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棉花幼苗在混合盐碱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耐盐响应机制。【方法】以新陆早57号为研究对象,将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 4种盐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人工模拟混合盐胁迫条件,以碱性盐比例逐步增大的顺序分成A、B、C、D、E 5组不同浓度处理。【结果】棉花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与盐碱比例、盐碱浓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且盐碱比例与盐碱浓度的交互作用对棉花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影响呈极显著相关;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大脯氨酸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在200 mmol/L下含量达到最大;在B处理下(NaCl、NaHCO3)随着浓度的增大脯氨酸含量增加的趋势明显大于其他处理,且在150、200 mmol/L下含量差异较小;在C处理下(含有NaCl、Na2SO4、NaHCO3、Na2CO3),在浓度为25 mmol/L下,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其随着浓度的增加,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明显降低;丙二醛、可溶性糖变化趋势与游离脯氨酸变化趋势相似,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且差异不显著。【结论】棉花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与盐碱比例、盐碱浓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且盐碱比例与盐碱浓度的交互作用对棉花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影响呈极显著相关,在同一种混合盐处理下,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的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增加幅度较小,但在同一盐浓度不同盐碱比例中差异显著,混合盐碱胁迫下棉花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是评价棉花耐盐性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2.
陈伟  周波  束怀瑞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8):3850-3856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平邑甜茶根系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为果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添加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分析不同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植株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均可增加细吸收根量、细吸收根面积、土壤和根际可培养微生物量,提高土壤FDA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二者联合施用效果最佳。生物炭处理对细吸收根面积的改善效果优于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效果则不如生物有机肥处理;10%生物肥+6%生物炭、10%生物肥+3%生物炭处理细吸收根面积分别是CK的6.6和10倍,10%生物肥处理是CK的2.5 倍,6%和3%生物炭处理是CK的3.3和3.1倍,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细菌数量为CK土壤的3.32—10.23倍,放线菌数量为CK土壤的1.2—1.97倍,真菌数量为CK土壤的3.24—5.26倍,根际放线菌数量在生物有机肥处理后最高,根际真菌数量则在3%生物炭处理后最高。【结论】增加土壤炭可以增加植株根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洛麦9133和济麦21幼苗根系和叶片渗透调节和保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苗根系和叶片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叶片SOD、POD活性均随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而呈增加趋势。这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幼苗通过增大根系和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来适应干旱逆境,以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添加外源溶磷菌液后不同程度盐碱土壤种稻的可行性,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以长白9号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黑土、盐碱土(V(黑土)∶V(原状盐碱土)=3∶1)、盐碱土加菌、半改良盐碱土、半改良盐碱土加菌5个土壤处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盐碱土和半改良盐碱土添加溶磷菌液对水稻整个生育期根茎叶渗透调节物质、叶片Δ1-吡咯啉-5-羧基合成酶(P5CS)、甜菜碱醛脱氢酶Ⅰ(BADHⅠ)、高钾离子通道(HKT)相关基因表达量、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盐碱土种植的长白9号根茎可溶性糖含量、根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片脯氨酸含量均低于黑土。除根中甜菜碱含量外,盐碱土加菌后水稻根、茎和叶中4种渗透调节物质在各时期均有所增加。盐碱土和半改良盐碱土接菌前后,叶中P5CS和BADHⅠ基因表达变化规律一致,盐碱土加菌可提高基因表达量,半改良盐碱土加菌可降低基因表达量。HKT1;1和HKT1;3基因在盐碱土、半改良盐碱土及加菌各处理间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加菌处理均可降低其表达量。加菌土壤水稻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高于相对应的未加菌土壤,叶片光合作用明显改善,水稻产量增加。【结论】溶磷菌液的添加对半改良盐碱土种植水稻的影响要弱于盐碱土壤,溶磷菌液配合黑土与原状盐碱土混合种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改良盐碱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麦半矮秆基因uzu与抗旱性的关系,为大麦抗旱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套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3T、3D和15T、15D)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方式,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不同胁迫程度:对照(0)、轻度(5%)、中度(15%)和重度胁迫(25%)对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幼苗株高、根冠比、根系形态及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在幼苗长至四叶一心时取样,直尺测定株高;采用烘干称重法获得根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二者比值乘以100%得到根冠比;利用根系扫描仪对样根进行扫描测量,并用Win RHIZO软件进行单株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分析;可溶性糖含量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脯氨酸含量用酸性茚三酮显色法测定。【结果】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大麦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株高逐渐降低,而根冠比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就根系形态而言,随胁迫程度的增加,两套近等基因系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3D和15T的变化幅度分别小于3T和15D,在重度胁迫下则表现相反。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含量相反;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3D和15D的变化幅度分别小于3T和15T,在重度胁迫下也表现相反。