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家蚕浓核病     
<正> 一、发现浓核病的经过软化病历来是威胁养蚕的主要蚕病。凡病蚕出现体躯失去弹性、停食、毙死后尸体软化腐烂等症状的蚕病统称为软化病。我国与日本先后在1959年、1960年查明了这类软化病中。有的起因于病毒感染,此后把这类软化病称为传染性软化病(或称病毒性软化病)。后来,日本把各地发现的病毒进行分离继代,研究了不同病毒株的化学性状,弄清  相似文献   

2.
前言1929年法国的 Paillot 提出家蚕的空头性软化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从此就结束了蚕的空头性软化病由细菌引起的历史。1960年将由此病毒引起的软化病正式命名为:病毒性软化病或传染性软化病。而此病毒即命名为:传染性软化病病毒。通过蚕病学者们的大量研究,确认此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病毒。然而松井(1973年)、古田(1973年)、Himeno等(1974年)、清水(1974年)相继发现了能引起家蚕软化病症,而又不同于原先发现的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的新病毒。这些新发现的病毒当时就分别称为:松井株、古田株、姬野株、伊那株。其中姬野株被认为是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粒子的未成熟型,而松井、古田、伊那株则是完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蚕业科学工作者在蚕病病原,传染发病规律,蚕的抗病生理,蚕病早期诊断,防治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在应用研究方面的近况综述如下:一、蚕病病原的研究1.DNV 与病毒新株系的发现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通过对我国家蚕“软化病病毒”进行的纯化分离、生化性状、血清学和蚕品种抗病性等研究,证实该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的浓核病毒(DNV),从而澄清了与病毒性软化病病毒(FV)长  相似文献   

4.
为害蚕儿的主要蚕病有软化病、硬化病及脓病.从最近的动向看来,软化病和脓病成为危害的主体.根据养蚕统计年报,1979年蚕作良好,蚕病危害损失率降低到1.8%,其中软化病和脓病所造成的损失率占85%,它的为害85%以上发生在初、晚秋蚕期.统计上所指的软化病,按病原不同可分两类.由病毒引起的中肠型脓病及病毒性软化病等一类软化病占为害的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所谓细菌性软化病为害较少.鉴于脓病(核多角体病)也是病毒病,所以本文打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养蚕业中传染性软化病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mIFV)的病毒学和病理学研究进展。分析了BmIFV和家蚕浓核病病毒(BmDNV)在家蚕病毒性软化病发生和流行中的作用。认为开展BmIFV的研究,并调查其在我国蚕业生产中的流行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家蚕病毒性软化病和胃肠型脓病是当前蚕桑生产上危害比较严重的病毒性蚕病。为了控制这两种蚕病的危害,各地正在广泛开展对这两种蚕病的病原特性、传染规律,药物防治等研究工作。因此收集和纯化这两种病原就成了首要的任务。对于胃肠型脓病病毒(简称CPV)来说,由于它形成病毒包函体—多角体,所以比较容易获得纯的病毒材料,而病毒性软化病病毒(简称FV)由于它不形成病毒包函体,一般即以患病蚕的肠组织为病原材料,但因患病毒性软化病的蚕儿,往往并发胃肠型脓病,这就给获取纯碎的  相似文献   

7.
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病毒抗血清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蚕区农户分离了一株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病毒,暂命名为BmIFV-CHN001。利用蔗糖密度梯度及差速离心法提纯该病毒,将提纯病毒免疫家兔3次,得到BmIFV抗血清。所制备的抗血清采用琼脂双扩散法检测养蚕农户家蚕样本,调查该病毒病在浙江蚕区的感染现状,调查显示农村饲养家蚕具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前言蚕的软化病,是蚕儿呈现软化黑腐病征的蚕病的总称。在呈现这类病征的蚕病中,除由病毒及细菌引起的以外,也包括微粒子病和农药中毒等蚕病,但由于核多角体病、微粒子病以及中毒症等各有其明确的识别病征,所以不包括在软化病之列。作为所谓软化病的一种病毒性软化病,是1960年由山崎博士发现的。  相似文献   

9.
<正>从山东省养蚕户发生的软化病病蚕中收集、分离、纯化山软化病病毒,经病原性和抗原性两个方面的分析,初步证明为家蚕浓核病病毒,说明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也有浓核病的存在.七十年代初,日本学者从养蚕农家发生的软化病病蚕中,曾分离出与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IFV)不同的另一种浓核病病毒(densonucleio virus—DNV).  相似文献   

