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调控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对葡萄花色苷合成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以及果实内源ABA含量的影响,探索油菜素内酯调控葡萄果实成熟及花色苷合成的机理。【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烟73’(Yan 73)为试材,在葡萄转色前分别用0.1、0.4、0.8 mg.L-1EBR,1mg.L-1Brz(brassinazole,BR生物合成抑制剂)和200 mg.L-1ABA,均匀喷施于葡萄果实,在葡萄成熟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及PAL和UFGT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ABA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在果实着色初期,‘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PAL和UFGT活性及果实内源ABA含量均逐渐升高,当果实接近成熟花色苷含量基本稳定时ABA含量开始降低。与对照相比,0.4mg.L-1EBR和200 mg.L-1ABA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提高了果皮PAL和UFGT活性,促进了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0.1 mg.L-1和0.8 mg.L-1EBR处理总体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促进了花色苷的合成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并提高了UFGT和PAL酶活性,但比0.4 mg.L-1EBR处理提高的幅度小,且差异显著。1 mg.L-1Brz处理使果实ABA的合成推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PAL和UFGT活性以及花色苷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外源EBR和ABA处理促进了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在不同浓度EBR处理中,以0.4 mg.L-1处理效果较好;内源ABA可能参与了EBR对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ABA和乙烯与甜樱桃果实成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任杰  冷平 《园艺学报》2010,37(2):199-206
以‘红灯’甜樱桃为试材,分析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脱落酸(ABA)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的变化以及外源ABA和乙烯利处理对果实成熟进程的影响,探讨了ABA和乙烯与甜樱桃果实成熟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皮和果柄中的ABA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花后43d达到最大值。果肉中的AB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花后14d时含量较高,之后下降,花后25d开始又迅速上升,至花后36d出现一高峰,之后下降。种子中的ABA含量和果肉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但ABA峰值的出现早于果肉。ACC含量在果实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变化不大,并且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最大值不足0.02nmol·g-1FW。外源ABA能促进内源ABA的合成和乙烯的释放,但对内源ACC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乙烯利持续处理能促进乙烯的释放,提高内源ACC的水平。外源ABA能提高甜樱桃果实的成熟度和花青苷含量,促进果实软化。乙烯利处理对果实的硬度、花青苷含量和成熟度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山桃稠李果实为试材,在山桃稠李的果实转色期采集果实,测定了不同采样时期果实的总花色苷、花青素-3-葡萄糖苷、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确定了果实从转色期至成熟期花色苷含量与PAL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桃稠李果实从转色期至成熟期总花色苷与花青素-3-葡萄糖苷均表现为增长趋势,成熟期含量最高;PAL对花色苷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花青素-3-葡萄糖苷与花色苷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香蕉果实贮藏冷害与PAL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勇  谢会  张昭其  陆旺金 《果树学报》2004,21(2):149-152
研究了200μmol/L脱落酸(ABA)和5mmol/L腐胺(Put)处理对贮藏于8℃下条件的香蕉果实耐冷性的影响及其与PAL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较,ABA和Put两种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减轻香蕉果实贮于8℃条件下的冷害。具体表现在,两种处理均延缓了果皮颜色变暗与细胞膜透性的升高,提高了果皮可溶性蛋白含量,维持果实果皮较高的PAL活性。本文还讨论了香蕉果实耐冷性与果皮PAL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和"烟73"为试材,研究了脱落酸(ABA)、2,4-表油菜素内酯(EBR)和BR生物合成抑制剂油菜素唑(Brz)处理对葡萄果实乙烯生成量、内源生长素(IAA)和赤酶素(GA3)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和EBR处理促进了果实乙烯的释放,同时促进了果实着色,ABA和EBR处理后果实内源IAA和GA3含量略低于对照,但总体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浓度EBR处理中,以0.4mg/LEBR处理效果最显著。