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萎星对棉花黄萎病株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萎星是河南省濮阳农科所研制生产的用于叶面喷施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农药 ,1 999年通过国家农药登记。室内抑菌试验表明 ,克萎星对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但抑菌活性较差 ,单从这一点不能解释克萎星的防治作用机理。本试验通过研究克萎星对棉花黄萎病株叶片内POD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探讨克萎星对棉花黄萎病感病株的基础抗性诱导作用。1材料和方法1 .1 田间试验。2 0 0 0年试验地为连作棉田 ,土质壤土 ,肥力中等 ;供试材料为耐黄萎病品种 3 3 B。小区面积 40 m2。试验处理设置为 1克萎星 5…  相似文献   

2.
4种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乙蒜素、恶霉灵、克萎星对棉花黄萎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尤其以活芽孢10亿个.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显著。枯草芽孢杆菌叶面喷雾的最佳浓度为300~6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54.35%~57.35%。  相似文献   

3.
抗黄萎病新品种豫棉2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选育过程豫棉 2 1 (豫 2 0 67)是以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耐黄萎病品种中棉所 1 2为母本 ,以抗病性较好的豫植 1 77为父本杂交 ,在枯、黄萎病圃上连续定向选择 8年而育成的高抗黄萎病陆地棉新种质。 1 995~1 996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试 ;1 997~ 1 998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春棉区试 ,同期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 ;1 999年参加黄河流域春棉生产试验。 1 99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被命名为豫棉 2 1。自 1 994年以来 ,豫 2 0 67作为黄萎病抗源种质向外单位发放 ,先后被河北、山东、江苏、湖北、四川、新疆等省 (区 )的棉花…  相似文献   

4.
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效果及使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5年于河南安阳黄萎病人工病圃和新疆黄萎病重病田研究了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人工病圃黄萎病发生的中期,连续喷施600倍棉萎克2次后,处理区的病情指数下降14.3%,标记病株的平均病级由4.0下降到2.8;而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92.6%,标记病株的平均病级由4.2上升到5.9,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5.4%。在新疆阿拉尔和石河子重病田黄萎病发生初期,连续喷施棉萎克3次后,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1%和73.1%。本研究表明,在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喷施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棉萎克”喷雾加滴灌控制新疆棉田黄萎病的效果,分别在南疆阿拉尔和北疆精河县选用连作30年以上、黄萎病发病中等偏重的地块,连续2年开展相应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棉萎克”于播种后50 d喷施,之后每间隔10 d连续滴灌2次的处理,喷施后10 d时“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在40%以上,籽棉产量较对照增加7.0%~9.3%。综合考虑效果和成本认为,在黄萎病发生偏重的新疆棉田,采用“棉萎克”在黄萎病发病初期喷雾1次,10 d后滴灌1次,既可有效控制病害,又可实现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6.
三种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35年棉花黄萎病传入我国以来 ,发生面积不断扩大 ,病情越来越重 ,重病田里成片的病株落成光秆 ,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棉花黄萎病不但发生严重且难以防治 ,素有棉花上的“癌症”之称。发病后 ,大都采用灌根的方法进行防治 ,不但费时、费力、用药量大 ,且防治效果不很理想。为了更好、更经济地防治棉花黄萎病 ,于 2 0 0 1年进行了试验研究。1试验方法供试菌为从本地采集的棉花黄萎病病株上分离所得 ,经鉴定为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供试农药单剂为市售 ,混剂自配。试验在本院试验田中进行 (聊城大学农学院试验田 )。将…  相似文献   

7.
由于生产上缺乏抗黄萎病稳定的棉花品种以及棉花黄萎病菌的生理型易产生变异 ,致使棉花黄萎病在全国范围内仍不断扩展蔓延 ,重发生年份( 1 993、1 995、1 998、1 999)年损失皮棉 1 0万吨 ,对发展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棉花抗黄萎病育种工作仍任重道远。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基金“高产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选育”集中全国十余家棉花育种单位联合培育棉花抗黄萎病新品种 ,1 996~ 1 999年共对 47个品种进行了抗黄萎病性鉴定。1 材料和方法1 .1 棉花品种。 47个棉花新品种 ,均由本项目 1 1个育种单位提供。1 .2 鉴定方法。长 2 0 m、宽 2 …  相似文献   

