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究标准化生产的牦牛屠宰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选取了年龄和体重相近的麦洼牦牛和金川牦牛各15头饲养100 d后屠宰,测定了11个屠宰性能指标,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屠宰后麦洼牦牛脾重为0.75 kg,高于金川牦牛的0.57 kg,且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麦洼牦牛肝重和肾重变异系数分别为11.28%和14.81%,金川牦牛肝重和肾重变异系数分别为12.39%和11.76%,暗示这两个指标还有一定的选育潜力;主成分分析确定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0.844%,第一主成分可反映牦牛的体重情况,第二主成分可反映牦牛的脾脏和肝脏发育情况,第三主成分可反映牦牛肾脏重量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藏当雄牦牛品种形成与发展,生态条件,外形特征,种群结构,生产性能,饲养管理等研究,结果发现,当雄牦牛形成历史悠久,具有毛,奶,肉等多种用途,与其他牦牛特别是西藏其他品种牦牛相比生产性能高,畜产品质好,遗传稳定,耐粗饲,适应高寒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粗放的饲养管理,这是目前国内外其它牦牛品种无法替代的优良种质,属于珍贵的地方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寒牧区,牦牛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恶劣,饲养管理粗放,一直存在着母牦牛受胎率不高,所生产的犊牦牛成活率低,且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周期长。为做好孕产期母牦牛的护管和犊牦牛的培育,笔者于2001~2004年期间在四川省红原县阿木乡玛莫草场,对孕产期母牦牛及犊牦牛的饲养管理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犊牦牛的繁殖成活率。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牦牛作为西藏地区典型的特色农产品,也是西藏高寒地区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藏地区的牦牛饲养管理仍主要采用传统的放牧模式——靠天逐水草,加之生态环境、农牧民生产养殖水平、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西藏地区牦牛的饲养管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西藏地区牦牛的饲养管理研究,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对于促进牦牛养殖业的深入可持续发展,推动西藏农牧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升,实现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及长远意义。基于此,通过分析西藏地区牦牛养殖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西藏地区牦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标准化生产牦牛不同肌肉组织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选取年龄和体重相近的麦洼牦牛和金川牦牛各15头,标准化饲养100 d后进行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样品测定Ca、P、Mg、K、Na、Fe、Zn、Cu、Mn、Cr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测定总Hg、总As、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除个别元素外,标准化生产出栏的牦牛股二头肌中矿物元素含量普遍高于背最长肌;在2种牦牛肌肉中仅检测到Pb,且其含量远低于限定值.这说明经标准化生产出栏的牦牛肉富含各种矿物质元素且无重金属污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优质肉类.  相似文献   

6.
岷县牦牛主要靠放牧采食天然草地牧草,获取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所需的营养.只有在冬春冷季,天然草地牧草枯萎、饲草缺乏的情况下补给少量的干草或青贮牧草外,一律不给补饲.因此,牦牛的饲养管理关键是放牧、分群、挤乳、育犊、配种去势、妊检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态型,并针对牦牛乳的品质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提高牦牛的产礼性能,特别是采用野牦牛冻精改良母牦牛生产性能的途径。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建立,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季节转场的习性;二是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料;三是建棚圈、实现冷季家畜的舍饲和持续增膘;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使这一系统更富有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放牧养鹅 放牧养鹅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饲养方式,也是很多农民朋友短、平、快的致富途径。农民可利用草山、草地、草坡、果木林地,沟渠道旁的零星草地以及收粮的茬地来进行放牧。这些地方生长着丰富而且鹅喜欢吃的野生牧草,如水稗草、蕾英菜、蒲公英、鹅冠草、灰菜等。农户在春夏季买鹅苗,育雏后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放牧时间,晚上补饲。在秋冬季便可上市。每只鹅需要配合饲料4~5千克。采用放牧养鹅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三、种草养鹅的牧草地建植与科学利用 为实现种草养鹅的高产和高效,根据养鹅方式的不同,应分别建立与养殖方式相适应、相配套的优质高产牧草地。(一)放牧养鹅 种草放牧养鹅,牧草的供应主要是通过建立可放牧鹅群的优质高产人工草地来解决,为搞好放牧养鹅,就要建植好人工放牧草地。