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形势下的农民教育,必须发挥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性,送知识下乡和为农民提供系统的免费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从而开创一个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结合的新农村建设局面。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和关键问题是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进步。但是,长期的小农经济思想以及封建思想在农村依然有不少残余。要建设新农村,首先需要根据当前农民思想观念的基本特征,改变传统的落后观念。树立适应现代新农村建设的进步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知识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当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相应的农民科技培训也存在诸多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农广校的职能作用,加大力度送科技、知识、技能到农村,培训新型农民,有力地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现代化关键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也在农民。江苏省淮安市农村“学做建”行动的成功实践,使农民更新了思想观念,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转变了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收入水平,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做建”科普行动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农村开展“学科学技术,做现代农民,建文明家园”行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创举,对当前各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农民技能培训是解决当前 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民技能培训实施中遇到的困境,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农村地区的发 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突破口,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燃烧理论”这一理论工具并借鉴中国华西村和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经验得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从农民主体入手,充分利用中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改变农民精神贫困、依赖懒惰的思想状态,激发、点燃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农民技能培训事关“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最终完成。文章阐述了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的意义。分析了几年来该项工作开展所存在的薄弱环节,联系实际探索可以操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民是我国劳动者中最大的群体。农民数量大、农民的科学素质低和就业技能差.是障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不仅仅是修起宽敞的道路。建起漂亮的楼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培养新型农民.有序地减少农民。只有农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和就业技能提高了。人人都。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则。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9.
华加荣 《新农村》2007,(2):38-3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就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问题。1.新农村建设亟需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受教育程度、思想素质、致富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加强对农民的综合培训,为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外部力量的牵引。但其关键点仍在于农民的主体作用要显现出来。农民的自我奋发意识要得以张扬。这就需要在相关政策引导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力更生、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变农村面貌。而培养一大批有思想、有知识、观念新、善经营、懂管理、适应农村需要、担当新农村建设主力军重任的新型农民,无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概述了韩国“新村运动”把农民的思想启蒙作为起点、农村经济发展作为目标的成功经验;分析总结了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结合“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培养有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做到科学合理规划、完善乡村自理和村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围绕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见解,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并指出其理由,一是“三农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难以化解且日益凸现,二是“三农问题”事关全局、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民的载体是农村,将解决"三农"问题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减少农民"转向"建设农村".这意味着把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以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通过一系列系统性、综合性政策的落实,破解"三农"难题.  相似文献   

15.
何展 《甘肃农业》2006,(9):16-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农村、农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的问题,人的问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农民素质,只有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加强新时代我国农村实用和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农民由体能就业向技能就业的不断转变。是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所论须面临的问题之一。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让农民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能够为社会主艾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瓶颈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在中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投资农村教育卫生以及信息化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民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当前开展的天津市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中的绿色证书工程,着重谈了在组织大规模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一些措施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韦兆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05-1806
从唯物辩证法视野探讨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精神实质,认为其强调的侧重点在于要求我们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略论农民教育的五个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提高农民素质和加快农村人才建设是当务之急,也是关键问题。农民教育应有结构层次地展开,其中农民全员培训是基础层次,“绿证”教育属提高层次,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为重点层次,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是关键层次,本科及本科以上农业教育是最高层次,各层次之间应不断完善并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