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PEG-6000模拟轻、中和重度干旱胁迫对杉木优良无性系5号和49号1年生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5号和49号杉木无性系的F_o值总体高于对照,轻度和中度胁迫下先上升后下降,重度胁迫下先下降后上升;最大荧光产量(F_m)、最大可变荧光强度(F_v=F_m-F_o)、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总体呈下降趋势。5号无性系在轻度胁迫48和72 h时,F_m值分别比对照降低38.7%和48.7%,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5号无性系在轻度胁迫48 h时,F_v值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49号无性系的F_m值及F_v值均不断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胁迫强度下,5号无性系的F_v/F_m值降低幅度均大于49号,5号无性系胁迫72 h时不同胁迫强度的F_v/F_o值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49号无性系在重度胁迫48 h的F_v/F_o值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干旱胁迫下,49号比5号杉木无性系具有更强的光合调控能力,可为耐旱型优良杉木种源的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新疆准东露天煤矿开采区的白榆(Ulmus pumila L.)和梭梭[Haloxylon ammedendron(C.A.Mey.)Bunge]叶绿素荧光响应与粉尘覆盖的关系,为干旱荒漠煤炭开采区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榆和梭梭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表面的气孔结构和滞尘量,并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测定植物滞尘颗粒、土壤粉尘和煤粉尘粒径。【结果】①粉尘污染使白榆和梭梭的F_v/F_o和F_v/F_m下降,并对梭梭叶片有显著性影响。②粉尘沉降初期,梭梭的F_m、F_o和F_v变化幅度比白榆大,但未对白榆和梭梭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造成显著性影响。③白榆中层叶片的F_v/F_m比下层高;随着距污染源距离的增加,梭梭叶片的F_v/F_m逐渐上升。粉尘扩散高度和距离对白榆和梭梭的F_v/F_m均有显著影响④以白榆和梭梭气孔表面单位面积的粉尘颗粒面积与叶表面积比表示植物的滞尘能力,白榆的滞尘能力为14.38%,梭梭的滞尘能力为20.16%。⑤土壤粉尘、煤粉尘和植物叶面尘平均粒径排序为:土壤粉尘(15.93μm)煤粉尘(5.37μm)白榆叶面尘(1.83μm)梭梭叶面尘(1.18μm),因此煤粉尘比土壤粉尘更容易被白榆和梭梭的叶表面吸附。【结论】粉尘在水平和垂直距离上分别会对梭梭和白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造成影响,改变植物的生理生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对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苗期主要性状和光合参数的影响,揭示水分胁迫与辣木光合作用及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辣木栽培管理、抗性筛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多油辣木PKM1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充分供水(TA)、轻度水分胁迫(TB)、中度水分胁迫(TC)、重度水分胁迫(TD)和严重水分胁迫(TE) 5个水分处理,分析水分胁迫下辣木苗期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1)水分胁迫下,辣木苗期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叶面积、根含水量、根长、根幅和根粗呈递减趋势,根冠比呈递增趋势。(2)水分胁迫下辣木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递减趋势,F_o值呈递增趋势,F_m、F_v、(F_v/F_m)、(F_v/F_o)、qP和rETRmax值均呈递减趋势。【结论】适度干旱有利于辣木苗期生长发育。干旱胁迫条件下,辣木仍保持较高光合能力和根冠比,是其抗旱耐旱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水分和养分胁迫对尾叶桉无性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以19个尾叶桉无性系为材料,采用2因素(水分、养分)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水肥胁迫6个月后尾叶桉苗木生长、叶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19个尾叶桉无性系间叶绿素荧光参数F_o、F_m、Φ_(PSⅡ)、qP、NPQ、ETR和F_v/F_m均有显著差异,说明不同无性系在不同水分和养分处理下具有不同的光能吸收和利用能力。在不同水肥胁迫处理6个月后,尾叶桉无性系苗木的树高、地径、冠幅分别与F_m、F_v/F_m、Φ_(PSⅡ)、ETR呈显著正相关,叶周长、叶面积与F_o呈显著负相关,同种类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较大(最高0.99),而不同类型间的相关性虽达到显著水平但相关值较小(最高为0.21)。26个性状可以综合为4个主成分,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表明这些性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根据最短距离和欧式距离聚类法将19个尾叶桉无性系划分为4组。【结论】尾叶桉无性系5(LDUA10)和10(LDUA24)生长表现好且具有较强的光化学特性,可作为优良无性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模拟受控酸雨喷淋方法,研究了在重度酸雨(pH=2.5)、中度酸雨(pH=4.0)和对照(pH=5.6)处理条件下,山核桃幼苗在不同季节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山核桃植株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受酸雨胁迫的影响显著,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不显著。