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粉葛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葛是药食两用佳品,其突出的保健功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种植粉葛可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本文对粉葛选种与育苗、整地与移植、田间管理、收获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早稻大面积平衡增产,强化科技增粮,实现早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2011~2012年农业部和湖南省农业厅在宁远县实施了"早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推广项目。采取"集中育秧、合理密植、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培管"等标准化、模式化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年累计推广20 420亩,实现总产值2 198万元,新增纯收入687万元,节本增效1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哈蜜瓜盛产新疆、销往全国,是人们喜食的优质瓜类品种。苏北沿海地区能否栽植优质哈蜜瓜,本地区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的探索,总结了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般亩产可达2000公斤,亩产值1.6万元,净效益0.6~0.8万元,经济效益较高。现介绍早春设施大棚哈蜜瓜栽培技术,为瓜农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瓜蒌,又名蒌瓜、栝楼、吊瓜等,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蒌为中药材,主产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因其籽仁可食药两用,果、皮、根可加工成药材,附加值高[1],效益佳,经人工驯化栽培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在黄陂、新洲、东西湖等地引进瓜蒌种植,以收获瓜蒌籽粒为主,经济效益较好,在全市推广应用较快,目前全市推广种植面积约1.5万亩。但由于引进种植时间较短,栽培技术不规范,严重影响了瓜蒌的产量和品质。为规范瓜蒌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水平,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研究,总结出瓜蒌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应用该技术,种植1个周期5年平均每年亩产瓜蒌籽粒110 kg、亩收入4 400元;此外,还可每年收获瓜蒌果皮以及最后1年收获瓜蒌根产生效益,5年总计平均每年每亩瓜篓总收入为5 600元。  相似文献   

5.
洋县是传统的西瓜种植大县,常年西瓜种植面积3.5万亩左右,远销四川、湖北、重庆等毗邻省、市。2003年,我县示范大棚西瓜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00亩,平均亩纯收益3000元左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省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10万~225万亩,总产量320万~360万t,居全国第2位[1],主要种植模式以大蒜轮作玉米和大蒜套种朝天椒为主。由于玉米种植效益较低,传统朝天椒育苗移栽费工费时、用工难的现实问题日益突出。2018~2022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在临颍县、襄城县试验示范推广大蒜、朝天椒轮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大蒜收获后利用丸粒化种子机械直播技术种植朝天椒。应用该技术模式,省工、省时、节水、节肥,平均亩产鲜蒜头1 800 kg、蒜薹200 kg、亩收入5 000元,亩产朝天椒300 kg(干椒)、亩收入6 000元,合计亩纯收入7 000元,比传统大蒜套种辣椒模式亩节本增效800~1 000元,目前在临颍县、襄城县已累计推广1 00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生春  高军  李翠莲 《吉林农业》2010,(11):143-143
玉米是确保靖边县粮食安全的一项支柱产业。为了提升玉米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挖掘旱地玉米的增产潜力,增强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科学栽培技术模式,在旱地玉米露地、半覆膜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示范推广了旱地玉米全覆膜双垄沟集成栽培技术。2010年全县示范推广面积3.3186万亩。平均亩产749.2kg,比半覆膜玉米平均增产幅度达到40%以上,亩增产150kg以上,亩增收300元以上,其集成栽培技术概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促进西瓜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清流县从省内外引进西瓜新品种10多个进行试验、示范,并总结出一套优质、高效栽培技术。2008年全县推广种植西瓜面积达4500亩。现将我局在龙津镇大路口村建立实施105亩美国早熟地雷西瓜(335)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食用仙人掌米邦塔是墨西哥农业科技人员从家园种植品种中,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来的一个食用仙人掌品种, 1997年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首先引进米邦塔.近年,我们以蔬菜利用为开发重点,着力于米邦塔食用仙人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一般亩年产种片 8 000~ 9 600片、产菜片 4 000~ 5 000 kg.按目前市场价,亩种片年效益 3万~ 5万元、菜片 1万元左右;盆栽仙人掌 30~ 100元 /盆.现将研究与示范结果简述如上: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全县范围内实施葡萄"万亩亿元"工程,通过建立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推广种植四大优良主栽品种及大棚促早熟栽培技术、数字化栽培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加强技术培训,推广适用栽培技术;加强技术指导,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以点带面,推广数字化栽培技术,参加"万亩亿元"工程的100个葡萄种植示范户平均产值达13202元/667m2,推广种植葡萄667.47hm2,平均产值达10783.75元/667m2,总产值达1.08亿元,葡萄"万亩亿元"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大葱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漳浦县于1997年引进试种大葱,经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2004年全县推广种植大葱2万多亩,平均单产400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6000公斤,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推广种植,不断总结,现已基本掌握大葱的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冯希省 《现代农业》2008,(10):33-34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常年花生种植面积4.1万亩,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为丘陵旱薄地种植。