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为了研究副猪嗜血杆菌对猪肺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试验采用CCK-8分析副猪嗜血杆菌HS1075与猪肺泡上皮细胞SJPL共孵育后细胞活力,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GSH-Px、i NOS、MDA、NO、ROS、SOD和T-AOC变化,利用荧光酶标仪观察细胞ROS水平,利用LDH试剂盒检测细胞LDH水平;并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IL-1β、IL-4、IL-6、IL-10、IL-12、TNF-α和TGF-β水平。结果表明:随着孵育时间延长,导致i NOS、MDA、NO和ROS氧化水平以及LDH水平逐渐升高,而GSH-Px、SOD和T-AOC抗氧化水平逐渐降低;猪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IL-1β、IL-6、IL-12和TNF-α水平逐渐升高,而IL-4、IL-10和TGF-β逐渐降低。说明副猪嗜血杆菌可诱导猪肺泡上皮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影响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诊断、流行病学和防制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是常规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共栖菌,它可在特定条件下侵入机体而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副猪嗜血杆菌侵入全身的有关因素仍然很不清楚。然而,我们已知的副猪嗜血杆菌主要研究进展包括:(1)建立了具有种特异性的PCR诊断方法用于检测临床样品中的副猪嗜血杆菌;(2)利用rep-PCR技术进行猪场内和猪场间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3)提出了另一种血清分型技术;(4)提出并测试了一种新的活体动物模型用于致病性和毒力研究,以及(5)使用低剂量的有毒力副猪嗜血杆菌活菌在控制下感染青年猪的方法来降低发病猪场保育猪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5):823-827
近年来国内养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日益严峻,给相关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本研究主要对江苏省和安徽省部分养猪场的病死猪和健康猪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同时,本室初步研制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5型和12型三价灭活疫苗,用BALB/c小鼠对其进行免疫保护力的评价。结果从病死猪中分离到8株副猪嗜血杆菌,其中5型3株、12型2株、14型1株及不可定型2株;从健康猪中分离到2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7.12%),其中12型10株、4型4株、11型3株、5型1株、13型1株及未定型菌株7株。初步研制的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要优于商品灭活疫苗,对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5型及12型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4.
用PCR方法扩增副猪嗜血杆菌的外膜蛋白ompP2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全长1 188bp。将扩增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32a,转化BL21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证实重组融合蛋白约为60 000,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以纯化的重组蛋白ompP2作为抗原,建立副猪嗜血杆菌的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质量浓度4.75mg/L,4℃包被过夜,待检血清的稀释浓度为1∶40,阳性判断标准为D630大于0.383。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银杏叶黄酮苷提高仔猪免疫力的效果,本试验选用银杏叶黄酮苷与副猪嗜血杆菌本地分离株血清5型灭活疫苗混合,研制副猪嗜血杆菌银杏叶黄酮苷佐剂疫苗。分别以不同浓度首免15日龄仔猪,21日龄二免,二免后1周,对免疫仔猪用本地分离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强毒株进行攻毒,并于28、35、42日龄时采血检测仔猪血清中TFN-α含量,在28、35日龄时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CD8~+含量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表明,疫苗中加入1.4 mg/m L银杏叶黄酮苷,对5型强毒株的攻毒保护率为100%,对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血清TFN-α的含量均有一定提高,说明银杏叶黄酮苷对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和激活素膜结合抑制剂(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and activin membrane-bound inhibitor,BAMBI)基因对猪卵泡颗粒细胞的调控作用,本研究设计构建BAMBI干扰和过表达载体,并将构建好的干扰(pSIREN-BAMBI-sh1、pSIREN-BAMBI-sh2、pSIREN-BAMBI-sh3)和过表达(pcDNA3.1-BAMBI)重组质粒转染猪卵泡颗粒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有效片段的筛选,并对TGF-β信号通路下游基因(TGF-βRⅠ、TGF-βRⅡ、SMAD1、SMAD2、SMAD3、SMAD4、SMAD5)和细胞凋亡基因(Bax、Bcl-2)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最后,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BAMBI干扰和过表达对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BAMBI干扰和过表达载体成功构建,pSIREN-BAMBI-sh2抑制BAMBI表达的效果最好,干扰效率最高。干扰BAMBI时,TGF-βRⅡ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使得SMAD2、SMAD3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过表达BAMBI时,TGF-βRⅡ表达显著下降(P<0.05),使得SMAD2、SMAD3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上调BAMBI可显著抑制猪卵泡颗粒细胞增殖,极显著促进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P<0.01)。研究结果表明,BAMBI基因显著影响猪卵泡颗粒细胞的生长发育,可能通过调节TGF-β信号通路间接影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7.
