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底泥基质(洱海底泥、湿地底泥)和不同水深(0.5、1.0、1.5、2.0、2.5 m)条件下海菜花生长量的变化,分析2种因子对海菜花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菜花的鲜质量、株高在洱海底泥基质下明显大于湿地底泥基质下的,而海菜花叶片数量在2种底泥基质下无显著性差异;随着水深增加,光照强度降低,海菜花生长明显受到影响,花薹、叶片数目的增长量呈下降趋势,而海菜花株高增长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水生植物,属国家三级濒危保护植物。通过20余年来对海菜花资源现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的调查,结合栽培观察和试验,探讨了海菜花的濒危原因,提出了保护措施。海菜花濒危既有自身因素也有人为因素。首先海菜花固有的生物学特性限制了其种群数量的增加,其次是人类干扰、水体环境污染、富营养化、藻类的抑制和水生动物的啃食、人类过度采捞等成为导致海菜花植物濒危的重要原因。建议保护生长地的水资源,有效地保护海菜花的生长环境和种群,从而实现就地保护;开展海菜花引种驯化和科学研究,实施迁地保护,不断增加海菜花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云南省嵩明海菜花为试材,研究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2n=2x=22=12m+8sm+2st)。结果表明:嵩明海菜花核型类型为"2B"型,与海菜花属的核型非常相近,这为进一步研究水鳖科海菜花属的系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细胞学资料,为海菜花的1个新变种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海菜花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海菜花种群进行广泛生态学调查的基础上,抽样调查海菜花7个样地的自然居群,以分布样地类型作为一个资源位,对9个优势种的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群落中海菜花的生态位宽度最大(LB=3.621,HB=0.428),其它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依次为眼子菜(Potamogetonsp.)、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黄花狸藻(Utricularia aurea)、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轮藻(Charasp.)、茨藻(Najas sp.)、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表明海菜花对环境资源具有较强的利用能力,但与眼子菜、狐尾藻、黑藻、黄花狸藻等种群的生态位重叠也较大,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相似性较高,在环境资源供应不足时将导致竞争激烈,这可能是海菜花种群不能较好扩散而数量逐渐减少,导致其濒危的原因之一,这可以为海菜花的栽培、繁殖和保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靖西海菜花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导致海菜花生存潜在危机的现况,探讨建立旧州靖西海菜花保护区,以修复并保护海菜花的生境;对保护区进行因地制宜的生态景观规划,种植少部分净化环境的植物,达到优化和美化靖西海菜花保护区的目的;由政府部门建立海菜花周边环境的保护措施,从源头杜绝一切破坏环境的不良因素,从而长期有效地保护靖西海菜花种群资源,真正实现海菜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会泽县驾车乡分布的3个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天然居群为试材,选取90个植株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研究了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程度及规律,以期揭示大白花杜鹃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大白花杜鹃的株高、冠幅、叶片长、雄蕊数在居群间变异较为丰富。15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范围在5.10%~27.44%,表明大白花杜鹃居群内表型性状离散程度不高。对大白花杜鹃的Shannon-Weaver指数分析表明,大白花杜鹃各居群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总体表型多样性指数为3.385。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水生植物海菜花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海菜花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研究,以探讨其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海菜花雄花内含9~12枚雄蕊,每个花药有4个花粉囊,花药横切面呈蝴蝶型、哑铃状或不规则等多种形态,花粉壁完全分化时由外到内依次分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与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连续型,四分体属左右对称型,偶见四面体型。观察到存在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微核、染色体落后、搭桥等异常现象,说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一个主要原因,影响海菜花的繁殖,成为海菜花数量不断减少而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在云南老昆明的童谣里,传送着这样一首歌谣:"海菜花,开白花,爱洗澡的小娃娃,清清的水不带泥也不带脏,莲池到处都是海菜的家……"童谣里的形象比喻,给我们传达了海菜花的洁净形象:花白色,爱洗澡,用清水。至于花名,云南贵州的当地人习惯称"江河湖"为"海",又因这花可以当菜吃,故称"海菜花"。海菜花是水鳖科水车前属沉水草本植物。分布在湖泊、池塘、沟渠等水域,水深2~4米不等。水中花梗像  相似文献   

9.
海菜又名海菜花,为多年生沉水植物,属水鳖科水车前属,生长环境要求水体干净、无污染,一般花期3~10月,花茎作蔬菜食用。鹤庆县是野生海菜的主要生长地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湿地、库潭不断被侵占和水体污染的不断加剧,野生海菜的生长环境逐渐恶化,野生海菜已濒临灭绝。人工栽培海菜是保护海菜资源的措施之一,同时人工栽培海菜为市场提供了特色蔬菜品种,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新疆分布的野扁桃(Amygdalus ledebouriana Schlecht.)5个居群共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9条引物共检测到114个位点,其中105个为多态位点。在物种水平上,野扁桃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1%,Nei's基因多样度(h)为0.280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27;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50.7%,Nei's基因多样度(h)平均为0.2062,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0.2999。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2660,表明有26.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之间。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平均为0.8964,估测的居群间基因流(Nm)为1.3794,可以认为5个野扁桃居群间基因流畅通,与Nei's多样性指数揭示的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是一致的。根据Nei's遗传距离对不同居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显示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居群的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试验分析结果,野扁桃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策略为在优先保护现有群体的基础上,加强筛选和保存居群内的变异单株。  相似文献   

