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兽用抗生素因其具有防病、促生长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而在畜禽粪便发酵生产沼气的过程中,残留在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可能会抑制沼气发酵过程。该文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自行设计的恒温厌氧发酵装置,研究了外源添加恩诺沙星(ENR)对猪粪厌氧发酵过程中水解酶活性及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 mg·kg?1、60 mg·kg?1和120 mg·kg?1恩诺沙星条件下,猪粪厌氧发酵初期不同浓度恩诺沙星对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厌氧发酵的前15 d,添加20 mg·kg?1恩诺沙星对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P0.05),添加60 mg·kg?1和120 mg·kg?1的恩诺沙星对蔗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P0.05);猪粪厌氧发酵后期,恩诺沙星对纤维素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在发酵产气速率增长期的第5~11 d和21~31 d,添加20 mg·kg?1、60 mg·kg?1和120 mg·kg?1恩诺沙星对沼气产气速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而在发酵的第31 d后,添加各浓度恩诺沙星对沼气产气速率影响不大。在整个50 d的厌氧发酵过程中,与不添加恩诺沙星的对照相比,添加20 mg·kg?1、60 mg·kg?1和120 mg·kg?1恩诺沙星处理的总产气量分别减少7.38%、12.08%和15.77%。可见,恩诺沙星影响了猪粪厌氧发酵过程中水解酶活性和沼气产气速率及产气量,在厌氧发酵不同阶段,恩诺沙星对不同水解酶活性和产气速率影响也不同。该文研究结果可为无害化处理含恩诺沙星的畜禽粪便及提高厌氧发酵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对麦秆还田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氨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为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对小麦秸秆还田稻田中氨挥发的影响,采用密闭室通气法,在太湖地区乌珊土上,研究了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小麦秸秆还田稻田中施肥后尿素水解和氨挥发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损失主要集中在基肥和分蘖肥时期。添加NBPT可明显延缓尿素水解,推迟田面水NH4+-N峰值出现的时间,并降低NH4+-N峰值,降低了田面水氨挥发速率和挥发量。NBPT的效果在基肥和分蘖肥施用后尤为明显,不加NBPT时施入的尿素在2~3 d内基本水解彻底,NH4+-N和氨挥发速率在第2 d即达到峰值,两次施肥后NH4+-N峰值分别为132.3 mg·L-1和66.3mg·L-1,氨挥发峰值为15.6 kg·hm-2·d-1和10.4 kg·hm-2·d-1;而添加NBPT后,NH4+-N峰值推迟至施肥后第4 d出现,NH4+-N峰值降至70.7 mg·L-1和51.6 mg·L-1,氨挥发峰值降至4.7 kg·hm-2·d-1和2.6 kg·hm-2·d-1。添加NBPT使稻田氨挥发损失总量从73.3 kg(N)·hm-2(占施氮量的24.4%)降低至34.5 kg(N)·hm-2(占施氮量的11.5%),降低53%。在添加小麦秸秆稻田中添加NBPT通过延缓尿素水解而显著降低了氨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3.
锌铬复合胁迫对大豆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倩  刘静  林立金  朱雪梅  黄金龙  涂培 《土壤》2015,47(6):1139-1143
为研究不同Zn、Cr复合胁迫对大豆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采用添加外源Zn、Cr的方法,测定了大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Zn、Cr处理对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有显著抑制效果,在Zn、Cr浓度分别为500、400 mg/kg时,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为最低。随Zn、Cr浓度的增加,大豆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Zn、Cr浓度分别为0、300 mg/kg时,达最大值,比对照提高14.80%;在Zn、Cr浓度分别为500、400 mg/kg时,仅为2.38 ml/(g·h),是最小值,比对照降低44.38%。随Zn、Cr浓度增加,大豆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也呈现类似趋势,在Zn、Cr浓度分别为0、90 mg/kg时,达最大值3.65(mg/g·d),比对照提高9.87%;在Zn、Cr浓度分别为500、400 mg/kg时,达到最小值1.80(mg/g·d),比对照降低45.8%。同时结合偏相关分析结果发现,Zn、Cr对3种土壤酶活性均产生了协同抑制效应,且Zn的抑制作用大于Cr。  相似文献   

