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宁化县淮土乡为研究区域,首先运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淮土乡的整治安置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持续性状态有1个村、初级可持续性状态有2个村、可持续性起始状态有12个村、非可持续性状态有6个村。最后,在GIS技术支撑下,根据土地整治安置区的发展趋势,总结山区县乡镇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优化布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托克逊县2000-2010年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分析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构建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托克逊县夏乡、博斯坦乡、伊拉湖乡和郭勒布依乡4个乡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结果表明,4个乡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由全部不可持续上升到整治后的勉强可持续及中等可持续,土地整治效果明显,评价结果符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陕西省子长县涧峪岔镇淮宁河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通过查阅资料法、社会调查法,在大量借鉴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土地整治的影响及可持续性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分析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同时提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子长市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沟岔镇淮宁河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原有土地利用的基础上,对土地整治的影响及可持续性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影响4个方面分析了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农业净增产值162.03万元,年投资收益率为4.03%,投资回收期24.83年,土壤侵蚀模数将降到200t/km~2·a以下,对子长市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沟岔镇意义重大,有利于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问:我省要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它经过本村.需征用本村部分村民承包的土地.请问补偿、安置方案应当如何公告? 答: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应当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村、组内以书面形式公告.其中,征用乡(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进行公告.  相似文献   

6.
目前GIS已成为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探讨了GIS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布局设计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其在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的设计布局,并以赣县韩坊乡梅街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ArcGIS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得到该区规划布局图。土地整治规划布局与GIS结合应用,可降低整治的难度,同时提高布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划分山地丘陵区土地综合整治类型区,实现分区域、差别化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生”功能综合指数测算与“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探究研究区土地综合整治差别化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三生”功能综合指数空间差异性特征显著,总体呈北高南低的带状分布趋势,高-高型、低-低型、随机型占比分别为34.53%、38.32%、26.01%。“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55,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呈现总体协调状态,其中协调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6.29%,失调区域占43.71%。基于研究区“三生”功能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测度结果,将研究区土地综合整治类型划分为重点整治、选择整治、保护整治、不宜整治4种类型,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84%、14.24%、22.68%、23.24%。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差异化特征设计土地综合整治策略。“三生”功能综合指数与耦合协调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土地综合整治分区,以地形条件为出发点制定差别化整治策略能够明确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木工村喀斯特农用地整治项目区的土壤资源、质量状况,对该区进行了实地测量、踏勘调研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32.371 1hm2,其中农用地29.565 6hm2,占91.33%,建设用地1.591 8hm2,占4.92%,未利用地1.2137hm2,占3.75%。土壤总面积32.33hm2,分属9个土种、4个土属、3个亚类、3个土类,其中大泥土、大黄泥土、黄沙泥土总面积26.90hm2,占土壤总面积的83.20%。项目区土壤pH值为5.62~7.83,大多数具有石灰反应;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磷钾缺乏,质地黏重,通气透气性能较差,土壤微生物总量及类群数量较少,活性较低,不利于土壤养分的保持和提高。针对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提出科学规划,实施土地平整等工程整治,改善耕作管理条件;完善灌溉排水和道路工程,提高灌溉排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生产率;实施沃土工程,提高土壤肥力等改良利用措施。研究结果明确了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需要开展的土壤资源、质量状况等调查内容和方法,可为项目区土地整治提供科学依据,对进一步规范土地整治相关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土地、不合理利用土地、未利用土地以及生产建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比如说:田、水、路、林、村等,用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项工程。其在进行土地整治时,一般都会进行土地利用项目的专业性规划,是一项具有科学性的整理工作其在层次上可分为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省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和村级土地整理规划等。一、存在的问题:1.各专项规划间缺乏统筹。农村土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543-1548
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耕地质量以及自然环境方面,土地整治项目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项目效益后评价可以衡量土地整治工程的效果,亦可以为其他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借鉴。结合湖南省宁乡县2个村的土地整治项目,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法构建了相应的综合效益评估体系。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处于良好的等级;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部分的评价结果来看,生态效益远不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发展明显失衡,导致总体评估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的核心要素,其美丽不仅仅局限于生态和环境的美丽,还包括农村地域范围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文化融合、经济向好等方面的美丽。残次林地土地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要抓手与措施,日益受到当地政府普遍关注。残次林地土地整治主要通过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完善电力水力等配套设施,增设防护林等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以达到提升耕地地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目的。基于此,在陕北风沙草滩区靖边县掌高兔村开展残次林地后备资源开发,本文通过工程的立项背景、项目区概况、限制性因素分析和实施工程实例介绍风沙草滩区靖边县掌高兔村残次林地土地整治技术措施,为风沙草滩区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项目的实施将新增耕地72.9206hm~2,通过综合整治,将耕地等别提升1~2个等别,同时,创造546.9t·hm~(-2)的粮食产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65-167
