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绦虫病是羊多发的一种寄生虫病,绦虫寄生于小肠内。最初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被毛粗乱,下痢与便秘交替发生等临床症状。严重绦虫感染时,表现为病羊慢性鼓气、贫血、消瘦、发育迟缓。大量绦虫虫体聚集成团,可引起肠阻塞、肠套叠、肠扭转,甚至肠道破裂。绦虫分泌毒素和代谢产物会导致羊抽搐、痉挛、空嚼、口吐白沫及卧地不起,头向后仰旋回病样等神经症状,危症患羊最后衰竭而亡。  相似文献   

2.
绵羊绦虫病是由裸头科各属的绦虫寄生在羊小肠中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幼龄羊。本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呈地方性流行,赤峰地区放牧的绵羊每年都有发病的情况。本病的特点是绵羊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性能下降,特别是羔羊及幼龄羊感染时,不仅影响生长发育,常导致发病羊精神沉郁,贫血、消瘦、腹泻,甚至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3.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动物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患畜有明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或旋回病,人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4.
山羊绦虫病是山羊体内寄生虫病,它包括莫尼茨绦虫病、曲子宫绦虫病和无卵黄腺绦虫病。本地山羊吞食含似囊尾蚴的地螨而感染莫尼茨绦虫,该绦虫寄生山羊小肠内而引起莫尼茨绦虫病。该病对羔羊危害严重,能引起腹泻、贫血、消瘦等症状,严重者死亡,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几  相似文献   

5.
<正>羊绦虫病是由裸头科莫尼茨属、曲子宫属和无卵黄腺属的绦虫寄生在羊的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以莫尼茨属绦虫病比较常见,该寄生虫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很多地区具有报道,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影响羔羊生长发育、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曲子宫属的绦虫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报道。无卵黄腺属的绦虫经常与其他两属的绦虫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6.
羊绦虫病是由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及无卵黄腺绦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的小肠所引起。其中莫尼茨绦虫危害较为严重,羔羊感染时,不仅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7.
羊多头蚴侵入羊脑内或颅腔内,囊体增大,病羊症状明显时,应当以诊断或治疗为目的施行摘除手术。1诊断由于羊表现出一系列特异神经症状,精神沉郁、嗜睡,有些病羊表现转圈运动,容易确诊。但应注意与莫尼茨绦虫病、羊鼻蝇蛆病及其他脑病的神经症状相区别,因为这些病不会有头骨变薄、变软和皮肤隆起等现象。当颅骨因受压迫变软时,可以用手按压  相似文献   

8.
羊脑包虫病是一种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羊大脑组织或脊髓中引发的一种神经中枢系统的寄生虫疾病,可以感染人,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放牧比圈养感染几率高,幼龄羊更容易感染。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急性型病羊一般2个月左右死亡,慢性型病羊一般3个月左右死亡。慢性型病羊可使用驱虫药吡喹酮治疗;急性型病羊可采用手术治疗。预防此病政府部门、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人员足够重视,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原则加强养殖管理。  相似文献   

9.
羊绦虫病是羊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近几年在江苏省泰州市每年夏秋季节都有大批羔羊感染莫尼茨绦虫而死亡.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对1例羊莫尼茨绦虫病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羊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引起的。多头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狗、狼、狐等肉食性动物的小肠内,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羊在被绦虫卵严重污染的牧地上放牧时易被感染,幼虫寄生在羊的脑内。幼虫呈包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内六钩蚴数量常多达100~250个,包囊由豌豆  相似文献   

11.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兽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因为能引起患畜明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或旋回病。  相似文献   

12.
1病因分析莫尼茨绦虫致病力强,大肠埃希氏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当绦虫寄生于羊消化道,引起羊腹泻,精神委靡,食欲减退,消瘦等,导致机体抵抗大降而感染大肠埃希氏菌。两者混合感染,致使羊只消化吸收紊乱,最终极度贫血、衰弱、消瘦、虚脱而死。  相似文献   

13.
犬的绦虫病主要是由假叶目和圆叶目的各种绦虫所引起的一种蠕虫病。在轻度感染时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大量感染时,病犬表现消瘦、贫血、腹泻等症状。绦虫在犬的肠道寄生虫中是最长的一种寄生虫,种类很多,对犬的健康危害很大。其可造成犬营养不良、消痩、贫血、胃肠道症状及神经症状,重者可导致犬全身衰弱死亡。能在犬体内寄生的绦虫,主要有犬腹孔绦虫、豆状带绦虫、泡状带绦虫、裂头绦虫、多头带绦虫、连续带绦虫等。  相似文献   

14.
山羊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于山羊小肠内而引起的疾病,以莫尼茨绦虫危害最为严重。该病对羔羊危害严重,常引起幼羊腹泻、贫血、消瘦等,影响幼羊生长发育,严重者导致死亡,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流行病学、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15.
<正>羊绦虫病主要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羊小肠内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的寄生虫病,其特点是羊精神沉郁、贫血、消瘦、腹泻,甚至死亡。目前,泰州市流行的绦虫病主要是羊绦虫病,约占牛羊绦虫病的94%以上,对当年生产的羔羊危害尤为严重。为了掌握泰州  相似文献   

16.
正羊带状绦虫病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绦虫在宿主羊的体内发育为成虫后,孕节会随着羊的粪便排出。孕节在适当条件下长成螨虫,存在于地表。其他的牛羊在食用牧草时将螨虫吞下,这样螨虫就会继续感染其他的牲畜。因此,一旦发生羊群中有羊患有绦虫病,应当立即将其隔离,避免其粪便对牧场造成污染或其他健康羊产生感染。从养殖人员  相似文献   

17.
羊绦虫病是一种常见寄生虫病,3月龄以上放牧的羔羊易感染,有食欲降低,排不成型的软粪,继后出现贫血、消瘦、皮毛粗糙无光泽、臌气等症状.冬春季节死亡率高,病理解剖,小肠内有大量绦虫.  相似文献   

18.
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体是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头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的多节绦虫亚纲带科。多头蚴是狗多头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幼虫,传染给羊,多寄生在羊脑部或椎管内,亦会感染人,侵害羊、人神经系统,发生人、羊脑包虫病。2004年在河北大厂县某农场的羊群中发现有走路转圈、卧地不起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测诊断为脑包虫病。病早期用吡喹酮50mg/kg治疗5天或70mg/kg治疗3天,脑部浅层包虫手术摘除,并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之后,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由带科多头属的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骆驼(有时寄生于人脑和脊髓)所引起的。羊多头蚴病分布广,危害大,2岁以下的羊易感本病。羊鼻蝇蛆病系由昆虫纲双翅目狂蝇科狂蝇属的羊狂蝇(又称羊鼻蝇)的幼虫——羊鼻蝇蚴寄生于羊的鼻腔、鼻窦、额窦或颅腔内所引起的、呈现慢性鼻炎症状的寄生虫病。1临诊症状病羊精神沉郁,身体极度消瘦,打喷嚏,有脓性鼻液流出,呼吸困难,对声音刺激反应弱,食欲消失,行走时步态不稳。叩诊病羊头部有浊音,触诊有痛感,头顶部皮肤稍隆起。最后病羊站立不稳,卧地不起,因极度衰竭…  相似文献   

20.
<正>羊绦虫病主要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羊小肠内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的寄生虫病,其特点是羊精神沉郁、贫血、消瘦、腹泻,甚至死亡。目前,泰州市流行的绦虫病主要是羊绦虫病,约占牛羊绦虫病的94%以上,对当年生产的羔羊危害尤为严重。为了掌握泰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