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绿色木霉·烯酰吗啉水分散片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绿色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木霉·烯酰吗啉水分散片剂对棉花黄萎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处理剂量300~600倍液,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达88%~97%,对供试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2.
研究根健康制剂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棉田滴施根健康4 500 g/hm2对棉花枯黄萎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更好地协调棉花根系周围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多作物及天敌均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从棉花根围和根内分离到17个供试菌株在平板对峙培养中,都能极显著抑制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简称Vd)的生长,其中15株的抑菌率大于65%,最高达89.6%。这些菌株的培养滤液也对Vd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供试细菌的防病及棉花出苗安全性所作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3个菌株对棉花出苗表现安全;10个菌株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极显著,其中4株(ICB-18、NCD-2、CS-25和CS-27)的防治效果达72.3%0-81.4%;3株(C-94、C-28和NCD-25)的防治效果鬃55.7%-61.9%,而且这7株对棉花出苗都安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这7个菌株中,菌株NCD-2能够极显著地防治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为78.1%;另外4株(ICB-18、CS-25、C-94和C-28)能显著降低黄萎病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达37.1%-47.3%。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奎屯垦区棉花黄萎病致病类型,明确了该区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温、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通过黄萎病抗性鉴定,表现耐病的品种(系)有13个;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以新陆早35号为供试材料分析了棉花黄萎病发病与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数量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新陆早35号菌核含量致病的临界点。调查了生物药剂萎菌净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一、试验目的为验证神锄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功能菌肥对农作物的促长、防病、抗病表现,特在老棉区设置此肥料抗棉花枯、黄萎病试验。二、材料与方法1.供试菌肥神锄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功能菌肥。2.供试土壤试验设在博乐市达勒特镇红波3队。试验地土质为灌耕灰漠土,连续种植棉花30年左右,近年来棉花枯、黄萎病发病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田根际土壤真菌荧光PCR技术定量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及棉花根际土壤真菌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新疆不同植棉区及其不同生育时期棉田根际土壤真菌总量和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进行测定,分析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在不同植棉区和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及棉花根际土壤真菌与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相关性。【结果】新疆不同植棉区的棉花在不同生育期其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哈密棉花病株吐絮期根际土壤真菌最大值达 6.16×104 copies/g FRW;库尔勒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在苗期达到最大为4.23×104 copies/g FRW;阿拉尔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在苗期至蕾期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小,在吐絮期达到最小值为1.41×10-4copies/g FRW。北疆精河和东疆哈密棉花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PCC分别高达0.989和0.993,呈显著正相关。南疆图木舒克棉花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PCC为0.880,呈正相关。【结论】新疆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含量较高,在不同采样区和不同生育期,其根际土壤真菌总量均呈波动性变化。从棉花的四个生育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来看,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吐絮期。新疆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空间变化是东疆大于南疆大于北疆。在不同生态区,棉花根际土壤真菌和棉花黄萎病病原菌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而在不同发育期则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棉花主栽区,而棉花黄萎病已成为棉花生产中的潜在威胁。本文通过对黄萎病较重的棉田深翻60厘米,研究深翻对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深翻60厘米后,对棉花黄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深翻棉田比常规棉田黄萎病发病率低9.4%,可在重病老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2001~2003年对两种含hrp基因的生物工程制剂Messenger和伊力特进行了田间控制棉花黄萎病危害的药效试验,调查并分析了其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调控作用.通过平板对峙反应和毒素敏感性测定,Messenger和伊力特对棉花黄萎病菌无抑制作用,但对棉花具有诱导抗性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不同生育期,Messenger和伊力特对棉花黄萎病均表现出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播种到初花期伊力特控制效果最好,防效为51.69;,高出对照药剂28.26;.在棉花初花期前,伊力特、Messenger对供试棉花品种的生长势影响较大,尤其伊力特处理的小区产量明显高出清水对照487.50 kg/2,增产21.26;.  相似文献   

9.
通过棉花促根剂拌种试验,比较供试材料与常规包衣处理间的效果差异,以及供试材料是否能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为供试材料的示范推广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作物棉花新陆中35号。2.供试药剂科丰达棉花促根剂。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棉花黄萎病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分化情况.[方法]纯化培养采集的菌株,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利用鉴别寄主法测定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结果]棉花黄萎病菌菌落形态各异,供试菌系大部分可产生微菌核;供试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部分菌株对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可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型,其中以中等致病类型为主.[结论]新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博乐地区采集的VX27菌株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生调查及病原菌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系系统进化及落叶型菌系分布进行分析和检测.[方法]抽样调查棉花黄萎病发病情况,利用Verticillium dahliae特异性引物D1/D2进行落叶型检测;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新疆菌系进行扩增,测序后进行BLASTN分析.[结果]棉花黄萎病在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普遍发生,棉花黄萎病发生中度及以上病田占比达48.1;,严重发生病田占比为24.1;;BLASTN分析证实采集的棉花黄萎病菌系均为大丽轮枝菌;供试棉花黄萎病菌系检测出22株落叶型菌系,占供试菌系的37.2;.在分离到棉花黄萎病菌系的15个采集点中有9个点检测到了落叶型菌系,占比为60.0;.[结论]新疆部分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比较严重,强致病力的棉花黄萎病落叶型菌系在新疆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地理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八年试验“502”非水介质对棉花枯、黄萎病种籽消毒效果很好。在此基础上,1979年进一步研究不同浸种时间的消毒效果和药液再利用的价值。一、供试材料1.药剂:“502”原药;2.非水介质:二氯乙烷;3.棉花品种:为人工接菌的辽棉四号枯、黄萎病籽。  相似文献   

