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油菜根肿病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阳街道位于青白江主城区,目前种植的油菜以甘蓝型杂交油菜为主,主要品种有川油21号、中油杂11号、蜀杂6号、蜀杂7号等。这些油菜的优点是抗菌核病、病毒疫和抗倒伏能力强;缺点是抗根肿病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适宜于洞庭湖平原区棉田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当地油菜主要品种华湘油13号为对照,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分析比较了6718、3176、6701、3174、1672、169X、盛湘油9号、创杂油5号、鼎杂油4号和蜀油168等10个油菜新品种的生育期、抗性、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综合情况。[结果]抗倒性较强的油菜品种有6718、3176、1672、169X、创杂油5号、华湘油13号(对照)、鼎杂油4号和蜀油168;各品种油菜植株菌核病平均发病株率为72.7%;蜀油168、3176、创杂油5号、169X、6701、鼎杂油4号和6718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产19.5%、13.0%、13.0%、10.8%、8.6%、8.6%和6.5%。[结论]蜀油168、3176、创杂油5号和169X这4个品种油菜产量高,全生育期适中,抗菌核病较好,并且抗倒伏性强,适宜于当地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双低"油菜品种的生育特点及高产优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双低”油菜的年推广面积已占全国油菜播种面积的近 70%。生产上已经推广应用的“双低”油菜品种主要有中油杂8号、中油杂 2号”、川油21、中双9号、华杂4 号、华双3号、湘油15号、蜀杂6号、油研7号、沪油15、蓉油6号、湘杂油 1号、湘杂油2号、秦优7号等,其中以中油杂8号、中油杂2号和中双9号尤其  相似文献   

4.
模拟根肿病发病条件,采用菌土接种法进行盆栽试验,对2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根肿病抗性鉴定。根据病情指数将2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根肿病抗性分为高抗、抗病、低感、感病和高感。结果显示:华杂9号、华双3号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5.06,25.03,属高抗品种;云花油早熟1号、陕油8号的病情指数分别为34.6,36.92,属抗病品种;中双9号、花油5号、花油8号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5.8,46.89,47.33,属低感品种;玉红油2号等5个品种属感病品种;宁油16号等8个品种属高感品种。因此,华杂9号、华双3号表现为较强的抗根肿病能力,可以作为油菜抗根肿病育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油菜品种引种鉴定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常规油菜品种青油14号产量最高,公顷产量为2722.5kg;杂交油菜以青杂2号产量最高,公顷产量为3925.5kg,青杂5号次之,公顷产量为3648.0kg。  相似文献   

6.
对绵阳当前主栽的28个油菜品种进行了抗根肿病鉴定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程度品种的病叶率及病情指数方差分析均呈现显著性差异,且反应型、病叶率及病情指数三者呈正相关.聚类分析将28个品种分为3类,其中,宜油24(德润油)、得油16、亚华油10号、德油杂5号、高产黄油菜为中度抗性品种;川油21、宜油16、中油杂7号、乐油6号、丰油737、德盛油15、油满缸、德优2000、南油9号、南油杂1号、种都油998为中度感病品种;常油杂61、德新油、黔油15、宁杂11号、科乐油1号、乐油858、路油杂1号、中杂油8号、德新油19、德新油、xy12(组合)、德优9号为高度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明确‘华双5R’和‘华油杂62R’2个抗根肿病油菜品种的田间抗性、农艺性状和产量情况,为油菜根肿病重发区筛选出优良的抗病品种。本研究在云南省西南地区的腾冲市、梁河县和临翔县3个油菜根肿病病区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本课题组研发品种和当地主推品种作为对照。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3个试验点均能正常成熟安全越冬,生育期176~199 d,各生育期表现整齐一致;‘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腾冲和梁河点对油菜根肿病表现为高度抗病,在临翔点表现为抗病;‘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3个试验点的农艺性状良好;‘华双5R’的产量在3个试验点与7个对照品种相比,比梁河点的‘云油杂12号’减产2.71%,与腾冲点的‘云油杂12号’和‘杂1256’、梁河点的‘云油杂15’和‘花油8号’、临翔点的‘云油杂12号’和‘德油1号’相比增产幅度为7.49%~56.83%‘;华油杂62R’的产量在3个试验点与7个对照品种相比,比梁河点的‘云油杂12号’减产5.76%,比临翔点的‘德油1号’减产4.61%,与腾冲点的‘云油杂12号’和‘杂1256’、梁河点的‘云油杂15’和‘花油8号’、...  相似文献   

