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纳米复合材料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可促进植物代谢和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纳米触媒处理(活化)水后,可改变水分子的排列方式和能态,使水分子团变小、活性增大,改变了与其它物质和生物体的作用行为,如增加水的溶解能力、提高水的细胞生物透性等,在种植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为植物栽培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不同N水平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经济植物净化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建立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工程,本试验选择水芹、水蕹菜、韭菜、葱、黄花菜、芹菜等6种经济植物,研究了各种植物的净化能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每种经济植物对水体总氮、总磷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特别是水芹和水蕹菜,其在试验的20d内,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百分率分别为89.5%,98.2%;同时还对6种经济植物引起水体总氮浓度下降与时间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总氮浓度呈负指数形式衰减。本文还对在植物处理过程中,水中Chla、BODs和COD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表明,在高N水平的富营养化水中除水芹和水蕹菜外,Chla、BOD。和COD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在韭菜和葱处理过程中,水中腥味加重。各项指标综合分析表明,在不同N水平的富营养化水体中,水蕹菜处理效果最好,水芹次之,黄花菜和芹菜居中,韭菜最差。  相似文献   

3.
挺水植物对氮磷的固定及其腐烂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天然湿地内采集芦苇、菖蒲2种挺水植物,测定其氮、磷含量,以分析湿地通过收割挺水植物每年可去除的氮、磷污染物的量,同时开展了挺水植物腐烂释放实验,为湿地内挺水植物的收割时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每年通过收割挺水植物芦苇、菖蒲可去除氮943 kg.hm-2、可去除磷33 kg.hm-2,而植物收割建议在枯萎后尽快进行。  相似文献   

