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本试验的目的是为甘肃省瘦肉商品猪生产确定最佳配套模式,是在过去两年五批试对长白猪、大约克夏、杜洛克、汉普夏和甘肃白猪杂交效果研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肯定了杜甘、汉×甘组合之后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试验。用包括亲本在内的十五个组合90头试猪,调于同一场所进行的对比性研究。试验结果证明,以甘肃白猪为母本,杜洛克和汉普夏为父进行二元杂交,生产杜×甘F_1和汉×甘F_1代猪,日增重可达718克和761克,瘦肉率为57.53和57.39%,达到了国内三元杂交的水平。所以,甘肃白猪、杜洛克和汉普夏是甘肃瘦肉商猪生产的主要亲本,杜×甘、汉×甘组合是配套体系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是《推广瘦肉型杂交猪》重点科技承包项目的重点配套研究课题。1987—1989年分别对杜×甘白、杜×甘黑、汉×甘白、汉×甘黑、长×甘白、长×甘黑、大约×甘白(杜:杜洛克猪;汉:汉普夏猪;长:长白猪;大约:大约克夏猪;甘黑:甘肃黑猪;甘白:甘肃白猪。)的七个杂交组合和甘白×甘白、甘黑×甘黑、甘白×甘黑三个母本专试组进行了测定。育肥试猪共178头,屠宰试猪共114头。结果表明,杂交组合的肥育和屠宰各项指标均高于母本纯繁对照,日增重高55.18克相似文献   

3.
1985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华中农业大学展出的瘦肉型猪——“湖北白猪”成为热门货,共有87家厂(场)商要求转让该项成果或预购种猪。 1986年10月,由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和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共同承担的“六五”重点科研课题“湖北白猪选育”通过了国家鉴定和验收。专学们一致认为:湖北白猪的生产性能和各种育种指标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已构成新品种条件;以湖北白猪为母本的“杜湖”商品瘦肉猪,其瘦肉率与肉质已分别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年12月,国家科委批准授予该课题主持人之一、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瘦肉猪育种”专家组成员熊远著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的称号。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测定猪血清脂酶活性的橄榄油法;测定了民猪(M)、哈白猪(H)及其正反一代杂种猪血清脂酶活性的生理指标,其值分别为:M—0.29±0.044;H—0.20±0.035;M×H—0.27±0.058;H×M—0.31±0.053(单位/毫升);统计学表明,民猪、哈白猪及其正反一代杂种猪的血清脂酶活性,在品种间、性别间和体重间的差异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 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瘦肉猪的需求,发展生产商品瘦肉猪,就必须采用工厂化,集约经营养猪方式。1987年,我省着手筹建万头猪场20余座。工厂化养猪生产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和统一的杂交模式。为此,1987年我们以长×大、大×长猪为母本,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猪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试验。以期筛选最佳杂交模式,为工厂化养猪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肃白猪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较详细的研究了即将育成的甘肃白猪四个品系群猪的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证实甘肃白猪作为我省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主要亲本、其重要经济性状已具备较高水平.四个品系肥育猪胴体瘦肉率平均为52.93%,较原地方品种提高16.96%,而且肉色鲜红,肉质细嫩,未见异常肉质.瘦肉率高,背膘薄、眼肌面积大,后腿部发育良好,是各品系的共同特点,基本达到了育种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继1957年研究了哈白猪的生长发育及1960年研究了哈白猪×苏白猪的一代杂种生长发育之后,1961—1962年又进行了二代杂种(哈白猪×苏白猪的级进二代杂种)与哈白猪的生长发育比较试验。目的在于了解哈白猪经苏白猪杂交(级进)二代(以下简称二代)后的杂交效果,具体比较二代杂种和哈白猪于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体型、组织和器官的变化,为哈白猪的改良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1 生猪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 养猪业对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榆次区是全省13个瘦肉猪生产基地县(区)之一,从1991年开始实施项目以来,经过17年的建设完善,瘦肉型猪的数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止2008底瘦肉猪的存栏数达到11万头,出栏数达到18万头,生猪品种全部改良为二元、三元和少量四元杂交猪。养猪业收入达到1.2亿元,占到畜牧业总收入的37%。  相似文献   

9.
甘肃白猪1988年育成并通过省内外专家鉴定验收,确认为一个具有一定种群数量,一定品系结构,遗传性稳定,生产性能优良的肉用型新品种。该品种已推广到全省大部分县、市生产应用,是农业发达地区生产商品瘦肉猪的理想亲本。本文通过对甘肃白猪培育结果和育种方法的总结,系统介绍了该品种的产地、分布、体型外貌、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肥育性能、胴体品质、肉质和杂交利用;探讨了品种类群形成、育种程序、选种原则、选种方法、品系繁育、育种特点和种质特性,供教学、科研、生产部门应用。  相似文献   