随着酸雨胁迫时间的延长F_v/F_m、F_v/F_o和Yield值出现降低后逐步增强的现象,而且对照(pH=5.6)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说明山核桃在酸处理条件下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茅苍术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茅苍术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盐浓度(0.0%、0.2%、0.4%、0.8%、1.6%)胁迫后茅苍术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盐胁迫(NaCl浓度≤0.2%)对茅苍术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不明显,但随着盐浓度增加,茅苍术叶绿素含量、光下最大荧光(F_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逐渐下降,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逐渐升高;尤其在0.8%和1.6%处理组茅苍术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显著变化。综上可知,在低浓度盐胁迫(NaCl浓度≤0.2%)土壤中茅苍术的生长发育基本正常,但在高浓度盐胁迫(NaCl浓度0.4%)土壤中其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7.
以2年生红砂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喷施浓度为0.1、1、10、100μmol/L的脱落酸(ABA)溶液,研究外源ABA对红砂幼苗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旨在为荒漠区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叶面喷施ABA后,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净光合速率(P_n)都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抑制,但是当ABA喷施浓度为100μmol/L时,P_n下降,G_s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主要与气孔因素有关,说明适度的ABA浓度(100μmol/L)有助于红砂更好地适应逆境,超过此浓度,则不利于红砂进行光合作用。对照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的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最大荧光/初始荧光(F_m/F_o)、可变荧光(F_v)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F_v/F_m0.8,外施ABA后,F_v/F_m、F_v/F_o、F_m/F_o、F_v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随着ABA浓度的变化,各处理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ABA胁迫时间的延长,F_v/F_m、F_v/F_o、F_m/F_o、F_v均低于胁迫初期。外施ABA对红砂光合生理机能的影响表现为多个指标的相互作用,并受ABA胁迫浓度、胁迫时间共同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以维持红砂生长季叶片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从而有效控制叶片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8.
氮肥基追比对花后高温胁迫的春小麦光合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氮素基追比对花后高温胁迫下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盆栽条件下,人工模拟高温,对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荧光特性和产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高温胁迫下,宁春4号与宁春47号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P_n,G_s,F_v/F_0,F_v/F_m和PI下降显著,热耗散量子比率F_0/F_m升高,C_i变化不明显。但在高温和氮素互作下,氮肥基追比为3∶7和4∶6条件下春小麦旗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P_n,G_s,F_v/F_0,F_v/F_m和PI下降的幅度较小,F_0/_Fm升高幅度较低。因此,高温胁迫对春小麦PSII活性造成一定损伤,但合理的氮肥基追比(3∶7和4∶6)可以明显缓解高温对春小麦PSII活性的影响,从而减轻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的伤害。【结论】生产上,可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来缓解春小麦花后高温对籽粒灌浆的影响,适量的施用氮肥来缓解早衰,以提高春小麦的单产。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滨海沙地木麻黄、湿地松和尾巨桉对滨海沙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对这3种防护林树种不同季节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动态及季相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天中,木麻黄的初始荧光(F_o)最低,湿地松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和潜在活性(F_v/F_o)均最低,且都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中,3种防护林树种的最大荧光(F_m)均表现为尾巨桉湿地松木麻黄,且季相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规律,木麻黄的F_o、F_m均最小,尾巨桉的F_m、F_v均最大,湿地松的F_v/F_m、F_v/F_o均最小,表明湿地松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的光量捕捉效率低于木麻黄和尾巨桉。结合林分生长情况可知湿地松受环境胁迫,对滨海沙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木麻黄和尾巨桉差。  相似文献   

10.