4.
植物在水景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现状滨水植物应用的基础上,分析滨水植物景观营造需遵循的几个原则和造景艺术手法,探讨了多种水体的植物配置模式,提出景观与生态兼备的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植物对水分胁迫后复水的双重效应--滞后作用和补偿效应。水分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复水完全或者部分补偿,这取决于水分胁迫的程度和胁迫持续时间。植物在水分胁迫后是否存在补偿效应是目前国际上生物学研究与争论的热点。从植物整体出发,利用对作物生长和水分关系已有的认识及作物生长对水分变动响应的2种效应,建立作物生长对水分经历反应的时间滞后模拟模型,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作物生长对土壤水分变动的双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植物对水分胁迫后复水的双重响应-滞后作用和补偿效应。水分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复水完全或者部分补偿,这取决于水分胁迫的程度和胁迫持续时间。植物在水分胁迫后是否存在补偿效应是目前国际上生物学研究与争论的热点。从植物整体出发,利用对作物生长和水分关系已有的认识及作物生长对水分变动响应的2种效应,建立作物生长对水分经历反应的时间滞后模拟模型,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水蕹菜在污水净化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水蕹菜的生物学特征,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对污水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水蕹菜是生长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净化效率和产量较高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8.
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盐分的迁移和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盐分迁移的机制、植物的盐害和耐盐机理、植物耐盐模型,提出了近期应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保水缓释氮肥水分状态与吸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保水肥料的水分有效性不但取决于保水肥料的吸水倍率,还取决于水分在保水肥料中的存在状态及吸持特征。首次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水分特征曲线方法对实验合成的保水缓释氮肥水分状态及吸持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保水缓释氮肥的自由水+束缚水含量随着平衡含水量增大而提高,保水缓释氮肥平衡含水量中94%以上为自由水+束缚水,其与普通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热力学性质,其相当于土壤重力水,毛管水和薄膜水之和,保水缓释氮肥所持水分90%以上是植物有效水。保水缓释氮肥的结合水占5%以下,其相当于土壤吸湿水,是植物难利用水。DSC测定的有效水(94%)和水分特征曲线测定的有效水(91%)十分接近,因此,DSC可作为评价吸水保水缓释肥料有效性快速方法。保水缓释肥料可增加土壤持水量,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和释水量。保水缓释氮肥合成过程中待聚液保温时间是一个重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非生物胁迫下植物水通道蛋白的应答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分不仅是细胞中各类生命物质合成的必需底物,而且也参与植物体内的养分代谢和渗透平衡的调节。植物中水分的跨膜转运主要是由水通道蛋白(AQPs)所介导的,因此,无论是在植物整体水平还是细胞水平上,水分的吸收以及跨细胞膜系统的转运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水通道蛋白作为调节水分的吸收与转运的关键,已成为植物营养与分子生物学特别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水通道蛋白的种类结构,底物特异性,基因表达特征和调控机制四个方面对水通道蛋白转运水分的机理和转运水分过程中对胁迫的响应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从水通道蛋白的水分运输和渗透调节功能及其养分运输功能两方面说明了水通道蛋白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作用;阐述了光照、干旱和低温与水通道蛋白功能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水通道蛋白通过表达量的增加或者降低来响应相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主要机理】水通道蛋白通过保持一定结构及对底物运输的特异性来实现对水分的高效运输,通过调整基因的表达量和翻译后修饰等过程实现对水分的高效转运;同时,水通道蛋白可以通过水分的运输实现植物渗透平衡的调节,对部分小分子养分的吸收等功能更是实现了对植物生理和养分吸收的调节;另外,水通道蛋白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抗盐能力,对低温胁迫也有一定的响应,还可以与多类逆境胁迫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水分和渗透平衡,提高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的能力,表明植物水通道蛋白对非生物胁迫下的应答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为植物水通道蛋白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与材料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素对植物导水率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植物的导水率表示单位压力梯度植物传导水分的通量, 是根系吸收及传导水分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生理生态指标。植物导水率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明显变化。本文重点概述了包括根区土壤水分、养分、盐分、温度和灌溉方式等外在因素对植物导水率影响的研究进展。深入阐明不同环境因素下的植物导水率, 不仅可充实SPAC 系统水分传输理论, 而且有助于明确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和高效用水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两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园林理水中植物配置必须考虑的两个方面。本文从中外园林理水和植物配置的对比、艺术与科学的辩证关系分析、水景植物配置的艺术原则、水景植物配置应遵循的科学依据等方面对园林理水中植物配置作全面解读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滨水区的复兴与发展带动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景观设计研究,植物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滨水景观植物空间营造方法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存在的误区,接着对植物营造空间的类型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从而就滨水区的3个分区分别结合植物营造空间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植物在滨水景观中的空间营造方法和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植物水分系统由于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通常表现出复杂的时空格局。为了探究植物水分系统中的混沌特性,该研究以相空间重构、相关维数(correlation dimension,CD)、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largest Lyapunov exponent,LLE)为基础,研究了植物茎干水分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混沌行为,研究树种包括海棠、花楸、黄丁香、铅笔柏和杨树。结果表明,植物水分系统存在混沌现象,且植物水分动态特性由控制变量数量有限的确定性系统决定。不同种类植物的茎干水分混沌参数普遍存在差异,同种植物生长状态相近时茎干水分的混沌参数相近,当生长状态出现差异时混沌参数随之发生变化。对不同生长状态的植物茎干水分混沌参数分析发现,杨树在干旱胁迫下LLE不高于0.006,而对照组平均值为0.010,木质部破坏胁迫后LLE不高于0.007,而对照组平均值为0.019,表明混沌参数可有效表征植物茎干水分数据变化趋势,并与植物生长状态存在联系,可以尝试利用这一规律对植物生长状态进行预测与回溯。该研究尝试从混沌理论的角度分析植物水分系统的复杂性,可为理解植物水分动力学的混沌行为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桂林附近岩溶水地球化学试验场为基点研究了土壤化学条件对岩溶的影响,分别用砂滤管法、便捷式pH计及CO2浓度计及水化学简易测定在野外监测了岩石试片的溶解,土壤覆盖条件下土壤及岩溶水pH、CO2浓度及HCO3^-浓度。用淋溶柱法实验室模拟了不同土壤覆盖下岩石试片溶解。对岩溶系统中植物--凋落物--土壤有机质--土壤CO2--岩溶水HCO3-钙华-岩石的^13C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土壤有机质(由此影响CO2浓度)及Ca^2 饱和度构成影响岩溶活动的土壤化学场。岩溶水HCO3^-和钙华CaCO3中的C与土壤CO2-C密切相关。因此,岩溶过程涉及土壤发生性碳的作用,它通过大气-植物-有机质-土壤CO2-岩溶水HCO3^-而在系统中转移,岩溶水地球化学流中存在土壤Ca^2 与岩溶水的界面交换。据此提出了研究区表层岩溶碳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泰州市园林水生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园林中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15种、浮叶植物3种、漂浮植物2种、沉水植物1种;对其应用频度的分析表明:应用频度最高的是挺水植物荷花;黄菖蒲、美人蕉、浮叶植物睡莲也有较高的应用频度。;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的应用频度很低。  相似文献   

17.
草海流域水源功能区植物持水功能群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形态结构—功能—植物功能群的角度,采用PCA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析了植物叶片形态、构建特征与持水能力的关系,划分了叶片持水功能群。结果表明:决定植物叶片持水能力的主要形态指标为叶片大小、叶片宽窄、叶片持水率、叶夹角,据此,评价草海流域水源功能区植物群落中23个主要树种的持水能力,并划分为5类植物持水功能群:第一类阔叶大叶高持水功能群(PFGsI)、第二类阔叶中叶中持水功能群(PFGsII)、第三类阔叶小叶中持水功能群(PFGsIII)、第四类针叶中持水功能群(PFGsIV)、第五类阔叶小叶低持水功能群(PFGsV),并描述了各叶片持水功能群的基本特征,为研究区涵养水源林的营造和生态修复过程中的树种选择、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别名水竹芋,竹芋科再力花属植物。原产美洲热带,我国华南地区有栽培,为优良的大型湿地挺水植物,观赏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9.
苏敏 《水土保持通报》1997,17(1):47-47,21
该文简要地介绍了芦笋的特性和其特殊的营养保健成分,及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水保效益。笔者认为在黄土高原应加速发展芦笋水保经济植物。  相似文献   

20.
外源REE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示踪区植物对稀土元素的吸收和分布研究,以及对利用稀土元素示踪法研究土壤侵蚀的野外径流小区径流池中清水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分析,证明示踪REE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较为稳定,不易被植物吸收,也不会因水迁移而影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