但脯氨酸含量随胁迫浓度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且在不同胁迫浓度下均表现为3D和15D变化幅度较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胁迫处理下,除可溶性蛋白含量外,株高与其他性状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冠比与根系形态以及根系形态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同时,具有较高可溶性糖含量的品系其脯氨酸含量也较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较低。此外,根系形态与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之间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均与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在根系形态及叶片渗透调节方面,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对苗期不同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并相互影响。在轻度和中度胁迫程度下,近等基因系3T和3D中半矮秆基因的存在有利于抵御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对1年生刺槐和紫穗槐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100%,80%,60%,40%)和铅胁迫(土壤铅含量分别为0,300,500,1 000,2 000,3 000mg/kg)处理,分析在水分和铅单一及交互胁迫条件下,2种植物叶片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刺槐和紫穗槐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水分和铅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复杂的变化规律。单一水分胁迫下,刺槐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幅度高于单一铅胁迫,当土壤铅含量相同时,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的处理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分胁迫处理;在铅或水分单一胁迫及二者的交互胁迫中,当土壤铅含量相同时(土壤铅含量为3 000mg/kg处理除外),各水分胁迫处理的刺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单一水分或铅胁迫条件下,刺槐、紫穗槐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未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降低。【结论】水分和铅交互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对提高刺槐和紫穗槐抗旱性的贡献大于抗铅性;刺槐积累脯氨酸提高自身抗逆性的能力强于紫穗槐,而紫穗槐合成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提高自身抗逆性的能力强于刺槐。  相似文献   

7.
以‘中杂9号’番茄为试材,用80 mmol/L Ca(NO_3)_2胁迫模拟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800±40)μmol/mol模拟CO_2加富环境,研究CO_2加富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渗透调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显著抑制番茄生长,且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根系水力学导度、根系形态参数和根系渗透势均不同程度降低;同时,叶片可溶性糖、植株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的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但叶片可溶性蛋白和植株有机酸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与单独盐胁迫相比,CO_2加富处理显著提高盐胁迫植株的干鲜质量、叶片水势、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渗透势,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有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显著增加111.99%、10.93%和14.62%,根系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显著增加76.01%和76.97%,根系脯氨酸质量分数显著降低6.33%。综上所述,CO_2加富能够通过改善植株水分状况和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尤其是促进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来增强番茄幼苗的盐胁迫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等渗盐胁迫下油菜素内酯(BR)对番茄生长及渗透调节特性的影响,为施用外源BR应对设施土壤盐渍化问题和设施番茄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为试材,以日本山崎番茄配方营养液(对照)添加100 mmol/L Ca(NO_3)_2和150 mmol/L NaCl模拟等渗盐胁迫环境,通过水培法研究等渗盐胁迫下BR(0.1μmol/L)对番茄幼苗干鲜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及渗透调节特性(组织汁液渗透势以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等渗Ca(NO_3)_2和NaCl胁迫下番茄植株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降低,NaCl胁迫显著降低番茄根系活力,且NaCl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同时,等渗盐胁迫下,随处理时间延长叶片渗透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V"形变化,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形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在NaCl胁迫下含量积累、在Ca(NO_3)_2胁迫下含量有所降低,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随时间延长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等渗盐胁迫下,外源BR显著提高了盐胁迫植株的干鲜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且处理第3天时,与对照相比,等渗盐胁迫下施用外源BR番茄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显著升高;处理第5天时,Na+BR处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升高,Ca+BR处理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等渗盐胁迫下外源BR可有效增强番茄幼苗渗透调节能力,改善叶片水分状态,促进植株生长,且对NaCl胁迫的整体缓解效应更显著,等渗盐胁迫条件下外源BR诱导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应答Ca(NO_3)_2、NaCl胁迫的具体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海水胁迫对冰菜细胞损伤和脯氨酸、可溶性糖、甜菜碱积累影响。【方法】以冰菜为材料,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海水(20%、30%、40%、50%、60%)胁迫下冰菜细胞损伤(MDA、细胞膜透性) 和有机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甜菜碱、脯氨酸)的变化。【结果】随海水浓度增加,冰菜各级分枝 细胞膜透性增强、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各级分枝 MDA、甜菜碱含量变化为一级、二级分枝增加,三级分枝则先 增加后减少;各级分枝脯氨酸含量变化均为先增加后减少。海水胁迫与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各有机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中仅可溶性糖与海水浓度和膜脂过氧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随着海水浓度升高, 细胞膜受损伤加重。可溶性糖、甜菜碱、脯氨酸在不同浓度海水和不同生长时期起着重要渗透调节作用,且与 海水胁迫相关性表现为可溶性糖>甜菜碱>脯氨酸。  相似文献   

10.