人工草地建设和利用上主要应做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ensis Zacher)室内饲养方法并研究其种群生命表,为山楂叶螨的室内研究与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方法】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研究山楂叶螨火棘离体叶片单头饲养法、火棘植株饲养法和火棘枝条水培饲养法3种饲养方法,并采用火棘离体叶片单头饲养法组建山楂叶螨自然种群和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生命表。【结果】在室内条件下,3种方法均可以连续饲养山楂叶螨;室内继代饲养种群幼螨和前若螨的发育历期、成螨产卵前期和雌螨寿命均与自然种群差异不显著,但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卵和后若螨的发育历期均显著短于自然种群,室内继代饲种群雌雄比例和单雌日均产卵量均高于自然种群。山楂叶螨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净值增长率R0(9.113)、内禀增长率rm(0.096)和周限增长率λ(1.101)均高于自然种群的相应参数,而山楂叶螨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22.780d)低于自然种群(24.355d)。【结论】建立了以火棘为寄主植物室内饲养山楂叶螨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室内继代饲养的山楂叶螨种群比新采集的田间自然种群具有更大的种群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种群动态及发生规律、筛选具有抗虫性的玉米种质资源,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防控。【方法】通过5点取样法对3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定期、定点、定株的田间系统调查,记录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为害部位和龄期,明确幼虫种群数量动态、垂直分布动态、空间分布型及不同玉米品种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抗性。【结果】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能造成危害,抽雄期种群数量达到最高,随着果穗成熟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不同玉米品种上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消长趋势大体一致,但发生数量存在差异。不同玉米生育期,幼虫种群在玉米上的垂直分布情况不同,喇叭口期为害上部心叶,抽雄期及以后为害雌穗及其苞叶。草地贪夜蛾种群在玉米抽雄期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为自然因子引起,其他生育期呈均匀分布,总体上呈聚集-扩散-聚集的趋势。受害最轻的品种瑞白6号与受害最重的品种TR151之间的虫情指数相差3.5倍以上。【结论】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能造成危害,发生高峰期为8月上旬玉米抽雄期;不同玉米品种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石林县草地贪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添加人工饲料后不同食料饲养的双尾新小绥螨实验室种群对不同猎物的取食影响,分析人工饲料在双尾新小绥螨实验室种群扩繁和释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室法观察在有无人工饲料条件下,自然猎物、替代猎物和人工饲料饲养的双尾新小绥螨种群对目标猎物的捕食选择性和取食量差异,采用偏好性系数理论公式和影响系数,分析人工饲料与猎物共存时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人工饲料的添加导致双尾新小绥螨的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和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替代猎物腐食酪螨的取食率降低;3个种群对自然猎物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选择及取食率无显著影响。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饲养种群,无人工饲料时,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取食率最高可达83.33%,提供人工饲料时,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叶螨的取食率最高可达79.33%;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腐食酪螨的取食量显著高于自然猎物和人工饲料饲养种群,无人工饲料存在时,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腐食酪螨的取食率最高可达63.33%。【结论】人工饲料作为双尾新小绥螨的营养补充添加,并不会影响其对土耳其斯坦的防治效果,实验室饲养中作为营养补充添加,可以降低对替代猎物腐食酪螨的消耗。双尾新小绥螨前期的取食经历对其后期的猎物选择及取食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入侵四川省草地贪夜蛾的亚型,使用不同寄主饲养,初步探索其遗传特征。【方法】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ytochrome coxidase subunitⅠ,COⅠ),以及位于Z染色体上的磷酸甘油醛异构酶基因(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2个分子标记对采集自中国四川省的草地贪夜蛾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基于COⅠ基因的鉴定结果显示50份采集自四川的草地贪夜蛾样品均为“玉米型”;后续使用人工饲料、玉米和水稻幼苗3种寄主植物分别连续喂养至第三代发现,人工饲料和玉米幼苗喂养的草地贪夜蛾均为“玉米型”,取自水稻幼苗的草地贪夜蛾样品则部分出现“水稻型”;而基于Tpi基因的分析表明所有样品均为“玉米型”。第6代样品鉴定结果显示,水稻幼苗的草地贪夜蛾样品中基于COⅠ基因鉴定出的“水稻型”增多,并且部分样品的Tpi基因鉴定为“水稻型”,而取自人工饲料和玉米幼苗的草地贪夜蛾样品均为“玉米型”。【结论】采集的入侵四川省的草地贪夜蛾可能并不是单一的亚型,部分存在“杂合型”。草地贪夜蛾的主要寄主植物玉米、水稻等在四川省均有种植,厘清该虫的遗传特征,可为农...  相似文献   

14.
