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梨白粉病的秋季防治,选用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4个处理对梨白粉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防效较好,防效均在92%以上。  相似文献   

2.
11种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了11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mg/kg、250g/L嘧菌酯悬浮剂167mg/kg、20%松脂酸铜水乳剂250mg/kg、波尔多液1∶1∶200、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50mg/kg的防治效果最佳,药后9~10天调查,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分别设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每667m~2用量100g、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每667m~2用量40mL、100g/L氰霜唑悬浮剂每667m~2用量60g、36%硝苯菌酯乳油每667m~2用量40g及清水对照5个处理,分析比较各药剂处理对菜瓜霜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用药后7d,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g/L氰霜唑悬浮剂对菜瓜霜霉病的病指防效均在70%左右,36%硝苯菌酯乳油的病指防效在60%左右;同时,各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菜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兼治效果,对菜瓜生长和非靶标生物均无明显影响。生产上可交替使用上述药剂防治菜瓜霜霉病。  相似文献   

4.
测定杧果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对13种杀菌剂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对胶孢炭疽菌室内抑菌效果最好,EC50小于0.01mg/L,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50%氟啶胺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2.5%氟环唑悬浮剂的EC_(50)均小于1mg/L,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450g/L咪鲜胺水乳剂1 5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 2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2.5%氟环唑悬浮剂2000倍液、250g/L嘧菌酯悬浮剂1 250倍液、50%氟啶胺悬浮剂1 5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7种药剂可相对有效地控制杧果炭疽病发生,防效为57.57%~65.57%。  相似文献   

5.
选8种绿A生产可用杀菌剂对蓝莓炭疽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对引起蓝莓炭疽病的两种主要病原菌均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杀菌剂为吡唑醚菌酯、氟环唑、丙环唑、咯菌腈。排除2种对两种病原菌抑制效果均差的药剂,将其余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 800倍液、125g/L氟环唑悬浮剂1 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 000倍液均对蓝莓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5种杀菌剂对苦瓜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效果最好,防效在85%以上;33%寡糖·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次之,防效在79%以上;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差,防效为70.76%;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处理后的苦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83 mg/g、2.54 mg/g;产量比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6.53%、12.61%。因此,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为目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生物活性,客观评价该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敏感性测定及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即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烯肟菌酯乳油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1.89、5.12、5.56μg/mL,EC90分别为13.27、42.01、36.63μg/mL;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1 000倍液叶面喷雾7天后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在90.17%以上,均极显著高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说明在甘肃天水地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北方冷季型高羊茅草为试材,进行28.2 g/L嘧菌酯·10.9 g/L精甲霜灵悬浮剂495 g/hm~2、28.2 g/L嘧菌酯·10.9 g/L精甲霜灵悬浮剂1 005 g/hm~2、4%精甲霜灵·64%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0 005 g/hm~2和62.5 g/L氟吡菌胺·625 g/L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4 005 g/hm~2对高羊茅腐霉病的田间防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高羊茅腐霉病防治效果依次为28.2 g/L嘧菌酯·10.9 g/L精甲霜灵悬浮剂495 g/hm~2(73.15%)28.2 g/L嘧菌酯·10.9 g/L精甲霜灵悬浮剂1 005 g/hm~2(72.96%)4%精甲霜灵·64%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0 005 g/hm~2(68.52%)62.5 g/L氟吡菌胺·625 g/L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4 005 g/hm~2(37.19%)。其中,28.2 g/L嘧菌酯·10.9 g/L精甲霜灵悬浮剂2种不同浓度的处理对腐霉病的防效均较好,可在生产上用于防治草坪腐霉病。  相似文献   