克隆表达副猪嗜血杆菌β-半乳糖苷酶(BgaC),并测定其酶学特性。以副猪嗜血杆菌SH0165菌株基因组为模板,将BgaC基因的序列(1 791bp)克隆到pET32a质粒上,并电转化BL21表达菌株。以His标签融合蛋白纯化操作方法纯化表达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β-半乳糖苷酶的天然分子质量,以邻硝基苯β-D-半乳吡喃糖苷为底物测定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成功表达了副猪嗜血杆菌的BgaC基因,经鉴定pET32a+BgaC重组菌表达的蛋白大小为82.4ku。纯化后BgaC的酶比活力为1 795U/mg,pET32a+BgaC重组蛋白的最适pH为6~7,最适温度为30℃~37℃。副猪嗜血杆菌β-半乳糖苷酶(BgaC)具有糖苷酶活性能够介导糖蛋白的降解,在氨基酸序列上存在高度保守的区域,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辽宁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菌株的血清型,先后从辽宁省的锦州、营口、沈阳、丹东、铁岭、阜新、抚顺、朝阳、葫芦岛等市县采集以多发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以及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病猪的病料样本236份,从被检的236份病料中分离到86株副猪嗜血杆菌菌株,最终有51株鉴定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分别为:血清1型2株;血清4型5株;血清5型21株;血清12型3株;血清13型20株。通过本研究初步确定了辽宁省副猪嗜血杆菌主要优势血清型,为辽宁省规模化猪场制定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甘草查尔酮A对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引发的氧化应激的影响, 为开发治疗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新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分离猪肺泡巨噬细胞, 分为6组: 阴性对照组, 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猪肺泡巨噬细胞; 阳性对照组, 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猪肺泡巨噬细胞; DMSO组, 猪肺泡巨噬细胞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后给予0.1% DMSO; 5、10和20 μg/mL甘草查尔酮A组, 猪肺泡巨噬细胞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后给予相应浓度的甘草查尔酮A。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 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用酶标仪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水平, 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荧光探针(DCFH-DA)检测ROS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组猪肺泡巨噬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 上清液中LDH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 MDA、NO、ROS水平及SOD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5、10和20 μg/mL甘草查尔酮A组猪肺泡巨噬细胞活力均显著提高(P<0.05), 上清液LDH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 10和20 μg/mL甘草查尔酮A组MDA、NO和R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5、10和20 μg/mL甘草查尔酮A处理组GSH-Px、SOD和T-AOC活性均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导致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 5~20 μg/mL甘草查尔酮A可以降低细胞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6,(8):1-7
为了掌握浙江省近几年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的血清型流行情况,通过PCR扩增的方法来鉴定浙江省2010—2015年从113个猪场中分离鉴定的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同时检测6个可能与副猪嗜血杆菌毒力相关的基因(B14、D45、nha C、fhu A、hhd A、hhd B),并分析其与血清型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浙江省副猪嗜血杆菌近几年的优势血清型为5/12型、4型、13型和14型,未检测到3型、9型、11型和15型;2010—2015年副猪嗜血杆菌的主要血清型流行趋势并未发生明显改变,部分猪场存在2种血清型菌株共感染现象;对潜在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D45基因在毒力菌株中出现的比例(82.4%~87.5%)高于其在无毒力菌株中的检测比例(50%);fhu A基因在强毒力菌株中的检测比例(55%)却低于其在中等毒力和无毒力菌株中的检测比例(70.6%~90%);其他4个毒力基因(B14、nha C、hhd A、hhd B)在所有菌株中均有较高的比例。