4.
东江系广东及香港的饮用水源地,其源区包括江西省赣州市的寻乌、安远和定南3县。本研究在东江源区选取了3个典型村庄,调查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及物理特性。调查发现:东江源区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厨余类垃圾为主,可达60%以上;其次是灰土类垃圾,可达12%以上,其他组分一般在10%以下。县级村人均垃圾产生量一般在0.2~0.47 kg·d-1,平均0.36 kg·d-1;镇级村人均垃圾产生量在0.18~0.35 kg·d-1,平均0.29kg·d-1;普通村人均垃圾产生量在0.07~0.33kg·d-1,平均0.17kg·d-1。混合生活垃圾含水率与厨余类垃圾所占的比例呈显著线性相关(R2=0.626,P=0.019)。混合垃圾平均热值在2 329 kJ·kg-1,不适合直接进行焚烧处理。  相似文献   

5.
半胱胺对肥育后期猪脂肪组织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体重55kg左右的肥育后期杜×(长×梅)三元商品猪80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0 mg/kg半胱胺盐酸盐.35 d后进行屠宰实验,并采集血样、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和下丘脑.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insulin)、瘦素(lep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用RT-PCR方法,以18S rRNA作内标,定量分析脂肪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和leptin mRNA丰度以及下丘脑Ob基因b型受体(Ob-Rb)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半胱胺分别使猪的体重和日增重提高1.54%(P<0.05)和4.83%(P<0.05),分别使胴体脂率和6、7肋背膘厚下降14.90%(P<0.05)和20.14%(P<0.05).实验组血清中leptin水平下降39.33%(P<0.05),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25.00%(P<0.05),但血清中insulin水平在二组间没有差异.实验猪脂肪细胞leptinmRNA丰度比对照猪减少15.02%(P<0.05);实验猪脂肪细胞GH-R、IGF-1、IGF-IRmRNA丰度以及下丘脑leptin-RbmRNA丰度与对照猪无显著差异.表明半胱胺可抑制猪肥育后期的体脂沉积,改善胴体品质,而这种作用并不是通过改变脂肪组织中GH-R、IGF-1和IGF-IR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日粮阴阳离子水平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尿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泌乳中期奶牛20头,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不同阴阳离子水平(DCAB)日粮,DCAB分别为87(对照)、300、400和500mEq/kg DM,测定了不同DCAB对血清和尿液一些指标的影响。血液指标中,DCAB 400组提高了促乳素,DCAB 400和500组提高了雌二醇浓度和尿素;DCAB 300和400组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和总蛋白显著提高;处理组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尿液指标中,DCAB 400和500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钾离子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组氯离子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DCAB 300和500组钠离子显著提高;DCAB 400组尿素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条件下,DCAB400mEq/kg DM是泌乳期奶牛较为适合的日粮添加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α-硫辛酸对滩羊股二头肌肌纤维特性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该试验选取初始质量为(20.64±1.15)kg的4月龄健康滩羊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和α-硫辛酸组(基础日粮中添加600 mg/kgα-硫辛酸),饲喂试验预试期7 d,饲喂期60 d.以股二头肌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能量...  相似文献   

