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获得抗软化的转基因柿果,初步建立了次郎柿转基因工艺。预培养时间为4 d;菌液OD600值为0.5,侵染时间10 min;共培养时间3 d;壮观霉素适宜浓度为30 mg/L。在此条件下,获得了次郎柿ACC合成酶的RNA干扰基因转基因苗。经PCR检测,得到8个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2.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ACC合成酶反义基因导入蝴蝶兰原球茎中,比较不同PPT筛选压力、Mer浓度和侵染时间等对蝴蝶兰转化的影响,优化蝴蝶兰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OD600值为0.2~0.3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20 min后,放入含有20mg· L-1Mer和2.0 mg·L-PPT的筛选培养基中的原球茎,遗传转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上西早生柿ACC氧化酶的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耐贮藏的转基因柿,以上西早生柿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ACC氧化酶的RNAi遗传转化体系。研究了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S)浓度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壮观霉素浓度为30 mg/L,预培养时间为3 d,用OD600值为0.3的菌液侵染10 min、AS浓度100 mg/L、共培养4 d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经PCR分子检测与GUS组织化学染色,初步确定ACC氧化酶基因已转入上西早生柿组培苗中。  相似文献   

4.
温水脱涩温度对柿果实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脱涩温度对柿果实中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35、45和55℃温水对‘磨盘柿’和‘次郎,进行脱涩,测定果实中的单宁含量、类黄酮、VC、总酚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磨盘柿’果实中的总单宁含量变化介于20.11~25.36mg/g,而可溶性单宁、缩合单宁、类黄酮、VC、总酚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都呈下降趋势。其中35℃处理的磨盘柿果实可溶性单宁、缩合单宁、类黄酮和ABTS在16h明显下降,比45和55℃处理的滞后8h。而次郎果实中单宁含量、类黄酮、VC、总酚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不大并维持较低水平。本试验中发现‘磨盘柿’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经过不同温度处理后,其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会有极大程度地降低。  相似文献   

5.
不同植物激素对紫枝玫瑰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守超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75-76,90
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紫枝玫瑰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 0.8 mg·L-1 6-BA 0.08 mg·L-1 NAA 2 g·L-1 AC.增殖培养基以MS 1.8 mg·L-1 6-BA 0.08mg·L-1NAA 0.4 mg·L-1 GA3较好.而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0.55 mg·L-1 NAA 2.3 mg·L-1 IBA 2 g·L-1 AC.  相似文献   

6.
引发处理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2O、200 g.L-1PEG-6000、2.5 g.L-1KNO3、100 mg.L-1GA3、12.5 mg.L-16-BA引发处理丹参种子,研究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提高发芽势、发芽率的顺序为12.5 mg.L-16-BA100 mg.L-1GA32.5 mg.L-1KNO3200 g.L-1PEG-6000H2OCK;简化活力指数顺序为2.5 mg.L-1KNO3100 mg.L-1GA3≈200 g.L-1PEG-6000H2O12.5 mg.L-16-BACK。幼苗的抗旱性顺序为H2O200 g.L-1PEG-60002.5 mg.L-1KNO312.5 mg.L-16-BACK100 mg.L-1GA3。最终得出用200 g.L-1PEG-6000或2.5 mg.L-1KNO3作为引发剂处理丹参种子,可有效促进种子萌发和提高幼苗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以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同源四倍体兰考泡桐和白花泡桐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兰考泡桐和白花泡桐幼苗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 NAA 0.3 mg.L-1 BA 8 mg.L-1和MS NAA 0.1 mg.L-1 BA 10 mg.L-1;愈伤组织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 NAA 0.7 mg.L-1 BA 14mg.L-1和MS NAA 0.1 mg.L-1 BA 12 mg.L-1;幼芽生根的最适培养基皆为1/2 MS.  相似文献   

8.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芍药离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芍药茎尖、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芍药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芍药茎尖诱导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GA31 mg.L-1 6-BA1 mg.L-1,影响茎尖诱导的主要因素是GA3;适宜增殖培养基为1/2MS 6-BA1 mg.L-1 KT0.5 mg.L-1;诱导叶片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改良MS 2,4-D 0.5 mg.L-1 6-BA0.5 mg.L-1.  相似文献   

9.
日本结缕草离体培养及高频率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 1.5mg.L-12,4-D 0.5mg.L-16-BA 26g.L-1蔗糖 5.0g.L-1琼脂,诱导率为65.36%,无性世代增殖倍数高达9.56;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筛选出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3.0mg.L-1BAP 0.5mg.L-1NAA 1.5mg.L-1AgNO3 35g.L-1蔗糖 6.5g.L-1琼脂,分化率为67.30%,增殖系数为8.67;生根培养基选用1/4MS 0.2mg.L-1IBA 0.3mg.L-1NAA 28g.L-1蔗糖 4.5g.L-1琼脂,生根率为89.60%。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组培苗壮苗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马铃薯组培苗壮苗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殖培养基为MS+1.00 mg.L-1BA+0.20 mg.L-1NAA和MS+2.00 mg.L-1BA+0.20 mg.L-1NAA,壮苗培养基为1/3 MS+0.05 mg.L-1NAA和1/2MS+0.05 mg.L-1NAA+2.50 g.L-1PVA,连续继代2次,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0 mg.L-1NAA效果较好。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11.
蝴蝶兰ACC氧化酶和ACC合成酶融合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具有超常花期的蝴蝶兰新品系,根据已报道的蝴蝶兰ACC合成酶(ACS)基因和ACC氧化酶(ACO)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从蝴蝶兰总RNA中克隆出ACS保守区的461 bp片段和ACO的333 bp片段,完成2个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后,将ACS基因片段和ACO基因片段以反义的方向插入到中间载体pBI221 CaMV启动子...  相似文献   

