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3.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此较了不同浓度和时间对苎麻不同器官或部位进行处理的诱导效果。种子处理,由于胚根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生活力差,成活率低,有效诱导率仅0.65%。首次成功地进行了苎麻实生幼苗茎尖处理,平均诱导率达9.04%,为国内已报道最高诱导率的5倍。处理的直接效应多数形成嵌合体,采用嫩梢扦插等繁殖方法即可分离完全多倍体。根据苎麻多倍体主要特征特性,采取大田目测或结合成熟花粉粒镜检进行初选,最后以染色体计数为准的鉴定程序,既省时又可靠。  相似文献   

4.
提高橡胶树多倍体诱导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暴露条件和暗处理条件下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RRIM600,PR107,GT1,海垦1,海垦2,天任31-45,红星1和93-114等15个无性系的萌动芽,已全部诱导产生形态稳定的多倍体。经细胞学鉴定,这些多倍体无性系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大多为72条。在暗处理条件下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嫩芽,诱导率可高达60%,个别无性系高达100%。研究了多倍和二倍组织占不同比例的嵌合枝条在生长过程中的消长特点,发现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嵌合体的生长都是向着有利于二倍组织的方向发展的。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暗处理诱导法,只需处理个别植株韵少量萌动芽,即可获得人工诱导的多倍体,这种多倍体在不同程度上夹杂着少数的二倍性细胞,因而只能称为外部形态稳定的多倍体,即“外稳型多倍体”。只有经过进一步分离纯化,并在有性繁殖中不再出现二倍体时,才能称为遗传型稳定的多倍体。  相似文献   

5.
刚果12号桉离体组织的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刚果12号桉(Eucalyptus 12ABL)下胚轴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及丛生芽为材料,采用浸渍法、点滴法、混培法等3种秋水仙碱处理法对其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在诱导愈伤组织时,浸渍法以处理时间为10 h与药液处理浓度为7 500mg/L、处理时间为22 h与药液处理浓度为2 500 mg/L的2个组合变异率最高,达到40%,点滴法以药液处理浓度为2 500mg/L变异率最高,达到42.9%;在诱导不定芽时,混培法以药液浓度为40 mg/L处理10 d的变异率最高,达到22.5%,点滴法以药液浓度为2 500mg/L的处理变异率最高,达到26.7%.多倍体植株形态特征表现为叶片肥厚宽大,叶色浓绿,茎较粗壮、气孔较大且数目较少,其染色体数目变为2n=4X=44.  相似文献   

6.
用秋水仙素诱导作物多倍体,前人报道较多。而把秋水仙素用于诱发作物的性状变异,进行品种改良的报道并不多。我们在用秋水仙素诱导大麦性状变异,进行大麦品种改良,成功地育出一批大麦新品种为闽诱3号、闽68后,又对水稻农艺性状的改良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供试材料为水稻品种201和202,该品种为谷秆两用稻,谷秆品质均优,但生育期偏长。秋水仙素为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试剂厂生产(含旦>98%)。(二)方法取秋水仙素0·Zg溶于500ml清水中,配成0.04%秋水仙素溶液备用。1991年在…  相似文献   

7.
苎麻子叶苗茎尖秋水仙素处理的直接效应是产生倍性嵌合生长锥,继而由其分别发育成地上茎和地下茎。处理当季只有少部分植株表现出多倍体特征,但嵌合体地下茎在多季宿根年代中可间歇或连续地发出不同倍性分株,据两年观察鉴定,其累积平均多倍体诱导率已高达49.4%。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多倍体累积诱导率差异显著。用综合诱导率进行评价更能反映各处理的实际效果,以低浓度较长时间处理(0.1%,3天)的综合诱导效果最佳(59.7%)。关于苎麻多倍体诱导中嵌合体形成及其特点以前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康庆华 《中国麻业》2004,26(3):110-113
本试验对亚麻双胚实生苗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同时进行了亚麻染色体加倍技术的深化研究,确定了现蕾期用0.05%秋水仙碱24小时处理单倍体亚麻苗的最佳时期,并获得了多份加倍材料。本文阐述了双胚亚麻无融合生殖的意义和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亚麻花药培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麻花药在附加1mg/L2.4-D、0.5mg/lKT的A增减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46.2%,低温预处理亚麻花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产质量。亚麻花药双怪培养的效果明显的好于固体培养。  相似文献   

10.
甜玉米单倍体高效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效开展甜玉米单倍体诱导,以16个不同类型甜玉米材料为母本,7个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及其所配制的18个诱导系组合为父本,研究诱导系、母本材料、母本花丝长度及环境对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同时,通过研究诱导率杂种优势及正反交效应,探讨利用诱导系组合进行甜玉米单倍体诱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诱导系单倍体诱导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变幅0.44%~2.56%;母本材料、母本花丝长度及环境对单倍体诱导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母本材料被诱导率变幅0%~4.75%,母本长花丝时诱导诱导率较高,高温高湿不利于单倍体诱导。所有组合杂种优势指数均为正值,变幅28%~719.15%,16个组合具有正向中亲优势,变幅-72%~619.15%,14个组合具有超亲优势,变幅-80.86%~589.8%;诱导率存在显著正反交效应,其中6对组合为母本诱导率高,对应组合诱导率也高;筛选出诱导率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组合“YS1×YE24”用于甜玉米单倍体诱导。综合来看,诱导系、母本基因型、授粉时母本花丝长度及田间环境均影响单倍体诱导率,诱导率存在较强杂种优势和正反交效应,合理选配亲本,可组配出优良的诱导系组合。  相似文献   