10.
苏联大白猪和东北巴克县的繁殖性能,各场已积累一些资料,但进一步对其肥育性能研究的很少。特别杂交结果,国内尚无人报导。因此就牧场现有条件比较苏联大白猪、东北巴克县及其杂种猪(大白猪♂×巴克县♀)的肥育性能。试验分为三组,除杂种组为3头外,其除两组皆为4头,同组内的猪为同窩所生(实际为三窩猪)。杂种和苏白猪为同一天所生,巴克县较前的组生三天.三组饲养管理条件完全一致。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猪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莆田黑猪、杜洛克、大约克3个纯种及其二元杂种杜莆(杜洛克♂×莆田黑猪♀)和大莆(大约克♂×莆田黑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杜莆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2.09%、51.14%、9.26%和7.45%),表明杜莆有效地保留了莆田黑猪肉质优良的特点;莆田黑猪与杜洛克(杜洛克♂×莆田黑猪♀)二元组合的杂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按肌肉占体躯各段重和左半肌肉重比例,研究了前中后躯肌肉、四肌群和29块肌肉生长特点和种间差异。结果表明,1.猪前、中和后躯肌肉占体躯各段重比例,后躯最多,中躯最少,前躯肌肉处于中间;2.四肌群总重占左半胴总重24~31%;3.各猪种前肢肌、肩带肌和后肢高低排列顺位大致相同;4.各猪种肌肉生长存在明显差异;5.部分肌肉与总量有明显关系,根据某一块肌肉可估测肌肉总量,眼肌面积、腿臀比和腿臀围是估测肌肉生产力的主要项目,也是瘦肉型猪选种和评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增重灵对生长猪增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50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30头,随机分成2组,研究增重灵对生长猪增重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添加抗生素的对照组相比,增重灵组可提高猪增重9.1%,饲料转化率提高5.3%,1 kg增重饲料成本降低3.6%。  相似文献   

14.
优质安全肉猪生长肥育和胴体肉品质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科学安全的综合饲养配套技术,对PIC配套系猪、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和培育品种松辽黑猪进行了生长肥育性能和胴体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肥育期穴25~90kg雪PIC日增重为770.5g,料重比2.78;杜长大相应为765.0g和2.80;松辽黑猪分别为724.4g和3.12,差异不显著穴P>0.05雪。胴体品质及肉质PIC瘦肉率为64.4%,眼肌面积34.3cm2,肉色3.0,失水率16.9%,嫩度剪切力3.06kg,肌内脂肪含量2.92%;杜长大分别为60.7%、33.2cm2、3.0、16.7%、3.34kg和3.02%;松辽黑猪分别为56.2%、30.3cm2、3.5、13.7%、1.84kg和3.16%。PIC胴体瘦肉率显著高于松辽黑猪穴P<0.01雪,但肉质各项指标松辽黑猪则最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混合基因组DNA池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对小梅山猪、枫泾猪、大白猪pgr基因的外显子区域进行扫描,共发现1个单核甘酸多态性位点(SNP)。外显子1序列中1 319 bp处发生C→T的碱基突变,即C1319T,未引起氨基酸的变化,属于同义突变;针对突变位点,建立错配PCR–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进行检测,发现3种猪的pgr基因可以分为AA、BB、AB 3个基因型,小梅山和枫泾猪有AA、AB 2种基因型,大白猪中有BB、AB 2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Cellular retinoic acid-binding protein 1 (CRABP1) is a well-conserved member of cytosolic lipid-binding protein family. It is an important modulator of retinoic acid signaling. Long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LongSAG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CRABP1 gene wa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during prenatal skeletal muscle development in porcine. Here, we obtained the full-length coding region sequence and genomic sequence of the porcine CRABP1 gene and analyzed its genomic structures. Subsequently, we examined CRABP1 chromosome assignment using INRA-University of Minnesota 7 000 porcine radiation hybrid panel (IMpRH) and explored its tissue distribution in adult Tongcheng pigs and dynamical expression profiles in prenatal skeletal muscle (33, 65 and 90 days post coitus, dpc) from Landrace (lean-type) (described as L33, L65 and L90) and Tongcheng pigs (obese-type) (described as T33, T65 and T90). The CRABP1 gene was mapped to chromosome 7q11-q23 and closely linked to the microsatellite marker SWR1928.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showed that CRABP1 mRNA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lung and stomach, moderately expressed in placenta and uterus, and weakly expressed in other tissues. Moreover, CRABP1 gene was down-regulated during prenatal skeletal muscle development in both Landrace and Tongcheng pigs and it was expressed much higher in T33 than L33. Two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were detected by sequencing and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s, allele frequenc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 281 (G>A) and g. 2992 (G>A) were deviated from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in the Landrace and DLY (Duroc×(Landrace×Yorkshire)) pig breeds.  相似文献   

17.
对 2 4头不同基因型肥育猪 (淮猪、大白×淮、长白×淮、杜洛克×淮各 6头 )的眼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及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淮猪、大淮、长淮、杜淮 4种不同基因型育肥猪的眼肌纤维直径 (FDL)分别为 5 1.74、5 7.2 8、5 4.71、5 4.11μm ;股二头肌纤维直径 (FDB)分别为 5 7.0 7、5 5 .95、5 9.6 4、5 9.34μm ,其中仅大淮的FDL显著高于淮猪 (P <0 .0 5 ) ,其余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 2 4头育肥猪FDL与肉质性状相关不显著 ,而与胴体性状中的瘦肉率、眼肌面积、眼肌全重、眼肌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与脂率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由于基因型组合的不同 ,相关系数的高低随品种而异 ,在大淮、杜淮、长淮、淮猪品种内 ,FDB分别与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胴体重、眼肌面积、眼肌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较详细地研究了正在培育的甘肃黑猪甘农系群与苏联大白猪及其正反杂交猪的肥育性能。证实甘农系群猪的肥育性能接近于苏大白猪。二者正反杂交后的杂种均有一定的杂种优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以反交方式增加效益最显著。正反杂交均可应用于商品肉猪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