黄瓜幼苗干旱-低温交叉适应与渗透调节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干旱诱导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交叉适应机理。【方法】以‘津优3号’幼苗为试材,用10 %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预处理黄瓜幼苗2 d,未经预处理的作对照。恢复2 d后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昼/夜温度8℃/5℃)处理。【结果】低温胁迫可使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和渗透势显著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胁迫前经PEG预处理,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和渗透势的降低幅度明显减小,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显著增加。低温胁迫结束时(7 d)时,PEG处理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比对照高24.7个百分点,水势和渗透势分别比对照高0.35 MPa和0.13 MP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高41.4 %、80.8 %和260.7 %。【结论】干旱预处理可诱导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交叉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与渗透调节能力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ABA对苏打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以WL343HQ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150 mmol/L苏打盐碱胁迫和不同浓度的ABA缓解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变化,采用隶属函数法对ABA缓解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苏打盐碱胁迫紫花苜蓿幼苗喷施ABA后,紫花苜蓿叶片的可溶性糖、甜菜碱、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OD、PAL、CAT、AXP活性均随着ABA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4种渗透调节物质和4种抗氧化酶活性在ABA浓度为50或100μmol/L时达最大值。【结论】通过隶属函数值综合分析,在ABA浓度为25~100μmol/L时对苏打盐碱胁迫均有一定缓解作用,且在ABA浓度为50~75μmol/L时对苏打盐害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根系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玉米根系代谢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方法】2003和2004年,采用定位试验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常规、补灌、覆膜、覆草、休闲地(对照))对玉米根区(R)和根外(B)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①覆盖处理能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及真菌的数量差异,提高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比值(R/B)。细菌和真菌的平均R/B分别为常规处理的2.26和2.28倍,但覆盖处理对根区和根外放线菌数量影响不大;②玉米生长活动及根系代谢产物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种植玉米后,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休闲地。③根系的代谢活动能够降低土壤中细菌与真菌、放线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提高细菌与放线菌数量的比值,覆盖模式下降低或提高作用得到加强。但补灌处理与之相反。【结论】覆盖和根系均能大幅度增加根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玉米根系的活动能改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有机肥施用水平对混合盐碱胁迫甜菜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应用有机肥改良盐碱土壤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甜菜品种KWS0143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盐碱土胁迫,将NaCl、Na2SO4、NaHCO3、Na2CO3以物质的量比2∶1∶4∶2混合后拌入盆栽桶中的12kg风干土壤中,使混合物中Na占土壤质量的0.88%。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对照)、S(加盐碱)、SF1(盐碱+1 500kg/hm~2有机肥)、SF2(盐碱+2 250kg/hm~2有机肥)、SF3(盐碱+3 000kg/hm~2有机肥)和SF4 (盐碱+3 750kg/hm~2有机肥),待第3对真叶完全展开后采样测定各处理甜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植株干质量、根冠比和产量等指标。【结果】盐碱胁迫下施有机肥能有效改善甜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Pn、Gs、E和Ci),提高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Fv/Fm、Yield(Ⅱ)、qP和表现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有机肥施肥量的增加,甜菜叶片除NPQ呈先降后升趋势外,上述其余指标及干物质量、根冠比、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以施用3 000kg/hm2有机肥处理的表现最佳。【结论】施加有机肥可明显提高甜菜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甜菜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缓解盐碱胁迫的伤害,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产量与产糖量,且以3 000kg/hm~2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布置了生物有机肥定位试验,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数量统计.