11.
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为加快玉米自交系的选育速度,研究了药物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方法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药物处理对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影响很明显,8种处理的结实率为0.067-0.25%,以2%DMSO+40mg/kgMH+0.1%COL诱导效果最好。诱导时期以抽丝前果穗中注射和雌抽丝3d花丝上施药最好,不同基因型孤雌生殖的诱导率不同,杂交种的孤雌生殖诱导率比自交系高粱品系与孤雌生殖后代在遗传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两份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Y2009和NHY2009,对10个不同类群种质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单倍体诱导和人工加倍试验,分析单倍体诱导率的差异性及理想的加倍方法。结果表明,CY2009对不同类群材料的平均诱导率(3.87%)低于NHY2009的平均诱导率(4.08%)。10份不同来源玉米种质与诱导系NHY2009杂交,单倍体诱导率差异极显著,表现为黄改系材料的单倍体诱导率普遍较高,其次为REID系材料,78599类热带材料的诱导率偏低。10份玉米种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与诱导系NHY2009杂交诱导率差异极显著,海南冬繁>张家口春播。秋水仙素处理能显著提高单倍体植株的散粉率、结实率,0.06%秋水仙素浸泡幼芽(切口8 h)对单倍体在成活率、散粉率和结实率方面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3.
利用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对不同木薯品种进行多倍体诱导试验。结果表明,用4尧6g/L的秋水仙素处理木薯腋芽生长点,其诱导效果比较好。对变异枝条进行无性繁殖和染色体鉴定,结果显示变异后代在形态特征、染色体数目上都有变化,显示出了多倍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钕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稀土元素Nd^3+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效应,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Nd^2+对小麦生长、白粉病发生情况、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接种病原菌的情况下,Nd^3+诱导使小麦生物量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比喷清水处理高5.53%和19.87%,细胞膜透性、PAL、POD、PPO活性和O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10.28%、9.95%、7.57%、4.50%和19.76%。在接种情况下,Nd^3+诱导使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降低,相对防效达33.3%,小麦生物量、木质素含量、POD、PPO活性分别比接种病原菌处理(E.g.)高20.05%、3.21%、12.88%、19.65%,细胞膜透性和O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17.31%和37.29%。Nd^3+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细胞膜透性和O2^-.产生速率,提高了PPO和POD活性。  相似文献   

15.
ZZ.  Chen 官梅 《作物研究》1998,12(4):34-35,37
该文比较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产生植株染色体加倍的三种方法;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再生植株,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的胚和秋水仙碱处理离体小孢子。处理整株,有53%的处理植株结实,但植株生长迟缓,结实率下降。用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胚,植株加倍率为32%。秋水仙碱直接处理离体小孢子可使70%的植株整体加倍,同时还刺激了培养小孢子的胚胎发生,从而提高植株再生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用0.5%的秋水仙素处理橡胶树二倍体花劳逸结合本细胞愈伤组织(浸泡或滴渍)1d可有效地从多倍性的细胞再分化成多倍性胚状体并再生植株。所诱导培育获得的多倍胚状体及植株,通过细胞学鉴定表明具有多倍体表型特征的,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72,未见嵌合现象,对照的2n=36。  相似文献   

17.
以剑麻H.11648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采用0、2、4、6、8 g/L浓度的秋水仙碱对愈伤组织进行不同时间(1、2、3、4、5、6 d)的诱导处理,观察处理后的再生植株气孔大小、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片厚度以及苗头大小等,采用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方法对处理后的再生植株体细胞DN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用4 g/L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2 d诱变率最高,诱变率为(57.69±6.66)%,不定芽分化率为(63.33±2.89)%,分化系数为(3.55±1.24),加倍后的再生植株叶片下表皮气孔变大,单位叶面积的气孔数减少,叶片变宽变厚,叶形指数变小,植株变粗,突变体再生植株体细胞DNA含量是二倍体的2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胚早期转移技术,将接种后2周的花药连同微胚一起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可提高分化成苗率10~12倍,且减轻了胚状体转移的麻烦。利用50kg/L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1~2mm的胚状体6~72小时,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可育株率,其中处理24小时效果最好,在不降低分化成苗率的前提下,可育株率由对照的32.3%提高到71.4%。将微胚早期转移与染色体早期加倍相结合,在微胚转移前一天向原培养基中滴加1ml 50mg/L的秋水仙碱溶液,在保持同样出胚率和分化率的基础上,可育株率由39.4%提高到58.3%,自交结实株率由17.9%提高到37.4%。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单倍体二倍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采用6种方法系统研究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系(种)及杂种的小孢子再生苗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技术。结果表明,单倍体苗接种含70-80mg/L秋水仙碱的培养基处理4-5d,植株染色体加倍率50%以上;单倍体小苗移栽前用1-2g/L秋水仙碱液浸泡处理3-6h,加倍率50%以上,由这些方法产生的加倍植株大多是可育花和不育花共生的嵌合体,每株产生的种子很少。分离的小孢子在含10-50mg/L秋水仙三的NLN培养基中处理48h后,接种无秋水仙碱NLN培养基诱导胚状体,再生植株加倍率80%以上,全株的花均能自交结籽,嵌合植株很少。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不同光周期处理方法,温度,湿度,株龄等对甘蔗开花诱导与杂交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人工控光,温,湿等因素的适度配合,可以有效,稳定地诱导处理材料开花,1994-1996年的诱导率稳定在68.1-72%之间,被诱导过的材料有75个抽穗开花,三年共获杂交花穗305个,杂交组合225个,有发芽能力的种子10万多粒,使我所保存的野生和栽培材料得到了利用,基本弄清楚适用于在南宁自然条件下诱导甘蔗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