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南昌市餐饮消费者为调查对象,分析消费者对餐饮业安全风险的防御能力,探索消费者接受度较高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多数受访者餐饮风险的事前防范意识、自我维权意识、风险监督意识都比较薄弱;受访者个人更倾向采取的餐饮风险防范措施为听朋友推荐、选择有许可证的餐饮店用餐或者干脆不到路边摊点用餐或购买食品;受访者普遍认为改善餐饮安全环境需要借助相关部门通过其监督、检验及宣传相关知识来提高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2.
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爆发,食品添加剂成为消费者最为担忧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事实上,合法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需要,没有食品添加剂我们只能消费品种有限、保质期短的加工食品,食物变质腐败将是更不安全的因素。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错综复杂,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虽然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的问题,也的确造成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监管和企业自律等方式进一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科学合理使用,维护食品安全,造福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食品添加剂是消费者最为担忧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之一。分析了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作用、安全性以及危害预防,并总结了常见添加有毒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及其鉴别方法,以期为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延长食品储藏时间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食品添加剂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也伴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对此,本文着重就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文章主要包含3个部分,食品添加剂的概述,着重解析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等;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不正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超量使用以及标识不符合规定等;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指出要通过完善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加大对消费者进行科普教育等。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一些食品企业打着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幌子欺骗消费者,这也增加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使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唯恐避之不及。但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其实不是由食品添加剂导致的。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缘起于不法分子滥用食品添加剂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食品添加剂安全规制作为社会性规制的一种,对确保国民健康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食品添加剂安全规制相关立法不够健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检测技术与规制标准滞后,规制部门缺位与职能不清是造成中国食品添加剂安全规制失灵的主要原因。由此,健全相关规制法规,加强规制部门职能整合,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北京城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北京部分城市居民为例,调查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其主要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有:1)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食品内的药剂残留;3)食品添加剂的滥用;4)造假食品;5)食品卫生问题。消费者认为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制造厂商注重自己的利益,忽视了消费者的利益;相关部门职责不明,执法力度不够和消费者对假冒伪劣产品的鉴别能力不高。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执法力度,严惩不法商贩,并且加强监督检查。媒体加大曝光力度,同时企业能够倡导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利举措。提高消费者自身对食品安全的认知能力和增强维权意识也是控制食品安全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部分城市居民为例,对消费者对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消费者关注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其主要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有1)不新鲜的菜品原材料;2)就餐环境的不良卫生状况;3)食品添加剂的滥用;4)菜品制作过程中的不卫生环境及操作5)操作人员的卫生健康问题。同时,消费者认为导致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餐饮经营者注重自己的利益从而忽视了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对食品原材料及菜品成品质量的鉴别能力不高;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等。因此,政府和有关部加强执法力度及监督检查,媒体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同时企业能够倡导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是解决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有利举措。同时,提高消费者自身对食品安全的认知能力和增强维权意识也是控制餐饮安全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三聚氰胺、毒豇豆、麦乐鸡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都牵涉到"食品添加剂"这一"元凶",以致公众谈"剂"色变。趁此时机,一些食品企业也打着"纯天然""绝不添加防腐剂""不含任何添加剂"等幌子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其实,“添加剂”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存在,“纯天然”不是绝对存在。不一味排斥也不盲目认同,科学对待“添加剂”才是理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正>食品安全未知化学性风险指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之外的、尚未被认知的化学性风险隐患。其主要来源有三方面:一是食品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某些从业者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农兽药和食品添加剂等;二是食品新原料、新添加剂、新包装材料、新生产技术工艺的不合理应用、不可预测的环境污染以及食品技术性制假售假手段的不断翻新,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三是食品供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在第十二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特别指出,食品添加剂不是非法添加物,它的使用是六大客观需求决定的,"食品添加剂本身有毒,与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有毒绝对是两回事"。添加了添加剂的食品确实不等于毒品,吃了含有添加剂的食品不等于中毒。但是,食品违法使用、超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就存在风险,可能危害民众的健康,近年来已经发  相似文献   

12.
曹锦梅 《甘肃农业》2019,(2):112-11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消费者的素质、习惯等因素也是决定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作为消费者应该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食品可能存在的危害风险,并避开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13.
食品添加剂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在标准内使用无碍健康。三聚氰胺、苏丹红、工业明胶……近年来,非法添加物引发各种食品安全事件,让不少人谈"添加"即色变,合法食品添加剂也因此频频遭受质疑。食品添加剂可否不使用?添加剂到底安不安全?就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了测量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度指数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江苏省660份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度指数。研究发现,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度指数偏低,大部分消费者比较不信任或非常不信任食品安全;进一步分析发现,除了食品安全控制感指数低外,食品污染严重程度感知指数比较低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涛 《甘肃农业》2014,(10):30+32-30,32
食品添加剂可以使食物保存的时间更长、色泽更加诱人、味道更加鲜美。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科技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愈加繁多,但与此同时,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范围的注意,那就是食品安全。这些各式各样的食品添加剂到底对食物有多大影响,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是否就是完全安全的。本文通过阐述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说明食品添加剂在国家食品加工业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误区的原因,并说明应该如何使用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食品添加剂品种还不够多。"——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在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所说的一句话。作为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的"重量级"专家,孙宝国每次出席活动都要为添加剂"正名"。但是今年,他不得不承认,大家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已经走向科学和理性,已经意识到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尽管如此,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恐惧仍未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新技术》2012,(2):48-49
消费者:根治“四宗罪”,公众有“三盼” 针对“你最担忧的安全问题是什么”,据新浪网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位居第一.调查发现,当前食品安全存在“四宗罪”,最令消费者感到担忧. 一宗罪: “药你命”.蔬菜、水果残留农药超标,部分食品中非法使用、滥用添加剂,危害消费者健康.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风险是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因素,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体现.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关键在于控制食品安全风险,通过风险控制来预防食品安全危机.“速生鸡”问题对食品消费者构成巨大的食品安全威胁,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建立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促使食品企业自律,加强食品监管队伍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一、食品安全需要公共经济主体的介入食品安全是一种典型的"后验商品",只有在消费者实现消费之后才能知道食品是否具有安全性,甚至在某些时候即使消费之后也不知道。食品的质量特性、安全特性无法从其外表看出,购买时,消费者只能凭借经验作出判断和选择。由于食品的生产供应者与消费者之间广泛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和质量责任的不可追溯性,以及政府监管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食品安全诚信缺失,"乱象丛生"丑闻不断,肇事者不仅仅是地下黑作坊、黑窝点或一些中小企业,就连向来信誉良好的一些大企业都问题频出。长期以来,我国食品生产经营违规成本低、相关人法律责任缺失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匮乏等多种原因,使食品安全"乱象丛生"。如何遏制食品生产经营的种种乱象?当务之急应尽快完善法制建设、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以及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识别能力,让不安全的假冒伪劣食品没有市场,方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