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谈谈低档乌龙茶精制中的“复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复火的目的:一是降低茶叶含水量,使之下降到3%左右,以利贮藏;二是提高乌龙茶的香气,增强香韵,以显示品质特征。 乌龙茶素以花(果)香浓郁持久著称。而茶叶中的香气,主要是在初制过程中形成的,精制工艺中的“复火”,可使茶叶香气得以提高。俗话说:“茶为君,火为臣”,同样的原料,往往由于精制“火功”程度不同,其香气有明显差异。通常乌龙茶的复火,高档乌龙茶采用低温慢烘,以免破坏其原有的自然、幽雅、馥郁的花(果)香和浓醇爽口的良好滋味;低档乌龙茶则采用高温烘焙,除去毛茶中所残留的青草气味及粗老气味,使其产生“焙火香”,以改善香味品质。但生产上往往由于使用的烘焙温度过高,使其产生“高火”、“老火”,甚至焦味。现就低档乌龙茶精制中的“复火”要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澳洲坚果果仁加工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建云  郭刚军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1):2295-2300
以澳洲坚果带皮鲜果为主要原料,采用脱果皮、筛选分级、干燥、脱壳、果仁分选、果仁干燥、焙炒等工序,加工澳洲坚果果仁,研究澳洲坚果果仁加工过程的各项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带壳果前期干燥条件为:温度40 ℃下干燥96 h;脱壳的澳洲坚果带壳果出仁率和整仁率的顺序为:二级果>一级果>三级果;水浮选果仁的时间为2 min,果仁后期干燥的适宜条件为:40 ℃、2 h→50 ℃、2 h→60 ℃、2 h→70 ℃、2 h,最佳焙炒条件为:焙炒温度为135 ℃,时间为10 min;产品包装方式选择充氮包装。加工的澳洲坚果果仁产品色泽淡黄,香味浓郁,酥脆可口。  相似文献   

3.
烘焙技术对中低档绿茶滋味品质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敖存  龚淑英  张俊  王辉  顾志雷 《茶叶》2010,36(1):21-25
选用三种夏秋绿茶原料,在100℃、120℃、140℃三个温度下,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处理,并进行了感官审评和滋味成分的理化分析。结果显示:烘焙能够去除茶叶的陈味和粗老油腻味,提高茶叶香气,降低茶叶青涩味,改善茶叶滋味;在烘焙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不断减少,氨基酸在不同温度下先增后减或不断减少,酚氨比、黄酮、花青素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100℃下烘焙2~3h,120℃下烘焙1h,对茶叶品质的提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烘焙对茗科1号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试验以茗科1号成品茶为材料,设1因素(温度)4水平+2因素(时间、厚度)2水平的不同组合烘焙工艺。结果表明,110℃、120℃、140℃随时间延长,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下降,130℃则上升。不同处理以130℃、5 h、500 g处理的茗科1号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最多,140℃、5 h、500 g处理褐变程度最高。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延长,茶叶色泽逐渐加深,火功香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饮料在日本的市场及其制造方法与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乌龙茶饮料的制造方法(1)原料A.乌龙茶福建省产的乌龙茶,因品种、产地、收获期以及级别的不同,分为诸多种类,各种类在形状、芳香、食味、色泽方面各具特征。乌龙茶由福建省向国外输出时,需经中国商品检验局(CCIB)检查合格后才能出口。B.水制造乌龙茶饮料的原料用水,其水质对饮料的品质影响极大。乌龙茶饮料和水的关系,宛如红花与绿叶,美味可口的乌龙茶饮料离不开优质的水,正如中国有句俗话所说:牡丹虽美还须绿叶扶持。象含钙、镁较多的水、或含铁而发生混浊的水,都会使香味发生变化。一般多用井水做原料水,但用水必…  相似文献   

6.
论乌龙茶色泽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忠兴 《福建茶叶》1995,(2):23-23,24
茶叶色泽主要是由鲜叶中的有色物质(色素)及其在制茶过程中内含物生化变化综合反应所形成的。不同茶类其色泽不同,同一茶类品质优次色泽也有差异,所以茶叶色泽是区分菜类的主要依据,也是区别品质好坏的主要因子。现特福建传统乌龙茶色泽与品质的关系论述如下:春夏暑秋茶色泽与品质的关系在福建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下,在合理的肥培管理和科学采制基础上。春茶外形色泽墨黑泛黄、雾霜油润,呈沙绿色或鳝皮色,品质最好;夏菜色泽乌黑带暗,雾霜欠润,品质差;暑茶色泽乌暗灰燥,没有光泽,品质最差;秋茶色泽墨黑泛绿,雾霜有光泽,…  相似文献   

