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莫景赓 《新农村》2000,(11):30-30
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要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服务,就必须认真贯彻和自觉实践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增强创新意识,加快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5,(5)
<正>双林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中部,是典型的江南历史文化古镇,也是浙江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浙江省首批教育强镇、湖州市十大经济强镇之一。近年来,双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宗旨,积极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居民社区教育、企业职工教育和成人学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1996,(3)
日前,经各市(地)教委审核推荐,省检查评估组检查评估,省教委确定全省15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达到或基本达到了省示范性成校的验收标准。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省级成人示范性文化技术学校是:绍兴县杨汎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绍兴县福全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绍兴县马鞍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绍兴县华舍镇成  相似文献   

4.
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开展文化和技术教育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教育基地,是传播科技文化与知识技能的重要载体。其职能是不可替代的,其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其取得的成绩是世人瞩目的。但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供给侧改革,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通过调研,分析学校发展中面临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发展走向与对策建议,旨在为学校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为教育行政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紧贴经济,主动服务是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的必然走向。柯桥镇成人文化技校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已收到了较好的办学效应。归结起来,我们主要是紧紧抓住了以下三个方面:一、端正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腾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20,(9)
正江山市上余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办于1982年,服务范围辐射至整个上余镇18个行政村。学校始终围绕"全民终身学习"战略目标,秉承"以人为本、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发挥在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社会教育活动中,引导社区居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1999,(7)
绍兴县钱清镇交通方便,经济发达,广大农民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农村成人教育如何进行改革,以增强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能力,几年来,我们作了积极的探索。1.立足地方经济,创建成人教育基地 1996年5月,镇政府把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搬人到原南钱清乡政府所在地。从此,我校彻底结束了借场地、租场地的历史,有了自己的阵地,为成教工作上等级、上台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硬件基础。之后,我们一方面利用现有条件,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切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1999,(1)
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广大农村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是农村经济增长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可缺少的条件。十几年来,市教委十分重视农村教育的综合改革,农村成人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加快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乡镇成校)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中诞生的新型学校,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01,(12)
诸暨市教委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做好成人教育为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服务的文章,努力开创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1.成校建设有新实绩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中诞生的新型学校,是以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为主体,综合性、多功能的农村成人教育基地。市教委把创建乡镇成校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加快了成校建设。目前全市35个乡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1998,(3)
近年,在普及农村实用科技中,示范户技术学校应运而生,成了农村成人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又一办学形式。所谓示范户技术学校,即乡镇成人学校根据本地农业综合开发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专业户作为推广农村实用科技和农业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科教结合。全面普及农业科技知识,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是形势的需要,广大农民的需要,也是我们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主要职责。近几年来,我们德清士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本着实  相似文献   

12.
沈关福 《新农村》2000,(7):31-31
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对于广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活动,对于广大劳动者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振兴乡镇经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正在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因此,大力办好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扩大其阵地,增加其容量,形成其网络,提高其质量,发展其效益,是农村成教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笔者就办好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拓多元培训之路促农民素质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华  吴上德 《新农村》2006,(12):29-30
嘉兴市余新镇是浙江省省百强镇、生态镇、教育强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余新镇2005年底总人口45105人。其中农村人口23125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4.3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935元。余新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既是“省级示范性成校”,又是省、市级农民培训的示范基地。几年来,余新成校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以农民培训为载体,以转移与再就业为目标,全面、有效地开展了剩余农村劳动力和预备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解决余新镇的“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河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有序进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机制不断发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民幸福感,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以“送电影下乡”为个案展开对河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的研究,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要求树立需求导向供给理念,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资金融资渠道,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监督与管理,加大农村地区的网络、数字技术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5.
陆建南 《新农村》2005,(7):31-31
慈溪市庵东镇职成教中心学校创办于1993年8月,2002年6月更名为庵东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1999年11月被宁波市教委评定为浙江省一类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00—2001年被评为宁波市农村成人教育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6.
张英 《新农村》2015,(3):13-14
<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满足农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指向。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就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水平、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化转型等方面作了探索,取得了新成效。1.成效(1)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基层文化设施是提升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硬件基础,通过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农家书屋、农村文化礼堂、"农村电影放映331工程"等工作,农村的公共文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17,(9)
<正>嵊州市黄泽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地处嵊州市东部黄泽镇。黄泽镇东与金庭、北漳两镇毗邻,南与新昌县交界,西与三江、浦口两街道为邻,北与下王镇相接,是嵊州市五大集镇之一,也是嵊州市东部中心镇和城效型生态居住区。该镇区城面积10 5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有15 982户44 615人。黄泽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立于1992年8月,目前在镇上建立了两个校区。  相似文献   

18.
胡良喜 《新农村》2009,(11):39-40
在新形势下,如何办好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充分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区域性中心成校,煤山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海盐县于城镇党委、政府以抓农村成人教育为经济腾飞突破口,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把农民引向富路。几年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先后举办了水稻、蚕桑、农税、农电、企业管理和推广省柴灶、配方施肥、高产模式栽培以及西瓜、食用菌、葡萄种植、甲鱼养殖等10多个门类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80期,累计受训14590人次。占全镇青壮年农民总数  相似文献   

20.
唐建忠 《新农村》2015,(1):49-50
多年来,浙江省海宁市海昌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长短结合、灵活办学,培训各类人员近12 000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初级技术人才,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校先后被授予"嘉兴市先进培训基地"和"海宁市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成校在创新农村成人教育,服务"三农"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坚持服务"三农",注重农村需求农村成人教育要根据农村需求设置专业,以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