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水田动力机械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田面积的逐年扩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促进了水田动力机械的快速发展。从传统的畜力耕作,逐渐过渡到手扶拖拉机、船式拖拉机、水田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水田耕作机,各种动力机械在水田使用过程中均不尽完美。水田履带拖拉机的出现基本解决了现水田耕作过程中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市场对水田用拖拉机的需求量逐步提高,文章结合目前国内水田拖拉机、水田拖拉机用发动机的设计与应用情况,基于水田拖拉机的整车需求指标,对水田拖拉机专用发动机的设计理念进行分析。从发动机的性能以及结构开发原则着手,通过一系列技术方案设计出最适合水田用拖拉机的发动机,以满足水田拖拉机对动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宋仁奎 《农机化研究》2006,(10):187-189
水田耖是南方水田耕作中一种精细平整水田田面的机具,耖田作业是水田插秧前的最后一道作业工序。耖田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水田的灌溉、排水,而且影响插秧的质量和秧苗的返青速度。为此,根据南方水田耖田作业的农艺要求,分析了机引水田耖在田间作业的受力状况及影响耖田作业的主要因素,提出水田耖的结构设计要求,开发了1PJ-1.5型水田耖,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水田耕整是水稻生产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长期以来,水田整地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水田耕作模式,即先用畜力或机引的铧式犁对水田耕翻,或运用旋耕机旱旋,放水泡田后,再用手扶拖拉机带水田耙耙田,最后耢平,完成水田整地的全过程。这种耕作方式工序多,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而水田联合耕整作  相似文献   

5.
李尚 《农业机械》2012,(14):70-71
对履带式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田行走原理、水田受力状况及水田泥面承压力的检测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水田适应性的措施,特别提出了"水田泥面承压力检测器"的创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拖拉机驱动轮与水田土壤相互作用的试验分析,简述了水田驱动轮推进力、滚动阻力的形成机理,可比较精确地预测水田驱动轮推进力、滚动阻力、下陷深度、行走效率以及根据水田土壤力学特性来计算其运动轨迹的方法,供设计计算水田拖拉机驱动轮使用。  相似文献   

7.
水田旋耕施肥复式作业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变我国水田旋耕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带水旋耕施肥复式作业机。该机采用旋耕埋茬方式,一次作业完成旋耕、埋茬、起浆、深施肥及平整多项作业。根据水田平整和施肥的特殊要求,创新设计了一种水田平整机构和水田施肥机构。试验表明,该机作业效果良好,能够满足水田旋耕、施肥、平整联合作业的要求,降低节省了耕作成本,缩短了水田耕种周期。  相似文献   

8.
一、一般旱地拖拉机下水田的表现水田拖拉机的任务是顺利通过水田并进行作业,必须避免把水稻田弄糟,尽量避免破坏水稻土层,在水田中少留辙沟,以保证各种农机具的作业质量。而一般轮胎拖拉机下水田时,由于拖拉机具有较大的重量,在水田中必然陷下并形成较深的辙沟;水田土壤将粘结  相似文献   

9.
水田激光平地机工作原理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田田面平整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研制水田激光平地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田激光平地机的工作原理,研究了水田激光平地机系统要求,建立了平地铲作业动力学方程,以用于计算平地铲工作能耗,并提出了平地作业效果综合指标,以更加合理地评价水田激光平地机平地作业效果;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几款适用于水田带水平整作业的水田激光平地机。本文为水田激光平地机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普遍要求提高目前水田拖拉机的功率和牵引力,其中水田拖拉机牵引力的提高主要牵涉到行走机构的牵引附着性能的改善。目前水田拖拉机用的高花纹轮胎要提高牵引附着性能还需要作大量试制、试验、研究工作。为了解决提高水田拖拉机牵引力的问题,一机部水田拖拉机系列设计组对增  相似文献   

