年度参加全国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7.97kg,比对照增产0.24%.适宜在长江下游安徽、江苏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皖油14号     
皖油14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成功的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两系优质油菜杂交种,品种来源为9012A/4485-88,1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230天左右,株高14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7~9个,二次分枝5~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20个左右,每角粒数加粒,千粒重约3.8g.硫苷31.22μmol/g,芥酸含量为0.36%,含油量为44.3%.抗寒性强,对病毒病的抗性优于中油821和秦油2号,菌核病抗性与中油821相当,耐渍性一般.1997~1998年度全国(长江下游)油菜区试平均单产1 666.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6.3%.1998~1999年度全国区试平均单产2 631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8.85%.1998~1999年度参加全国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369.6kg/hm2,比对照增产0.24%.适宜在长江下游安徽、浙江、上海、江苏省(市)推广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农家科技》2011,(8):7
<正>德核杂油8号油菜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三系杂交种,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10001。该品种幼苗半直立,叶色常绿,叶柄较短。角果斜生,短粗,成熟时呈枇杷黄色,籽粒红褐色。株高中等,茎秆青色,不易倒伏。据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32天,平均株高139.1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3个,单株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育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皖油14为对照,利用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QA与恢复系R51配组,筛选出最佳组合。[结果]选育的组合天油早1号表现早熟、强优势、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95%,硫苷含量为27mol/g,含油量为41%;产量为3 000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10.3%;符合省区试双低油菜标准,无品质缺陷。2006年7月提交安徽省区域试验(早熟组),2011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结论]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天油早1号适合在安徽省地区作早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5.
宁油22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2号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油菜新品种,属甘蓝型油菜中熟品种类型。株高162.20 cm,一次分枝9.22个,二次分枝8.46个。结角密,单株有效角果数424个,角果中长。每角种子数20.02粒,千粒质量3.72 g。芥酸含量0.21%,硫苷含量20.91μmol/g,含油量45.17%。全生育期244.2 d,比对照早熟0.5 d。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产量2 896.43 kg/hm2,比对照增产3.82%。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宁油22比对照增产13.03%。菌核病抗性中等,抗倒性强,抗寒性中等,适合机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适合安徽区域种植的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皖油14为对照,利用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QA与恢复系5R1163配组,筛选出最佳组合。[结果]选育的组合天油早2号早熟、强优势、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55%,硫苷含量28mol/g,含油量42%。产量3 030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11.3%。2007年7月提交安徽省区域试验(早熟组),2011年通过安徽省区试试验,201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结论]油菜新品种天油早2号适合在安徽沿江地区作早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7.
皖油18品种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信息》2003,(10):25-25
油菜皖油18号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丰乐种业有限公司独家开发。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全生育期225天左右。春前苗期生长相对缓慢,春后生长加快。株高150~170cm,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花瓣较大,覆瓦状,黄色。角果直立。一般一次有效分枝7~9个,二次分枝6~7个。全株有效角果数430~500个左右,每角粒数17~21粒,千粒重3.5g左右,抗倒耐肥,抗病性较强。硫苷含量28.54μmol/g,芥酸含量4.92%,粗脂肪含量43.04%。2.产量表现。1998~2000年参加全国长江下游区区试。1998~1999年度平均单产2 700kg/hm2,较对照中油82…  相似文献   

8.
ZH1A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引进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皖油14后代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经连续多代测交、兄妹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性状优良,分别于2009年、2013年通过浙江省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应用该不育系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浙油杂1号、浙油杂2号分别于2009年、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中核杂418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4品种名称:中核杂418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Y204A×069032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杂交种,子叶肾形,苗期长势稳健,叶色较深,有蜡粉,幼苗半直立,长柄叶2~3对缺刻,叶缘齿状。花瓣黄色,大小中等,呈侧叠状。全生育期235天,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49.5cm,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  相似文献   

