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赣南地区生态建设30a来的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对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总结已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赣南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及治理特点,对赣州市30 a来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赣州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1980年为6.30亿元,1997年为25.98亿元,2007年为41.65亿元;1997,2002,2007年赣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静态经济效益分别为17.11,35.27和45.16亿元;各阶段社会效益效果为中等或良以上。可见,赣南地区30 a来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众多,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相差很大,评价指标的选取也不同。在对川东丘陵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查阅当地资料、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0个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以量化为主,基本能够反映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在对不同效益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方法,对丁家河小流域治理后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得分值为0.091 6,各准则层效益表现为社会效益调水保土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相符合,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评价方法可行,可应用于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为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土流失治理涉及到的因素较多、范围较广,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条件、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不同。通过对朝阳县七道岭小流域进行专家咨询、查阅当地资料、走访以及现场实地考察等方式,选择了以量化为主的基本能够反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20项代表性指标,并构建3层级结构体系。通过分析现有水保效益评价研究提出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七道岭小流域水保治理前、后的效益。研究表明:治理项目的综合评分为0.092;水保治理经济效益最差、其次为生态效益,而社会效益最佳,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小流域治理的实际状况,可见文中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和运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可为朝阳县水土保持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各相关因素的联系与制约,研究提出了应用改进投影寻踪法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新方法。详细论述了建立改进投影寻踪评价模型的方法步骤,并应用模型具体分析评价了大沙河、叆河、鸭绿江支流、大洋河、黄海支流等5条流域的水土保持效益。实例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模型简单可行,结果可靠,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依据土壤侵蚀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等理论,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适合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对定西市安定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结构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993年、2000年和2010年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投影值分别为0.116 1,0.190 3,0.218 4。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值在2010年达到最大,其相对应的措施结构为该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较优的措施比例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单家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2014~2017年的综合治理效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研究表明:单家店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发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其中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指数分别增加了71.0%、25.6%、16.8%,相对于项目实施前综合效益指数提高了39.2%;可为单家店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与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敏  韦杰  唐强  贺秀斌  李进林 《水土保持通报》2023,43(6):256-262,293
[目的] 系统梳理农户参与水土保持的福利效应概念、内涵与评价指标框架,为水土保持福利效应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已有研究报道、相关标准等,阐释水土保持福利效应的概念与内涵,厘清水土保持效益与水土保持福利效应的逻辑关系,梳理水土保持福利效应的评价尺度并提出福利效应评价指标框架。[结果] 水土保持福利效应具有评价客体明确、价值可货币化、与参与程度高度相关、个体差异和群体一致等内涵特征。水土保持福利效应评价是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估的深化和拓展,二者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水土保持福利效应评价应立足于水土保持效益综合评价,其指标框架包含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和生态福利等多个要素。[结论] 当前人们对农户参与水土保持的福利效应关注不够。水土保持福利效应的评价着眼于政策性水土保持工程,其评价指标和方法未形成统一认识,还需进一步研究水土保持福利效应的理论及方法体系,以便为新时代水土保持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陇东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群众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事业及其各项措施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效果;小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虽有成效,但因非示范区、非项目区效果不明显,大尺度地域范围内综合治理的成效就有限。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重视综合治理实施者的经济利益;因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评价,应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利用综合治理的经济利益调动实施者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把引导群众致富与其客观上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以达到综合治理目的。基于此,提出了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土保持工作受到广泛关注。政府不断加大对水土保持的投入,越来越多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启动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是一项重要工作,本文论述了其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其评价方法,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选择侵蚀山区有代表性的小流域——铁岭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效益系数法和综合功能系数法,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前后小流域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效益和综合功能评价。通过分析发现,所采用的方法揭示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项目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侵蚀山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对了解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性、适宜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进行科学的评价,回顾了国内有关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对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体系的主要方面——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建立不同尺度的指标体系;对不同生态效应功能的物理过程机制进行分析,以提出和选取更为合理的评价指标;加强对评价地区的动态监测,获取相关基础数据;进一步开展对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学基础知识为基础,通过查阅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关文献资料,以科学的评价理论为标准建立了海城市松树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体系。根据松树沟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特征选取适宜的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对该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通过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松河沟小流域2007—2016年各项评价指标值逐渐提高,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且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基于层次分析法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准确的对评价体系进行量化分析,可为类似案例评价分析提供一定参考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效益评价,为小流域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后评估依据。[方法]综合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特性和影响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的关键因素,识别和选取水土保持工程效益后评价的13项关键指标,建立小流域工程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改进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评价指标数据和指标评价标准应用改进的集对分析模型开展工程效益后评价研究。[结果]改进的集对分析模型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中水保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价总体处于2级水平,流域治理的成效显著、可供开发的空间和潜力较大。[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有效地针对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价的新方法。在构建水土保持工程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该方法运用到水土保持工程效益后评价中,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4.
毕节石桥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监测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变化原因,调控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其进一步恶化,选择毕节石漠化综合治理区——毕节石桥小流域进行4a的连续生态监测,分析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治理费用及其所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监测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良,林草植被覆盖度提高,局地小气候得到改善。土壤侵蚀深度减小,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效应,经济效益为2 215.2万元,生态效益为3 452.53万元,社会效益显著。对毕节石桥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表明,在喀斯特地区实施综合治理取得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实现了流域生态良性循环,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非常显著,项目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输变电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土保持综合评价是水保技术方案及政策可行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依据。从水土流失基本情况和水土保持防治效果两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利用因子加权求和法构建了评价模型。以江苏省近5a典型输变电类生产建设项目为研究实例,运用评价模型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并针对不同水土保持类型区条件下的输变电项目进行了效益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丘陵区条件下的输变电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益最大,其次为一般平原区,最后为平原沙土区;水土保持效益波动性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一般平原区丘陵山区平原沙土区。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灰色系统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本文综合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因素,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灰色系统评价方法,旨在为水保效益分析评价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县级区域是一个整体的行政单元,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着与小流域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同的特点。根据投入产出的一般原理和水土保持的功能,建立县域农业生产函数,计算水保投入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GM(1,1)模型,以30年为计算期,对水保措施的后续效益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趋于稳定,达到6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灰色系统评价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该依据系统科学的思想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灰色系统特征,建立了评价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指标体系和灰色系统评价方法。据此对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5条流域的治理效益作了综合评价和分析,为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效益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4年实施的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涉及江西省11个地市,开展小流域治理207条,已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验收。运用综合指数法,选用生态、社会、经济等三大类11项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对一期工程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一期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工程实施后效益综合指数由0.326提高到0.640,提高了2个等级,各地市的综合效益也有较大的提高,但不同地市的提高幅度不同。该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期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措施与效益评价研究——以陕北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至今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水土保持效益类型、评价的原则、指标、方法以及不同措施效益最大化决定因素等未形成共识。基于水土保持效益具有多重性、连动性、交叉性和利弊互动性的特点,决定了效益评价程序首先是要确立治理目标,然后是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本文运用这一评价程序和自然环境特点,拟定了安塞县水土流失的治理目的,是在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尽量多增加经济收入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以此思路设计和预测了安塞县进行全面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规模及生态、经济效益和投产比,最终可达到粮食自给,林草覆盖增加到30%~40%,人均增加3 000元/a的经济收入,预计能在3~5a内收回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