8.
潘存霞 《南方农业》2012,(10):80-82
选择30kg左右的杜长大商品猪90头,进行为期42d的饲养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每kg基础日粮中添加金霉素和喹乙醇各120mg和100mg,紫苏籽提取物组在每kg基础日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200mg。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1)紫苏籽提取物组育肥猪日增重分别提高5.63%(P<0.05)和3.50%(P<0.05),料肉比分别下降7.59%(P<0.05)和3.85%(P<0.05),采食量均有所降低。(2)紫苏籽提取物组的育肥猪血清生长调节剂(GH)、胰岛素(INS)、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尿素氮(BUN)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说明日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基于Akt信号通路探究日粮添加益生菌对绵羊蛋白质合成及风味的影响,选取对照组(基础日粮)和益生菌组(基础日粮中补充丁酸梭菌,5 g/(只·d),活菌数为5.0×108CFU/g)杜泊×小尾寒羊杂一代母羊各9只,将其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肌肉重量、风味物质相对含量、肌纤维组织学形态和蛋白质合成代谢相关酶活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绵羊背最长肌质量显著增大(P<0.05),肌纤维直径及横截面积极显著增大(P<0.01),肌肉中支链氨基酸转氨酶(branched chain aminotransferase,BCAT)及支链α-酮酸脱氢酶(branched-chain α-keto acid dehydrogenase,BCKDH)活性显著升高(P<0.05);益生菌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70核糖体蛋白S...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秸秆混合生物炭对盐碱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秸秆混合生物炭对盐碱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差异,为盐碱土壤改良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玉米秸秆、玉米芯、芦苇分别和剩余活性污泥混合在450℃裂解得到的混合生物炭为添加材料,以内蒙古盐碱土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不同混合生物炭添加对盐碱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能力、养分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合生物炭表面化学官能团种类一致,含量有差异;混合生物炭的添加能够小幅度降低土壤pH值;三种混合生物炭的加入大幅度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且随着混合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混合生物炭的添加显著提高了盐碱土壤的养分含量,由玉米秸秆和污泥制备的混合生物炭主要增加总磷和速效磷含量,而添加芦苇和污泥制备的混合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水平;添加混合生物炭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添加量(25g/kg)对2种酶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低添加量(10g/kg,20g/kg);混合生物炭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中、低添加量(20g/kg,10g/kg)的生物炭对过氧化氢酶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高添加量(25g/kg)。  相似文献   

11.
绿肥和藁秆等在苏南地区土壤中的分解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物质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它是土壤有机质最主要的来源,同时又是作物养分,特别是氮素的补充给源.在我国,农民历来把一切可能利用的植物残体,制作成各种有机肥料,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解放以来,绿肥的种类和面积都有显著增加,包括绿肥在内的有机肥料,现时在土壤氮素的补给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几种土壤铁锰结核中的锰矿物类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用X-射线衍射和化学选择溶提技术研究我国几种土壤中铁锰结核的锰矿物类型的结果表明:供试土壤铁锰结核都含有锂硬锰矿,除山东钙积潮湿变性以钙锰矿占优势外,其它样品中的锰矿物均以锂硬锰矿为主,结晶程度较高;湖北武汉和枣阳的粘磐湿润淋溶土的铁锰结核含有钠水锰矿和羟水锰矿;湖南宜章富铝湿润富铁土、湖北枣磐湿润淋溶土和山东钙积潮湿变性土的铁锰结核中的有钡硬锰矿;湖南桂阳富铝湿润富铁土的铁锰结核中检测出少量的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我国黄土地区主要类型土壤中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水平、迁移积聚和剖面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土壤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比值和离散程度均接近其黄土母质,但各土类间仍表现出一定的分异,在弱碱性的土壤环境里,以(UO2)^2+存在的铀比较活跃。碳酸盐能促使铀的淋滤,而有机质的存在却有利于铀的积聚。钍和镭集中积蓄在富含粘粒的土层中,但在林地土壤中钍有淋移的迹象。从各核素的剖面分布看,土壤在发育过  相似文献   

14.
The pattern of loss and gain of Fe was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for the soils of two hill slope sequences in mid-Wales. Overall, both sequences showed a net gain in Fe, with individual profiles showing gains related to slope. The pattern of gains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lateral movement, aerial input and movement of Fe out of the hill mass. It is concluded that creep erosion (truncation) offers the only adequate explanation of the data recorded; further, that truncation is concurrent with vertical redistribution of Fe and constitutes a major evolutionary process on sites with slopes greater that l0°  相似文献   