以滨海沙地上纹荚相思(Acacia aulacocarpa)、厚荚相思(A.crassicarpa)、肯氏相思(A.cunninghamia)和卷荚相思(A.cincinnata)为试验对象,在春季测定自然条件下4种相思叶绿素荧光参数,以探究相思树种对沿海沙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4种相思当年生幼叶、1~2年生成熟叶的初始荧光(F_o)和最大荧光(F_m)日变化规律均不同,卷荚相思幼叶、成熟叶F_o值在1d内的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2:00;厚荚相思幼叶、成熟叶F_o值在1d内的变化均表现为双峰型;肯氏相思、厚荚相思幼叶和成熟叶的F_m值在1d内变化均表现为双峰型;纹荚相思、卷荚相思幼叶F_m值在1d内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单峰型,卷荚相思成熟叶则表现为单调递增的趋势;4种相思叶片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的日变化规律总体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且均于12:00时达到最低值,其中纹荚相思最低。成熟叶的F_v/F_m、F_v/F_o值较幼叶更为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厚荚相思和卷荚相思更能适应沿海沙地的环境,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则适应能力相对稍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大田棉花耐旱性叶绿素荧光和光合特性的辅助鉴定方法,以北疆棉区2类不同耐旱基因型的4个棉花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棉花幼苗主要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不同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时,棉花幼苗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 P)、中短期干旱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上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但只有胁迫5 d的F_v/F_m与15 d的G_s、胞间CO_2浓度(C_i)、T_r在不同基因型间有显著差异;中度胁迫时,4个品种的ΦPSII、P_n、G_s和T_r随胁迫时间的延长略呈上升趋势,胁迫10 d的G_s和15 d的G_s、C_i、T_r在不同基因型间显著差异;重度胁迫时,棉花幼苗F_v/F_m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轻微上升,而ΦPSII、q P、q N、P_n和G_s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C_i和T_r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且胁迫5 d的F_v/F_m,15 d的F_v/F_m、q N,10 d的G_s、C_i以及15 d的P_n、G_s、C_i、T_r均在不同基因型间有显著差异。从总体看,耐旱型棉苗的F_v/F_m高于干旱敏感型棉苗,耐旱棉苗的q N低于干旱敏感型棉苗,耐旱型棉苗的光合参数均低于干旱敏感型棉苗。建议苗期大田棉花耐旱性鉴定的叶绿素荧光辅助方法为:胁迫程度重度,处理时长15 d,参数为F_v/F_m和q N;光合特性辅助方法为:胁迫程度重度,处理时长15 d,参数为P_n、G_s、C_i、T_r。  相似文献   

12.
以黄瓜品种津优303为试验材料,设低温+灭菌接种物、常温+菌剂、低温+菌剂3个处理,以常温+灭菌接种物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量(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与干重)、黄瓜幼苗叶片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荧光(F_m)、初光能转换效率(F_v/F_m)、PSII的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0)]均显著CK,严重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初始荧光(F_0)显著CK,PSII反应中心遭受损害。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处理的黄瓜幼苗生长量以及叶片幼苗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值均显著未接种AMF处理,F_0显著未接种AMF处理,其中,叶绿素含量提高10.24%,F_m、F_v/F_m和F_v/F_0分别提高14.2%、5.9%和31.4%,F0降低8%,明显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高原环境下青稞花后干旱胁迫响应模型及青稞受旱程度的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为青稞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干旱棚进行青稞盆栽模拟花后干旱,设轻度(对照灌水量的75%,LD)、中度(对照灌水量的50%,MD)和重度(对照灌水量的25%,HD)干旱胁迫处理,采用WP4C水势仪、LI-6400XT和OS5P便携式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分别测定叶水势(LWP)、叶蒸发冷却值(ΔT)、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变量;成熟后获取产量数据;利用数字图像法对籽粒表型进行定量分析,并依粒二维面积大小将籽粒划分大、中、小3个粒级。【结果】干旱水平与叶水势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叶蒸发冷却值(ΔT)呈线性显著负相关(P0.05),两者均能灵敏反映青稞受旱程度。LD、MD和HD处理与CK相比,干旱胁迫导致旗叶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最大荧光(F_m)、PS II的最大量子效率(F_v/F_m)、PS II的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II)、光化学淬灭(qP)、光合电子传递的相对速率(ETR)呈降低趋势,而气孔限制(L_s)、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淬灭(NPQ)呈上升趋势,且MD和HD处理较CK对以上参数差异明显。