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红油2号’(选育编号:20-5-26-7)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于2000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双低高代材料"20-5",采用系统选育方法选育而成。2008—2010年参加云南省优质油菜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田油菜组),平均产量3132.9kg/hm2,比对照‘花油8号’增8.02%,增产显著,丰产性好。该品种生长整齐一致,长势强,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枝部位低,抗倒伏,平均株高151.16cm,有效分枝15.2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69.50角,每角粒数19.80粒,千粒重3.81g,单株生产力22.10g,平均生育期181.15d。品质优,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27.19μmol/g,粗脂肪含量40.65%。适宜云南省1500~2000m海拔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2.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甘南6号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品种甘南3号为母本、引进品系97Q-4为父本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在2011 — 2013年进行的甘南州油菜区域试验中,3 a平均折合产量为 1 810.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8.2%。甘南6号属春性早熟品种,生育期为109 d。平均株高110.7 cm,总有效分枝数3.5~4.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64.8~127.0个,角粒数20.3粒,千粒重2.8~3.1 g。适宜在甘南临潭、卓尼、夏河、碌曲、迭部、合作等地及武威天祝、张掖山丹、定西渭源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培育出抗旱、抗病、丰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的豌豆新品种,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豌豆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支撑。以8707-15为母本、S9114为父本,采用杂交选育法培育出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12号。在2018 — 2020年多点试验中,3 a 15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404.5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豌4号增产12.54%;在2020 — 2021年国家春播豌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中,2 a 14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842.4 kg/hm2,较对照品种中豌6号增产32.61%。该品种平均株高107.5 cm,生育期92 d左右,主茎节数16.1节,单株有效荚数6.1个,单荚粒数4.9粒,百粒重21.7 g,经济性状优良。干籽粒含粗蛋白219.5 g/kg、赖氨酸13.9 g/kg、粗脂肪12.3 g/kg、粗淀粉567 g/kg。抗旱、抗白粉病、抗锈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春油菜陇油杂2号是以自育不育系101A为母本,以C11为父本组配的三系杂交种。在2016 — 2017年甘肃省春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262.3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7.56%。该品种生育期114 d左右,株高147.97 cm,有效分枝节位47.29 cm,千粒重3.56 g。蕾薹期长势强,整齐一致,抗倒伏,对菌核病和病毒病抗性较强。籽粒含油量为47.02%,芥酸含量为0.8 g/kg,硫苷含量为10.28 μmol/g。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 400 m左右的春油菜产区及新疆、内蒙古等地无霜期短的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陇亚14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1S为母本、品系8925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胡麻新品种。在2013 — 2014年甘肃省胡麻区域试验中,2 a 20点(次)有16点(次)增产,折合平均产量1 855.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折合产量1 626.75 kg/hm2)增产14.07%,居11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为油用型,幼苗直立,株型紧凑。株高59.8 cm,工艺长度35.0 cm,分枝数5.8枝,单株果数24.1个,果粒数7.2粒,千粒重8.1 g,单株产量0.95 g。生育期93~123 d。生长整齐一致,抗旱、抗倒伏,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甘肃兰州、天水、平凉、庆阳以及内蒙、新疆、河北等全国胡麻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紫苏新品系陇苏2012-8-1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对紫苏种质鉴定及品种优选的基础上,利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经过连续5 a选育而成。