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牧区建设是一个不同于农区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以及民族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出发,就内蒙古新牧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旨在为全面推进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和社会共识,推进自主创新,加速科技进步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具有基础而长效的作用。阐述了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科技发展的总体思想、发展目标及科技发展对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经济建设的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笔者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内容;内蒙古"十一五"时期新农村、新牧区经济建设的重点;内蒙古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现状;制约内蒙古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牧民意愿、带给农牧民实惠、得到农牧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  相似文献   

4.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现实状况,从新牧区建设的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和政治层面4个方面,提出了与新牧区建设相关的民族、社会保障、社会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发展、合作社组织形式以及民主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如何使每个层面都得到发展,就必须抓住不同层面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快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现实状况,从新牧区建设的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和政治层面4个方面,提出了与新牧区建设相关的民族、社会保障、社会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发展、合作社组织形式以及民主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如何使每个层面都得到发展,就必须抓住不同层面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快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内蒙古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农牧业科技投入长期不足且来源单一、农牧业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农牧户的经营规模小与科技发展的特定要求不适应、农牧业科研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农牧业科技创新人才缺乏以及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的农牧民整体科技水平低等问题,影响了科技的发展,需要认真对待,并切实解决,以推进内蒙古新牧区建设取得更大成绩。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原牧区范围广阔,包括33个牧业旗县,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生态牧区、实现牧区现代化是牧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深入分析内蒙古牧区生态本底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畜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从生态因素制约、种养结合等角度,提出牧区现代化发展思路和建设的指标体系,为内蒙古牧区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加快广大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新形势下,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提出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畜牧业发展思路,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努力做好新时期畜牧业工作,为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加快广大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新形势下,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提出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畜牧业发展思路,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努力做好新时期畜牧业工作,为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农牧业、农村牧区和农牧民是关系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不断推进农村牧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重中之重,也是理论与政策研究重大而现实的主题。对"十二五"时期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对内蒙古部分牧业旗(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以33个牧业旗(县)为代表的内蒙古牧区畜牧业发展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注重产业化经营、注重规划专业化生产布局、注重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注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注重调整畜群结构及繁育方式、注重农牧区饲草资源互补利用体系建设的“六注重”牧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以期为推进内蒙古牧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应当在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促牧,以城带乡"的基本方针指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建设模式的总结与提出,既是对试点示范的总结,也可以指导示范工作,总结经验进行推广.为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总结和介绍了新牧区建设的一些发展模式,如产业带动型、城郊工业园区带动型、生态农业带动型、传统文化旅游带动型、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型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协调该区域人地关系,缓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有序和谐发展。[方法]通过对内蒙古牧区人口现状、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草地退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内蒙古牧区2000、2010、2015年的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分别为3.68、3.88、3.89,均大于1.250。2000—2015年,随着牧区人口的增加,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内蒙古牧区各旗县的草地退化指数均小于90%。[结论]内蒙古牧区人口分布不均,总人口和牧业人口均呈现出东南部密集、西部和北部较稀疏的分布态势。内蒙古牧区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关系表现为人口超载状态,2000—2015年人口超载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祁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环境及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做为祁连这样一个少数民族集居、工农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祁连县当前乃至今后工作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明确自身优势,理清发展思路,落实有力措施,加快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不断深入,德令哈市牧区畜牧业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发展德令哈市牧区畜牧业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程的推进,传统的畜牧业气象业务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牧区改革发展和现代畜牧业发展对农业气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迫切需要以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为引领,科学谋划现代畜牧业气象业务的发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畜牧业气象需求进行了分析,概述了该市畜牧业气象业务发展现状、发展设想和畜牧业气象服务产品,为进一步做好畜牧业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蒙古国和内蒙古牧区分布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内陆地区,该地区多少年以来以放牧为主,2005年项目组在蒙古国和内蒙古牧区部分地方实地调查了畜牧业经营现状。调查中发现蒙古国的牧区以游牧为主,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经营模式有——协会组织,企业经营型、牧民自发组织自愿入股型、多种经营型、舍饲禁牧个体经营型等几种经营模式。调查中发现过去的粗放经营大大被改变,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被提高,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以提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在推进新牧区建设中,既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要坚持新牧区建设的基本原则.针对规划为先、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遵循统筹协调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建设、遵循可行性、遵循制度创新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提高农牧民收入,培育新型农牧民。实现现代农牧业,关键在于提高农村牧区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迫切需要。1巴彦淖尔市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现状  相似文献   

20.
牧民定居是涉及牧区生产方式变革,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变,文化观念更新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是促进传统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一项根本措施,是牧区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桥梁,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也是喀什地区广大未定居游牧民的最热切的期盼。但因受历史、自然等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定居游牧民过着四季放牧、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制约着喀什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本文阐述喀什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