<正>牦牛能充分利用高寒草地牧草资源,对其生态环境条件具有极强适应性,耐粗、耐劳,在空气稀薄、寒冷、牧草生长期短等恶劣环境条件下能生活自如、繁衍后代。对于藏民来说,牦牛养殖已经逐渐成为他们走向小康道路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养殖期间,由于环境、饲养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牦牛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这些疾病不仅不利于牦牛的健康生长,同时还将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文章尝试以牦牛腹泻疾病为例,分析该疾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入侵重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生物型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跨国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目前已在重庆的巫山、巫溪、云阳、北碚、潼南等地区出现并有迁飞的趋势.利用两个分子标记基因COI和Tpi对重庆地区采集的样本进行遗传特征比较,结果表明COI基因的亚型全为"水稻型",而Tpi基因的亚型既有"水稻型"又有"玉米型",说明入侵到重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来源可能并不单一,暗示了重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有可能存在分化为"水稻型"的风险.分析了入侵重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相关的遗传特征,其结果不仅有助于认识草地贪夜蛾在中国大面积迁飞过程中发生的种群差异变化,也有利于农业部门根据重庆地区的地理环境属性,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牦牛是我国青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动物之一,对当地牧民的经济收入和青海地区养殖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牦牛饲养管理,对其常见疫病进行防治能有效提高青海地区牦牛饲养状况。本文对我国青海地区牦牛饲养管理中的常见疫病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牦牛饲养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温度为(28±2)℃、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通过玉米象与锈赤扁谷盗在大米中的单独饲养和混合饲养试验,研究玉米象与锈赤扁谷盗在储藏大米中的种群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单独饲养与混合饲养的玉米象种群自然死亡率均在55%左右,2种饲养情况下的种群增长情况相似。混合饲养的锈赤扁谷盗种群的死亡率低于单独饲养的死亡率,种群增长数量高于单独饲养。混合饲养的锈赤扁谷盗种群的最低死亡率和平均死亡率较单独饲养时低,单独饲养时各个起始种群数量的锈赤扁谷盗种群数增长数均为0,而混合饲养时种群数不断增长。因此,在大米中混合饲养时,玉米象种群对锈赤扁谷盗种群的生存繁殖有促进作用,而锈赤扁谷盗种群对玉米象种群增长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牦牛是青海地区的主要畜种之一,其对牧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收入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牦牛饲养管理期间,做好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能有效提升牦牛生产性能,实现牦牛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对牦牛饲养管理及常见疫病防治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对牦牛繁殖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助于喂养者适时调整对牦牛的管理,从而在对其进行饲养时保持科学性。我国不少学者也对牦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做出探究,从而为提高牦牛繁殖性能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为此本文对关于影响补给和母体泌乳,日常饲养等各方面对牦牛性能影响,以及提升牦牛繁殖性能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探究科学性牦牛饲养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苇状羊茅草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动态。[方法]采用陷阱法系统调查,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以及Iwao的M*-x的回归关系综合分析。[结果]蜘蛛混合种群空间分布在苇状羊茅草地上以聚集分布为主,但在时序上存在交替现象。[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在草地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充分发挥蜘蛛的自然控制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仅就草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动态作了初步调查,苇状羊茅草地上害虫的种类与分布对草地蜘蛛混合种群空间分布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