提示:副猪嗜血杆菌潜在的毒力基因与血清型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副猪嗜血杆菌PlpD基因的免疫保护性,根据Gen Bank上已公布的PlpD基因序列设计该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本实验室保存的副猪嗜血杆菌5型菌株为模板,PCR扩增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 ET28-PlpD,并将其转至表达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在温度为16℃时使用终浓度为1 mmol/L IPTG诱导12 h,目的蛋白可溶性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目的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将获得的融合蛋白PlpD进行纯化后制备成亚单位疫苗,经腹腔注射免疫小鼠,3免后用高于副猪嗜血杆菌的致死剂量1.5×109CFU进行攻毒,结果显示PlpD基因对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BMFB)TGF-β1/Smad信号通路及其转分化的影响,用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0、10~4、10~5、10~6、10~7和10~8 CFU·mL~(-1))刺激BMFB,24h后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TGF-β1、α-SMA和collagen-ⅠmRNA的转录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蛋白的表达量。使用TGF-β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SB-431542预处理细胞,再用10~5 CFU·mL~(-1)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细胞,24h后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α-SMA和collagen-ⅠmRNA的转录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细胞的TGF-β1mRNA的转录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10~5CFU·mL~(-1)刺激组的TGF-β1mRNA的转录量最高。不同浓度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细胞的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的表达量均能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10~5 CFU·mL~(-1)刺激组的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的表达量最高。抑制剂SB-431542能够极显著抑制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的表达量(P0.01)。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诱导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本研究为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发生硬化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1概况副猪嗜血杆菌病近年来多发。从临床上和圆环病毒病关系更密切。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格拉泽氏病,有15种血清型,其中4型、5型和13型最为常见(也有检出12型较多)。副猪嗜血杆菌病,起初称为猪嗜血杆菌,后因证明了该菌生长时不需要X因子,故更名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定居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  相似文献   

14.
研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基因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猪肺巨噬细胞系(3D4/21)的STING基因,用T7核酸酶检测靶基因敲除效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基因敲除细胞的活力,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病毒PRV-GFP感染基因敲除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细胞的荧光强度,用定量RT-PCR检测PRV的gB、TK基因表达及其感染细胞的IL-1β、IFN-β、ISG15基因转录,用Western blot检测PRV gE蛋白表达水平,用病毒滴定法测定子代病毒滴度。结果显示:设计的3个STING基因外显子2特异sgRNA均能切割3D4/21细胞的靶序列,其中sgRNA3的基因编辑效率最高;对sgRNA1介导STING基因敲除系进行克隆化,获得基因敲除细胞系3株,基因敲除对细胞活力无影响;亲本细胞培养的PRV-GFP感染阳性细胞占80.77%,STING基因敲除细胞培养的PRV-GFP感染阳性细胞占95.55%;STING基因敲除对PRV基因表达具有促进作用,亲本3D4/21细胞的病毒滴度为10~(6.2) TCID_(50)·0.1 mL~(-1),STING基因敲除细胞的病毒滴度为10~(8.3)TCID_(50)·0.1 mL~(-1),病毒感染细胞的IL-1β、IFN-β和ISG15转录下调明显。STING基因敲除能促进PRV在3D4/21细胞中复制,可能与感染细胞的IL-β、IFN-β和ISG15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伪狂犬病病毒(PRV)在NF-κB家族p65基因敲除细胞系中的复制规律。利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定点修饰技术构建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1)p65基因稳定敲除细胞系。通过构建p65-sgRNA重组质粒,转染至HEK293T/17细胞,收取慢病毒,感染3D4/21细胞后利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多克隆细胞系,T7核酸酶检测敲除效率,再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3D4/21-p65^-/-的稳定细胞系。CCK-8试剂盒检测3D4/21细胞中敲除p65基因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PRV-GFP感染3D4/21及3D4/21-p65^-/-细胞后病毒增殖的差异;实时定量PCR检测PRV感染3D4/21及3D4/21-p65^-/-细胞后PRV gB、TK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PRV感染细胞诱导的IL-1β和IL-6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RV-QXX感染3D4/21及3D4/21-p65^-/-细胞后PRV gB、gE蛋白的表达;滴度测定检测PRV-QXX感染3D4/21及3D4/21-p65^-/-细胞后子代病毒滴度。