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柞水县是陕西省板栗主要产区县之一,所产大红板栗即镇安大板栗为我国北方品种群中久享盛名之品种。板栗栽培在柞水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人工嫁接栽培的为数很少,绝大多数靠天然更新传种接代,形成了雄厚的野生板栗资源,急待改造利用。据农业区划调查,目前全县尚有野生板栗资源1万余亩,约40万株,其中5000亩约20万株可进行改造利用。据此,我所自1983年以来,开展了板栗高接效应试验研究工作。根据三年的试验观测,初步证明野生板栗高接效应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平均株嫁接成活率100%,枝嫁接成活率86.8%。嫁接  相似文献   

2.
板栗高接换优是对板栗低产林分进行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两年的试验表明:在滇中地区,板栗早春嫁接的成活率可达70%左右。嫁接当年即可形成树冠,第二年便有部份植株开花结果。嫁接方法、砧木粗度、穗条质量以及嫁接后的管理与嫁接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华县境内野生板栗资源分布较广,但过去由于多种原因,基地建设步履维艰,成效不大。1984年在省地有关部门支持下,重新将野生板栗嫁接改造工作列入林业发展规划,1992年正式立项。到今年3月底,全县累计嫁接板栗77.44万株,栽植37.59万株,栽植改造及建园1.755万亩。据省地林业部门测定,嫁接幼树次年挂果率达66%,3年全部挂果,4年生株均产果2.95公斤,1993  相似文献   

4.
低产板栗园高接换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西市板栗栽培面积733hm^2,但由于品种混杂,产量低,收入少,严重制约了板栗生产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选育和引进了一些板栗良种,对低产板栗园进行高接换头。在正常管理条件下,嫁接成活率达到96.5%,第2年有62%的树结果。第3年结果株率100%,产量达3-4kg/株,获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高接换头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野生板栗采用截干换冠和传统的高接换头2种方式进行嫁接改造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截干换冠技术,其成活率更高,试验地栗树成活率达86.7%,部分栗树当年可试花挂果。大面积改造成活率可达80%,90%以上的栗树当年可恢复树冠,且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总结了大别山区野生板栗就地嫁接中的主要问题。认为:利用野生板栗作砧木比选用茅栗作砧木成活率高;接穗品质低劣是影响成林产量的主要原因;改劈接为插皮接,嫁接幼树夏季摘心是提高嫁接成活率的关键;清除林内杂灌,预防病虫害,高接改造劣株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板栗单芽短穗切接嫁接技术为提高板栗嫁接成活率,降低板栗育苗成本,1994年湖北省黄梅县界子墩国营林场程尚严等进行了板栗单芽短穗切接法育苗试验,共嫁接3万株,成活率达92%,1995年春季又采用这种方法嫁接板栗10万株,成活率达93%以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佛坪县的板栗发展资料显示,在海拔540~1300m之间的缓坡地沙壤土上,分布着100万株野生板栗,其中比较集中的有30%。为充分利用这些野生板栗资源,佛坪县在50年代,已有村民用外地大板栗对野生板栗进行嫁接改造。70年代初,县上提出改造野生板栗扩大板栗资源,县林业部门分别  相似文献   

9.
一种与板栗嫁接亲和性高的茅栗居群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湖北武汉的北部山区发现一种与板栗有较高嫁接亲合性的茅栗居群,3~5年生该茅栗居群做砧木与当地品种大红袍嫁接成活率在80%以上,嫁接后20年仍然能正常结果;应用RAPD技术分析该居群与栽培板栗品种、野生板栗、锥栗的遗传关系,表明该茅栗居群与板栗的亲缘关系紧密,尤其与野生板栗接近。分析认为该茅栗与板栗嫁接亲和性高的原因可能是该茅栗居群“渗入”更多的板栗基因.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传统野生铁核桃的嫁接技术 ,在玉溪市开展了野生核桃嫁接改造技术的研究。试验表明 :在立春以后 ,以 40 15 0cm高度锯干作砧 ,用 1年生健壮穗条插皮接的方法嫁接 ,并预留抽水枝及锯口覆以消毒的干锯末嫁接最好 ,该技术使野生铁核桃嫁接成活率从 42 5 %提高到 87 9%。嫁接后的树木 2 3年形成大的树冠 ,第 3年开花结果 ,第 5年进入盛产期 ,第 6年株产平均可达 78kg。  相似文献   

11.
《河南林业科技》1993,(3):23-23
<正> 浙江临安林科所周骋等从1979年以来对40多株50-300年生劣质实生银杏大树进行高接改良后。第4年形成树冠,第8-9年产量大幅度提高,株产20公斤以上。方法:(1)3月底4月初嫁接。嫁接方法为长削面切接,嫁接成活率87%以上。树龄大小对成活率影响不在。(2)选用洞庭皇、大佛  相似文献   

