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门县名优茶的开发、回顾与展望谭立(湖南省石门县农业局·石门·415300)茶叶历来是石门县的一项大宗经济作物,是山区农民的一面重要经济收入。因此,开发山区茶叶资源,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是山区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90年代初,根据县委、县政府发展“三高...  相似文献   

2.
泥沙银针     
泥沙银针谭立赵中青(石门县农业局邮编415300)(石门县泰和合茶厂邮编415319)泥沙银针是石门县农业局和石门县泰和合茶厂联合试制成功的新名茶。此茶外形扁秀极似针,显毫,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汤色杏绿,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1993年获常德市...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8日-9日,中国茶叶学会在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茶禅之乡--湖南石门县举行了中国石门夹山茶文化研讨会,来自全国茶叶生产和经营部门、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等100多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广东农垦上茗轩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余雄辉也率员参加了该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禅作为禅宗独有思维模式。禅茶,是指以茶参禅达到的一种人文境界,同时是精神方面茶与禅的完美契合。随着茶禅之道的发展,茶、禅的相互交融以及契合,慢慢形成"茶禅一味"的高深境界。文章通过对"茶禅一味"的深读,分析禅意下室内设计特点,并对室内设计中"茶禅一味"的审美意境构设方法展开深入研究。如今,居民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构设"茶禅一味"的室内空间,能帮助居民缓解压力,为其打造心灵休憩港湾。因此,研究"茶禅一味"室内设计审美意境的创造手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云飞 《茶叶》2009,35(2):114-119
西湖是中国茶禅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见证了中国茶文化与禅文化同时兴于唐盛于宋这一重要历史环节。龙井茶的发展史是中国茶禅文化有序传承的重要例证。唐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与僧侣和在西湖的茶禅活动对中国茶禅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先行地位,他们以茶、禅、诗为内容的交往活动正是“茶禅一味”思想的美学实践,他们创造的茶禅文化美学、茶禅思想境界对后世及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茶禅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与禅宗,两者都是中华文化中成就最为突出、最具吸引力的方面。由于茶文化于北宋时期兴盛,佛门亦以茶饮传道,饮茶为佛门僧徒生活的一部分,"茶禅一味"由此产生。"茶禅一味",又称"禅茶一味",主要说明以茶悟禅,因禅悟心,茶心与禅心相印,而达于一种寂静的悟道之境。本文首先简要理清中国茶文化与禅宗文化的发展脉络,随后讨论"茶"与"禅"的融合,并在"茶禅一味"的语境下解读"茶""禅""一""味"之意义,最后指出"茶禅一味"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石门县地处湘西北部,武陵山脉东端边缘。总人口68万,总面积589万亩,其中耕地62万亩,人平0.91亩,山地423.70万亩,人平6.2亩,是一个耕地少、山地多的山区县。在山地资源开发上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南桔北茶的格局。 “八五”期间,石门县委、县政府提出了2000年石门县农村奔小康的战略决策。茶叶是西北山区的传统优势项目,至今仍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把发展茶业列为山  相似文献   

8.
茶业是湖南省石门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多年来,石门县以“生态立业、科技先行、文化引路、品牌拓市”为发展战略,把茶业作为“兴农、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以主攻“有机茶、名优茶”为重点,创品牌、拓市场,建成了大基地,形成了大产业,获得了大效益,实现了大发展。石门先后被授予(认定)“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和“全国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东山秀峰”、“石门银峰”双双荣获“湖南十大名茶”称号。茶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效益最高、潜力最大、前景最好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茶禅一味”,就是指习茶研禅,修身养性,茶味禅味,贯通一气之修行法门。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7月15日,湖南石门县2015年茶艺师培训班在石门县行政学校开班,91名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相关从业人员在此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免费培训,跟着湖南农业大学的教授学习了茶叶冲泡技术、茶叶鉴别及品评、茶礼仪、茶文化,茶与健康等知识,并进行扎实的实景训练。石门县茶叶生产加工历史悠久,茶园面积广,茶叶产量大,但因缺乏优秀的茶艺人才,茶叶的文化内涵较低,  相似文献   

11.
石门县地处湘西北边陲,20个乡、镇(区),面积3973km^2,人口70万,是“老、少、边、穷”的大山区。其生态优越,茶生产、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品质优异,是湖南产茶和旅游资源大县。本文分析了茶产业对石门县域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十一五”规划、远景目标和加强领导、技术服务等工作措施,并探讨了质量安全、打造品牌、建设基地的技术举措。  相似文献   

12.
在倡导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旅游与文化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茶文化旅游也不例外。基于事实和推理,本文认为湛江的茶文化与旅游业之间正是呈现出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一方面,茶文化可以丰富湛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位,进而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推动湛江旅游业发展;与此同时,旅游不仅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有效继承和传播湛江茶文化。因此,加强湛江茶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结合,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湛江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而且是实现湛江旅游持续发展的可行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3.
龚永新 《茶叶》2009,35(4):236-239
当今,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以及茶文化旅游的逐步兴起,为宜昌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机遇。宜昌宜茶、自古产茶并拥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抓住机遇,应势而兴,发展宜昌茶文化旅游,既具有雄厚的历史基础又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如何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的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作者在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创新模式以及搭建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对石门县茶产业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石门县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石门茶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加快石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禹利君  谭燕萍  史云峰  刘仲华 《茶叶》2007,33(2):101-104
通过对湖南茶文化史及湖南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提出在湖南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初步构想。旅游业的兴旺可带动茶业及茶文化的繁荣;茶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丰富旅游的内涵。湖南茶文化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优势,促进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夏怡 《茶叶》2017,43(1)
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对杭州龙井茶文化体验式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推进体验式旅游的开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是福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本文探讨了茶文化在福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福建茶文化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海南椰子的发展历史以及椰子文化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概述海南椰子文化信息资源的特点,提出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椰子文化信息资源的措施,以期发展海南旅游的独特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