Brz处理抑制了乙烯的释放,推迟了果实着色,但对果实内源IAA和GA3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脱落酸对桃果实成熟软化和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丽"桃为试材,分析了果实室温条件下贮藏过程中外源ABA(脱落酸)处理和NDGA(去甲二氢化愈创木酸,ABA生物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含量的变化,探讨了在室温贮藏条件下ABA对果实成熟软化和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处理可以提高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甲酯酶的活性,加速果实硬度软化进程。外源ABA处理可以提高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使果实乙烯释放量增加并且乙烯释放高峰提前出现。而NDGA处理则可以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果胶甲酯酶活性与清水相比虽然有降低,但抑制效果不显著。NDGA对果实硬度下降也有延缓作用。NDGA可以抑制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乙烯释放量并且使乙烯释放高峰延时出现。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安梨品系燕安3果实抗褐变的内在原因,以安梨抗褐变品系燕安3和不抗褐变对照品种燕安1、燕安2的果实为试材,对果肉、果心部位与酶促褐变相关的4种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燕安3果肉、果心部位的POD活性分别为:21.78 U.g-1.min-1和6.22 U.g-1.min-1,显著高于2个对照品种,PPO活性分别为:11.67 U.g-1.min-1和8.06 U.g-1.min-1,极显著低于2个对照品种;果心部位PAL活性为0.71 U.g-1.min-1,显著低于2个对照品种;而SOD活性则与对照品种无显著差异。这说明,POD活性较高和PPO、PAL活性较低是新品系燕安3抗褐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赵权 《北方园艺》2011,(22):22-24
以长白忍冬为试验材料,在展叶期及果实转色期分别用脱落酸(ABA 200 mg/L)对其叶片以及果实进行处理.结果表明:ABA处理显著增加了长白忍冬果实中绿原酸含量,高于对照15.04%,对叶片中绿原酸含量增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泽西”越桔花青苷积累与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越桔品种"泽西"果皮为试材,通过对花后7个时期花青苷含量的测定和花青苷合成途径中部分关键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着色及花青苷含量与这些基因的关系。果实发育不同时期果皮中花青苷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套袋与对照果实在果实发育前期(花后20~40d),果皮中没有检测到花青苷含量;对照果实进入转色期(花后50d)到果实成熟期(花后80d),花青苷相对含量从10.87U·g-1增加到389.11U·g-1,呈持续升高的趋势,在花后80d达到最大值。套袋果实在花后50d,果皮中花青苷含量为4.06U·g-1,随着果实成熟,在花后80d花青苷相对含量增加到374.21U·g-1。套袋试验结果显示,套袋与对照的日均光照强度和果实表面温度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套袋内的日均光照强度和果实表面温度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花青苷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套袋与对照果实在整个果实发育期,VcCHS和VcF3H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VcDFR、VcANS和VcMYB呈先下降后升高,之后又下降的趋势;VcANR和VcLAR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果实进入转色期后,未能检测到其表达;UFGT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初期未能检测到,随着果实进入转色期,其表达量迅速升高。套袋果实果皮中,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VcF3H、VcDFR和VcUFGT等5个基因的表达受套袋影响呈上调或下调表达。  相似文献   

10.
ABA 和乙烯对荔枝果实成熟和着色的调控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荔枝果实幼果期ABA 含量很高, 之后下降, 在转红前1 周急剧上升, 形成一个峰值。果皮、果肉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与ABA 相似, 但其跃变发生在ABA 之后, 且跃变较小。伴随着乙烯的跃变, 有一个糖代谢和转化酶活性的跃变。于转熟前用STS 处理荔枝果实, 导致果实转色和成熟延迟。果实发育后期, ABA 急剧增加可能诱导了乙烯的合成, 乙烯启动果实成熟, 果皮转红着色。  相似文献   

11.
以20份北五味子种质资源材料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质、不同采收时间、不同管理水平、不同树龄、不同粗加工方法对北五味子木脂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份种质间五味子醇甲含量最低为3.566 g/kg,最高可达9.203 g/kg,表明种质间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同一品种(品系)在栽培条件下,管理水平高的比管理水平低的木脂素含量高;五味子果实采收后在40~50℃条件下烘干需要65~72 h、自然晾晒或自然阴干需要20~25 d,以上加工方法对北五味子有效成分没有明显影响,北五味子果实在55℃以上烘干时,果实中木脂素含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2.