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青稞千粒重、籽粒产量、单株粒重、干物质积累量和经济系数降低趋势愈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干旱胁迫诱导gs降低,直接导致?T上升,间接引起FWP下降,使得Fo、NPQ上升,F_m、F_v/F_m、ΦPSII、ETR、qP和P_n降低,进而引起粒二维面积、粒周长、粒长和粒宽减小,而粒圆度值增大;小粒占比明显增加,而大粒占比明显下降。【结论】LWP和?T对青稞花后干旱胁迫反映灵敏,可作为评价其受旱的指标。随着干旱胁迫加重,青稞旗叶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加大,并造成5个籽粒表型性状值及粒级逐渐减小,最终导致千粒重、单穗粒重、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经济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对3种绿绒蒿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气候箱的方法,测定了低温胁迫4℃下贝利叶绿绒蒿(Meconopsis baileyi)、多刺绿绒蒿(M.horridula)、高茎绿绒蒿(M.superba)3种绿绒蒿幼苗的荧光参数。【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绿绒蒿幼苗的最大荧光F_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Y(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逐渐下降,非光化学淬灭(NPQ)先上升后下降,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和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逐渐升高。经过48 h自然恢复,3种幼苗的F_m均恢复到0 h(CK)水平,ETR、F_v/F_m有所回升,Y(NPQ)恢复到显著高于0 h(CK)水平。3种绿绒蒿在低温胁迫下均能通过有效地调节叶绿素荧光参数来进行自我调控,均具有一定的抗寒性,但不同种之间仍具有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绿绒蒿属植物的引种栽培以及高山植物抗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JIP-test初步分析了不同溶液处理对柚苗叶片光合PSⅡ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柚叶F_o升高,F_m、F_v值降低,F_v/F_m、F_v/F_o、F_m/F_o比值均降低;经百喜草、圆叶决明浸提液处理的柚苗,其叶片F_o增加幅度较小,F_m、F_v值降低幅度较小,表明2个处理PSⅡ光合色素吸收能量后,以热能和荧光形式散失的部分较少,有较多的能量可以用于下一步电子传递和能量转化,受体侧电子传递能够较为顺利进行,而2个浓度除草剂溶液处理后F_o、F_m、F_v变化幅度均最大,表明该处理使叶片吸收能量的一大部分(37.47%、40.61%)以各种形式散失,电子传递阻力较大;各处理对柚叶PSⅡ潜在活性(F_v/F_o)及捕获激发能效率(F_m/F_o)的影响要远大于对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的影响,各处理对原初光能的转化效率影响范围在5.98%~16.95%(不含CK),百喜草、圆叶决明浸提液处理对柚叶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最小,2个浓度除草剂处理F_v/F_o、F_m/F_o值大幅降低,对柚叶PSⅡ的功能伤害程度较大,严重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春小麦对生殖生长期阶段性干旱与复水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抗旱能力小麦品种对阶段性干旱及复水的光合及荧光生理响应.【方法】以春小麦品种‘西旱2号’和‘永良4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花期控水,灌浆期复水,测定光合与荧光特性参数.【结果】干旱胁迫造成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下降,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减小.轻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55%~60%)复水后,2个品种光补偿点变低,饱和点增高;当中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45%~50%)复水后,‘西旱2号’光强利用范围较充分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0%~75%)CK增宽,‘永良4号’则变窄.PSⅡ实际光合效率(Φ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最大荧光(F_m)、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下降,初始荧光(F_0)升高,且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变化幅度增大,‘永良4号’较‘西旱2号’变化幅度更大,表现出‘西旱2号’的抗旱性优势.轻度干旱复水各指标均可恢复,部分表现出补偿效应,中度干旱胁迫复水后,‘西旱2号’的ΦPSⅡ、ETR、qP和F_m恢复至CK水平,而F_0和F_v/F_m未能恢复.‘永良4号’仅ETR和qP恢复至CK水平,而ΦPSⅡ、ETR、F_0和F_v/F_m均未能恢复.【结论】轻度干旱胁迫,复水后小麦品种荧光特性表现一定的补偿效应;中度干旱胁迫复水后,抗旱性强的品种基本可恢复正常水平,而抗旱性弱的品种由于缺水对光系统的严重损伤,使其难以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水量对核桃苗木叶绿素荧光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揭示核桃(Juglans regia)响应降雨变化时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为核桃生产中合理栽植及水分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人工控制灌水量(-50%,-25%,CK,+25%,+50%),采用盆栽苗木法和PAM-2100荧光仪测定‘香玲’‘清香’和‘辽核1号’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叶绿素荧光指标.