西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有土安置是符合西藏农牧民自身现状、有必要,也是在一定规模内可行的。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安置问题直接关乎搬迁户的生计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本文在分析西藏易地扶贫搬迁有土安置范围、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进程以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有效处理易地扶贫搬迁有土安置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常州市西夏墅镇梅林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并对梅林村进行土地综合整治,以常州市梅林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点数变差-均值比法进行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并依据优化结果提出土地综合整治建议。结果表明,低田里等8个居民点由于交通不便、湿地生态区保护等原因予以撤并,最终保留以长巷里、龙王庙等核心村为主体的居民点,并对居民点整合、农用地整合、土地入市以及基础设施配套提出规划建议。该研究结果可为常州地区其他村镇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和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贵州省乌蒙山区域"兴地惠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在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成效,以贵州省赫章县兴发乡兴发村等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采用资料查阅法、数学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了该项目的典型做法。结果表明:研究区完成预期建设任务,在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效果显著;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参与度和控制工程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果可为后期乌蒙山区域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土地整治功能的拓展,在落实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土地整治逐渐成为提升民生福祉的发展动力、助推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发展,贵州省开展极贫乡(镇)整乡推进的土地整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于平塘县大塘镇资源条件、现实状况,采用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揭示开展土地整治整乡推进的战略背景,阐述大塘镇土地整治整乡推进的战略导向、战略方针和战略重点,提出落实战略的一系列措施,以指导大塘镇土地整治整乡推进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策略。结果表明:MCR差值≤0表示生态适宜性较强,差值>0表示建设适宜性强,按照MCR差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土地利用适宜性方向;在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约束下,将研究区划分为小杂粮生产示范区、林草生态保护区、工业生产开发区、宜居核心整治区4类整治区,面积分别为232.02、529.14、5.85、5.88 hm2。整治分区后的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呈现圈层夹散点的布局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生态适宜性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强,与当地生态环境本底相吻合。研究表明,应用MCR模型实施土地整治分区,符合集聚提升型村庄发展要求,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居住用地集约高效、生态环境充分保护、产业发展有保障的目标,为村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分区土地整治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郊区空心村整治对于缓解特大城市用地矛盾、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四川省成都市冉义镇11个村(社)691份问卷,创新性构建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效益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社会、生态、经济进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村庄整治前空心化程度普遍偏高,整治前后有2个村由中度空心变为低度空心,有6个村由高度空心变为中度空心,有3个村仍保持中度空心不变。各村庄整治效益都有所提高,效益等级由中、差变为优、良,79.29%的居民对村庄综合整治比较满意。鉴于此,提出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实施创业补贴吸引人口回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以此来缓解土地、人口、产业的空心化现象,对于近郊区空心村的综合整治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治是落实国土开发战略的有力抓手。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土地整治活动,需对土地整治进行科学分区。从国土开发战略、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整治潜力4个方面选择10个指标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运用系统聚类法得到土地整治分区结果。通过分析,将河南省土地整治分为城市化地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农产品主产区、重要生态功能区4个土地整治区,同时针对不同的整治分区提出相应的整治重点和方向,以此作为土地整治实施的空间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从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建立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体系,选取6个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项目作为评价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其综合模型,对评价单元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和排名.结果表明:6个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项目效益排名从高到低分别为大格勒乡整治项目、北郊复垦整治项目、郭勒木德镇新乐村土地整治项目、河东河西农场整治项目、柯鲁克镇土地整理项目和茶汉村土地整理项目,且土地整治优于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差异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农业区划、耕作制度特点、整治工程措施特性,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土地质量等5个指标所组成的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把云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土地整治类型区:滇中中山湖盆高原整治区、滇西南中低山宽谷盆地整治区、滇东南喀斯特中低山整治区、滇西北高山高原整治区和滇东北中山山原整治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