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专业教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保障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以后动物传染病防控中的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和未来动物传染病防控的水平。在对我国当前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形势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从全国十多个省市送检的疑似患多发浆膜炎与关节炎猪的病料中分离到32株细菌,进行了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根据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将822bp扩增片段连入T-载体后测序,再与GenBank(M75065)中的序列进行比对,表明其与国外副猪嗜血杆菌菌株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7%以上,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将其中的15株按Kieletein-Rapp-Gabriedson(KRG)琼脂扩散血清分型方法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为血清5型3株、血清4型4株、血清13型2株、血清12型2株,另外有4株不能进行分型。该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在我国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华中地区种鸡场沙门菌(Salmonella)的优势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市22个规模化鸡场采集病鸡、死胚及弱雏组织样品3 724份,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试验确定分离菌种属及其血清型,并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从3 724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124株沙门菌,其中79株为D群肠炎沙门菌(63.71%,79/124),34株为D群鸡白痢沙门菌(27.42%,34/124),8株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45%,8/124),有3株沙门菌未能确定血清型。O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和34株鸡白痢沙门菌为O9,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O4。H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为Hg,m,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H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4株分离菌株对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97%(119/124)、91.94%(114/124)、57.26%(71/124)和70.16%(87/124);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81%(32/124)和12.10%(15/124);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45%(8/124)、1.61%(2/124)、1.61%(2/124)和0.81%(1/124);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完全敏感。99.19%(123/124)的分离株至少对一种药物耐药,87.10%(108/124)的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本研究为华中地区养鸡场沙门菌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旨在对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的黏附素蛋白(autotransporter passenger domain,Apd)ELISA抗体检测方法进行参数优化、临界值确定和应用评价,获得性能稳定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抗体检测试剂盒。首先通过猪的免疫攻毒试验获得HPS阴、阳性对照血清,优化Apd-ELISA的反应参数;然后用背景确认的阴、阳性血清确定其临界值,并对封闭液及酶标板的包装方式进行选择;最后用Apd-ELISA试剂盒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荷兰Biocheck的OppA-ELISA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0.5 μg·mL-1、被检血清以1:200倍稀释后反应45 min以及二抗稀释度为1:15 000时,Apd-ELISA的反应背景下降,区分度提高。根据背景确认的27份阳性和40份阴性血清的OD630 nm值以及临界值计算公式(S-N)/(P-N),得到Apd-ELISA的阴阳性临界值是0.33。证实用封闭液K封闭和真空包装的酶标板可以在50℃保存4 d(相当于在4℃保存22个月)。用Apd-ELISA试剂盒检测1 179份临床血清,表明母猪、后备和育肥猪以及仔猪的HPS血清阳性率分别为83.76%、61.09%和27.48%。与荷兰的Biocheck试剂盒进行比较,发现Apd-ELISA与Biocheck试剂盒(OppA-ELISA)对HPS临床阴性血清和疫苗免疫血清检测的符合率为100%,对HPS临床阳性血清的符合率仅为4.76%(6/126)。然而,Apd-ELISA与OppA Western blot的阳性符合率可达到73.02%(92/126)。本研究获得了能有效区分HPS阴、阳性血清和稳定保存的Apd-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可用于HPS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检测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血清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5.
张军  蔡旭旺  周维 《猪业科学》2020,37(5):88-89
非洲猪瘟疫情下,养猪生产还面临其他疫病的困扰。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母猪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征(MMA)、保育猪感染猪蓝耳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和中大猪伪狂犬病野毒转阳时继发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都迫切需要有高效的抗生素可供选用。马波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动物专用,抗菌谱广,安全性高,属浓度依赖性药物,高剂量单针注射比低剂量多次注射的疗效更好,符合猪场当前的需求,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细胞致死膨胀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CDT)是细菌毒素家族最新发现的一员[1],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引起真核细胞分裂前期和静止期DNA双链断裂的细菌毒素,可导致真核细胞周期的不可逆性阻滞或者靶细胞凋亡[2-4].该毒素是由Johnson和Lior首先发现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培养液上清,CDT在体外作用于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能够导致靶细胞膨胀和死亡[1].该毒素包含CdtA、CdtB和CdtC3个亚基,由3个连锁的基因(cdtA、cdtB、cdtC)编码.3个亚基均是其发挥毒性作用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CdtB具有DNase Ⅰ活性,是主要的毒性活性中心;而CdtA和CdtC负责递送CdtB到靶细胞内部,研究表明该毒素在细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6].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猪场出现了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及高死亡率为特征,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表明.该传染病主要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所引起。为了更加全面地本质地认识该病原体,本文对其流性病学、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诊断及防制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快速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的 apx A基因序列设计了 1对可扩增 1个4 2 2 bp片段的特异性引物 ,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检测 APP的快速 PCR方法 ,并确定了其特异性和灵敏性。对血清 1~ 13型等 13个 APP标准株均能扩增出预期 4 2 2 bp的特异性条带 ;对猪副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扩增结果为阴性。对 APP菌液最低检出浓度为 6 8CFU/ m L(D6 0 0 为 0 .0 0 3)。 12株临床分离菌的 PCR扩增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是一致的。该方法能从病料中分离培养 8h的混合菌群中快速检测APP,可用于 APP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Glasser’s Disease)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引起的散发性疾病,后来通过SPF猪的人工感染实验证实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所致。在现代养猪场,由于对饲养技术的调整操作不当,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症等,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利用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建立副猪嗜血杆菌(Glaesserella parasuis)的无抗性标记基因敲除方法,为G.parasuis的毒力因子、致病机制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提供有力的遗传操作工具。首先利用λ噬菌体cI857/PRM/PR基因表达调控系统调控Flp重组酶的表达,实现抗性突变体中抗性基因的消除;然后将Flp表达质粒电转化引入G.parasuis CF7066,再自然转化介导同源重组的自杀性质粒获得有抗性标记的基因缺失突变株,调节Flp酶表达并筛选无抗突变株,提高培养温度消除表达Flp酶的温敏质粒;进一步通过筛选突变FRT位点以保证基因敲除的效率。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温敏穿梭质粒pSHG5C-Flp,证实了λ cI857/PRM/PR表达系统可调控Flp重组酶在G.parasuis中表达并切除抗性突变株ΔnanH::KanR中的抗性基因;然后用Flp重组酶表达质粒pSHG5C-Flp电转化G.parasuis CF7066,再用自杀性质粒pKF-ΔnanH和pKF-Δapd2对其进行两次连续自然转化,依次在自然转化的初代转化子中筛选并获得了无抗的单基因缺失株ΔnanH和双基因缺失株ΔnanHΔapd,提高培养温度至42℃培养消除了Flp重组酶表达质粒。尽管该系统实现了G.parasuis两个基因的连续敲除,但敲除第2个基因时的效率明显下降,这很可能源于细菌细胞中Flp重组酶表达的积累,对转化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产生了干扰。因此,作者筛选了突变的FRT位点、构建自杀性质粒pKFM-Δapd进行自然转化,显著提高了自然转化后获得突变株的效率,从而保证了该敲除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可用于G.parasuis的无抗性标记双基因缺失突变系统,为其分子致病基因与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