15.
在半干旱地区,水是制约农作物生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土壤水分动态,掌握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是在这一地区蓄水保墒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前提条件。对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许多工作,但以计算机作为工具来研究农田土壤水分动态的报道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16.
Several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extractable iron (Fe; or so-called “active Fe”)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hree methods of Fe extraction were tested: 1.5% phenanthroline (pH 3) and 1 M hydrochloric acid (HCl) from fresh leaves, and 1 M HCl from oven-dry leaves. A six-year-old avocado orchard (cultivar ‘Hass’), grown on a calcareous soil in the proximity of Cabildo (Valparaíso region, Chile), was selected for the study. Samples of mature (5–7 moths-old) leaves of different degree of chlorosis were collected. Total Fe concentrations in chlorotic leaves were similar or even greater than in green leaves. Regressions between the extractable Fe concentrations and the leaf SPAD-color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 phenanthroline method, while non-significant for HCl methods. Thus, phenanthroline method was superior over others for diagnosis of Fe deficiency in avocado. Phenanthroline-extractable Fe concentration of 6 mg kg?1 was considered as a critical value for mature avocado leaves.  相似文献   

17.
土壤硝化作用过程中亚硝态氮的累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了9种土壤硝化过程中NO2^-的累积能力和NO2^-在不同土壤中的稳定性,并在3种代表性土壤上检测了NO2^-累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红壤和黄棕壤在所有施氨(NH4^+-N)水平下均未出现NO2^-的累积;但砂姜黑土、潮土、滨海盐士、潮棕壤、褐土、灌漠土和灰钙土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NO2^-累积,且随着施NH4^+-N水平提高而增加NO3^-在红壤和黄棕壤中的累积与施NH4^+-N水平无关,但在其它7种pH大于7的土壤中的累积受到浓度NH4^+的抑制。此外,试验还表明,NO2^-在红壤和黄棕壤中不稳定,但在其它7种土壤中相当稳定。土壤硝化过程中产生NO2^-累积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鹤鸣观小流域综合治理减水减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鹤鸣观小流域试验观测资料 ,研究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减水减沙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该流域降雨、产流、输沙主要集中于汛期 ( 5月~ 1 0月份 )。流域年降雨量和径流量序列无明显的下降趋势 ,而输沙量序列逐年下降趋势明显 ,水沙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各项治理措施中 ,坡面水利水保工程在减水减沙作用中占主导地位 ,林草措施减水减沙效果显著 ,但存在明显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利用年限茶园土壤矿化、硝化作用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冬  姚槐应  黄昌勇 《土壤学报》2007,44(2):373-378
茶叶(Camellia sinensis)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茶树具有耐酸耐铝毒等特性,适合在热带亚热带的酸性土壤种植。由于茶园的施肥管理,茶树凋落物归还土壤以及根系分泌物等原因,茶园土壤随着植茶年龄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土壤pH值下降,钙、镁等盐基离子和微量元素相对缺乏,而铝、氟和多酚类物质逐渐在茶园土壤中富集,形成了非常独特的茶园土壤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将经过20~24h体外成熟培养后的牛卵母细胞在含5%CO2,95%空气,最大相对饱和湿度和温度分别为37℃(G1),38℃(G2)和39℃(G3)的培养条件下进行体外受精,以观察受精温度对牛体外受精及其随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受精温度对牛卵母细胞体外精子入卵率(93.6%~100%)及受精卵裂率(78.5%~80.3%)无明显影响;而早期胚胎卵裂发育速度、体外囊胚发育速度及体外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均随着受精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在IVF42~46h,G3发育到5细胞以上卵裂周期阶段的早期胚胎比率(40.3%)非常显著地高于G2(24.3%)和G1(18.8%,P<0.001);而相应处于2细胞阶段的胚胎比率(G3为14.6%)则十分显著地低于G2(25.2%)和G1(30.1%,P<0.01)。G3的囊胚体外孵化率(75.8%)也非常明显地高于G2(51.9%)和G1(47.9%,P<0.00)。结果表明,受精温度(37~39℃)主要影响早期胚胎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其随后的囊胚发育率、发育速度及其孵化率,而对卵母细胞的受精、卵裂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