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农业思潮的类型(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思潮的类型(上)沈阳农业大学于洪飞,戴俊英60年代起,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农业发展思潮,直至90年代初,形成了以持续农业(SustainableAgriculture)为主流的现代农业思潮。形成了三大明显类型的农业思潮,即回归型、替代型和持续型农...  相似文献   

2.
关于世界农业发展方向与道路的理论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着3种思潮,现代化与自然化问题是这些思潮争沦的焦点之一。从中国国情看,农业现代化是发展方向,集约持续农业是主要发展道路,自然农业从总体上难于推行,但其保护资源环境的思想与作法在局部上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世界性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思潮的实质入手,研究了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市郊农业产生的客观要求;对人多地少、农业资源制约性极强的上海,提出了应以建设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为目标;表述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内涵及其特征,并对其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世界性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潮的实质入手,研究了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市郊农业产生的客观要求;对人多地少、农业资源制约性极强的上海,提出了应以建设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为目标,表述了两订约持续农业内涵及其特征,并对其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集约持续农业——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以来,各种农业思潮此起彼落。首先,现代农业获得了辉煌的成绩;6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开展了绿色革命;70年代出现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主张;80年代又代之以持续农业的强大思潮,第二次绿色革命也正在酝酿中。我们中国,还有发展中国家该怎么办?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6.
通过持续农业产生的历史原因分析,阐述了各种农业思潮的产生根源,提出了现代农业的四个发展阶段:常规农业鼎盛阶段,回归阶段,替代阶段和持续阶段,对持续农业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陈述,并对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农业发展首路的基本途径一发展和完善高产高效质农业。  相似文献   

7.
浅析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持续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燕 《农业与技术》2009,29(1):125-126
世界上各种思潮时起时落,促进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转变为现代农业,这是农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并不是对立或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代可持续农业技术是可持续农业的核心内容和有力撑,其发展应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为基础,并且不能离开科学的投入。中持续性这尖正确处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技术、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农业及可持续农业与绿色革命思潮等三个关系。其体系配置应重点把握、研究、完善可持续性农业实用技术体系;建立可持续性2科学技术的推广体系,发挥生物技术在再现农业技术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农业工程技术的研  相似文献   

9.
高产高效持续农作制度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论文回顾了本世纪以来相继发生的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绿色革命和可持续农业等国际农业思潮的演进。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义、概念以及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向可持发展技术变化的新动向。阐述了农作制度概念及其技术体系内容与特点。在江苏农业生产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建立现代型高产高效持农作制度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相应提出农作制度技术体系设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就清末重农思潮的主要内容和产生原因进行论述。这种重农思潮和传统封建社会的农本观有着本质区别,在重农理论、农业教育和技术推广等诸多方面推动了中国传统的“经验”农学向近代实验农学过渡,具有着深远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当今社会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清末时期,由于民族危机的出现和重农思潮的兴起,中国的农业教育开始近代化步伐,形成了初、中高级农务学堂、农业留学教育、教会农业学堂教育和民间近代农业教育等多种形式。各类近代农业教育采用新式农业教育理念、设置新式课程、聘用专门师资,为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思辨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反思。文中着重阐释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改革之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生的技术和制度选择的失误和低效率;改革以来政府行为对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同志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的模糊认识,认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国家,其生态目标选择的价值论基础也迥然不同,穷国的经济学家和农学家们不宜在涌动的“绿色思潮”面前,氢本国农业发展的环  相似文献   

13.
回归低熵化还是走向现代化--关于世界农业前途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着农业发展前途问题,在世界上,尤其是西方国家,进行着热烈的争论.鉴于对资源环境的担忧,有些环境保护主义者主张农业走回归、低熵化、低投入、自然农业的道路,他们反对农业现代化,反对农业的外部投入,尤其是化石能的投入;另一些人则不赞成这种极端的复古思潮,主张走向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商品化、持续化.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并提出了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走集约持续农业道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在对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认识与分析的基础上,把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归纳为5点:(1)可持续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思潮;(2)精确化技术和精准化投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3)农业设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4)农产品安全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5)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张勇 《新农业》2003,(1):46-46
人只活一次,因此有权利活得更好;人都有子孙,因此有责任造福后世;地球只有一个,因此有义务保护好生存家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及生活方式也在转变,一种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潮正在悄然兴起.为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农业的生产行为和方式必须转变.绿色食品正是这种转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乱世,隐逸也成为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大批隐士不断涌现并用各种行为诠释着自己的隐逸理念。催生这种隐逸之风的固然有政治上的动荡和腐败、玄学思潮的感召和沁润,但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农业文明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逸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士人的隐逸心理折射出农业思想的沉淀,而农业经济的发达程度又直接决定着隐士生活水平的高低。农业经济对隐逸文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为这一时期隐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梳理总结国内外农业规模经营的总体概况、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SSCI数据库文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HistCit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软件对年度发文量、高被引作者、引文编年图以及热点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农业规模经营年度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且发文集中于国内外权威期刊上。2)国际农业规模经营研究主题丰富,相互之间印证密切,学界研究重点从早期的经济效益逐渐转型到社会和生态效益,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力、贫困、健康营养、食品安全、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等研究方向。3)国内农业规模经营研究虽起步较晚,但鉴于中国特殊国情农情,研究主题更为细化,主要包括粮食安全、农民增收、面源污染、产权制度改革、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研究方向。另外,受国际思潮的影响,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研究也逐步向气候变化和营养均衡等方面转变。综上,未来中国还需要从农业规模经营基础理论体系构建和研究方法创新、新兴研究方向探索以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世界自然农业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7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了一种自然农业思潮,影响甚大。了解这种思潮的缘起、背景、内容、实质、哲理等,有助于我们鉴别并吸收其有益之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数字农业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在对现代农业基本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农业”的概念,并给出了数字农业的基本架构,分析了数字农业与精细农业、数字地球、信息农业、虚拟农业之间的关系。提出精细农业应该是以数字农业为基础,以高投入产出比为目的的农业,数字农业是精细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农业是在数字地球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依赖并受益于数字地球建设。数字农业概念的提出,有利于理顺目前数字地球、精细农业、信息农业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明确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从而合理安排我国农业发展规划,避免资源浪费。数字农业的实施将使农业生产精细化、远程化、虚拟化、自动化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实现我国农业生产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战略规划。本文分析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智能化、农业自动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得出农业信息化是影响目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同时详细分析农业信息化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的作用,以全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