11.
水田耕整地是水稻生产的初始环节,水田耕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到水稻生产其它后续环节的作业。当前市场销售的水田整地机,虽然也能进行水田整地作业,但与水稻现代化生产的农艺要求不配套,需要研制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先进的水田整地装备。1GS—140型水田整地机是在深入调查我省东部山区水、旱兼作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周志强 《南方农机》2022,(5):16-18,28
针对目前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水稻有机种植劳动强度过高等问题,笔者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的水田除草机械,对目前水田机械除草的除草部件类别进行整理,探讨了目前水田机械除草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水田机械除草技术进行展望,提出水田除草技术应以更高的除草效率、更低的伤苗率为目标,向智能化、集成化、仿生化和多技术交叉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受经济和气候驱动,长江经济带水田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区域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1990-2015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探究长江经济带水田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分析了水田变化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长江经济带水田规模持续缩减,共减少了17390km2,减幅呈增长态势具有显著地域差异,长江中上游与下游的水田减幅相差约为9.56%。其中下游减幅较大,水田占区域比例随之降低,中上游恰好相反。2)由于经济建设及水产养殖的发展,水田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水系,水田主要由水系、旱地和湿地等转化而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的水田变化最为剧烈,建设用地侵占水田扩张的现象分布广泛,水田转为水系主要在两湖平原局部地区。3)水田与其他生态系统的转化对ESV是正影响,水田转为水系对此贡献最大,其转化规模决定了不同时期ESV净增量的大小,水系转化为水田损失的价值最多,建设用地侵占水田次之。不同市域的水田变化情况不一致,因此ESV增减情况具有明显差异。4)生态系统服务中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增强的同时,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受到严重损害,与水资源规模扩大和水田资源大量流失有直接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长江流域水田的时空变化过程及其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政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刘欣 《当代农机》2012,(5):78-79
指出了合理进行水田机械装备配置是垦区职工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经营收入的重要手段,以种植24hm2水田的农机具配置为例,结合近几年的实践,按照水田的生产周期各环节的机具使用配置,对水田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配置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一般旱地拖拉机下水田的表现 水田拖拉机的任务是顺利通过水田并进行作业,必须避免把水稻田弄糟,尽量避免破坏水稻土层,在水田中少留辙沟,以保证各种农机具的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水田叶轮,目前仍是水田拖拉机、水田农机具(机动水稻插秧机,水稻收割机等)在水田行走的主要装置。它所以能够在水田行走,主要是靠其轮叶。轮叶后面倾角(以叶顶为顶点的径向倾角,下面简称为轮叶倾角)的确定,是轮叶设计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首要基础环节。介绍黑龙江省水田耕整地现状,概述水田耕整地机械化作业的效果、要求、流程及配套机具,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黑龙江省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及配套装备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田耕整地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水田耕整地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水田耕整地作业模式,主要有旱耕水整、旱旋灭茬水整两种形式,所使用机具多为拖拉机配套水田犁、旋耕机、水田耙等。这种耕作方式,机具进地次数多,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不仅增加水稻生产成本,而且作业质量不能满足插秧作业要求。水田平地搅浆机,可在原茬高度40 cm以下、泡田3~5天后,一次完成碎土、搅浆、压茬及平地等联合作业,田块能够满足机械插秧要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大西安地区多年水田建设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对新增耕地可持续利用和土地整治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西安地区浐河、灞河、渭河流域河岸周边典型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田建设中,多年水田建设后养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长安全氮含量均值水田较旱田显著增加207.3%,蓝田和渭南全氮含量均值水田较旱田减少3.1%、20.9%;蓝田、长安、渭南速效钾含量均值水田较旱田显著减少14.9%、42.8%、13.1%;0-20 cm土层改水田前蓝田、长安、渭南总碳含量分别为6.96 g/kg、10.25 g/kg、19.38 g/kg,改水田后分别为4.98 g/kg、16.45 g/kg、16.80g/kg,较改水田前分别减少28.4%、增加60.5%、减少13.3%。20-40 cm土层总碳含量较改水田前分别显著减少2.9%、增加85.2%,减少7.5%。水田建设后,蓝田、渭南养分均值较整理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长安养分均值较整理前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变化程度较大的集中在地表耕作层,底层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水田的保护性耕作具有优化水田土壤结构,改良水田耕作模式的优点,同时还具备较好的生态与环保效果,介绍了水田耕作技术和现状及主要耕作机具,以及相关技术的实现方法与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