2016 — 2017年参加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3 117.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苏1号增产18.57%。该品系生育期158 d,平均株高168.1 cm,籽粒灰褐色,千粒重3.59 g,单株产量74.81 g。田间表现丰产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籽粒α-亚麻酸含量58.35%,含油44.66%,饱和脂肪酸含量19.4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8.56%,品质优良。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天水等半干旱山区及其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陇亚杂4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选育而成的胡麻杂交种。在2013 — 2014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 773.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折合产量1 506.75 kg/hm2)增产8.99%,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陇亚杂4号为油用型品种,株高59.4 cm,单株果数25.5个,果粒数7.5粒,千粒重8.0 g,单株产量0.95 g。生育期106 d。适宜在甘肃兰州、定西、白银、张掖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和推广“三抗一高一优”冬小麦新品种,提高宁夏冬麦产区冬小麦产量,实现冬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以自育品系00-301为母本、外引品种兰天26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代系谱法选育出了冬小麦新品种宁冬19号。在2017 — 2019年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宁冬19号2 a 8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717.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冬7号增产7.4%。在2019 — 2020年度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冬小麦多点生产试验中,宁冬19号平均折合产量5 140.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冬16号增产10.2%。该品种平均株高74 cm,平均穗粒数42.7粒,平均千粒重41.7 g。籽粒容重770 g/L,粗蛋白(干基)含量132.4 g/kg,降落值314 s,湿面筋(14%水分基)含量336.0 g/kg。耐寒性强,抗旱能力强,高抗条锈病,抗白粉病。适宜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和周边相邻地区及生态条件类似冬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审定名称:2007年10月四川省审定,定名“长油2号” 品种来源:[9501A(B)×CY18X]隐性核不育两系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 特征特性:长油2号属甘蓝型中熟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23天。株高221.9cm,幼苗生长半直立,长势中等,叶色淡绿,茎、叶皆具蜡粉,分枝部位中等,匀生分枝,单株有效分枝16.4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590.3个,每角粒数15.01粒,平均千粒重3.56g。籽粒呈圆形,黑褐色,粒大饱满,皮薄,含油量高,  相似文献   

10.
陇糜13号是2003年以会宁大黄糜为母本,以系选优系8711-1-3-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水旱穿梭选育和多点鉴定,育成的高产稳产糜子新品种。生育期117~126 d,平均株高165.4 cm,穗长35.2 cm,茎粗0.60 cm,主茎可见节数7.1节,株有效穗数1.0个,单株穗重9.29 g,单穗粒重6.34 g,千粒重8.0 g,单株草重14.28 g,出谷率68.25%。黄米水分含量10.61%(干基)、粗蛋白含量178 g/kg(干基)、粗脂肪含量40.3 g/kg(干基)、粗淀粉含量739.1 g/kg(干基)、赖氨酸含量3.6 g/kg(干基)、铁含量75.5 mg/kg(干基)。在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中,陇糜13号2 a 14点(次)折合产量3 814.9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12.27%。人工接种鉴定,黑穗病发病株率2.01%,表现高抗黑穗病。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白银、定西等地及其相似生态区海拔1 650~ 1 900 m的地区春播、海拔1 200~1 400 m的地区复种。  相似文献   

11.
"蓉油18"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用自己选育的不育系"蓉A0068"作母本、"蓉C2970"作父本杂交配组,经各级试验选育而成。该品种杂交优势强,丰产性好,含油率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熟期适中。在四川省区试中,两年22点次试验19点增产,平均产量2617.05 kg/hm~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0.85%,增产极显著;在国家区试中两年22点次试验19点增产,平均产量2971.12 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极显著,比CK(试验平均产量)增产9.54%。2011年同时通过四川省审定和国家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12.
