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以水稻免中耕为基础,与发展优质稻、养鸭技术相结合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具有除草、防病治虫、施肥、中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等优点,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农业生态环保技术。文章是对几年来稻田养鸭技术的总结,对稻田养鸭的意义进行了简单概括,稻田养鸭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稻田养鸭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稻田养鸭技术是种养结合技术,具有除草、防虫、施肥、中耕、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等优点。稻田养鸭是互惠互利的,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生产出的产品好吃又安全。种养结合保护环境、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是一项农业生态技术,非常值得推广。稻田养鸭以水稻免中耕为基础,是种稻和养鸭的结合,充分利用水稻田使之产生更大经济效  相似文献   

3.
介绍岳西县冶溪镇稻田养鸭的现状,分析稻田养鸭的优势、效益及该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帮助农户提高稻田养鸭效益。  相似文献   

4.
墨江紫谷绿色增产集成技术,选用地方优良紫谷品种,通过培育壮苗、规格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配置稻田太阳能杀虫灯、推广稻田养鸭等措施形成了一系列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并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经济,推进绿色、生态、优质、安全、高效的紫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甲烷的研究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其减排CH4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及经济学方法研究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CH4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基本一致。稻田CH4排放通量的高峰值出现在晚稻分蘖盛期,免耕养鸭稻田、免耕不养鸭稻田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4.1、32.2和40.5 mg·m-2·h-1。在晚稻分蘖始-分蘖盛期,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稻田CH4排放的控制效果明显,分别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量减少2.333、4.723 g·m-2。晚稻整个生育期间,免耕养鸭稻田CH4排放量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分别减少3.373和5.590 g·m-2。采用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农户的财务净效益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农户分别增加2 166、4 207 yuan/ha。减去CH4排放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农户的经济效益为5 000 yuan/ha,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的农户分别增加2 206和4 274 yuan/ha。【结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既能增加农户的财务收入,又能减少稻田CH4排放量,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
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是"稻田养鸭"传统技术阶段向现代技术阶段的过渡转型时期。民国时期,一套简单可行的"稻田养鸭"技术体系基本完成。后因工业化农业的兴起,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品进入农田,"稻田养鸭"技术因不能满足人们高产高效的生产要求而倍受冷落,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在现代农业自我审视和观念转换的浪潮中,传统农业中的"稻田养鸭"技术重新获得人们关注。"稻田养鸭"技术从传统阶段进入现代阶段;"稻田养鸭"从简单的"稻田放鸭"转化成为系统的"稻鸭共生";"稻鸭共生"技术使传统的"稻田养鸭"技术在现代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免耕稻田养鸭技术,提高免耕稻田养鸭效益,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养鸭区总产值37982元/hm~2,比对照区22071元/hm~2增15911元,增长72.1%;养鸭区纯收入为17052.5元/hm~2,比对照区7756.5元/hm~2,增9296元/hm~2,增长140.5%。同时还能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结论】免耕稻田养鸭不但减少稻田的田间杂草,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减少稻飞虱、纹枯病的为害,而且还可以减少水稻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放鸭技巧和稻田管理入手,对鸭稻共育技术进行了全面阐述。在养鸭技巧上对育雏、放鸭和收鸭给出了时间界定,养鸭数量15-20只/亩,对鸭舍搭建、放鸭时间和喂鸭技巧给出了合理化指导;稻田管理上对地块、品种选择,合理施肥,适时移栽和科学管理进行阐述;对稻田养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作用进行了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鸭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综合技术,续稻田养蟹技术之后在我省绿优稻米生产区推广的新的无公害生产绿优稻米的有效途径。稻田养鸭生态农业综合技术,主要利用鸭子的自然生活习性,把经过驯水锻炼的雏鸭日夜放养于移栽不久的水田中,利用鸭子的生活习性为水稻治虫,施肥、中耕、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鸭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综合技术,续稻田养蟹技术之后在我省绿优稻米生产区推广的新的无公害生产绿优稻米的有效途径.稻田养鸭生态农业综合技术,主要利用鸭子的自然生活习性,把经过驯水锻炼的雏鸭日夜放养于移栽不久的水田中,利用鸭子的生活习性为水稻治虫,施肥、中耕、除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灌南县扎实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综合采取精准施肥、调整肥料使用结构、改变施肥方式、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等相关技术措施,探索形成一种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稻田养蟹技术模式。该文介绍了稻田养蟹的技术原理,详细阐述了配套的技术措施,分析了相关效益,确定该模式是综合效益较高的一种蟹稻高效复合种养综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鸭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在韩国甚至有稻田养鸭一品村,全部应用稻田养鸭技术生产无公害有机水稻,并养殖鸭子。海林市从2003年开始研究稻田养鸭技术,主要研究试验了单位面积放养鸭子的数量与稻田除草效果及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并配套完善稻田养鸭技术。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稻田养鸭技术已日趋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为宣传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吉林省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7月18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梅河口市举办了现场观摩活动,总结各地农业农村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情况,交流水稻综合种养经验,观摩梅河口市稻田养鸭技术模式,以期全面推动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吉林省近年来主推的一项绿色高质高效的种养结合技术,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全省已发展到40多万亩的规模,主要有稻田养鸭和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沂南县从2005年开始在全县开始推广稻田养鸭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现将有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桃源县近几年在开发优质生态稻生产过程中,针对稻田施肥与病虫草害控制的技术难点,组装“稻田养鸭”、“猪-沼-稻”、频振式杀虫灯诱蛾等生态农业技术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规范稻田养鸭技术,研究了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鸭能够有效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并且能够有效清除常见杂草,随着养鸭数量的增加,病虫害的防治和除草效果也越好;稻田养鸭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提高结实率,提高稻谷产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但是超过最适密度后,养鸭数量再增加,产量及经济效益反而降低。稻田养鸭密度20~30只/667m2时,稻谷产量比常规药剂处理增加5.05%~9.26%,纯收入比常规药剂处理高出约95%。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殖在水稻生产中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经济效益,更有利于生态效益。“稻鸭共作”技术是稻田养殖中比较容易掌握也是综合效益较高的一项技术,正在被优质米生产广泛利用,尤其在北方的盐碱地,稻田养鸭效益更是明显。  相似文献   

18.
稻鸭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稻田养雌鸭(180只/hm^2)不施农药、稻田养雄鸭(180只/hm^2)不施农药、稻田施农药不养鸭、稻田不养鸭不施农药4个处理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粮食产量依次为6201.0kg/hm^2、6153.0kg/hm^2、5995.5kg/hm^2、4518.0kg/hm^2,分别比稻田不养鸭不施农药的增产27.14%、26.57%、24.64%。其中稻田养雌鸭不施农药处理比稻田施农药不养鸭模式增产水稻3.4%,增收成鸭324kg/hm^2;养鸭不施农药的水稻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效果为76.5%.其中防病效果为91%,防虫效果达74.5%,杂草控制系数为0.64。可见稻田养鸭不施农药是一种良性循环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田间水系管理技术,总结稻田套种牧草养鹅和稻田养鸭的经验,探索出种草与养鹅,种稻与养鸭的"稻禽结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并与传统的稻麦轮作模式进行效益对比分析,该生态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十分显著,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双链型”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高效配套技术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实施了“双链型”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总结了稻田套种牧草养鹅和稻田养鸭的方法和田间管理技术,探讨了种草与养鹅、种稻与养鸭在时间上的相互衔接,开展了草 鹅-稻 鸭周年复合生态系统与常规稻-麦轮作方式的比较效益分析,表明该农业生态系统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