8.
2004年2月至2006年3月先后用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对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了桶栽、盆栽和大田栽培等条件下的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根肿病对巍山县油菜产业危害不大,对油菜的侵染危害,前期明显重于后期,轮作、水肥管理水平影响根肿病的发生。在巍山县主栽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中,以花油3号抗病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在安徽省黄山市油菜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 已成为限制油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明确安徽黄山油菜产区根肿菌的生理小种及主栽油菜品种的抗病性,采用Williams法对安徽省黄山市部分地区的根肿病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方法在根肿病发病严重地区对30个油菜品种进行抗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安徽省黄山油菜根肿病菌为生理小种4号和9号。荃银油5号、德油早1号等品种为抗病品种。这些品种可作为当地根肿病病区主栽品种及育种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温室人工接种和田间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对湖南近年栽培的100个油菜品种进行抗根肿病鉴定。结果表明,100个油菜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即便同一品种对不同地区的根肿病菌的抗性表现也有所不同;温室人工接种时,有57个油菜品种表现抗根肿病;在沅陵和衡阳病圃田间自然诱发抗性鉴定中,分别有45个和8个表现抗病。综合温室和田间病圃抗性鉴定结果,有7个油菜品种表现抗病,即亮景811、中研油1号、华信402、沣油737、宝油150、油研九号和嘉油1427。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双低”油菜的年推广面积已占全国油菜播种面积的近70%。生产上已经推广应用的“双低”油菜品种主要有中油杂8号、中油杂2号、川油21、中双9号、华杂4号、华双3号、湘油15号、蜀杂六号、油研7号、沪油15、蓉油6号、湘杂油1号、湘杂油2号、秦优7号等,其中以中油杂8号、中油杂2号和中双9号尤其具有代表性,这对提升我国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优质油菜产业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有效治理油菜根肿病的技术手段与治理对策,在江西省婺源县开展了油菜不同抗性品种、同一品种在适播期内调整播期、病田增施生石灰及药剂消毒油菜播种穴洞土壤与苗后施药等技术措施对根肿病的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华油杂62R田间平均病株率为3.75%,显著低于赣油杂8号等感病品种80%以上的田间病株率,在根肿病防控上具有明显的抗病性优势。油菜同一品种在相同区域播种,迟播较早播的田间病株率显著降低。病田施用生石灰和不同药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油菜根肿病的病株率及为害损失。试验证实抗病品种的应用在根肿病防控中具有显著作用;油菜在安全播期内适当推迟播种、病田施用生石灰降低土壤酸度及采用土壤消毒和油菜苗期药剂干预等措施,对油菜根肿病均具有一定的控制效应。综上所述,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油菜品种播期的合理安排、病田生石灰的安全使用及苗期药剂的早期干预,对油菜根肿病的综合防控具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宜云南省冬春季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质油菜品种。2020年~2021年,选择云南省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油菜品种16个,在旱地油菜主产区罗平县进行产量、生育期、抗病抗逆性和经济性状等综合考察。结果表明:云油杂37号、保油杂D18-6、希望988、云油杂36号和云油杂4553等5个品种产量表现较好。保油杂D18-6和希望988表现出抗倒伏、抗菌核病,云油杂37号和云油杂36号表现出千粒重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油菜是民乐县的传统经济作物,为了加快油菜品种更新,促进民乐县油菜产业发展,2008年中心开展了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了适宜民乐县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华油杂6号、青油14号和绵油11号。  相似文献   

15.
不同油菜品种对铝毒抗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油菜品种的抗铝毒能力。[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湘油杂3号3个油菜品种对铝毒抗逆性的影响。[结果]铝胁迫下,油菜各品种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下降。3个油菜品种中,赣油杂2号的变化幅度最大,湘油杂3号最小。3个油菜品种的耐铝性大小为:湘油杂3号>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结论]在酸铝地区要特别重视对作物铝毒的防治与研究;湘油杂3号在酸性铝毒土壤上的适应能力最强,赣油杂2号最差,这为促进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地区油菜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 油菜华油杂 6号 (H990 9) 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油 0 0 2 - 2 0 0 2。2 0 0 0~ 2 0 0 2年度参加湖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单产(每公顷产量 ,下同 ) 2 4 84 2kg ,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15 4 2 % ,两年均增产极显著。含油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叶县油料生产迅猛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也不例外,从2000年的0.4万公顷一路攀升发展到现在的约0.67万公顷,单产也由2000年的82公斤发展到现在的128公斤.叶县目前栽培的主要类型有白菜型和甘蓝型,推广的主要品种有豫油系列、郑杂油1号及早熟98、中油821等,主推甘蓝型半冬性杂交“双低”油菜品种.现以郑杂油1号为例叶县甘蓝型半冬性杂交“双低”油菜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在黄山市开展了不同油菜品种展示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初步掌握了14个油菜品种在黄山市的种植表现,摸清了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抗性,筛选出秦优10号、秦研211、沣油737、浙平4号、浙油杂1号、天禾油6号等优良品种;另外,景观油菜生产可选择开花早的沣油737或华油杂62品种,与开花迟的秦研211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9.
油菜是陕西省勉县的主要油料作物,也是传统特色产业之一。基于勉县油菜产业的基本情况、主要推广品种,分析了油菜推广品种的现状,指出目前勉县油菜推广品种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品种多而杂、现有品种根肿病严重、农户缺乏创新理念、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联系不够紧密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严把品种推介,统一品种供应,加大抗根肿病油菜品种的推广,以及强化对农户的农技服务与指导,转变农户认知等建议,以期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值、产业增效,持续推进全县油菜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川油33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高产双低杂交新品种,原品种代号为杂-9,不育系为JA8,保持系为JB8,恢复系为JR8。川油33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双低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003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350.5kg/h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2.58%(极显著);2004年9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314.5kg/h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9.98%(极显著)。在2003~2004年度组织五点(成都、绵阳、什邡、南充和内江)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00.5kg/h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6.2%(极显著)。杂交种子芥酸0.1%,硫甙22.89μmol/g饼,含油率(干基)40.81%。商品菜籽芥酸1.02%,硫甙27.82μmol/g饼,含油率(干基)39.0%。中抗病毒病和菌核病。平均全生育日数215d,比CK蜀杂6号早熟1~2d。2004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列为四川省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