结果表明,sgRNA2和sgRNA3的基因编辑效率较高,对其进行克隆化培养进而获得敲除p65基因的稳定表达细胞系;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表明,p65基因敲除对细胞活力无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同一时间点PRV-GFP在3D4/21-p65^-/-中的增殖显著高于对照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在3D4/21细胞中敲除p65基因促进了PRV gB、TK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而抑制了IL-1β、IL-6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在3D4/21细胞中敲除p65基因促进了PRV gB、gE蛋白的表达;滴度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时间点PRV-QXX在3D4/21-p65^-/-细胞中子代病毒的复制显著高于对照细胞。以上结果均表明,p65基因敲除可促进PRV在3D4/21细胞中复制。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病程多为慢性经过。主要疾病是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发病日龄在哺乳阶段和保育阶段(3-10周龄);发病率正在逐步增加。副猪嗜血杆菌有很多血清型,其中4型和5型流行最广,但也有不能分型的菌株(15.2%-41%),基因型11个(A、B、C、D、E、F、G、H、I、J、K);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广泛存在。副猪嗜血杆菌对散养和规模养猪危害很大,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又称格拉瑟氏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是主要危害4~8周龄仔猪的传染病。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侵袭之后,猪只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副猪嗜血杆菌伺机侵入,造成猪群发病,导致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能够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是影响猪的最重要细菌之一,目前在所有的主要养猪国家均有存在。为了弄清河南省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情况,2012年-2015年,从河南不同地区猪场送检的疑似病料,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到5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征鉴定、生化试验、PCR检测,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分别命名为A6-fei、C3-xin、C12-xin、D2-fei和E1-fei。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5株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5株副猪嗜血杆菌的药物敏感性不尽相同,各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氟苯尼考星最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敏感性最差,其中菌株C3-xin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完全耐药。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河南省依然存在,并且不同地区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应当引起养猪场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8,(6)
为了解平顶山市养猪场户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现状及其混合感染情况。采用ELISA方法首先对8个乡镇22个养殖场户562份血清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病检测,其中384份为副猪嗜血杆菌病阳性,然后对此384份副猪嗜血杆菌病阳性血清进行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病、猪支原体肺炎、猪圆环病毒病2型、猪链球菌病2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群体流行率为72.73%(16/22),副猪嗜血杆菌病个体流行率为68.32%(384/562),384份副猪嗜血杆菌阳性血清中,H1N1亚型猪流感、猪支原体肺炎、猪圆环病毒病2型、猪链球菌病2型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率分别为35.42%(136/384)、47.39%(182/384)、54.17%(208/384)、38.54%(148/384)和48.96%(188/384)。平顶山市养猪场户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混合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当地兽医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5(outer membrane protein P5,OMP5)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江西分离株NC0807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OMP5基因。将其克隆到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OMP5,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和反应原性。重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豚鼠,测定其免疫原性和保护效率。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3 ku,能被副猪嗜血杆菌阳性血清识别。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免疫后能诱导产生高水平的OMP5特异性抗体,并可显著保护豚鼠抵抗副猪嗜血杆菌强毒菌株的攻击,提示OMP5是副猪嗜血杆菌的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