11.
以黄狮寨3个不同坡向的杜鹃花居群为试材,采用10个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坡向对杜鹃花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的ISSR标记共扩增出3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6个,多态性比率94.74%,各位点扩增条带为3~5个。"南坡居群"多态性位点、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信息指数(I)均最高,最低的是"西坡居群"。南坡的地理环境和伴生物种对野生杜鹃花遗传多样性影响较大。黄狮寨杜鹃花居群总的遗传变异Ht为0.268 9,仅6.01%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发生在居群内的遗传变异高达93.99%。3个居群间遗传一致度最高的居群是"西坡居群"和"北坡居群";遗传距离最大的是"北坡居群"和"南坡居群"。为杜鹃花的生物保护、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野苹果资源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SR标记技术对新疆野苹果7个天然居群180份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新疆苹果的杂交育种及优良品种/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19条多态性条带,各居群内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9.84%~92.25%;居群水平上新疆野苹果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新源居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在7个居群中最大;种级水平上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51 6,居群内为0.468 9;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居群间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分别为15%和85%,说明新疆野苹果居群的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  相似文献   

13.
秦岭与子午岭地区紫斑牡丹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境内秦岭与子午岭地区7个具有代表性的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天然居群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叶片、花、果实器官等2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20个性状在居群间差异极显著,在居群内仅有株高、全叶长和种子径差异极显著;20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_(ST))为71.07%,说明居群间的变异是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2)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7.04%~21.66%,性状离散程度低;果实相关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4.45%,大于叶片(13.19%)和花器官(11.40%)。(3)相关性分析表明,紫斑牡丹生殖生长受营养生长影响较小。(4)地理生态因子与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经纬度对花器官性状影响最大,而年降雨量对果实性状影响最大;(5)表型性状聚类分析表明,7个紫斑牡丹天然居群被划分为3类,各居群之间没有严格按地理距离聚类,而是与各居群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森林生态定位站的北亚热带次生毛竹林林冠降雨再分配的观测研究,探讨了不同叶面积指数下场降雨林冠截留、透流和干流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对小雨时林冠截留过程影响不大,对中、大雨时林冠截留过程影响显著;对透流雨和干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波峰值的大小和峰值形成时间上的差异;随叶面积指数的递增,则透流雨的峰值减小,形成时间滞后,而干流峰值显著增加,形成时间超前。  相似文献   

15.
蝉花居群形态变异式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个蝉花居群共12个形态性状的观察和测量,采用SAS 8.1软件对蝉花形态性状数据进行描述性、巢式方差和Q聚类分析,揭示蝉花居群形态性状的变异式样。描述性分析表明,蝉花居群12个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CV值)在12.97%~162.57%之间,在物种水平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巢式方差分析表明,蝉花12个形态性状在居群间平均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33.79%,居群内个体间平均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66.21%,说明蝉花居群内个体形态性状变异丰富,是形态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Q聚类分析表明蝉花居群形态性状具有一定的地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云锦杜鹃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金则新  李钧敏  顾奇萍 《园艺学报》2006,33(6):1263-1267
 利用ISSR技术对浙江省境内的5个云锦杜鹃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2个引物共检测到170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150个, 多态位点百分率P (% ) 为88.24%。物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 I) 为0.4317, Nei指数( h) 为0.2848, 表明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很高; 而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P%平均为48123%, I平均为0.2682, h平均为0.1818。AMOVA分子差异分析显示40.0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 59.97%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 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居群间的基因流较低, 为0.8824。居群隔离、自交衰退可能是导致云锦杜鹃居群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5个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755。聚类显示, 括苍山居群和天台山居群组成一组, 凤阳山居群和百山祖居群组成另一组, 干坑居群单独成一组。  相似文献   

18.
野生天门冬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ISSR技术对19个野生天门冬居群共67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3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25条清晰条带,其中92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3%,建立了不同居群的ISSR标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9,Shannon,s多样性指数I=0.30,遗传分化指数Gst=0.8206.聚类分析表明,青海、云南和贵州省的5个居群聚为一大支,其它居群为另一大支.野生天门冬种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ISSR标记可以作为研究天门冬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鉴定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月份叶面积指数时空分布及其对林冠截留、透流及干流的影响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2~8月份叶面积指数一直在递增,9~1月份叶面积指数一直在递减,8月份叶面积指数达最大值7.5,2月份叶面积指数达最小值为3.1。各月林冠截留、干流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性,透流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性。当降雨量小时,随叶面积指数的递增则林冠截留、干流递增缓慢;当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较大时,随叶面积指数的递增则林冠截留、干流递增加快。  相似文献   

20.
以12个艾居群和22条SCoT引物为试材,采用NTSYS-pc2.1、Popegen 1.32等分析方法对12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艾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2条SCoT引物共检测出87个主要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条引物3.95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值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0.690、0.483和0.317,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每个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I和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分别为1.444、1.419、0.349、0.238,以安阳汤阴县艾居群Na、I、H值最高。居群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范围为0.795~0.975和0.025~0.229,平均值为0.909和0.097。其中,济源艾居群和黄冈蕲春艾居群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遗传距离最近。SCoT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93,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9%遗传差异源自群体间。居群间基因流水平(Nm)值为2.022,表明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导致居群间的遗传差异小。12个艾居群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