AB-8大孔吸附树脂静态纯化北五味子木脂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为研究指标,以高效液相色谱作为检测方法,在考察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和解析性能的基础上,对最佳树脂静态纯化北五味子木脂素的工艺进行探索。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效果最佳,最佳吸附条件为:提取液pH值为6.6,5种木脂素总浓度为161.815mg/L,1g大孔吸附树脂加入150mL提取液,于55℃振荡吸附10h;最佳解析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解析剂,在65℃下解析8h;在此条件下,5种木脂素的总含量由粗体物浸膏中的0.98%上升到5.86%。该方法为工业化大量生产北五味子木脂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探讨了50 mmol·L~(-1) NaCl喷施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果粒转色过程中果实ABA合成及硬度的影响,研究使用适度中性盐并以水为对照直接处理葡萄果实来探究其对果实始熟期发育及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转色过程中NaCl处理的果实硬度始终高于对照。同时,NaCl处理也显著降低了发育过程中果实花色苷及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速度,增加了可滴定酸含量,且处理组酒石酸和苹果酸含量均高于对照。除此之外,NaCl处理推迟了果皮及果肉的ABA合成,且显著降低了ABA升高的幅度。荧光定量结果也表明,盐处理推迟了果皮及果肉ABA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VvNCED转录,这与ABA含量变化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提高银杏叶黄酮含量的措施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银杏果用园,喷施矮壮素、脱落素及乙烯利均能提高叶黄酮含量,矮壮素效果最好,比对照提高了20.06%,与对照和其它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脱落酸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矮壮素处理效果最优的原因是它能促进光合积累,显著降低叶片中GA含量和IAA/ABA、IAA/ETH、GA/ABA、GA/ETH值。  相似文献   

15.
在赤霞珠品种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用甲壳素处理,通过测定成熟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探索甲壳素对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时期不同,对PAL活性影响不同,在果实转色期处理有利于提高PAL活性。  相似文献   

16.
郑国华  平野健 《园艺学报》1991,18(3):193-197
选用柿极晚熟品种宫崎无核,于果实发育第二期末(10月19日),叶面喷施100ppm的GA_3明显地抑制了果实的肥大生长、着色、糖的积累及果肉软化。对果实内源GAs活性和ABA含量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叶面喷施GA_3使内源GAs活性大大提高,同时使ABA的增加受到抑制。与GA_3处理相反,果实发育第三期(10月1日),对中熟品种富有进行25ppm乙烯利的叶面喷施处理,明显地促进了果实的成熟,其作用尤以促进着色、加速果实软化最为明显。对内源GAs活性及ABA含量亦有明显影响,前者因乙烯利处理而降低,后者则因乙烯利处理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以五味子为试材,研究五味子大田生产中连续2年氮肥胁迫对五味子药材木脂素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不同采收期、4个氮肥处理水平下,采集了共45份样品中6种木脂素成分含量,氮肥处理3(分别于2013年5月中旬和7月上旬施氮肥0.336、0.672kg·m~(-2))对五味子醇甲、醇乙、酯甲、甲素、乙素、丙素和6种成分总含量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氮肥处理组2(分别于2013年5月中旬和7月上旬施氮肥0.084、0.168kg·m~(-2))对五味子醇乙、甲素和6种成分总含量的积累有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大田生产中氮肥施用范围在0.084~0.672kg·m~(-2)对五味子木脂素成分积累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高氮肥处理下积累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8.
以“茉利香”葡萄品种为试材,在果实转色期分别喷施0、500、1 000、1 500 mg/L不同浓度的ABA,以期研究ABA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对“茉利香”葡萄果实重量、体积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滴定酸、还原糖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说明ABA处理可促进“茉利香”葡萄果实着色和果实品质的提高,喷施浓度以1 000 mg/L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14份山葡萄品系为试材,根据果汁颜色的差异,应用方差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14份果汁颜色深浅不同的山葡萄资源的色价值、总酚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4份山葡萄资源果实色价值变化幅度为5.889~62.861g-1;其果实色价值、总酚、PAL及PPO活性存在明显差异;色价值与总酚及PAL、PPO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总酚含量又与PAL和PPO活性呈正相关。由此可见,果汁颜色越深的山葡萄资源,果实总酚含量越高,说明其具有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但由于其较高的PPO活性,在加工过程中应控制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以山葡萄‘双丰,为试材,在转色前进行干旱处理,以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30%、60%为处理、80%为对照,研究干旱胁迫对山葡萄可滴定酸、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对山葡萄果实滴定酸影响不显著;可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总花色苷和二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含量,干旱处理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