10.
皖油18(原代号7C24)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第3个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组合一般较秦油2号(对照,双高杂交种)增产8%~10%左右,较中油821(对照,双高常规种)增产15%左右;抗寒抗倒耐肥,抗(耐)病性优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全生育期225 d左右,较秦油2号早3~4 d,较中油821迟1~2 d;1999~2000年度全国区试抽测皖油18含油量为43.04%,芥酸含量为4.92%,硫甙含量为28.54 μmol/g;皖油18丰产稳产性好,地区适应性广,株型合理,经济系数高,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双低杂交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淮油2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183.5 cm,1次分枝8.6个,2次分枝4.5个,单株有效结角402.5个,角果直生,中长,籽粒排列紧密,每角粒数22.2粒,千粒重3.57 g。该品种种子含油量45.00%,芥酸含量0.24%,硫代葡萄糖甙22.10μmol·g~(-1)。全生育期244.4 d,比对照早熟0.3 d。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2年结果表明,平均产量2 904 kg·hm~(-2),比对照苏油4号增产7.4%,生产试验结果淮油22比对照增产8.6%。抗倒性和耐病性都中等,株型较紧凑,适合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皖油14号(又名皖杂优1号、区试代号CO22)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用新型隐性核不育系9012A与4485-88配制而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新品种.该品种已于2000年5月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审定. 皖油14号为高产、双低、高耐菌核病杂交种.属半冬性品种,春前苗期生长缓慢,春后随气温的回升生长加快,初花期较迟,花期集中而整齐.早播不易早薹早花,但可促进年后早熟高产.全生育期230天左右,较秦油2号早2~3天.幼苗直立,叶色浓绿,长柄,叶侧裂片2~3对,缺刻较深,顶裂片椭圆,叶缘锯齿状.花瓣较大,侧叠呈覆瓦状,黄色.株高14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茎杆韧性好,不易折断倒伏.分枝部位低,枝多角多,一次有效分枝7~9个,二次分枝5~6个.单株有效角果420个左右,每角粒数20粒上下,千粒重3.8~4.0克.硫甙含量31.22微摩尔/克,芥酸含量0.36%,含油量44.3%.其菜籽加工出的油为低芥酸营养型保健油,饼粕可作为高蛋白饲料使用.该品种抗寒性强,对菌核病和病毒病的抗(耐)性均优于中油821和秦油2号,耐渍性中等.平均亩产170千克左右. 该品种地区适应性广,在高产生产条件下丰产潜力较大,适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广大地区种植,特别是我省长江以北油菜产区宜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天禾油10号为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圜审油2010009。该品种全生育期平均220天左右,平均株高195.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1013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93.9个,每角粒数183粒.千粒重3.37克,据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2千克。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油菜新品种三北98特征特性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油菜新品种三北98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9098A与自育恢复系9305R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杂黄籽双低高油分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组合,2006年由陕西三北华农种业有限公司引进参加国家区试长江中游组。其硫苷含量平均为19.26μmol/g.饼,芥酸0.60%,含油率46.25%;2a区试平均产量为175.56kg/667m2,较对照减产0.07%,区试产油量2a平均为81.26kg/667m2,较对照增产8.16%。2a参加试验20点次,18点次增产;区试表明,三北98具有生长势较强、整齐一致性好、一次有效分枝数较多、抗倒伏能力强等优点。2008年12月2日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008023。  相似文献   

15.
优质化学杀雄两系杂交油菜宁杂18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杂1818属甘蓝型油菜中晚熟品种类型,选自"宁油18×088018"组合,其株高178.73 cm,分枝点较高。一次分枝6.48个,主轴约长60 cm左右,单株角果数257.60个,角果长6~7 cm,果喙较长。每角种子数22.05粒,千粒重4.09g;芥酸含量0.50%,硫苷含量19.71μmol/g,含油量45.54%。国家油菜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110.40 kg/hm2,比对照增产4.14%;生产试验结果,宁杂1818比对照增产5.95%。该品种抗病毒病,较抗菌核病,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吕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56-8857
[目的]为国审杂交油菜(Brassia campestris L.)新品种德核杂油8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德核杂油8号是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隐性核不育三系技术育成的油菜新品种。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结果]2008~2009和2009~2010年度参加国家冬油菜新品种试验。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10001。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和抗性强等优良特点。2年度国家油菜试验中,其平均芥酸含量0.2%,硫苷27.75μmol/g饼,含油量41.97%,平均产量2 579.70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8.31%。[结论]德核杂油8号适宜长江下游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杂97060该品种审定编号为豫审油2002001,由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选育,品种来源为384A×P286。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33天。叶片深绿色,叶被有蜡粉。株型高大,株高174.7cm。分枝于中部61.2cm左右,一次分枝7.7个,角果长度6.0cm,每角粒数为23.4粒,结角密度1.24,千粒重3.04g。芥酸含量接近于0,硫甙含量26.80滋mol/g饼,含油量43.84%。抗菌核病、病毒病,抗寒性较好。产量表现:1998~1999年度参加河南省优质油菜区试,平均667m2产162.4kg,比豫油2号(CK1)增产39.5%,比杂交种秦油2号(CK2)增产16.5%。1999~2000年度参加…  相似文献   

18.
宁杂1818属甘蓝型油菜中晚熟品种类型,选自"宁油18×088018"组合,其株高178.73 cm,分枝点较高。一次分枝6.48个,主轴约长60 cm左右,单株角果数257.60个,角果长67 cm,果喙较长。每角种子数22.05粒,千粒重4.09g;芥酸含量0.50%,硫苷含量19.71μmol/g,含油量45.54%。国家油菜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110.40 kg/hm2,比对照增产4.14%;生产试验结果,宁杂1818比对照增产5.95%。该品种抗病毒病,较抗菌核病,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19.
1.油菜新品种浙双72 浙双72(原名双7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双低油菜,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浙江省1997和1999两个年度油菜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分别为132.86千克和141.70千克,比对照浙优油2号分别增产16.33%和12.33%;比对照九二-58系分别增产31.63%和12.27%,均达极显著水平。2000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3.4千克,比对照九二-58系增产12.8%。两个年度区试平均全生育期219.2天,比浙优油2号长0.7天,比九二~58系长0.6天。平均株高158.9厘米,有效分枝位45厘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陇油10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陇油10号(原代号L6)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A和恢复系C20配制的优质丰产、中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2010年通过省级鉴定,2011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甘审油2011003)。该品种早熟性好,生育期92-113 d,较对照品种陇油5号早熟3-5 d。株高126 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5-8个,单株角果数230个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