【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其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出对照22.2%~46.9%,且以100%生物有机肥的T3处理变化幅度最大;20~40cm土壤有机质高出对照14.5%~48.8%,施用生物有机肥的T3、T4处理变化幅度大致相同;不同施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区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凡是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T3和T4)在大多数生育期内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T1)和化肥处理(T2)(P0.05),增加幅度分别达到了66.1%~118.8%和13.0%~50.3%,以有机无机配施的T4效果最大;土壤中施入生物有机肥减少了可培养真菌的数量,减少幅度分别达到了31.7%~66.7%和30.2%~89.6%;施用生物有机肥增加了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4.1%~79.1%和15.6%~50.6%;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芽孢杆菌数量的效果与细菌结果非常一致,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芽孢杆菌数量高于对照(T1)和化肥处理(T2),增加幅度分别达到了56.4%~91.5%和25.4%~64.6%,且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在整个生育期内,对照(T1)和单施化肥的处理(T2),芽孢杆菌优势度成降低趋势,而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T3、T4)芽孢杆菌优势度成升高趋势.【结论】只要向土壤施入生物有机肥,就可提高表层和深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施用生物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细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数量,减少了真菌的数量;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土壤更有利于芽孢杆菌增殖,从而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有机肥施用水平对混合盐碱胁迫甜菜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用有机肥改良盐碱土壤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甜菜品种KWS0143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盐碱土胁迫,将 NaCl、Na2SO4、NaHCO3、Na2CO3以物质的量比2∶1∶4∶2混合后拌入盆栽桶中的12 kg风干土壤中,使混合物中Na占土壤质量的0.88%。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对照)、S(加盐碱)、SF1(盐碱+1 500 kg/hm2有机肥)、SF2(盐碱+2 250 kg/hm2有机肥)、SF3(盐碱+3 000 kg/hm2有机肥)和SF4 (盐碱+3 750 kg/hm2有机肥),待第3对真叶完全展开后采样测定各处理甜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植株干质量、根冠比和产量等指标。【结果】盐碱胁迫下施有机肥能有效改善甜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Pn、Gs、E和Ci),提高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Fv/Fm、Yield(Ⅱ)、qP和表现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有机肥施肥量的增加,甜菜叶片除NPQ呈先降后升趋势外,上述其余指标及干物质量、根冠比、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以施用3 000 kg/hm2有机肥处理的表现最佳。【结论】施加有机肥可明显提高甜菜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甜菜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缓解盐碱胁迫的伤害,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产量与产糖量,且以3 000 kg/hm2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盐碱胁迫下西伯利亚白刺的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Pall.)2年生栽植苗在不同比例盐碱土下的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研究它对大庆地区盐碱土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西伯利亚白刺在无植被盐碱土上栽植30d时依然存活,栽植60d时多数植株萎蔫接近死亡。在栽植30d和栽植60d,随盐碱土比例增加,西伯利亚白刺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以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栽植30d先降后升,栽植60d随盐碱土比例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西伯利亚白刺对盐碱胁迫有较强渗透调节能力,建议在大庆盐碱地区进行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沙尘和遮阴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指标,研究不良环境对果树叶片的伤害。【方法】选取核桃、杏、巴旦木和苹果4种果树,采用人工覆沙与遮阴处理的方法,设置4个时间(9、18、27和36 d)和2个梯度(沙尘3和9 mg/cm2、遮阴16.4%和46.5%)的正交试验,测定不同处理对上述4种果树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轻度沙尘处理后,4种果树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均增加45.83%后下降趋势;重度沙尘处理下,上述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在9~18 d出现峰值后下降。遮阴处理对4种果树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叶片经过轻度遮阴处理后其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强。随着遮阴胁迫程度的加剧,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出现了降低的趋势,遮阴均在18~27 d出现峰值后下降。