【结果】3种核桃苗木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大体是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各水分下的含量均是‘辽核1号’‘清香’‘香玲’.‘香玲’在灌水量为+50%时,其叶绿素各含量比灌水量为+25%时的降幅依次为14.17%、8.35%和12.93%.3种苗木的叶绿素含量、F_m、F_v/F_m、Yield、qP和ETR均随着灌水量的递增而递增,F_o和qN随灌水量递增而降低.即其荧光日变化存在光抑制,而热耗散和光呼吸是两种重要的光保护机制.F_v/F_m、Yield和ETR在‘清香’及‘辽核1号’中的值大于‘香玲’,这说明低光强下‘清香’及‘辽核1号’具有较高的叶片光合速率;【结论】3种苗木在不同水分条件下通过调控叶绿素荧光参数实现自我保护,在未来核桃生产中,避免在水分较湿润地区种植香玲,而‘清香’及‘辽核1号’具有较高光合作用优势,可以广泛栽植.  相似文献   

18.
两种有机肥对荒漠温室番茄光合特性与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究荒漠温室番茄产量最高与品质最佳时的有机肥最适用量指标,明确对温室番茄光合特性与产量品质的影响,为番茄高产优质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以常用施化肥量为对照(CK),单施有机肥料Ⅰ(A_1)、单施有机肥料Ⅱ(A_2)、有机肥Ⅰ和有机肥Ⅱ的配方施肥(A_3)、处理A_4和A_5为有机肥Ⅰ和有机肥Ⅱ混配,分别上浮10%与20%.【结果】A_3处理的株高、茎粗、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等性状表现上优于其他处理,与CK相比分别高出8.9%、27.08%、12.66%和33.03%;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番茄红素和可溶蛋白含量也高于其他处理,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8.71%、11.52%、42.92%、36.99%和47.59%,果实中硝酸盐含量最低,与CK相比降低了43.58%;同时番茄叶片在结果前期、中期和末期的F_o(初始荧光)、F_v(可变荧光)、F_v/F_m(最大量子产额)和F_v/F_o(叶片PSⅡ潜在活性)值也高于其他处理.【结论】采用有机肥Ⅰ和有机肥Ⅱ的配方施肥下的A_3处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最高,同时其叶片在结果前期、中期和末期的F_o、F_v、F_v/F_m和F_v/F_o值保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酸柚二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进行0%、0.3%、0.6%、0.9%浓度的NaCl处理,研究在NaCl胁迫下酸柚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使酸柚叶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T_r)、最大荧光(F_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光化学反应猝灭系数(q_P)下降,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逐步上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先升高后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先降低后升高。0.3%、0.6%NaCl处理对酸柚苗造成了光抑制,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气孔限制;0.9%NaCl处理对酸柚苗的影响较大,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限制,酸柚苗将能量转变为热量耗散掉,以缓解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由结果可以看出,在盐胁迫下,酸柚能保护内部的光合机构功能状态,从而提高对NaCl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氧化钛喷施剂对烤烟上部烟叶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提供参考。【方法】以溶胶–凝胶法特制的二氧化钛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和配方的喷施剂对成熟期上部烟叶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二氧化钛喷施剂延缓了上部烟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降解速度。二氧化钛喷施剂对上部烟叶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显著,喷施剂降低了上部烟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提高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对叶温的影响不明显;喷施剂处理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力(F_v/F_o)、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低于清水对照处理。二氧化钛和二氧化钛复合氧化石墨烯2种喷施剂对光强的吸收效能均以质量浓度为0.45 g·L~(–1)的喷施处理表现最好。【结论】喷施二氧化钛的烤烟上部烟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收紫外线,其中,二氧化钛复合氧化石墨烯喷施剂对光强的吸收效果较好;喷施剂作用于烟叶的光能吸收效果有一定浓度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