12.
丙烯和1-MCP处理对采后柿果实ACS和ACO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丙烯、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采后柿果实中与乙烯合成相关的ACS、ACO基因特异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中国涩柿的优良品种‘富平尖柿’为试材,于初熟期采收后将果实分别用丙烯、1-MCP处理,在常温下贮藏,定期检测乙烯释放速率及分组织提取RNA进行Northern分析。【结果】丙烯处理促进ACS、ACO基因表达进而促进内源乙烯合成;1-MCP处理抑制ACS、ACO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内源乙烯合成。不过,二者对ACS、ACO基因表达的作用效果在不同组织中差异较大:1-MCP处理对ACS、ACO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在果皮中最明显,其次是果肉、果心部位,果蒂着生部位处最低;丙烯对ACS、ACO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果肉、果心、果皮、果蒂着生部位递增。另外,ACS、ACO基因家族各成员在不同组织的表达也不同,DKACS3基因只在果蒂着生部位表达在其它组织中没有表达,DKACS2基因在丙烯处理果中的4个组织中均有表达。【结论】丙烯处理促进ACS、ACO基因表达,1-MCP处理抑制ACS、ACO基因的表达;ACS、ACO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较大;ACS、ACO基因家族各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ACC解氨酶基因转入青花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以下胚轴为外植体把ACC解氨酶基因转入青花菜栽培品种“上海2号”,获得了转基因再生植株,对转化植株进行GUS检测,初步证明ACC解氨酶基因已转入青花菜中表达,另外,对影响转化频率几个因素,即:农杆菌的悬浮液、共培养的方法、维持培养的时间进行了探讨,由此总结出了青花菜转基因的优化程序,采用优化程序的转化率达到了5.5%。  相似文献   

14.
利用 Northern 杂交和核酸保护分析(RPA)检测了番茄ACC 合成酶(ACS)和 ACC氧化酶(ACO)基因家族在番茄突变体Epinastics (Epi)果实中的表达特性,同时测定了Epi果实自动催化乙烯合成系统的特性⒚EPI等位基因的突变诱导了LEACS2 和LEACO1 两个基因的过表达,这是Epi果实的乙烯过表达的主要成因⒚EPI突变同时显著抑制了LEACS4 和 LEACO3 的表达强度⒚这些结果初步鉴别了这两个基因家族在番茄果实上表达的各个成员的转录调节途径⒚同时表明,番茄单基因乙烯反应突变体是研究ACS和ACO基因家族各成员转录调节特性的一种有用工具⒚  相似文献   

15.
高等植物ACC氧化酶基因启动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动子是控制植物基因表达的重要DNA序列结构,本文从高等植物ACO基因启动子克隆、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及GUS基因表达等方面着眼,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根癌农杆菌介导反义ACC合成酶基因对枣树的转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枣树鲜食品种鸡蛋枣为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ACC合成酶反义基因转化.得到了转基因植株.预培养1d的枣树幼嫩茎段经根癌农杆菌感染后共培养3d.转移至分化选择培养基MS(1/2NO3) 0.15mg/L NAA 1.75mg/L.ZT 10mg/L Km 500mg/L Carb上诱导产生不定芽,将抗Km不定芽先后在15mg/L Km的生长、增殖和生根培养基上继续选择.诱导成完整植株.经PCR检测从抗Km植株中选择到7株阳性植株.进一步经Southern杂交证实有6株外源基因已整合到了枣树基因组中.Real—time PCR定量检测表明,ACC合成酶反义基因在5株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7.
乙烯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ACO)是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本研究以辣椒为研究材料,根据报道的辣椒ACC氧化酶基因序列(AJ011109)设计引物,利用PCR的方法从中国种湘研4号基因组获得长度为354bp的gDNA序列和213bp的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所获得的gDNA和eDNA序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磨盘和富有柿果实ACS基因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T-PCR的方法,从磨盘、富有柿果实中克隆了ACC合成酶(ACS)的3个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Mopan-ACS1、Mopan-ACS2与平核无柿果实DK-ACS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5.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7%和98.2%。Fuyu-ACS与DK-ACS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2%,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4%。3个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均含有植物ACS的保守氨基酸区和不变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19.
乙烯作为植物体内5大内源激素之一,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果实成熟等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一些跃变型果实(如香蕉、番茄、苹果等)和花卉(如矮牵牛、金鱼草、兰科植物等),其在叶、花的衰败和果实成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减少乙烯的生成可以延长植物果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杨凌和长武两地小麦根际土壤中能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细菌的多样性进行调查比较。【方法】以ACC为唯一氮源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富集和纯化产ACC脱氨酶细菌,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富集产物进行多样性检测,构建16SrDNA基因克隆文库,对所分离的产ACC脱氨酶细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R语言绘图,对两地区该类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长武地区小麦根际土壤2个样品中优化后的序列共计55 715条,基于97%的相似性被划分为35个OTU,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43和0.6,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380 5和0.773 7,经系统发育分析,主要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所占比例分别为73.26%,15.86%,4.03%,3.26%和1.87%。杨凌地区小麦根际土壤2个样品中优化后序列共计34 044条,基于97%的相似性被划分为37个OTU,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21和2.38,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181 7和0.140 4,经系统发育分析,主要隶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所占比例分别为37.66%,23.51%,14.90%,9.07%和5.80%。【结论】杨凌、长武地区小麦产ACC脱氨酶根际促生细菌的种类有部分重叠,但丰度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程度的地缘隔离,调查结果可用于指导产ACC脱氨酶根际促生菌的资源开发及施用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