【结论】沙尘、遮阴胁迫对4种果树叶片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盐碱胁迫条件下松嫩草地灰绿型羊草和黄绿型羊草根际效应差异及其对光合生理活动和生长的影响,为适合于盐碱退化草地改良的羊草生态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方法,共设置对照、中度盐碱胁迫和重度盐碱胁迫3个处理,中度盐碱胁迫处理通过40 mmol·L~(-1 )NaCl溶液、40 mmol·L~(-1 )Na_2CO_3溶液、360 mmol·L~(-1 )Na_2SO_4溶液和360 mmol·L~(-1 )NaHCO_3溶液,按1:1:1:1混合施加实现,重度盐碱胁迫处理通过200 mmol·L~(-1)的NaCl溶液、Na_2SO_4溶液、NaHCO_3溶液和Na_2CO_3溶液按1:1:1:1混合施加实现,处理时间为30 d。测定分析不同处理间2种生态型羊草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pH、电导率、总有机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植物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等指标。【结果】2种生态型羊草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铵态氮、硝态氮、有效氮及微生物碳和氮含量在中度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高于重度盐碱胁迫处理,且均显著低于对照。2种生态型羊草在各盐碱处理条件下根际土壤pH均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中有效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灰绿型羊草的pH根际效应在对照和中度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大于黄绿型羊草。灰绿型羊草的有效氮根际效应和微生物碳根际效应在2个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大于黄绿型羊草。2种生态型羊草的净光合速率在中度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高于重度盐碱胁迫处理,且均显著低于对照。黄绿型羊草的净光合速率伤害率均显著高于灰绿型羊草。叶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中度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低于重度盐碱胁迫处理,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灰绿型羊草的叶片脯氨酸敏感指数在重度盐碱胁迫处理下显著高于黄绿型羊草。灰绿型羊草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敏感指数和渗透压在2个盐碱处理下均显著高于黄绿型羊草,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盐碱胁迫处理下,2种生态型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在盐碱胁迫条件下,黄绿型羊草的株高和地下生物量的损失率显著高于灰绿型羊草。【结论】相对于黄绿型羊草,灰绿型羊草能通过根际效应有效地缓解盐碱胁迫对土壤理化性质造成的不利影响,并表现出更强的耐盐碱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菊芋幼苗耐碱性与生物量和可溶性渗透物质在不同器官分配积累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液砂培试验,以2个耐碱程度不同的菊芋品种‘南芋8号’(Ht 1,耐碱)和‘南芋1号’(Ht 2,耐碱性较弱)为材料,设置0.0、12.5、25.0以及37.5 mmol•L-1Na2CO3溶液模拟碱胁迫,研究其幼苗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和可溶性渗透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碱胁迫下,2种菊芋幼苗各器官生物量比、Na+含量、K+含量、可溶性糖以及脯氨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之下,Ht 1在低碱胁迫(12.5 mmol•L-1)时叶片保持了较高的K+含量,根系积累了较多的干物质;较高碱胁迫(25.0,37.5 mmol•L-1)时叶片和根系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根系保持了较高的K+含量和较低的Na+含量,而Ht 2根系Na+含量、各器官脯氨酸含量以及茎可溶性糖含量在所有设定碱浓度下均较高。【结论】菊芋幼苗品种间耐碱性差异与其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可溶性渗透物质的分配积累有关。耐碱菊芋品种低碱胁迫时叶片保持了较高的K+含量,根系分配了较多的干物质,较高碱胁迫时叶片和根系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根系保持了较高的K+含量和较低的Na+含量,这可能是其耐碱性较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风沙流胁迫对霸王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阐述霸王幼苗耐受风沙流胁迫的能力及其阈值,为揭示霸王幼苗遭受风沙流胁迫致死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霸王1年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在风沙环境风洞中模拟风沙流胁迫条件,以风速表示胁迫程度,即分别在0,8,11和14m/s风速条件下吹袭20min,依次表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风沙流胁迫处理,研究风沙流胁迫对霸王幼苗叶片叶绿素以及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在轻度和中度风沙流胁迫条件下,霸王叶片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胁迫程度的增强呈升高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在重度风沙流胁迫条件下,霸王叶片APX和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减弱,而SOD和CAT活性略有增强,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结论】轻度和中度风沙流胁迫使霸王幼苗受到一定程度损伤,但未引起渗透胁迫,APX和POD通过清除活性氧,降低了风沙流胁迫对霸王幼苗的氧化损害;重度风沙流胁迫使霸王幼苗受到严重损伤,引发SOD和CAT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大,细胞液外流,渗透胁迫严重,最终使幼苗干枯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