12.
北方地区的板栗,以往多是实生繁殖,故品种混杂,良莠不齐,产量低。为了提高板栗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嫁接是实现板栗良种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高接换种一般第二年就可以恢复树冠,大量结果,但是在嫁接技术上还存在成活率不稳定和费工资料等问题,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又能达到省工降低成本,我们参看了日本蜡封接穗并做了蜡封接穗的不同处理和在嫁接上的应用等试验,均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此方法预期在其它果树上也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 高接换种、改劣换优对提高现有经济林木的产量和品质,改造和利用野生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良的气候条件往往影响成活率;二是费工费料,多头高接需要接很多头,成活后每一个嫁接头要用1米多长的支棍1—2根,固定新梢,用工用料比嫁接时要大。即便如此,每年总有大量嫁接头被风折断,因此,很多地方嫁接成活率虽然不低,但保存率不高,反而毁坏了砧木,影响高接换种工作的推广。几年来,我们主要以板栗为材料,对嫁接技术进行了革新,采用蜡封接穗和多头腹接  相似文献   

14.
1.材料和方法试验地设置在本所罗家冲工班后山,林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原为荒芜板栗林,树龄14年,土壤属第四纪红壤,肥力中等,面积20亩,分为6个小区,计560株,分别用不同方法、不同品种接穗进行高接换头试验。分析方法是将各因子加以数量化,经逐步回归筛选主导因子,建立嫁接成活率(y)与各内外因子(Xi)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求算各项目类目的贡献率和回归系数。根据各因子之间或各因子与嫁接成活率之间的简相关,组成相关矩阵,用“通经相关”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果树高接是将接穗嫁接在砧木树干上端或各级枝条上的一种农艺措施。通过高接可提高果树的抗寒力,抗病力,促进早期结果,并能丰产、稳产。利用高接技术,可充分利用野生资源,变野果为家果,提高果实的品质;并可改造劣种果园,使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1 高接规划1.1 选好砧穗品种 我省多在以下三种情况进行高接①为适应当地的寒冷条件,扩大果树栽培区域所进行的抗寒高接;②为  相似文献   

16.
四川秦巴山区野生板栗的改造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四川秦巴山区天然分布着大量的野生板栗林,为了改善野生板粟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针对野生板栗具有嫁接亲和力好、成活率高的特点.提出了野生板栗高接换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嫁接方法和时间、接后管理以及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茅栗为野生小乔木,我区山地多有分布。它萌芽力很强,结果早,一年生苗或萌生条,当年就能开花结果。如能利用茅栗作为嫁接板栗的砧木,进行矮化密植,对发展板栗生产,向荒山要粮,将具有重要意义。但据有些资料报导,茅栗嫁接板栗是极难获得成功的。为解决茅栗嫁接板栗的成活问题,探索板栗接株是否矮化早实,我们从1974年以来,通过多次的嫁接试验,终于摸索出茅栗小砧鞍接和茅栗根插皮接,嫁接板栗和它栗,都获得了成功。1979年2月嫁接的成活率62%,其中当年开花的占34%;1974年嫁接的它栗接株,树体很矮小,有的不足1米高,现在已开花结果,产量逐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传统野生铁核桃的嫁接技术,在玉溪市开展了野生核桃嫁接改造技术的研究。试验表明:在立春以后,以40-150cm高度锯干作砧,用1年生健壮穗条插皮接的方法嫁接,并预留抽水枝及锯口覆以消毒的干锯末嫁接最好,该技术使野生铁核桃嫁接成尖率从42.5%提高到87.9%。嫁接后的树木2-3年形成大的树冠,第3年开花结果,第5年进行盛,6年株产平均可达7-8kg。  相似文献   

19.
板栗是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树种。洋县县、区两级林业站依据林业区划,自1986年开始,对野生板栗采用嫁接改造技术,成效显著。1986~1991年全县改造野生板栗106.55万株,成活保存82.10  相似文献   

20.
栗属壳斗科树种,适应性广,耐瘠薄,一般在弱酸性贫瘠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据考查,我县一些山区社队约有整片及另星野生茅栗与可供嫁接板栗的橡树约10万余株,这是一个很大的野生果树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给山区社队发展多种经营广开门路,我们于1979、1980两年春季,在本县仁宗公社壕里大队沟口生产队野生茅栗林内,进行了嫁接板栗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砧木的选择:试验用砧木,选择皮色青灰、外皮光滑、来结果或初结果的幼龄野生茅栗树。嫁接部位在茎粗4—6厘米以下树干无伤疤处。接前将砧木从距地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