7.
小样品乌龙茶的烘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乌龙茶以传统货号方式出口将逐渐被凭样成交的贸易方式所取代,即先寄小样让客户确认品质,然后,小样与大货样对照成交。因此,就要求所寄小样要能准确反映大样的品质,拼配烘制小样显得非常重要,而小样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小样的供焙技术。本文拟就用实验室检验水分的电烘箱来烘焙小样品乌龙茶(100克~1000克)的技术作简要叙述。一、影响供焙品质的因素乌龙茶供焙指半成品供制成精茶,其作用主要是烘干部分水分,有利于保存。另一方面是促进化学反应,使不利于茶叶品质的化学成分挥发或转化成有利于产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黄棪和铁观音2~4叶中或大开面秋季新梢为供试鲜叶,比较了"晒青做青"、"揉捻造型"和"干燥焙火"工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晒轻摇"茶样汤呈黄绿,"重晒重摇"略显橙黄;半球形茶样较条形茶滋味更浓;"足火慢焙"茶样汤香尚清,滋味变淡。铁观音品种以"重晒重摇-直接烘干"的半球形乌龙茶制法品质最优;黄棪品种则以"轻晒轻摇-直接烘干"的条形乌龙茶制法品质最优。各乌龙茶样品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存在品种区分,但同一品种茶样并无明显工艺差别。由此可见,感官鉴定能更为直观地反映制茶工艺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中低档乌龙茶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设置不同的微波发射功率火力级进行复火干燥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前后,茶叶品质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处理后品质得到提高,火力级大小对茶叶品质的改善程度有所不同。以火力级P6、P8处理效果为佳,火力级P10处理的茶样在感官品质方面易出现高火或焦条,火力级P4处理对品质略有改善,火力级P2在短时间热效率未达技术要求,品质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8年陈武夷岩茶为试验材料,系统开展控时(1h、2h、3h)控温(80℃、100℃、120℃)双因子烘焙试验,对所得试样进行茶叶感官5项指标审评,同时进行茶叶生化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陈年武夷岩茶香、味与烘焙时的温度与时长的关联性很大,而色泽、叶底与烘焙温度、时长的关联性不大,以100℃、3h和120℃、2-3h烘焙...  相似文献   

11.
将同批次茗科1号乌龙茶适制鲜叶等量分配给6个参试小组,统一参照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工艺流程进行加工试制,结果表明:鲜叶弱光晒青30 min后,在室内摊晾1~2 h即可摇青;第一次摇青转速12~15 r/min、时长2~3 min,第二和第三次摇青转速与时长逐步提高,摇青总转数为400转左右,每次间隔时长约2 h,做青历时20 h;杀青温度控制在260~280℃,两次毛火温度均为60~65℃,而后于70℃烘至足干(约需100 min)为获得较优清香型乌龙茶风味品质的最适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机械萎凋工艺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品种鲜叶为原料,采用6CLW-10型茶叶连续萎凋机进行乌龙茶萎凋试验,并通过生产验证。结果表明,萎凋温度为35℃,萎凋时间为15—20min,萎凋程度以鲜叶失水率为7%—10%(最好控制在8%左右),能获得较好的品质,且香气最佳。该机适于不同品种乌龙茶萎凋,台时150—25Okg鲜叶,与传统工艺比较,茶叶品质一般可提高0.5—1.0等级。  相似文献   

13.
浅谈看茶焙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那一种茶类,初制、精制或初、精制联合一条龙加工都要经过干燥这道工序。干燥的方法很多,其目的一样:一方面排除多余水分,防止霉变,利于贮藏;另一方面提高品质。即发展香气,改善滋味,美化色泽和形状等等。这里,仅就乌龙茶(半成品茶)精制干燥(机器烘焙──俗称焙茶)应该掌握的“八看”茶叶焙茶浅析如下:一、看高、中、低档茶培茶高档茶火候要轻,目的在于提高香气,改善口味,使色泽油润光亮;低档条火候要重,才能去掉苦涩感和其他杂味,促使香味纯正;中档茶火候掌握在高、低档茶之间,称为中等火功。二、青春、夏、暑、…  相似文献   