10.
敖光娣 《蚕学通讯》2002,22(2):33-34
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 ,是在养蚕生产上最常见的为害严重的一类蚕病。尤其是夏秋蚕期 ,发生较多、影响较大 ,往往被蚕农误认为是蚕种质量差。因此 ,要大力加强防治病害的科普宣传 ,坚持“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方针 ,提高消毒防病水平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我市蚕桑生产实际就如何防治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谈谈认识和看法。1 病源传染、环境和体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都是病毒性疾毒 ,由于病毒种类和寄生组织部位的不同其病的称呼有异。其传播的主要途径都是通过食下传染而发病的 ,病毒对环境抵…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对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病原的研究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做了不少工作。最早认为,细菌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后的研究又认为,首先由于蚕体生理失调,继而引起一般细菌特别是某几种细菌在胃肠中寄生繁殖所致。1929年,法国的巴约(Paillot)曾指出,病毒是引起软化病的主要病原,而链球菌、杆菌属于二次感染原,但这种说法没有被重视。  相似文献   

12.
讲演者基于对感染软化病病毒的家蚕幼虫用高温处理抑制发病的效果在组织学方面的研究(INOUE and TANADA,1977),对于感染了软化病病毒(IFV)、小型软化病病毒(SFV)以及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CPV)等各种病毒的家蚕幼虫的高温疗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小蚕期的光照条件,对蚕儿的齐一、饲育经过等产生影响的情况,以前报告过。这次关于光照条件是否对于蚕儿的病毒性软化病病毒的感染性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把病毒性软化病蚕的10%乳剂10,000rpm离心30分钟的上清液作为10~(-1)液,将其10~(-3)~10~(-7)液对蚁蚕(蚕品种是绵秋×钟和)经口接种19小时后,在24小时明、24小  相似文献   

14.
<正>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的血清学研究,有关抗原的纯化方法(1978),血清制备及对流免疫电泳检测(1970)等已分别报导过。 本文着重报告CPV抗血清与家蚕质型四方形多角体病毒(CPV_t)、六角形多角体病毒(CPV_h)、病毒性软化病病毒(FV)、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等中和效果,以及对桑  相似文献   

15.
家蚕浓核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家蚕浓核病与传染性软化病由于其外部症状,发病规律及病毒形态均十分相似,因而长期以来两者混淆不清。七十年代中期日本把家蚕浓核病毒(DNV)作为传染性软化病病毒(FV)的一个毒株,七十年代后期通过对病毒的生化分析才确认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病毒,最近在日本除浓核病毒伊那株外,又分离出了山梨标及佐久株,这些病毒虽然都是以单链DNA为核酸的浓核病毒,但其抗原性、病原性及病毒结构蛋白分子量则各不相同。我国在1959年先于日本证实生产上所发生的家蚕空头性软化病是由病毒引起,1979年起我们开始对本病毒进行了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诺氟沙星对家蚕病毒性软化病发病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离的传染性软化病病毒可引起家蚕群体发育不齐等症状,对家蚕具有明显的致病性(p<0.01),诺氟沙星连续添食可以在减轻发病和推迟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感染病毒量和抗生素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就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的病原发现、病毒的蛋白构成、病毒基因组的基本结构、结构蛋白的编码域、多元蛋白序列、翻译起始中相关的RNA元件和细胞因子、蛋白质的加工处理、复制机制,以及流行病学等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BmFV与其它小RNA病毒(或类似小RNA病毒)的比较,认为开展病毒侵染相关的细胞因子研究、病毒基因的功能和病害流行机制等的研究将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病毒性软化病病毒(FV)对各种理化因素的耐受力曾有很多人分别做过,如宫岛1975年做了CPV 对理化的安定性试验,井上元1972年做过FV 对理化学处理的影响试验。从消毒角度出发,国内亦曾分别做过漂白粉、福尔马林、湿热,干热,日光曝晒、石灰浆等对CPV、FV、NPV 三种病毒的灭活试验,而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的耐受力则未进行过详细测定,为了进一步了解病毒的基本特性,以供病毒保存、分离纯化过程中选用比较适合的条件,并为病毒的基础研究及消毒防治等工作提供资料和依据,特进行了家蚕CPV、NPV、FV 对热、PH、紫外光、乙醇、氯仿、胰酶等的耐受性试验。  相似文献   

19.
家蚕软化病病毒血清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家蚕病毒性软化病是生产中主要传染病之一。由于这种病毒(FV)在寄主细胞中不产生多角体,因此给镜检带来了困难。诊断本病一般采用生物鉴定方法,不仅时间较长,且正确性较差。国外曾应用砒罗红甲基绿染色法进行本病的细胞学诊断;近年来免疫电泳、荧光抗体等血清学方法开始应用于诊断本病,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且检出早、费时短等优点,是目前检查病毒性软化病比较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梅花鹿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及其RT-PCR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梅花鹿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分离培养及RT—PCR进行了研究。从腹泻鹿粪样中分离到了 与BVDV的C24V标准椿致细胞病变相同规律的BVDV病毒株,经RT—PCR扩增进一步证实其为牛病毒性腹 泻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