近年来通过在科技局立项实施《花生新品种试验与开发》《万亩优质花生生产示范开发》等科技项目,通过设立试验,研究并推广配套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为了稳定提高旱薄地春花生产量,课题组针对纯旱作条件下旱薄地花生种植方式,从耕作制度、抗旱保墒、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形成了丘陵地区纯旱作条件下旱薄地花生“十项”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几年来。累计推广面积达1万公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粉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加快广西粉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粉葛产业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2018—2020年),围绕广西粉葛种植区域、种植面积、主要品种、产量、加工等方面综合分析广西粉葛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粉葛产区,种植面积达10201 ha,其中梧州、桂林和贵港为广西粉葛产业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区粉葛种植总面积的70.6%。广西从事粉葛种植及加工的企业及合作社众多,且发展了粉葛+花生、粉葛+沙姜、粉葛+苦瓜和粉葛+毛节瓜等间作或套种种植模式。通过线下及电商销售葛根鲜薯、葛根粉、葛根茶、葛根面、葛根酒、葛根蛋黄酥和葛根粒等葛根产品,经济效益良好,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广西粉葛产业存在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地理标志产品等具有标识性的品牌;选育种工作滞后,选育成功的优良品种不多,缺乏优良的高葛根素粉葛品种;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机械化程度极低;葛根产品以食用为主,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加工线较少、加工设备较落后;粉葛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广西粉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桂字号品牌打造,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粉葛优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推广;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加强生产加工技术的改造,加快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强粉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4.
麦后移栽韭葱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栽培模式。200B年我们开始在永宁县杨和镇试验、示范,2004年在永宁县大面积推广种植2000亩,亩纯收入1693元,经济效益显著,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武山县韭菜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经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高产高效立体套种模式:韭菜套种甘蓝(菜花)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高效模式下,韭菜亩平均产量3500kg左右,产值5600元,亩纯收入4500元(生产性费用1100元);甘蓝(菜花)亩产量2500kg(2000kg),亩产值平均在2000元(2200元)左右(生产性费用500元)。亩总产值达7600元(7800元),纯收入6000元以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脱毒马铃薯是近几年来金州区大面积推广的一项新技术。2004年至今,我们坚持把引进、示范、推广技术组装配套紧密结合,产量效益明显提高,农民非常认可。现累计推广面积11万亩,平均增加产量11000万kg,平均增加效益11000万元,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优良品种应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武山县韭菜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经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高产高效立体套种模式:韭菜套种甘蓝(菜花)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高效模式下,韭菜亩平均产量3 500kg左右,产值5 600元,亩纯收入4 500元(生产性费用1 100元);甘蓝(菜花)亩产量2 500kg(2 000 kg),亩产值平均在2 000元(2 200元)左右(生产性费用500元)。亩总产值达7 600元(7 800元),纯收入6 000元以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保基高寒山区的农业发展,于2011年引进了西瓜优良品种豫星7号,并进行大棚栽培,于2012年进行该品种的大棚种植技术推广示范。通过对推广示范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表明:保基乡高寒山区大棚西瓜示范效果显著成效,棚内标准化栽培总收入达14 664元/667 m2。加快了保基乡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保基乡优质西瓜种植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填补了保基乡优质西瓜的空白,推动了西瓜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推广了大棚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保基乡种植农户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人口不足10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6亩,这里却是中国最大的粉葛(葛根)生产基地,年产粉葛约占全国的1/6,2013年获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这就是广西藤县和平镇。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07万元,比全县平均水平8 045元高出2 000多元。1立体种植,一亩变两亩走在和平镇的村屯,放眼所及都是绿油油的粉葛田。1 m多长的粉葛苗附杆而上,行间套种的农作物,有香芋,有蔬菜,有花生。"和平镇田地少,人均半亩多一点,农民只能  相似文献   

20.
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属于半山区,年有效积温2350~2700℃,2018年全市耕地面积210万亩,2020年减少到177万亩,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于休耕还林地选择种植适宜的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十分必要.优质杂交大榛子是种植经济效益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的经济作物,据调查统计,截至2021年蛟河市已示范推广优质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