8.
以中棉所49为供试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试验基地开展了“棉萎克”滴灌防治黄萎病效果试验,并分析了其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棉萎克”滴灌处理较未处理对照显著降低了病情指数,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在50%左右。高剂量“棉萎克”处理(每隔10 d滴灌1次,连续4次,每次667 m2用量150 g)较未处理对照增产籽棉13.5%,对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因此,棉田黄萎病发病初期可用“棉萎克”滴灌防治,尤其适于新疆膜下滴灌棉田,以实现节本增产。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枯萎病是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克黄枯”是棉花黄枯萎病的克星 ,为了进一步验证“克黄枯”的防效 ,1 997年在山东成武县郜顶乡刘坊行政村进行了试验。土壤为粘壤 ,杂草较少 ,栽培管理水平较好 ,棉花黄萎病常年偏重发生。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药剂。棉花专用 9.5%生化克黄枯悬浮剂(河北深州市特种化工厂提供 )。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代森铵水剂。试验设 9.5%生化克黄枯悬浮剂 40 0倍、50 0倍、60 0倍 ,50 %多菌灵 50 0倍 ,45%代森铵水剂 50 0倍 ,清水对照共 6个处理 ,每个处理重复 4次 ,共 2 4个小区。小区面积 66.7m2 ,…  相似文献   

10.
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研究协作组应邀于今年九月组织了一次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科学考察。考察组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和植保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华北农业大学、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辽宁省棉麻研究所、新疆农科院农科所等七个单位组成。考察范围包括天山南北不同生态条件的辽阔棉区。并互通了科技情报,交流了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1.
黄萎病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危害程度因发病的轻重而异。为摸索不同病级的黄萎病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损失,我们于1982年~1984年连续三年选用高抗枯萎而感黄萎的品种86—1、耐黄萎品种328在黄萎病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标杂A— 1”系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与河北省石家庄农科院协作 ,用常规叶型的转Bt基因抗虫棉作母本、与超鸡脚叶无腺体的自交系作父本 ,采取人工去雄授粉方法杂交而成的抗虫高产鸡脚爪叶杂交棉 ,具有丰产、早熟、优质、抗病虫诸性状于一体的适宜间套作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2 0 0 0年江苏农垦新洋农场种子公司从山东省昌邑市棉花生产办公室引种试验 ,实践证明该品种杂交优势非常突出 ,是一个集大棵、早熟、简化整枝、结铃性强、优质、高产为一体 ,利于超高产栽培的优良棉花杂交种。 2 0 0 1年在江苏盐城城区部分乡镇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试验示…  相似文献   

13.
川棉 65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从杂交组合川棉 2 39×川棉 2 4 3后代中 ,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多抗病虫型棉花新品种 ,具有抗黄萎病、高抗枯萎病、抗棉叶螨、抗红铃虫、优质丰产的特点。1 998~ 1 999年通过四川省棉花品种区试 ,2 0 0 0年通过四川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 ,同年获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资助。2 0 0 2年 6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特性1 .1抗病虫性。经 1 998~ 1 999年四川省区试鉴定 ,该品种黄萎病指 1 8.5 ,枯萎病指 6.8。华中农业大学 1 999~ 2 0 0 1年连续鉴定 ,棉叶螨螨害级…  相似文献   

14.
1选育经过 豫棉20(原名豫抗911)是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与博爱县西良仕科研站协作,1985年用高抗枯萎病,叶功能好,早熟,丰产的临汾4023作母本,与从美国引入的耐黄萎病,品质优良的SJl517作父本进行单交,从中选抗黄萎病的98系(78160×86-1F5)作母本,与品质优良,丰产性好的自引2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后代种于枯黄萎病混生病圃内,1987年在两者的F2中选株,以临汾4023×SJl517的F1作母本,与98系×自引2号复交,1989年在复交的F2中选株作母本,与耐黄萎病、品质优良的SC-1杂交,1991年在F2中选株海南加代1992年在91-9的株系内选择第11号单株,1993~1994年进行株系及品系多点试验,以91-9-11品系综合表现好,1995年取名豫抗911参加河南省麦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7年参加生产试验,1999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为豫棉20.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利用氨基寡糖素增强棉花自身抗逆性,辅以乙蒜素杀菌协作来缓解棉花黄萎病蔓延危害方案的效果,完善新疆棉花黄萎病防控技术,2021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第七师130团、第八师143团设计25%(质量分数,下同)寡糖·乙蒜素微乳剂1 000倍液于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各喷雾1次和5%氨基寡糖素水剂1 000倍液于苗期、蕾期、花铃期各喷雾1次+头水、初花期每666.7 m2用80%乙蒜素乳油100 m L各滴施1次2种处理方案,并设空白对照(喷施清水),开展了药后苗期、蕾期、花铃期农艺性状调查和蕾期、花铃期和收获期黄萎病病情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2种用药方案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均无显著影响,收获期5%氨基寡糖素1 000倍液喷施3次+80%乙蒜素滴施2次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为71.44%,25%寡糖·乙蒜素1 000倍液喷施3次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为47.17%。表明新疆棉花生产中,苗期、蕾期、花铃期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1 000倍液各喷雾1次+头水、初花期每666.7 m2用80%乙蒜素乳油100 m L各滴施1次对棉花黄...  相似文献   