14.
科学贮藏茶叶必须分析茶叶质变的外界因素,讲究贮藏和保管方法。一、影响茶叶品质变化的因素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附的特性,加上贮藏过程中茶叶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茶叶极易发生变质。这些内外因素主要有以下5点:①茶叶自身含水量是影响茶叶品质劣变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茶叶含水量超过7%,则茶叶在贮藏中就易回潮而影响品质。②温度也是引起茶叶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之一,贮藏温度越高,品质劣变越快、越显著,特别是对色泽、汤色、滋味的影响最大。③氧气在茶叶贮藏过程中也是使茶叶产生自动氧化引起质变的主要因素之一。④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创新加工技术。方法:在采取传统红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进行茶叶加工技术的研究。结果:对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加工技术流程和数据进行总结,为:鲜叶、晒青(鲜叶的失水率为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为62%-64%)、揉捻、发酵(发酵温度设置在32℃、发酵时间为3.5h)、造型、烘干和提香,最终得到品质高的新型红茶。结论:通过适宜的调节晒青程度、萎凋程度、控制发酵过程,可以在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结合的条件下得到高品质的红茶成品。  相似文献   

16.
研究烘焙工艺对'茗科1号'品种乌龙茶糖与氨美拉德反应及风味的影响,试验以茗科1号成品茶(毛净茶)为试验材料,以不进行烘焙处理的毛净茶为对照,采用L8(4×24)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温度(110℃、120℃、130℃、140℃)、时间(3 h、5 h)和厚度(2.5 cm、5.0 cm)3个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氨基酸总量1.51%~1.90%,均低于对照;可溶性总糖1.91%~2.29%,均高于对照;进一步对不同因素进行方差分析,温度是影响美拉德反应糖及氨物质的主要因素,不同温度水平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时间、厚度因素影响不同.茶叶主要呈味多酚含量12.84%~14.19%,儿茶素总量76.22~104.32 mg·g-1,均低于对照.不同处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延长,茶叶色泽逐渐加深,火功香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绿茶饮料制造过程中浸提工艺参数的研究发现,浸提温度(T)、浸提时间(t)及茶叶浓度(C)不同程度地影响成品的滋味、色泽、香气。利用正交实验法得到当T为90℃,t为3min,C为1.5%时,产品的感观品质最佳,验证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茶饮料浸提工艺参数的研究@于敏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铁皮石斛叶保健茶产品,研究了铁皮石斛叶萎凋晾青时间、杀青时间及干燥温度对铁皮石斛叶保健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先将铁皮石斛叶以1.0cm~1.5cm的厚度自然摊放晾青8h后,使用蒸汽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180℃,杀青时间100S,电热鼓风烘焙箱80℃干燥4h-5h。在此工艺下制得的铁皮石斛叶保健茶叶形卷曲,色泽黄绿,香气清香,无苦涩味,口感较佳,感官品质优良,评定分数为87.3分。本研究对铁皮石斛叶的利用及全产业链效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麦芽内—β-葡聚糖酶的提取方法和作用条件,用0.2MHAC-NaAC缓冲液(PH7.0,含0.1MAcl)40℃搅拌萃取50分钟制备粗酶液:内—β-葡聚糖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5℃,最适PH4.6;原料大麦中该酶活性35U/g,发芽3天达到150U/g,绿麦芽中134U/g,经焙燥后活性降低38%。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烘焙技术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龙茶香高幽雅,茶汤浓厚,回味甘甜,耐于冲泡。而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因素在于品种的优良和初、精制精湛的工艺。制造过程中由于气候或制茶技术的影响,再加上包装贮存过程中,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味的特性,初制茶叶经拣梗、筛分及拼配掺和后,茶叶烘焙是一道必经的工序。烘焙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茶叶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4%-6%之间,防止茶叶贮存期品质劣变而带陈茶味,进而延长贮藏寿命;借烘焙技术去除茶叶青臭味及其它异味,增进茶香,以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还有杀菌,降低农残等作用。因此,茶叶烘焙包括去异、去水及产生茶叶香气滋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