13.
研究康凯2号、富诺根、满素可锌、富诺钾、富诺磷和满素可硼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和供试组,其中对照组棉花整个生育期只施用了大量元素肥料,未施用任何微肥;供试组棉花整个生育期除了施用大量元素肥料,还施用以上微肥。每小区随机采用5点取样,每点取5株进行调查。二叶期喷雾后10 d调查根的长度;结铃期调查株高、分枝层、结铃数;后期测产;并观察植株衰老情况。结果表明:供试组平均根数量、株高、分枝层分别为60.06条、91.16 cm、16.20层,与对照组相比,根平均增加10.78条,株高平均增长10.28 cm,分枝层平均增长1.74层;而且供试组比对照组株平均增产0.023 kg。供试组与对照组相比,根长、株高、分枝层及产量均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研究康凯2号、富诺根、满素可锌、富诺钾、富诺磷和满素可硼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和供试组,其中对照组棉花整个生育期只施用了大量元素肥料,未施用任何微肥;供试组棉花整个生育期除了施用大量元素肥料,还施用以上微肥。每小区随机采用5点取样,每点取5株进行调查。二叶期喷雾后10 d调查根的长度;结铃期调查株高、分枝层、结铃数;后期测产;并观察植株衰老情况。结果表明:供试组平均根数量、株高、分枝层分别为60.06条、91.16 cm、16.20层,与对照组相比,根平均增加10.78条,株高平均增长10.28 cm,分枝层平均增长1.74层;而且供试组比对照组株平均增产0.023 kg。供试组与对照组相比,根长、株高、分枝层及产量均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一、试验目的了解新棉宝在本地区对棉花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为推广新型叶面肥提供理论依据。二、材料与方法1.供试棉花品种中棉49。2.供试叶面肥品种见表1。  相似文献   

16.
一、试验目的连作年限的延长导致棉花枯、黄萎病的扩散蔓延,致使棉花减产和品质下降。因此,通过试验筛选出控制棉花枯、黄萎病和提高棉花产量的药剂。是目前棉花生产的迫切需要。二、试验设计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中棉35号。供试药剂:农乐(5毫升/667米~2),金得利(20克/667米~2),海状元(35克/667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种质性状分布及变异特点,筛选出核心资源,选育出符合新疆棉花产业需求的品种.[方法]以保存396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鉴定方法,分析6个表型生育性状、6个经济学性状、5个纤维品质性状及田间黄萎病变异及分布.[结果]供试陆地棉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生育期在116~125 d适宜范围的占51.8%;...  相似文献   

18.
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病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新疆石河子垦区采集3组棉花健康植株与黄萎病发病植株根际土样,研究其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土壤酶等微生物生态特征与棉花黄萎病发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①发病株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均大于健康株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且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②发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均大于健康株;③健康株和发病株根际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性.研究表明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真菌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是棉花黄萎病发病最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分析、测定内生细菌73 a、拮抗细菌JB52和化学药剂黄腐酸绿源宝单独使用、混合使用对棉苗生长、棉花产量的影响以及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3 a和JB52都具有促进棉苗生长和提高棉花产量的作用,特别是73 a的作用最强,苗期株高可增长29.9%,鲜重增加45.2%,田间试验结果籽棉增产11.5%;73 a菌液灌根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50%;黄腐酸绿源宝对棉苗生长和棉花产量没有促进作用,但对防治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效能;内生细菌73 a与拮抗细菌JB52或黄腐酸绿源宝混用都不如单独使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新疆紫草毛状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疆紫草毛状根的抑菌活性与新疆紫草根的抑菌活性是否相似,以甜瓜叶斑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5种菌为供试菌,采用滤纸片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新疆紫草毛状根紫草素粗提物及多糖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对3种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丙酮提取物仅对甜瓜叶斑病菌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较乙醇提取物高26.5%。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对3种细菌均无抑制作用;4种溶剂提取物对2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率均高于枯萎病菌;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丙酮提取物对甜瓜叶斑病菌的MIC均为0.1 mg/mL,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6.25 mg/mL;毛状根多糖对2种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棉花黄萎病的抑制作用较棉花枯萎病高26.14%,而对3种细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