16.
由于 2 0 0 3年售棉价格不断攀升 ,2 0 0 4年德州市植棉面积增加到 2 5 .33万公顷 ,创历史新高。据调查 ,2 0 0 4年全市 2 0万公顷棉田普遍发生棉花枯黄萎病 ,近 1 /3棉田病株率在 2 0 %以上。如武城、夏津、平原、陵县等老棉区的部分棉田 ,因棉花枯、黄萎病危害 ,减产达 3成以上。据不完全统计 ,2 0 0 4年仅棉花枯、黄萎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棉花枯黄、萎病暴发的原因如下。1气象条件诱发棉花枯黄萎病暴发德州市常年 4— 1 0月份降水 5 30 mm左右 ,7、8月份是多雨季节 ,降水量近 30 0 mm;而 2 0 0 4年 4—1 0月份仅 396.9mm,且集中…  相似文献   

17.
黄萎病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暴发成灾,有些地区病株率高达70%以上。2002-2003年在全国各棉区大面积流行,发病面积高达300万hm2以上,对棉花生产构成极大威胁。目前生产上缺乏高抗棉花黄萎病的品种和高效的的防治药剂,为进一步探讨敌力脱和爱苗对棉花黄萎病的防病效果,特进行本次试验。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棉原种厂进行,试验田为砂壤质地,水浇条件良好。为多年种植棉地块,黄萎病发生均匀且较重。棉花品种:新植1号(河南省新乡市新植原种厂提供)。试验共设置以下药剂处理,25%敌力脱EC(…  相似文献   

18.
鲁北地区是山东省主要棉花生产基地,近几年来,随着抗虫棉的连年种植和棉花枯黄萎病生理小种的变化,棉花枯黄萎病呈逐步加重的趋势,对棉花生产构成威胁。为此引进了多种新药剂试验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开展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试验地土质为壤土,pH值为6.9,有机质为1.3%,棉花品种为33B抗虫棉,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试验处理为①43%好力克SC3000倍液喷雾+灌根;②43%好力克SC4000倍液喷雾+灌根;③10%世高WG4000倍液喷雾+灌根;④99植保300倍喷雾+灌根;⑤清水对照。共设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3.3m2,随机排列。第一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抗枯萎病棉花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枯萎病的危害已得到有效控制 ,而黄萎病的发生则日趋严重 ,通州市北兴桥镇 1 996年共种植棉花 80 0公顷 ,重病田达 333.3公顷 ,最严重的病田棉株死亡率达 70 %~ 80 %。 1 0 %的棉田失收 ,严重影响了棉农的植棉效益。为此 ,作者于 1 998~ 1 999年利用四川省棉花所提供的川 2 80 2、川 2 4 3、川 2 39,常熟市作栽站提供的常抗棉和江苏农科院提供的苏杂1 6及对照苏棉 8号。1 抗病性棉花品种抗病性比较的结果 (表 1 ,2 ) ,从两年结果可知 ,所种植的 6个品种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 ,其中常抗棉与其它 …  相似文献   

20.
长绒棉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芸苔素和棉花保铃剂是两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 0 0 3年在长绒棉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进行了初步试验,取得一定效果。1材料和方法1 .1供试药剂为芸苔素、棉花保铃剂,棉花品种为新海1 6号。1 .2试验设计。试验地设在库尔勒,4个处理。处理1 :芸苔素1 0 0 0 0倍液;处理2 :棉花保铃剂5 0 0倍液;处理3:芸苔素1 0 0 0 0倍液 棉花保铃剂5 0 0倍液;处理4:对照为清水。叶面喷施,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喷施3次,分别在6月2 0日蕾期、7月5日盛花期、7月2 0日打顶后进行。2试验结果2 .1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