9.
吡唑醚菌酯等5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了25%吡唑醚菌酯乳油等5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5g/L氟环唑乳油500倍液的防效最好,喷药3次后10天防效达80.61%,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倍液和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2 500倍液,防效均超过75%.供试药剂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香蕉安全,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评价20%烯肟菌胺·戊唑醇对苹果病害的综合治理能力。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优于生产常规使用的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2.5%腈菌唑乳油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剂量100~200 g a.i./hm~2。对苹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优于同类进口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50%醚菌酯干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采收期和贮藏期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效果优于50%醚菌酯干悬浮剂、多菌灵、代森锰锌推荐剂量。对苹果树主要病害具有很好的综合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由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引起的柑桔黄斑落叶病的防治药剂,2014年通过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几种药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25%咪鲜胺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乙蒜素乳油、25%吡唑醚菌酯乳油等药剂均能完全抑制小孢拟盘多毛孢菌的菌丝生长,25%咪鲜胺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乙蒜素乳油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等药剂均能完全抑制小孢拟盘多毛孢菌的孢子萌发。在田间,25%吡唑醚菌酯乳油250或175mg/L单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50mg/L与99%矿物油乳油(2 973或4 950mg/L)混用,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0mg/L的表现较好,防治效果均在96%以上,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明确25%啶菌恶唑乳油对桃褐腐病菌的离体抑菌及田间防治效果。抑制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对桃褐腐病菌EC 50值为0.0105 mg/L,低于对照药剂腈苯唑(EC 50值=0.077 6 mg/L)、丙森锌(EC 50值=0.338 5 mg/L)、多菌灵(EC 50值=0.865 3 mg/L)、甲基硫菌灵(EC 50值=0.459 1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100 g a.i./hm~2的防效与腈苯唑悬浮剂100 ga.i./hm~2相当,高于对照药剂丙森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对桃褐腐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吡唑萘菌胺·嘧菌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作者选用325 g/L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250 g/L嘧菌酯SC、125 g/L吡唑萘菌胺EC、50%醚菌酯WG开展黄瓜白粉病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25 g/L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 450 mL/hm2、600 mL/hm2、750 mL/hm2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好,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其防治效果逐渐提高,各试验剂量间防效差异显著;本试验剂量下该药剂对黄瓜安全,黄瓜未发生不良反应。生产上建议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即喷洒325 g/L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用药量为450~600 mL/hm2,连续用药2~3次,间隔期7~10 d。  相似文献   

14.
针对梨黑星病的夏季防治,选用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 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液4个处理对梨黑星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9.13%~93.51%。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防治李红点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方法,测定8种药剂对李红点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种供试药剂对李红点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和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对李红点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进一步试验表明,3种不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和肟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交替使用对李红点病的防治效果在89.76%以上。基于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和戊唑醇对李红点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防治李红点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
杨凤丽  宓盛  沈瑛瑛 《蔬菜》2020,(10):49-52
为有效控制茭白胡麻叶斑病,筛选出安全高效药剂,利用市场上7种主流药剂对胡麻叶斑病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2次14 d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达85.85%,且持效期较长;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和50%异菌脲悬浮剂防治效果稍好,平均防治效果均在73%以上,其中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治效果接近80%,且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悬浮剂药后14 d内发挥稳定,表现出较长的持效性。在生产上,建议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首选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或其复配制剂,异菌脲可作为轮换药剂备用。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高效防治生姜炭疽病的药剂,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评价2种方法比较了6种杀菌剂对生姜炭疽病的毒力及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抑菌活性较高,EC50分别为4.058 7μg/mL和4.418 0μg/mL,吡唑醚菌酯抑菌活性较低,EC50>40μg/mL,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抑菌活性最差,两者均表现EC50>100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67 m2有效成分6.0 g)、45%咪鲜胺水乳剂(667 m2有效成分30.0 g)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67 m2有效成分7.5 g)处理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48%、87.71%和89.01%,均显著高于对照,而25%嘧菌酯悬浮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差。因此,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推荐轮换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67 m2有效成分6.0 g)、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67 m2有效成分7.5 g)和45%...  相似文献   

18.
为向生产上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莴苣霜霉病防治药剂,选取1%申嗪霉素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水乳剂、20%霜脲氰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种杀菌剂开展了防治莴苣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以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常规使用药剂为对照,并设置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0%霜脲氰悬浮剂防治效果偏低,不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推荐药剂。1%申嗪霉素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吡唑醚菌酯水乳剂3种药剂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推荐使用药剂,667 m~2推荐剂量分别为80~120 g、150~250 g、14~22 g。  相似文献   

19.
贡柑黑腐病是贡柑最重要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严重制约着广西贡柑的产业发展,一旦侵染,短时间内即可落花、落叶、落果,乃至嫩梢枯死,为筛选出较好的药剂推广田间使用,测定了80%乙蒜素EC、25%吡唑醚菌酯EC及250 g/L嘧菌酯SC 3种农药对贡柑黑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0%乙蒜素EC、25%吡唑醚菌酯EC及250 g/L嘧菌酯SC防效分别为85.71%、77.23%、64.26%。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醚菌酯·啶酰菌胺复配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本试验选用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为135.0、202.5、270.0 g/hm~2的三种300 g/L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三种悬浮剂的防效分别为75.05%、84.82%和90.34%,说明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在黄瓜上未见药害发生。因此,推荐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有效成分剂量为202.5~270 g/hm~2的醚菌酯·啶酰菌胺最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