天亚11号是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航天搭载系统选育而成。2013 — 2014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2 a 20点(次)中有15点(次)增产,折合平均产量为1 830.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2.51%。2015年在甘肃省统一生产试验中5点全部增产,折合平均产量2 166.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平均增产32.71%。该品种属油纤兼用型品种,株高中等,花蓝色,籽粒褐色,幼苗直立,株型紧凑,成熟整齐,丰产性突出,含油率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92~125 d,适宜在平凉、庆阳、天水、定西、白银、兰州、张掖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杂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402A(保持系2402B)为母本、恢复系C1为父本组配的三系杂交种。在2015 — 2016年甘肃省春油菜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817.5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7.49%。陇油杂1号含油率44.57%、硫苷含量10.28 umol/g、芥酸含量0.12%。恢复率95%左右,生育期120 d。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宜在甘肃省春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适宜甘肃陇南麦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的抗病、丰产且适应性广的冬小麦品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高代品系00127-2-2-3作母本、周麦22号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多点连续鉴定选择,培育成了抗条锈高产冬小麦新品种天选79号。2019 — 2021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 437.9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6.87%。2021 — 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6 910.3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25%。该品种株高78.4 cm,穗长8.0 cm,每穗粒数40.96 粒,籽粒白色,硬质,千粒重46.31 g,有效穗数570 万穗/hm2。具有抗条锈、稳产、抗倒伏、籽粒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天水渭河川道区及陇南麦区低海拔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对5个杂交油菜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油研817’产量表现最好(215.6 kg/667 m2),此‘油研50’增产21.3%,其次是‘黔油29号’(171.1 kg/667 m2).建议‘油研817’、‘油研50’和‘黔油29号’3个品种在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海拔800 m2左右区域内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南油12     
《农业信息探索》2008,(6):34-34
审定编号:川审油2006002 品种来源:不育系南A7×恢复系96R 特征特性:该品种在2005年、2006年两年的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株高214.4cm,一次有效分枝数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554.5个,每果粒数15.9粒,千粒重3.2g,含油率40.92%,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17.51μmol/g(饼),全生育期226天;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能力和抗倒力强于对照蜀杂6号,抗病毒病能力和耐寒力与对照蜀杂6号相当;植保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2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新抗12号为母本,中0430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3 — 2015年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中,2 a折合平均产量6 944.25 kg/hm2,较对品种照兰天19号增产6.8%。2015 — 2016年度参加省陇南片山区组小麦生产试验,5点(次)折合平均产量5 568.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4.0%。中梁32号株高104.6 cm,平均穗长8.4 cm,千粒重42.7 g,容重802.00 g/L,粗蛋白含量135.7 g/kg,沉淀指数35.00 mL,湿面筋含量25.1%。经接种鉴定,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抗,成株期对条中33号、条中34号、贵22-14、贵农其他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适于在天水山区及周边海拔1 800 m以下肥力较高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南北二阴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含量的速溶硼肥,solubor和宽甸硼砂施用于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华双3号、中油杂2号和华杂3号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硼增加油菜苗期、越冬期、初花期干物重,增加株高、主花序长度、分枝数、单株角果数、粒数和粒重,而叶数、根茎粗和千粒重变化不明显;不同施硼菜籽产量平均增加5.7%~20.1%,喷施等量0.075%、0.10%、0.15%硼肥溶液,solubor优于宽甸硼砂,增产率分别为13.3%、18.3%、20.1%和5.7%、9.9%、15.2%;喷施等量有效硼时,两种硼肥的油菜单株粒重及菜籽产量均相近。表明两种硼肥对双低常规油菜与双低杂交油菜均有相似的显著增产效果,其增产率取决于有效硼施用量;在低硼土上,可满足双低油菜产量达2500~2800kg/hm2的硼素需求为每公顷喷施宽甸硼砂5.7kg或solubor硼肥2.85kg。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种长6388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干旱和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及种植面积的不断缩减,限制了小麦产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亟需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小麦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2008年选用自育旱地冬小麦品种长8744作母本、水地冬小麦品种长4738作父本进行杂交,后代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入选单株评鉴采用田间选择和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冬小麦新品种长6388。2016 — 2018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 472.0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9.8%。2017 — 2018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冬麦区旱地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4 525.5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5.1%。该品种株高88 cm,穗长7.8 cm,平均成穗数675万穗/hm2,穗粒数30粒,千粒重42 g。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抗旱性1~2级。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及北方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陇草2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不育系B2A为母本、苏丹草恢复系F1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低氢氰酸饲草高粱新品种。2016 — 2017年参加甘肃省饲用高粱区域试验,2 a 10点(次)折合平均鲜草产量95 059.65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6.7%,2017年参加生产试验,鲜草平均产量94 359.60 kg/hm2,较对照增产5.8%。生育期132 d,株高317.1 cm,茎粗1.3 cm,平均分蘖数1.86个。抽穗期茎叶干物质含量184.0 g/kg,含粗蛋白110 g/kg、粗灰分116 g/kg、木质素52.6 g/kg、中性洗涤纤维(NDF)610 g/kg、酸性洗涤纤维(ADF)347 g/kg。茎中氢氰酸含量1.23 mg/kg,叶中氢氰酸含量2.34 mg/kg。高抗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